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不怨呢?
怨,就是放不下的表現,就是不甘心的遺憾。
先看看過去的一些「不怨」的歷史事例:
①周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勸阻無效,於是義不食周粟,寧願餓死於首陽山。孔子讚賞伯夷、叔齊為賢人,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②介之推與重耳逃亡十九年,顛沛流離,割肉飼君,終能輔助重耳而成為春秋五霸之晉文君。惟介之推甘於淡泊,寧願背母上山隱居,惜被燒死,無怨無悔。
③孔子甘願放下高職厚祿,飄泊十四年,當中曾經斷水絕糧,亦曾好幾次受到死亡的威脅;但夫子只慨歎謂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
④南宋文天祥寧死不降,以守其節義,在獄中留下遺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⑤明朝王陽明為他人申張正義,反遭廷杖。其後屢立大功,反遭誣陷。臨終前,弟子問有何遺言?陽明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怨,往往就是生活上的衝激,操守上的考驗;而要能逆水行舟,乘風破浪,經得起考驗,就只有自己的仁心的自覺,德性的肯定,人格的挺立,把一切的外求,平平放下,這就能不怨。
無怨,難嗎?(待續)
2021-10-28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