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被愛的需要 Ch.1】去愛或是被愛?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心理學發展一百多年以來,事實上,人們仍然苦於「愛」這個字所引發的混戰裡。如果要研究,至少我們可以對愛的「情感」的程度、品質、流向,當中「行動」的方式、理由、時程作區分。
進一步強迫式地進行精神分析的話,還能夠對諸如愛的潛意識幻想(unconscious fantasy)、防衛(defense)、焦慮與恐懼(anxiety and fear)、性(sexuality)等方面作細究。
一位跟女友已經分手多年男士說:「我仍很愛她,你問我到底愛不愛她,我反思了一個星期,還是要說『愛』!」,這份出自戀人的赤誠之情,又有哪一位凡人有資格質疑?──只可惜,當我向他疑問那份愛的行動「你的『愛』是指你做了甚麼?」到其幻想「你的『愛』是不是指享受被她被所愛的那種感受?」時,我們發現這份強烈的情感的真實樣貌:強烈且強迫、隱含某種恨意、要求流向自我。
這個例子提醒我們至關重要的事情是,人們常常混淆愛的流向:到底我們是「去愛」(to love)人者 ,還是「被愛」(to be loved)的人?每一對戀人、每一個父母、每一位朋友都說「我愛你」,但事實上,要了解愛的品質,第一步是去釐清當中情感的流向:
去愛或是被愛(to love or to be loved)?
如同其中一種典型的女生,她們宣稱自己很愛自己的男朋友,但其實整天只想著怎樣能讓他去名牌店給她買一個包包。來到被分手的那天,她們便向旁人哭訴自己多麼愛他,青春都被浪費,她甚至宣誓「我從來沒有貪圖他的錢,就連這個8萬塊的LV包都是我自己買的!」──是的,她付了三千元,但餘下的費用都讓前男友來付。
我認識的一位女士則相對誠實很多。在走過許多感情的坎坷路以後,她跟我說道:「其實過去的我是蠻自私的,也許是因為原生家庭很缺愛的關係,所以在之前的感情中,我都是希望對方寵我、疼我的那一位,自己的付出是相對少的。直到遇見現在這一任,我才忽然有種不一樣的感覺,是一種我主動『去愛』的感覺,不必他去要求我甚麼,我就是想疼愛他。
在看下去之前,我想問有多少人像那位誠實的女士般,有著了解自我的勇氣?

精神分析對「去愛」與「被愛」的首航探究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