大成國小創校於民國 49 年。面對少子化、人口流失帶來的招生壓力,大成國小一度傳出廢校危機。今年年初,學校早已做好 110 學年度裁併入新埤國小的準備,突然在四月出現轉機,在八月轉型為屏東縣第三所公辦民營小學、全台第一所藝術實驗小學。
大成國小位於屏東縣新埤鄉「打鐵村」,早期祖先們約在康熙三十年至六十年間(即 1690-1721 年)從粵省渡海來台,輾轉至今南豐村開墾。因有二、三家鐵店以打造鋤頭、鐮刀等開墾工具而聞名,慢慢形成聚落,開始有了「打鐵」之稱號。日據時期將此地改編為高雄州潮州郡新埤庄打鐵,光復後才改為屏東縣新埤鄉打鐵村。
為六堆之一,延續客家精神
大成國小所在之打鐵村與南豐村,皆是新埤鄉著名的客家村莊。想到客家庄,一定會想到「六堆」。1721 年爆發朱一貴事件,威脅到高屏客家聚落生存,為保鄉衛家,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自發組成「六隊」鄉團義兵,為了有別於軍「隊」,遂諧音改稱「六堆」,「堆」亦有聚落的意義。該六堆分別為:
- 中堆(竹田)
- 先鋒堆(萬巒)
- 前堆(長治、麟洛)
- 後堆(內埔)
- 左堆(新埤、佳冬)
- 右堆(美濃、高樹)
因此,在大成國小可以看見滿滿的客家元素,校方也設計許多傳承客家文化的活動與課程!例如,「家鄉文化繪本傳承」,就是我很喜歡的計畫之一。為了讓孩子更佳熟悉家鄉文化,小成國小在 2013 年(102 學年度)募集資源與師資,帶領孩子共同創作第一本家鄉繪本《打鐵庄的頭擺》(可參考影音
連結),不僅納入孩子的創意,更是推動閱讀的助力。校方表示,從繪本完成、出版,到新書發表會、簽書會與他人分享家鄉故事時,都能看見孩子眼裡閃爍的自信與喜悅。
至今,大成國小已出版四本家鄉繪本,包括背景在南豐村的《大家共下來》、闡述客家風俗民情的《和合盤花》,以及《忠勇祠的神桌》描述原址在大成國小校內、因蓋校而遷廟的忠勇祠的故事。據說,學校師生為感謝忠勇公讓地建校,每逢開學日,校長都會帶領全體同仁到此祭拜,以表感恩之意。
在此特別感謝夥伴無私分享這四本家鄉繪本,讓我對大成國小與客家文化能有初步的認識。
客家藝術,處處可見
大成國小校舍大為石灰色矮房建築,彼此以中央草原為圓心排列成圓,走廊上貼有客家諺語,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眾多方形陶板藝術作品掛於牆面,陶板展示的客家花香植物都不一樣,就連廁所性別的標示牌也是以陶板製成,並以傳統客家藍衫服飾區分男女,十分細緻的設計。
校園中還有兩尊傳著傳統客家服飾的客家公仔,是學校師生以保麗龍、報紙、白膠塑形,最後以玻璃纖維加工製成。這兩尊公仔身兼推廣客家文化之責,同時教導孩子飲水思源之道理。
在教師辦公室旁的盤花閣書櫃,亦是大成國小一大亮點。據校方網頁介紹,該書櫃係以客家三合院門檻設計為元素,結合日本鳥居橫梁,為傳統交換書箱帶來新的面貌,藉以鼓勵社區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營造書香社區氛圍。
就連學生作品展示架上的雕花,都藏有「大成」二字。
藝術底蘊,為「生活藝術家」培育基地
校園逛一圈,便可知道大成國小能轉型為藝術實驗小學,絕非一時幸運,而是校方長年在校內深耕藝文氣息的努力,終在併校之際被看見。台北市關渡文化藝術基金會是委託辦理大成實驗小學的團隊,報導指出,該基金會曾在屏東縣內多所學校走訪,之所以會選擇大成國小,就是看中學校長年以美感與人文課程為核心,認為在大成國下既有的藝術底蘊下,發展實驗小學最為適合。
建校超過一甲子,曾面臨裁併校危機的大成國小,在既有的藝文特色下,能有機會結合北藝大與雲門舞蹈教室的資源挹注,轉型成以培育「生活藝術家」為目標的藝術實驗小學,持續在教室、校園甚至社區落實公民美學、美感教育,實為動人。我也很幸運能在大成國小轉型之際(今年七月)到訪校園,聽夥伴分享學校的轉變,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謝謝夥伴,讓我有機會能踏訪大成國小。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大成國小了,早在去年就有來此觀課的經驗,當時就很喜歡學校的氛圍,還被招待了一頓營養午餐(記得當天還是素食日)!
事隔一年,大成國小歷經多次轉折,相信校內同仁和夥伴的心情就像是洗了三溫暖般起落,儘管外在不確定因子這麼多,我看見你依然做好本份,甚至初次帶孩子參加科展就帶回好消息。雖然你在教學過程中也屢次產生懷疑,但不論最終的選擇為何,相信恰逢大成國小轉型之際來到現場的你,也能看見自己在這兩年間的轉變與成長。光是客語從零到可以進行基本對話,已經超級厲害的了!
參考資料:
1. 大成國小
網頁、
校園美感地圖、
粉絲專頁。
2. 大成國小出版繪本:《打鐵庄的頭擺》、《大家共下來》、《和合盤花》、《忠勇祠的神桌》。
3. 六堆鄉土簡介
網頁。
4. 長治鄉公所-六堆名稱的由來
網頁。
5. 臺北藝術大學校園
報導-陳愷璜校長率團出席屏東大成國小簽約記者會。
6. 聯合新聞網
報導-屏東大成國小裁併轉型實驗小學 將引進北藝大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