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分享同學的文章~日子的痕跡

    那幾年是陸生來臺交換學習的高峰期,在政大,尤其能夠感受到這股氣氛。 班上來了幾位說話腔調很特別的同學,聊起天來,討論問題起來,總是很有激盪。在畢業之後我仍然和幾位同學保持著聯繫,不得不說,大陸同學的文采真是十分優秀。 分享同學的文章,我最喜歡文章的最後一段;而我,也該回頭檢索自己的生活與學習。
    2015-05-02 简凝 木心曾经写过“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在如今,关于一生要爱几个人,以及和谁生活在一起的答案,最精辟的莫过于《纸牌屋》女主的回答:和我一起生活的人,我要爱他超过一周。
    以上是题外话式的感慨。事实上,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日子像快速翻过的书本一样,很多美好的回忆都遗失在时光里。去年产假回家,我翻出了小时候写的日记,日复一日,重复简单却生动有趣;小时候抄的读书笔记,用那种爸爸的读书卡片,那些隽秀工整的字迹把我带回少年那些悠长甜美的夏日午后。
    于是新年过后,我隐隐觉得生活应当有些改变,或者说,应当有某种回归,为日子留下它本该有的痕迹。
    #关于工作时间记录#
    偶然间发现了一枚记录工作时间的软件,从新年后开始用起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英语,读书和运动。读书相应地分作专业书籍、文艺书籍、新闻和读书笔记整理四个部分。运动主要分为健身房跑步、力量训练诸如此类。英语则是新闻阅读和听力。初步定下框架后,就严格按照时间记录。譬如现在中午要回家喂奶的缘故,每天在地铁上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有1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我都用来浏览重大的新闻。欧阳修讲读书有三上:枕上、厕上和马上。今人的地铁上,大概就相当于古人的马上罢。再譬如睡前我会强迫自己啃一些大部头,啃上一个小时的哈耶克然后自然入睡。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读书宜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
    倘若在朵朵诞生之前,这个工作时间一周达到三位数,我也毫不惊奇,因为那时完全自由身,回家之后基本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如今的工作时间,是要在充分平衡工作和带娃之后,挤出宝贵的时间和自己相处。这样坚持了有三个月,粗看了一下每周的记录,大概工作时间保持在13个小时左右,英语二成,运动三成,剩下的五成都是读书。一周能有超过一个工作日的时间,潜下心来做自己的事,做工作、家庭、友人身份以外的真正的自己感兴趣、于身心有益的事,还是蛮让人欣喜的。这样三个月下来,自己像个和时间战斗的超人,感觉棒棒哒。
    时间像~~,挤一挤还是会有的。嗯。
    #关于行事历式日记#
    小时候的日记如今我总是不忍卒读。那些青春岁月里的稚嫩纯真痕迹,让人感伤。初中时,我曾和那时的好朋友——现在叫做男闺蜜——合写一本日记,坚持你一天我一天的记录,风雨无阻。为了“避人耳目”,常常是我写完之后趁着课间放到他的书包里,而他晚上拿回家写后第二天给我。如今我为人妻,他也娶了貌美的妻子,那本日记默默躺在我的书柜最底层,封存了那些年少的懵懂。这个习惯大概保持到大学,只不过范围有所扩大,我们好几个人,在不同的城市,定期会给彼此写信。事实上,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大学结束。我人生最长的一篇日记,大概是2008年的春假从芝加哥回来,记录了在芝加哥遇到的离奇美好的事情,深夜里写了一万多字的日记。
    而因为工作的关系,有好几年没有记日记了。前些日子大概受到曾国藩的鼓舞,决心每天记行事历式的日记,大体就是按照“三省吾身”的标准,至少记下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上不封顶。在完成这篇博客的时候,我看了看过去几个月写下的事,琐碎的如“下班后买了香甜软糯的栗子”;抽风如“今天是朵朵人生第一次看到樱花,为娘想起来就觉得……春心荡漾”,深奥如“有时候的好事常常不是什么好事“(这是什么鬼);读书笔记如“解忧杂货店结构上的精妙,人物关系的契合,因果轮回上的惊艳,惹人喜爱”;自恋如“春服怡情,美得不像话”。工作上的诸多思考,我也详细记述,并用红色小签章一一标注。
    这样好玩有趣的游戏,一旦开始,就会上瘾。每晚不论忙到多晚,我都会在睡前拿出笔记本记下二三事,那些白天里有趣的事儿就像调皮的精灵,被我封存在日记本了。遥想几十年后,记下几十个大本子,在这样一个凉爽的夏夜,讲给我的孙辈听。
    事实上日记的形式多种多样。我有一个貌美的盒子,我唤作时光宝盒,里面存放着各种票据,坐过的火车票、飞机票,看过的演唱会票、话剧票,旅行城市的地图、地铁票,那些手信里的可爱小卡片,朋友写给我的明信片,书签控在各种场合下收集的书签……心绪不宁或者情绪低落的会后,我就拿出时光宝盒把玩几个小时,立刻能量满满。三毛在《我的宝贝》中不厌其烦地讲述了自己的那些小物,每一枚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和她一样,幻想着那些追随着自己的小物都有生命,它们照亮了我的生命。
    #读书控模式#
    大概小学三年级就有了近视眼,根源在于每晚躺着看书。印象好深的是,啥都不懂的小屁孩看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默默落泪,还摘录了好多绮丽的句子。伴随着将近十年的学霸生涯,近视眼越发严重了,若不是如今有隐形眼镜拯救,貌美的丹凤眼大概就白瞎了(这么厚脸皮的话来自我妈)。
    因此,在如今全民手机读书的时代,我略格格不入。长时间在高背光的手机上看书,眼睛就会娇气地干涩、疼痛。于是,如今在微信上看到的好文,我都会用亚马逊的推送功能推送到kindle上慢慢阅读,值得反复阅读的好文章也会一键收藏。kinlde还有个特别好的功能叫做“我的剪贴”,所有已读文章标注过的句子都会自动生成一个文本予以保存,可以随时翻出来看。
    当然,相较而言,“我的剪贴”功能还是不如自己手写的读书笔记。以下这个新买的笔记本创意来自“读书破万卷”,好像小时候爸爸读书卡片的集结版,方便分类、查询,可以记录几十本书的笔记。每个周末我会拿出一整块的时间来,整理这一周来的读书笔记和偶得,有空闲的话也会写下一些书评,甚至会用图表的形式试图勾勒某些学习领域的全貌。譬如,近期特别凑巧,所有手头的书(非小说类)全都指向一个核心词汇:产权。我为这个词汇着迷,因而又以此做了好多的扩展阅读。触类旁通,这样一个绝佳的读书方法,也是深度阅读的重要指标。嗯,事实上,自打微博时代以来,我就通过记笔记等方式一直在和浅阅读、短阅读、断章取义式阅读隐隐对抗。那些思考的深度和热度,以文本的形式予以保存。
    #尾声 好梦# 那日,周华健演唱会。我在回程的车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上一次听周华健还是在2011年的台北,也是这样一个热气袭人的晚上。那时我还是个完美的独身主义者,还打算把自由职业作为终身职业,还没有朵朵小天使的降临。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最好的礼物其实就是……时间。”这下这段话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周华健《我站在全世界的屋顶》的旋律。
    明日,是我十几年闺蜜结婚的日子,因为朵朵太小的缘故,不能前往。她曾每天给我买早餐,偷看过我的日记,知道我每个前男友的样子,晓得我所有爱吃的食物,清理过我家的冰箱,和我睡过一张单人床。想象着明日她穿着婚纱走向夫君,这些有关青春的画面也镀上一层迷人的玫瑰色。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在这样一个雨夜写下以上文字,感谢这些时间的痕迹,愿日复一日,岁月静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