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減少滑手機,精神大飽滿!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發性的收起手機,享受沒有手機的時光
一群為了AAEE志工培訓營提前準備的小組教練們,來到斗六受訓。星期五晚上九點集合,一直到星期日下午六點。早上需要六點半起床,頭一個小時,做一些自己很喜歡但太忙沒有做的事。原本設計要一起去跑步,後來考量到『自律』的建立需要減少『他律』的限制,所以讓他們自己選擇,然後七點半一起吃早餐,分享經驗。
過程中,看著部分成員手機不離身,我就分享自己培養『深度工作力』的收穫-戒掉玩手機遊戲跟看短片的習慣,疲勞感大減,眼睛不再痠,思緒越來越清晰,天天享受深度工作的快樂。然後強烈建議他們中午休息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把手機留下,好好的吃飯、聊天、散步、想事情,讓自己能夠感受一下不被干擾的時光。
下午請大家分享經驗,都有新發現,感受到能好好吃飯,看著彼此聊天,聊了好多深刻的事情;也有多睡了十分鐘的午覺,感覺精神飽滿。
神奇的事情是,我之後再也沒有提起手機的事情,到了晚餐時間,他們開始形成一股手機留下來的風氣。甚至,有人兩整天都沒再拿起手機。
我實在太好奇,他們怎麼自發性地做了改變,他們說,之前雖然知道一直滑手機不好,可是還是習慣一直滑,當有機會真實體驗到沒有滑手機時的自在跟樂趣,以及有著大家一起改變的同儕壓力(一開始仍有少數人想拿起手機,但看到大家都沒拿,就不好意思拿~),時間一拉長,真的體驗到思緒清楚,疲累感減低,更能專注投入的狀態,當想滑手機的衝動再次產生時,更有動力跟能力做更好的選擇:)
一起試試放下手機,好好吃飯,好好聊天,好好走路,好好感受。隨著時間增長,感受越來越清晰的思緒,越來越常出現的微笑,工作上的新進展、生活中的新發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智訓練_玩書共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三天兩夜的營隊,溯溪探險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人都能學會Playback!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踏出無限可能_越聊越清晰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生的歌_跟著旋律回到過去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挑戰早起!成為晨型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解決中指在特定情境下,屈曲力量大幅減少的小實驗我有個朋友的身體,之前有個很有趣的小問題。 就是無名指伸直時,中指屈曲的力量會大幅下滑。 然後我就試著改善看看,以下是我的實驗過程跟結果,幸運的是成功了☆ 當時我是這樣假設的: 我推測有屈肌同時控制無名指跟中指,或是有神經同時支配無名指跟中指的屈肌,或是兩者都有,以上圖解是畫前者,以下推
Thumbnail
avatar
Polooo
2024-05-06
加值你的單字量!韓檢單字大幅增加的六大祕訣一名學生考過韓檢一級,但遇到難題不知如何記單字,單字老是忘記,單字量增加不上;我們會和你分享如何運用已有的單字量來更輕鬆地克服問題。
Thumbnail
avatar
花花
2024-01-31
112年就服乙級第三梯 學、術科題型簡易好作答,預估及格率大幅提升超過20%112年度第三梯次就業服務專業人員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學、術科測試,如期於11月5日(星期日)舉行,本梯次考試學科單選60題(內含共同科目16題)、複選20題(全部專業科目);其中工作項目01職業介紹及人力仲介【單選題出28題;複選題10題】;工作項目02招募【單選題出8題;複選題5題】;工作項目
Thumbnail
avatar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2023-11-14
職場守則|投行簡歷要怎麼寫?5點建議讓你錄取率大幅提升最近看到了很多很多優秀的簡歷,感受到了長江後浪打算拍死前浪的壓力,而關於簡歷,這邊還是簡單提出一些建議。
Thumbnail
avatar
投行大叔
2023-07-20
聚焦台灣|手搖飲、超商咖啡塑膠杯需求大!環保署下半年推「一次性飲料杯減量辦法」 台灣身為珍珠奶茶的發明地,多數人都很喜歡買一杯手搖杯邊走邊喝,尤其近年來夏天越來越熱,隨手一杯手搖飲更是消暑好選擇。然而,手搖杯的普及也使得飲料的飲料杯、吸管這些一次性塑膠產品用量越來越大,造成更嚴重的塑膠污染。 在飲料需求不減反升的狀況下,如何在手搖飲品上塑膠垃圾減量呢? 手搖杯、超商咖啡需求大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7-08
[識飲識食] 疫情增抑郁風險?攝取食物大有玄機!油脂纖維不可少~中醫經絡美容協會副主席梁美蘭女士 就建議大家應多攝取含豐富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對抗壓力。其次就是膳食纖維,除了可以令我們感到飽足、幫助消化外,外國研究亦指出高纖飲食可以消除壓力、焦慮與抑郁。她亦強調「不時不食」的重要:「大自然其實已經幫我們選擇了。應時令、按季節生長的農產物擁有就是絕佳的營養」。
Thumbnail
avatar
漢斯·阿斯
2021-06-19
我們大幅減少接觸死亡了... 19世紀以前,我們的祖先 個個都在家『壽終正寢』 19世紀以後,我們的家人 無法能在家『壽終正寢』 也許因為醫院多了,交通多了,安養中心多了,藥物多了,科技多了,工作多了,唯一的, 『在家裡死亡』的就不多了⋯⋯ 所以, 不能在家『壽終正寢』, 就變多了 最重要的,現在人類更不會 【親眼目睹親人死亡
Thumbnail
avatar
黃軒醫師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