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黨錮之禍:陳蕃】

東漢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 傳說中,黨錮之禍就是東漢士人跟宦官爆發的大型衝突。 不過事實上,第一次非但跟宦官沒甚麼直接關聯,更由於宦官跟士人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而由宦官出面請皇帝大赦。 但第二次就真的不死不休了。 不過的不過,其實不死不休的,一直都是外戚跟宦官。 都知道文無第一了,天下讀書人還真的會有一個領袖啊。 人不讀書便罷,有了知識,就有了自己的意見。 黨錮之禍期間,知識份子的派系,那是堪比戰國諸子百家滿地爬的。 儒家跟墨家誰厲害,當代要分出高下是很困難的。 但東漢有個叫作太學的國家教育機構。 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像是民意代表一樣,大家在一個相對小的範圍內,還是很能「票選」一下人氣王的。 人氣最高,一個叫李膺,一個叫陳蕃。 兩人就此跟著「黨錮之禍」的烙印留名千古。 李膺事請見上回,這一次就來看看陳蕃。 陳蕃是汝南人,也算東漢第二大士族聚集地出身。 人氣票選上輸給潁川人李膺,就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地區情結了。 畢竟人不親土親嘛,李膺的潁川票多一些也是正常的。 但事實上,陳蕃出道更早,官職更高。十五歲之後其實在汝南就薄有名聲了。 他很早就在汝南郡公所上班,尚書令左雄變法時被舉為孝廉,進朝廷當了郎中。 還不是最低級的郎官,一進去就當郎官小組長。 可不久後,陳蕃的母親過世,他就辭官回去服喪。 喪期滿了,豫州刺史周景就搶先徵召。 周景就是周瑜的「從祖父」,是很有心培養自己勢力的一個人。 周家也因此在東漢末年一度門生滿天下。 陳蕃去給他打下手,但兩人意見不太合得來,於是陳蕃又辭職不幹了。 接下來,三公開方正科要陳蕃來當官,陳蕃也是一概不理。 這個人,是很有一些傲骨的。 當時差不多應該是漢順帝乳母跟宦官還在亂。 等到漢順帝過世,梁冀雙手插口袋不管事的時期,陳蕃才在太尉李固的推薦下,回到朝廷擔任議郎。 不久轉為青州樂安郡太守,也恰巧遇上了李膺為刺史。 那時候,被李膺逼退的太守縣令可多了去。 唯獨陳蕃不但沒半點毛病,青州許許多多向來不舉的名士,也被陳蕃登用了。 不舉是說不應孝廉那些徵召啊。 幾年下來,漢桓帝即位,梁冀回到了權力中心。 梁冀還是挺願意用人的,就寫了信派使者去邀請陳蕃入朝。 可你個梁冀臭名昭著,陳蕃直接來個避而不見。 這使者也怕回去受責罰,就想辦法騙過陳蕃的家僕,得以見到陳太守本人。 怎知陳蕃勃然大怒,抽起鞭子就把使者打了一頓,一口氣轉不過來,就掛了。 說不得,陳太守只好接受國法制裁,降級為縣令。 犯法歸犯法,但陳蕃的氣節,更是聲名遠揚。 梁冀雖是跋扈,可尚書台也不是混假的,一然保有一定的自主性,遂邀請陳蕃入朝擔任尚書郎。 陳蕃志節清高,但亦有救國救民之心,自是當仁不讓。 才入朝廷,又遇上零陵桂陽山賊為亂。 大家都認為應該按照慣例招募將士,派兵征討。只有陳蕃一個人反對。 「百姓都是陛下的孩子,只要派個好地方官去,他們自然會心悅臣服。」 這麼會,那你去啊。 陳蕃就去當豫章太守了。 也算是個隔壁啦。 結果咧?結果這次反亂,真的沒有被記載在漢桓帝中,只知道延熹五年又復起。 陳蕃說到做到,太守經歷又洗好洗滿,直接被徵召回京擔任尚書令去了。 可這個人的衝動剛直程度,根本就在李膺之上。 陳蕃又遷九卿之一的大鴻臚,但卻因為白馬縣令一案上書頂撞桓帝。 再一次遭到了免官。 然而,隨著梁冀受誅,陳蕃的官運又有了轉機,回朝擔任起光祿勳。 但當時漢桓帝正爽著各種大封賞,陳蕃也是一個看不過去。 其實漢桓帝到底不是個失智的,不然他也不會起心動念要除梁冀。 陳蕃出來說話,桓帝倒也覺得該克制一下。 而我們非得提一下的就是,陳蕃這種人,堪稱是當代士人的模範。 秉持著高道德標準,只作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可真的不是人人能張開AT力場。 一個真正的英雄,通常是以自己的力量奮戰,感動吸引了更多人。 但更多人卻畏縮於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先試圖吸引很多人,把他們變成自己的力量,然後進行戰鬥。 漫畫小說的主角跟壞蛋,很多時候就是這兩種典型。 只看後半段,雙方都是帶領著群眾的力量奮戰,但事實上大不相同。 陳蕃屢戰屢敗,但他從不放棄,志不改。 更與天下無雙黃香的孫子一起糾正梁冀時代以來偏廢的選官。 這種侵犯既得利益者的行為,當然要被人鬥。 鬥倒了,他還是起來。 終於,迎來陳蕃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第一次黨錮之禍。 這個案子,是漢桓帝想要辦。 不管士人還是宦官,其實都不想碰。 由於黨爭的關係,朝廷裡的派系亂成好幾團。 漢桓帝就算想當個任性皇帝都不可得。 這時候,漢桓帝就想起那個剛正不阿,什麼都不怕的忠貞陳蕃。 時為太中大夫的陳蕃,突然就被拔擢為太尉。 但誰知道,陳蕃這次縮了。 陳蕃表示胡廣李膺等人,都比自己更適合出來辦案。 在這次辭讓書中,陳蕃稱李膺為「弛刑徒」。 所以我會判斷,其實這個時間點上,黨人案已經啟動了。 相對的,你推薦此案首犯來當檢察官,那立場也是挺鮮明的。 可在漢桓帝的堅持之下,陳蕃拒絕不能。 只是一上任,老闆又要他把李膺查到底,陳蕃仍是三番兩次一直拒絕查這個案。 但其他大案,陳蕃那可是一個也不放過。 而這些案子,就難免牽涉到宦官那邊去 搞了一年多,陳蕃死不接案,漢桓帝乾脆把李膺一干黨人丟給宦官去辦。 從各大弊案到李膺這個燙手山芋,宦官們真是把帳全算在陳蕃頭上了。 陳蕃這些年搞下來,也是對宦官深惡痛絕。 聽到李膺案交由宦官查實,他又去上書桓帝,最後更說得這樣下去必然國破家亡巴拉巴拉…… 漢桓帝這樣都聽得進去,改叫李世民算了。 當你弄到宦官恨,皇帝厭,再不被開除就沒天理了可不是嗎? 陳蕃不由分說,一路向前的人生,還沒有走到盡頭。 但是他也足夠讓我們明白,原本勢力線一團混亂的東漢朝廷,為什麼在第一次黨錮之禍後,開始更加的壁壘分明。 分什麼? 分宦官皇帝,與外戚士人。 下一回,就來看看陳蕃的革命夥伴,從士人派成為外戚的:東漢好感度最佳大將軍。 竇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