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錮之禍:陳蕃】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東漢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
傳說中,黨錮之禍就是東漢士人跟宦官爆發的大型衝突。

不過事實上,第一次非但跟宦官沒甚麼直接關聯,更由於宦官跟士人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而由宦官出面請皇帝大赦。

但第二次就真的不死不休了。
不過的不過,其實不死不休的,一直都是外戚跟宦官。

都知道文無第一了,天下讀書人還真的會有一個領袖啊。
人不讀書便罷,有了知識,就有了自己的意見。

黨錮之禍期間,知識份子的派系,那是堪比戰國諸子百家滿地爬的。

儒家跟墨家誰厲害,當代要分出高下是很困難的。
但東漢有個叫作太學的國家教育機構。

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像是民意代表一樣,大家在一個相對小的範圍內,還是很能「票選」一下人氣王的。

人氣最高,一個叫李膺,一個叫陳蕃。
兩人就此跟著「黨錮之禍」的烙印留名千古。

李膺事請見上回,這一次就來看看陳蕃。

陳蕃是汝南人,也算東漢第二大士族聚集地出身。
人氣票選上輸給潁川人李膺,就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地區情結了。

畢竟人不親土親嘛,李膺的潁川票多一些也是正常的。

但事實上,陳蕃出道更早,官職更高。十五歲之後其實在汝南就薄有名聲了。
他很早就在汝南郡公所上班,尚書令左雄變法時被舉為孝廉,進朝廷當了郎中。
還不是最低級的郎官,一進去就當郎官小組長。

可不久後,陳蕃的母親過世,他就辭官回去服喪。
喪期滿了,豫州刺史周景就搶先徵召。

周景就是周瑜的「從祖父」,是很有心培養自己勢力的一個人。
周家也因此在東漢末年一度門生滿天下。

陳蕃去給他打下手,但兩人意見不太合得來,於是陳蕃又辭職不幹了。

接下來,三公開方正科要陳蕃來當官,陳蕃也是一概不理。
這個人,是很有一些傲骨的。

當時差不多應該是漢順帝乳母跟宦官還在亂。

等到漢順帝過世,梁冀雙手插口袋不管事的時期,陳蕃才在太尉李固的推薦下,回到朝廷擔任議郎。
不久轉為青州樂安郡太守,也恰巧遇上了李膺為刺史。

那時候,被李膺逼退的太守縣令可多了去。
唯獨陳蕃不但沒半點毛病,青州許許多多向來不舉的名士,也被陳蕃登用了。

不舉是說不應孝廉那些徵召啊。

幾年下來,漢桓帝即位,梁冀回到了權力中心。
梁冀還是挺願意用人的,就寫了信派使者去邀請陳蕃入朝。

可你個梁冀臭名昭著,陳蕃直接來個避而不見。

這使者也怕回去受責罰,就想辦法騙過陳蕃的家僕,得以見到陳太守本人。
怎知陳蕃勃然大怒,抽起鞭子就把使者打了一頓,一口氣轉不過來,就掛了。

說不得,陳太守只好接受國法制裁,降級為縣令。

犯法歸犯法,但陳蕃的氣節,更是聲名遠揚。
梁冀雖是跋扈,可尚書台也不是混假的,一然保有一定的自主性,遂邀請陳蕃入朝擔任尚書郎。

陳蕃志節清高,但亦有救國救民之心,自是當仁不讓。
才入朝廷,又遇上零陵桂陽山賊為亂。

大家都認為應該按照慣例招募將士,派兵征討。只有陳蕃一個人反對。
「百姓都是陛下的孩子,只要派個好地方官去,他們自然會心悅臣服。」

這麼會,那你去啊。
陳蕃就去當豫章太守了。
也算是個隔壁啦。

結果咧?結果這次反亂,真的沒有被記載在漢桓帝中,只知道延熹五年又復起。

陳蕃說到做到,太守經歷又洗好洗滿,直接被徵召回京擔任尚書令去了。
可這個人的衝動剛直程度,根本就在李膺之上。

陳蕃又遷九卿之一的大鴻臚,但卻因為白馬縣令一案上書頂撞桓帝。
再一次遭到了免官。

然而,隨著梁冀受誅,陳蕃的官運又有了轉機,回朝擔任起光祿勳。
但當時漢桓帝正爽著各種大封賞,陳蕃也是一個看不過去。

其實漢桓帝到底不是個失智的,不然他也不會起心動念要除梁冀。
陳蕃出來說話,桓帝倒也覺得該克制一下。

而我們非得提一下的就是,陳蕃這種人,堪稱是當代士人的模範。
秉持著高道德標準,只作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可真的不是人人能張開AT力場。

一個真正的英雄,通常是以自己的力量奮戰,感動吸引了更多人。
但更多人卻畏縮於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先試圖吸引很多人,把他們變成自己的力量,然後進行戰鬥。

漫畫小說的主角跟壞蛋,很多時候就是這兩種典型。
只看後半段,雙方都是帶領著群眾的力量奮戰,但事實上大不相同。

陳蕃屢戰屢敗,但他從不放棄,志不改。
更與天下無雙黃香的孫子一起糾正梁冀時代以來偏廢的選官。

這種侵犯既得利益者的行為,當然要被人鬥。
鬥倒了,他還是起來。

終於,迎來陳蕃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第一次黨錮之禍。
這個案子,是漢桓帝想要辦。
不管士人還是宦官,其實都不想碰。

由於黨爭的關係,朝廷裡的派系亂成好幾團。
漢桓帝就算想當個任性皇帝都不可得。

這時候,漢桓帝就想起那個剛正不阿,什麼都不怕的忠貞陳蕃。
時為太中大夫的陳蕃,突然就被拔擢為太尉。

但誰知道,陳蕃這次縮了。
陳蕃表示胡廣李膺等人,都比自己更適合出來辦案。

在這次辭讓書中,陳蕃稱李膺為「弛刑徒」。
所以我會判斷,其實這個時間點上,黨人案已經啟動了。
相對的,你推薦此案首犯來當檢察官,那立場也是挺鮮明的。

可在漢桓帝的堅持之下,陳蕃拒絕不能。
只是一上任,老闆又要他把李膺查到底,陳蕃仍是三番兩次一直拒絕查這個案。
但其他大案,陳蕃那可是一個也不放過。

而這些案子,就難免牽涉到宦官那邊去

搞了一年多,陳蕃死不接案,漢桓帝乾脆把李膺一干黨人丟給宦官去辦。
從各大弊案到李膺這個燙手山芋,宦官們真是把帳全算在陳蕃頭上了。

陳蕃這些年搞下來,也是對宦官深惡痛絕。
聽到李膺案交由宦官查實,他又去上書桓帝,最後更說得這樣下去必然國破家亡巴拉巴拉……

漢桓帝這樣都聽得進去,改叫李世民算了。

當你弄到宦官恨,皇帝厭,再不被開除就沒天理了可不是嗎?

陳蕃不由分說,一路向前的人生,還沒有走到盡頭。
但是他也足夠讓我們明白,原本勢力線一團混亂的東漢朝廷,為什麼在第一次黨錮之禍後,開始更加的壁壘分明。

分什麼?
分宦官皇帝,與外戚士人。

下一回,就來看看陳蕃的革命夥伴,從士人派成為外戚的:東漢好感度最佳大將軍。

竇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5會員
897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西元159年,漢桓帝誅殺大將軍梁冀。 三國群雄們,差不多也在這前後一個個誕生了。 七年後的黨錮之禍,對於群雄們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凡提到黨錮之禍,兩大筆頭永遠是李膺陳蕃。 李膺是個臭脾氣的人,也是當時覺醒到「兵法」重要性的人。 時代的齒輪,隨著這場社會運動開始咬合了……
什麼是黨錮之禍? 首先要了解「黨」,再了解「錮」,你才能真正明白,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禍害。 這場史上第一黨爭,在《後漢書》中被詳細描寫了前因後果。 但過去老師們都沒有說的是,黨錮之禍,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不是革命。
西元159年,漢桓帝誅殺大將軍梁冀。 三國群雄們,差不多也在這前後一個個誕生了。 七年後的黨錮之禍,對於群雄們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凡提到黨錮之禍,兩大筆頭永遠是李膺陳蕃。 李膺是個臭脾氣的人,也是當時覺醒到「兵法」重要性的人。 時代的齒輪,隨著這場社會運動開始咬合了……
什麼是黨錮之禍? 首先要了解「黨」,再了解「錮」,你才能真正明白,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禍害。 這場史上第一黨爭,在《後漢書》中被詳細描寫了前因後果。 但過去老師們都沒有說的是,黨錮之禍,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不是革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陳霞林是陳維英弟子,大稻埕頭人,曾高中舉人,因熱心公務,捐了不少錢協助公家建設,清廷稱他「豪俠可用」。   恩......確實可用,陳霞林大概會說:   「你以為我容易嗎?」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據報導,從剴剴案到寶林案,蔣萬安因言必稱中央,扯出不要"公親變事主"之言論,被封為"公親王"。更因寶林案處理不當,被民代砲轟為"蔣慢安"、"蔣不安"。 蔣萬安,未做好"危機處理"的基本工作,不但未能消彌疑慮,反而引發眾怒!更欠缺"風險意識",不具"風險管弄"的能力!這顯然是他身為地方首長的嚴重考驗!
Thumbnail
公元192年四月,初,獻帝大病初癒,百官在未央宮集合恭祝天子龍體安康,呂布派同郡心腹騎都尉李肅與殺手泰誼、陳衛等十餘人穿著衛士服守在北掖門等著董卓。 董卓剛出門,馬就驚了,把太師扔泥裡面了。 太師只好回家換衣服,進屋後他媳婦勸他別去了,不是啥好兆頭,董卓表示我得去,但長了個心眼,衣服里穿上了盔甲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Thumbnail
前面我們把朝廷派到地方的一把長官說的跟二傻子似的,那是不是這光杆司令就不重要了呢? 絕對不是。 地方上會很尊重這個花架子領導。 因為很有可能你家出息的大官在你現在領導的老家當地方官呢,咱們都是一個圈兒里的。 一般來講,高級圈兒里往往是互相捧的。(討論的概率哈) 因為利益互相牽扯,而且總會有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左 傳 【陰飴甥對秦伯】     秦國攻晉,擄晉惠公。     晉國大夫陰飴甥前往秦國求和。     秦伯問:「晉國內部和睦嗎?」     陰飴甥說:「不和睦。平民認為一定要為晉惠公報仇。士大夫們知道晉惠公的過失,認為秦國一定會放回惠公,要報答秦國的恩德。因此不和。」     秦伯又問:「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陳霞林是陳維英弟子,大稻埕頭人,曾高中舉人,因熱心公務,捐了不少錢協助公家建設,清廷稱他「豪俠可用」。   恩......確實可用,陳霞林大概會說:   「你以為我容易嗎?」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據報導,從剴剴案到寶林案,蔣萬安因言必稱中央,扯出不要"公親變事主"之言論,被封為"公親王"。更因寶林案處理不當,被民代砲轟為"蔣慢安"、"蔣不安"。 蔣萬安,未做好"危機處理"的基本工作,不但未能消彌疑慮,反而引發眾怒!更欠缺"風險意識",不具"風險管弄"的能力!這顯然是他身為地方首長的嚴重考驗!
Thumbnail
公元192年四月,初,獻帝大病初癒,百官在未央宮集合恭祝天子龍體安康,呂布派同郡心腹騎都尉李肅與殺手泰誼、陳衛等十餘人穿著衛士服守在北掖門等著董卓。 董卓剛出門,馬就驚了,把太師扔泥裡面了。 太師只好回家換衣服,進屋後他媳婦勸他別去了,不是啥好兆頭,董卓表示我得去,但長了個心眼,衣服里穿上了盔甲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Thumbnail
前面我們把朝廷派到地方的一把長官說的跟二傻子似的,那是不是這光杆司令就不重要了呢? 絕對不是。 地方上會很尊重這個花架子領導。 因為很有可能你家出息的大官在你現在領導的老家當地方官呢,咱們都是一個圈兒里的。 一般來講,高級圈兒里往往是互相捧的。(討論的概率哈) 因為利益互相牽扯,而且總會有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左 傳 【陰飴甥對秦伯】     秦國攻晉,擄晉惠公。     晉國大夫陰飴甥前往秦國求和。     秦伯問:「晉國內部和睦嗎?」     陰飴甥說:「不和睦。平民認為一定要為晉惠公報仇。士大夫們知道晉惠公的過失,認為秦國一定會放回惠公,要報答秦國的恩德。因此不和。」     秦伯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