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的功能不一定要附著於主題。我們常常有一個明確想表達的主題才開始寫作,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意象』以及意象內含的『節奏』。」在寫作
《野狗與青空》的階段,楊智傑將「主題」視為詩中次要的元素:「就像有人覺得詩的『建築性』沒那麼重要,有人會覺得詩的『音樂性』沒那麼重要,我那時候開始覺得詩的『主題』沒那麼重要。」
「『字詞』唸出來本身有音樂,然後『默讀』本身也會有不同於嘴巴唸出來的音樂,第三個屬於比較難傳達的那種音樂──比如說『桔子』有個上揚的裝飾音──我覺得這有時候是很私我的經驗。」以往會考慮這種「音樂」是否具有普世性,但在《野狗與青空》中,楊智傑放棄對於這部分的顧慮,以直覺的方式去「聽」這些詞裡面的音樂。
專訪全文刊於《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臺北:臺灣師大,2023)
▎詩人簡介
楊智傑,1985年生於台北,有詩集《深深》、《小寧》、《野狗與青空》。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入選台灣詩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並獲邀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CB)駐會作家(2021)。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