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踏出無限可能第一階段_12天環台探訪(中區)

回顧十多年前的我,發現,這就是我!只要想做,就會做了再說,先接洽對象,然後壓上時間,至於要怎麼到達、怎麼做,就是...想辦法做到!
第一階段的環台探訪,從共花了十二天,從中部出發,途經台中縣市、南投縣的埔里鎮、草屯鎮、新竹市、台北市、台北縣、花蓮市、花蓮縣,折返至北部桃園縣、南下雲林縣斗六市、嘉義市、台南市。
因為要核銷交通費,里程數跟時間都需要記錄下來~
因為要核銷交通費,里程數跟時間都需要記錄下來~
【台中烏日-五光社區復健中心】(2009.02.20)早上十點多抵達,十點半中心開門;與負責人連先生討論合作的可能性。我聆聽著中心負責人的疑問及擔心,擔心要是團體走太深,觸碰到學員的議題,會不會無法解決?要是最後無法演出,會不會造成挫折?要是演出沒人來看,會不會打擊學員的信心?
儘管有著許多未知,我們還是決定嘗試!暫定先發展戲劇類團體,成員約十五位,包括中心學員以及工作人員,上課次數至少十次,預計於三月中開始!我擔任課程帶領者。就此談妥第一個合作機構!
牡丹園養護所,談妥的第二家機構!
【牡丹園養護所】離開烏日前往台中市的五權八街,下午一點準時踏進牡丹園,與高社工及一群熱情的夥伴相遇。牡丹園當時有288位住民,屬於安置機構,大多數住民已經慢性化、機構化,平均年齡55歲以上。工作人員一方面希望讓低功能的成員參與,另一方面又擔心成員若沒有反應、無法參與怎麼辦。最後我們都同意「重要的是過程」,是成員與成員間的互動,我們不預設立場,而是提供的環境與機會
我建議提供舞蹈動作課程,以肢體動作來帶動;當天先提供初步執行架構,是否真的能執行,還需要等候督導與主管們的會議,請示上級才能決定。(後來也談成了,成為第二家合作機構。)
下午兩點離開牡丹園,接下來是直接前往沒有回覆的社區單位進行「第一次接觸」!這對不擅長主動出擊的我,真的是一大考驗!為了探尋更多可能性,厚著臉皮也得前進啊!
【萬象雲及攝影廣場】位於市政路上,是全台灣第一個集藝廊、攝影活動、攝影研習、攝影棚出租,及數位輸出中心於一身的中心。我鼓起勇氣踏進空間,發現裡頭沒有人,其中展覽的攝影作品吸引著我。當下我腦中飛奔著「要是成員能被教導以及攝影出作品,在這裡展覽,那該有多好?「要是這裡的攝影學生、攝影師對於計畫感興趣,願意投入,那該有多好?」「要是…要是…」種種想像。
夢還沒做完,接待的小姐就出現了。「您好,我目前正在執行青輔會的青年壯遊台灣實踐計劃,這裡有相關的文宣」「因為很想連接社區的表達性藝術資源到醫療院所,而攝影的部份是很好的媒介,不論是攝影師以這群成員為主題,或是能教導成員透過他們的手來捕捉他們所經歷的世界畫面,都能讓成員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被看見!」小姐親切及認真的聽著,並說因為經理恰好不在,但會傳達這樣的訊息,看看是不是有參與的可能性。(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當年沒能合作的大開劇團,後來有去看過一場戲。
【大開劇團】接下來前往位在中港路171號地下室的大開劇團,我慢慢步下樓梯,聽見排練的聲音,在服務處稍等了一會,留著長髮的宣傳出現了,他親切的笑容瞬間瓦解了我的怕生狀態。我一樣遞上名片及文宣,雖然同樣家裡沒大人(劇團總監在念書、劇團團長趴趴走教學中),宣傳怡靜邀請我進辦公室,坐下來好好聊。
怡靜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計畫的主軸,並提出了許多可能性的問題,因為大開上半年的行事曆滿滿滿,這刺激我思考,是不是能請劇團指導排練、演出所需注意的細節、是不是能讓成員有機會進劇場觀摩或欣賞、是不是能讓成員參與劇場演出時的義工、演出製作的義工(製作道具、搬運工),合作的方式很多種,只要願意,就能牽起一條線。怡靜也提到其實可以找學校的相關社團,或許能合作或服務的機會會更大。(排不進檔期,當年沒有緣分合作...)
【書法玩家的家】離開大開劇團後,先回老家沙鹿一趟,將文宣資料給我老哥,然後買著超級好吃的沙鹿肉圓回到台中的家,與積極參與計畫的馨爸正式討論。原本以為中規中矩的書法不容易當做表達藝術的媒介,沒想到一討論激發了馨爸的靈感,當場模擬了可以怎麼帶書法創藝團體!
就這樣,一名『書法玩家』出現了,馨爸融合了藝術治療的原則,讓成員認識書法、玩耍運筆,進而發展出自己的字體。「把筆拿起來,姿勢不一樣沒關係,儘量將手肘提起來~」「如果下筆太重怎麼辦,你看,旁邊這樣一加,不也好看!」除了作品創作及主題帶領外,馨爸還囊括了攝影記錄、錄影記錄、展演義工、捐款等角色,實在太感謝有了這強力的支援與後盾!
第二天前往清海醫院的途中轉錯兩次彎,將近一個半小時才到清海醫院。
【台中縣石岡鄉的清海醫院】(2009.02.20)來到醫院,透過我不習慣的演講模式,用了三個投影片來講述,仍表達不了實際體驗的百分之一。儘管如此,還是開啟的對話與交流。「生活更重要」-院長分享著自己工作以來的心情,他同樣感覺藥物治療的侷限,也認為長期住院的個案其實需要的是學習怎麼好好生活。由於我在計畫中不使用「治療」這名詞,不是提供戲劇治療、藝術治療等團體,院長坦言這個計畫跟他所認知的不一樣,這不是治療,而是種態度、是種生活
院長問我,由於計畫的結果希望能有呈現、展覽,會不會反而太強調表現因而缺乏對於個案的接納?我當時回應,這計畫的前提就是接納,因為接納了,所以在活動中的互動不以醫病關係為主軸,而是以培訓一名表演者為目的,從中引發了更多信心;正因為不以病人自居,所以他們需要練習以及自我訓練,越多的接納,引發越多的展現。
院長又問,我使用戲劇媒介會不會造成「發現了問題卻處理不了」?我回應,由於切入點是提供肢體訓練,重點在於增加參與者的自我覺察,對自己肢體的熟悉及認識,並不聚焦在解決問題。我們不是扮演治療與被治療的角色,而是透過學習,讓自己的身體心理準備好。(話雖這麼說,我還是需要時時考量相關的倫理議題,我是否無形間太過保護或是太無分寸?我是否能拿捏清楚醫療與非醫療的界線?)
還有很多很多的分享以及想像:有沒有可能像優人神鼓般的吸引人們上山看表演,甚至靜修在這樣大自然的環境,能發展出獨特的劇場模式,若是第一步無法下山演出,是否能用錄相方式呈現?(那美好的對話,停留在那一年,後來因為時間兜不上,沒有合作...)
離開台中石岡前,停在要轉進金川巷的全家停車格上,邊吃便當邊打字,下一站是埔里,此時發現每到一個地方,有了互動,就需要很多的時間吸收、反思及沈澱,今天預計跑兩個點,卻覺得時間很不夠。
【埔里迦南康復之家、埔里榮民醫院】為了感受南投縣的風光,特地走台八線、台二十一線、台十四線,不知是天氣太熱還是上坡太操,引擎過熱的嚴重。安全起見,停在路邊冷卻。晚了半個小時抵達,和迦南的少欣及埔榮的淑玲、舒敏一同討論。
埔里好山好水,很適合發展戶外劇場(儘管得挑戰醫療的層層防護罩),也有機會設計冒險治療方案(因為迦南有一群成員主要為藥酒癮),不過考量到天數太長而暫緩。我們在討論中重新定義了藝術,在認知層面調整著美醜的既定印象,我們不是要訓練成員去符合既有藝術家、表演者的形象,而是發展出自己的獨特意象。由於埔里真的地處偏遠,感謝夥伴們商量出星期天的時間,早上在迦南、下午在埔榮。(第三、第四家合作機構,敲定!)
到埔里遊玩,歡迎前往捧場呦!
在離開埔里前,到了少欣推薦的迦南美地麵食館,這是南投縣康復之友協會附設的庇護性工作場所,食物真的好吃呢,裡頭工作的成員都很專業及認真!有機會到埔里,來坐坐吧!
(第一階段的十二天行程,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