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早晨,接到一個沒有定義的電話,一般我是不會接的,但是不知道為何,我接了起來~
- 對方:喂!你是XXX嗎?
- 我:請問你是?(冷~)
- 對方:喂!你是XXX嗎?
- 我:請問你是?(不耐~)
- 對方:喂!你是XXX嗎?
- 我:請問你是?(冷+嚴肅)
看來彼此的角力是我勝利了,因為再這樣下去我想掛電話,他說出了他是OOO,一個畢業了18年的大學同學,一個畢業後18年沒有聯絡,交情也不深的異性同學。
- 對方:啊~你是XXX,這是你的電話嗎?
- 我:你怎麼有我的電話?
- 對方:喔~我以前就有記下來啊~
我內心漏跳了幾拍,這實在太奇怪了,直覺有點兒恐怖,幾句寒暄後掛掉了這通電話,心中有種鬱悶說不出來,過了2天才消化釐清。
如果我們在這18年都有聯繫,我不會接到電話這麼錯愕這麼警戒。感覺上,似乎曾經的相識,反而會疑惑忽然來電的意圖,尤其在這個不打電話的年代。我無法不保持這樣的警覺。因為,我們離開學校實在太久了,當彼此的心理距離不一樣時,曾經是同學的這層關係,反而讓我更不舒服,一個不是陌生人的陌生人,難以歸類。
電話另一端的他,說起話來吞吞吐吐有些滄桑,無法與那個在校園裡,說話慢條斯理,人看起來溫文儒雅的形象連起來,其實,連印象都很模糊了。想到,打電話來的人是他,不知道要說什麼的也是他,估計打這通電話前,他應該很煎熬吧~沒準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又或者,隨機想找一個人說話。
冷靜後的推測,他打電話來,雖然沒有提到,勉強想到的可能,是為了打聽大學另外一個同學,也就是我的好姐妹。如果,是為了當時在校園,旁人看也太不明顯的曖昧,然而,出社會這麼長的時間,始終無法忘懷與割捨,我認真覺得他需要專業協助。
這通電話的出現,提醒了我表達情感是重要的,愛要及時。試想,如果當時表白,就算失敗了,也有個結論;若想要透過持續的關心來維繫友誼,也該從剛離開校園的時候保持聯繫,不然像現在的一通電話,讓人心中警鈴大作。
交情與友誼是需要灌溉的,對於這個同學的貿然來電,基於友情存摺裡沒有他,我沒有興趣去理解他的真正意圖,冒著誤會他的風險,我更有要保護好姐妹的心理準備。
科技、壓力與疫情改變了我們和朋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與朋友餐敘現在變成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卻不能成為我們不關心彼此的藉口,我默默地希望這位同學能夠放下過去,好好經營現在的生活與友誼,也謝謝他的出現讓我更知道友誼存摺的重要性。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