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報報】一人淡笑古今事,十掌弄出百萬兵:布袋戲風物──偶的故事偶來說特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早年渡海來台,一隻手就能掌握的掌中戲偶,到現在電視布袋戲的大戲偶,布袋戲歷經不同時代,不同政權,不斷推陳出新,不只反應時代的變化,也反應著戲劇演出不停求新求變的動力與活力。
兩個比手掌要再大些的戲偶在同樣不大的舞台上,或說笑,或倒茶,或寫字,或翻窗,或是拿著兵器隨著慷慨激昂的音樂打鬥,舉止細膩,動作流暢,在那小小的戲台上,演繹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劇目……
印象裡,我第一次看到布袋戲事在阿嬤家對面的土地公廟旁的空地,只要神明做生日,或者有什麼其他的節日,廟方都會邀請戲班來演出。小時候只要聽到外面開始敲鑼打鼓,傳來音樂聲,往窗戶外面看,就會看到整齊排列的紅塑膠椅們的一角,好戲剛剛開鑼。我還依稀記得當時看到的戲偶,偶頭的比例在仍是小孩的我眼中,大的奇怪,甚至有點可怕,但還是會坐在那裡看著他們在五光十色,有時還會因應劇情需要噴出煙霧的舞台上搖頭晃腦,等著阿嬤拜拜完,收完供品再一起回家。
再長大一點,這類廟宇酬神戲的野台戲少了許多,國小時曾在學校附近的巷弄小廟那裡,看到過一次野台戲,但卻十足寂寥──只有一台機車,以及架在機車座椅與後方架子上的小戲台,以及一台手提音響和一名操偶師。演出需要的背景音樂從音響流瀉而出,小廟前的小小一塊空地上沒有椅子,更沒有觀眾,就連路過的我也只是稍稍慢下了腳步,而未停下觀戲,這的確是一場名符其實的酬神戲了。
後來,再見到戲偶們演出的機會更少,形式也不一樣了──最容易看到戲偶的方式,是前往偶戲館等收藏戲偶的場館,或是布袋戲相關的主題展覽,或是學校社團用來進行社課教學的戲偶;而看到它們栩栩如生的生動演出,則多半是在電視上,或是紀錄片、自製影片等途徑,現場演出幾乎已是可遇不可求,但這並不表示布袋戲將逐步失去舞台,它們也正順應著時代改變,但終究,還是有些傳統的迷人部分在時光中散失。
西田社彩樓
台南師傅陳茂雄以藝術標準融入中國傳統建築理念雕琢而成,耗費一年的時間才完工。
台前幕後 都是造就戲偶故事的大功臣
一場成功的演出,不只是站上舞台表演的演員的功勞,更是整個幕後團隊的努力,如果缺少了其中一項,那麼演出終將無法成立。
一走進特展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兩個木製的戲台,然後才會看見右側陳列的各個年代、不同大小的戲偶,是演出時直接面向觀眾的兩個重要元素。身為演出舞台的木戲台,樣貌似城樓,氣勢輝煌而沉穩,上面佈滿精緻細膩的雕刻,每一根柱子、橫樑,每一扇窗戶,甚或是天花板安置燈光的台座,都能感受到製作這戲台的木工師傅一刀一刀的用心與專注,更能感受到布袋戲班對於表演的慎重,以及希望能給觀眾帶來最好的視覺饗宴的那份期許。
在這小小的方寸天地間,它可以一會是旦角的閨房,一會是熱鬧的市井,一下是充斥金戈鐵馬的戰場,隨著劇情起伏跌宕,讓觀眾在頃刻之間隨著台上的戲偶,在或激昂、或輕緩的背景音樂襯托下,奔馳千里,跨越空間。每一次的出將入相,都是一次時空的跳脫轉變。
再繼續往裡走,能看到在戲台的背面,標示了布袋戲演出時演奏配樂的樂團配置與樂器,在壓克力隔板上也能看到兩個拿著戲偶的操偶師人影。做為舞台演員的戲偶,需要操偶師的靈活操作以及五音分明的口白,才能被賦予其獨特的生命。而故事的推進,除了操偶師們的精湛演出外,還要有樂團演奏適當的配樂與音效,才能讓觀眾更投入於故事當中,也更容易想像故事場景與情節,不管是熱血激昂的武戲,還是柔情繾綣的文戲,都不能少了配樂來營造氣氛。
傳統戲偶的六個行當
傳統戲偶的六個行當
一雕一刻、一針一線 角色身分一眼盡知
看完了演出的舞台,以及演出人員的配置與職責後,布袋戲演出的靈魂──戲偶,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傳統戲偶主要分成六類─生、旦、淨、丑、雜、特,其中的「特」指得的是固定角色,這類角色的偶頭、服飾等都不會做調整來換角,例如:關公、包公、閻王等。而其他五類則都可以透過服飾與頭戴的調整來進行換角。
偶頭傳統上以木頭雕刻,後來也因為工業技術的提升而有採用其他的材質,但仍舊可以從偶頭上的臉譜和特徵來判定這個偶所扮演的角色。例如:「生」是素面扮相,沒有勾畫臉譜的男性角色,面相端正優美,在故事中多扮演正派人物。「旦」泛指女性角色,但可以依照五官、髮型來代表角色的特性;「淨」泛指臉上有顏色或花紋的男性角色,又稱為花臉;「丑」指詼諧滑稽的男性角色,長相通常很喜感;「雜」則包含神鬼、佛道、動武等,角色豐富多變。
角色的個性與特色看偶頭可以略知一二,服裝就是標誌角色身分地位的最直接判斷方式。市井小民會穿著粗布衣裳,服裝就會簡單無裝飾,官員、王室則會穿著華麗的蟒袍或龍袍,配戴繁複的頭冠來彰顯高貴的身分,大家閨秀的服裝上刺繡較多,年紀較大的女性角色則服裝顏色也較為樸素等,讓觀眾很快就能透過戲偶身上的服裝知道這個角色在故事裡是什麼樣的身分地位,跟著劇情推進可以對角色的一言一行更有感覺。
當代的布袋戲,隨著科技進步也多以電視布袋戲為主要表演方式,現場的演出僅能在節日或是活動才能看到。現在的戲偶,也有別於一掌就可以操縱的傳統戲偶,不只偶頭、服裝更加精緻多變,角色類型豐富,就連戲偶的尺寸也大上許多,重量更是因偶身上的裝飾多寡而異,一位操偶師的兩隻手就只能專心操縱一個戲偶了。
雖然現在的布袋戲改換了表演的媒介,傳統布袋戲也正處於潛沉的時期,但如果傳統戲偶跟著偶師與戲班,飄洋渡海來到台灣生根發芽,也就沒有機會演變成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布袋戲,更沒有機會在時間的洪流中不斷精進與成長。
新穎的戲偶有其美好之處,傳統的戲偶也有其雋永的滋味,如果你同樣喜歡戲偶,喜歡布袋戲,或是想了解布袋戲的話,來一趟台博館本館,看一看展期到今年11月28日的「布袋戲風物──偶的故事偶來說」特展吧!
展覽資訊
布袋戲風物──偶的故事偶來說特展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樓東側展廳
展期:即日起~2021.11.28
票價:全票30元/張,半票15元/張(本館及古生物館一票共用)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按個愛心,或是掌聲鼓勵一下,也可以到我的首頁去看看其他文章,追蹤一下其他專題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種子是生物文化多樣性具體而微的體現,它蘊含幾億年來生物及文化演化的歷史,也揭示無數生命據以生息的未來。──范達娜‧席娃博士
你喜歡收集模型、黏土人,或是公仔嗎?如果喜歡的話,是不是也致力於收集各種可以布置成各式各樣場景的扭蛋或是小玩具家具,甚至自己動手做,來滿足自己想要讓這些收藏被放置在精心設計的場景下的念想呢?
台灣產製的烏龍茶在過去被銷售到美國與南洋,都有不俗成績,販售的商品,除了本身產品品質要好以外,包裝也是行銷的重要環節之一。而台灣茶葉的包裝與宣傳海報,隨著茶葉銷售量、市場的改變,在不同的時期,也有反應當代美學與商業導向的設計。時至今日,隨著老茶行由年輕一代接手或轉型,在產品包裝上也有了不同的變化。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鎖國、封城,甚至於封院,或是禁止外出……等等因應防疫而採取的措施,讓本來蓬勃發展,各國互通有無的全球工廠供應鏈近乎停擺,每個人、每個城鎮、每個國家就像是一個自體運轉的星球一般,依照自己的節奏,同時也關注著其他星球的行進狀況,維持著自己的運轉。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當中,女性在史料文獻當中多半不被記載,或是以男性附庸的身分出現,能夠以自身才華名留青史者,少之又少。然而,現在女性早已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社會隱藏角色。台北故宮博物院從院藏書畫中,精挑細選七十一組精品,橫跨元代至民國,展示出女性在由男性主導的不同場域中,曾經嶄露過的才藝。
「島嶼脈動LIGHT UP 台電文資特展」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開始,引領觀眾進入電力事業的工作場域,從工作班的編制、服裝,到標誌台灣電業發展歷史的歷史物件,以及對未來用電模式的想像,一步一步了解台電人員的工作日常。
種子是生物文化多樣性具體而微的體現,它蘊含幾億年來生物及文化演化的歷史,也揭示無數生命據以生息的未來。──范達娜‧席娃博士
你喜歡收集模型、黏土人,或是公仔嗎?如果喜歡的話,是不是也致力於收集各種可以布置成各式各樣場景的扭蛋或是小玩具家具,甚至自己動手做,來滿足自己想要讓這些收藏被放置在精心設計的場景下的念想呢?
台灣產製的烏龍茶在過去被銷售到美國與南洋,都有不俗成績,販售的商品,除了本身產品品質要好以外,包裝也是行銷的重要環節之一。而台灣茶葉的包裝與宣傳海報,隨著茶葉銷售量、市場的改變,在不同的時期,也有反應當代美學與商業導向的設計。時至今日,隨著老茶行由年輕一代接手或轉型,在產品包裝上也有了不同的變化。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鎖國、封城,甚至於封院,或是禁止外出……等等因應防疫而採取的措施,讓本來蓬勃發展,各國互通有無的全球工廠供應鏈近乎停擺,每個人、每個城鎮、每個國家就像是一個自體運轉的星球一般,依照自己的節奏,同時也關注著其他星球的行進狀況,維持著自己的運轉。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當中,女性在史料文獻當中多半不被記載,或是以男性附庸的身分出現,能夠以自身才華名留青史者,少之又少。然而,現在女性早已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社會隱藏角色。台北故宮博物院從院藏書畫中,精挑細選七十一組精品,橫跨元代至民國,展示出女性在由男性主導的不同場域中,曾經嶄露過的才藝。
「島嶼脈動LIGHT UP 台電文資特展」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開始,引領觀眾進入電力事業的工作場域,從工作班的編制、服裝,到標誌台灣電業發展歷史的歷史物件,以及對未來用電模式的想像,一步一步了解台電人員的工作日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英雄突破難關,戰勝邪惡的一方,是這街口最受歡迎的故事了。 今天,男孩也興沖沖地跑來,要來看木偶一晃一晃地,翻山越嶺,往敵人的據點進攻。 但是今天,街口沒有熟悉的身影。 男孩沒有死心,他跑遍周遭的巷弄。 在染著黃昏光輝的垃圾桶邊,他發現了,英雄的木偶。 男孩捧起木偶,木偶沒有平常凜然的嗓音,
Thumbnail
1950年代布袋戲園大量演出劍俠戲,按照劇目來看,有些是改編自現有著作,例如:《說唐演義》、《蜀山劍俠》、《十八路反王》、《新封神榜》⋯⋯
Thumbnail
放學學校旁邊的小廟神明正在看戲 小孩也去湊熱鬧 在廟裡泡茶的阿公們看孩子埕裡嘻鬧 非但沒有意見還請他們進去後台瞧瞧 正在操偶的阿姨見到孩子們跑進工作場域 也非但沒有感到干擾還在劇情空檔拿偶給孩子試試 中間阿公還給孩子水果吃 阿姨好厲害熟練到指導小鬼之餘 仍穩住原本的演出 乾冰起 偶
Thumbnail
早年的紹興戲舞臺,女性演員與女性觀眾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繫,也為彼此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文化空間,讓她們在這裡分享情感、交流心情,形成一個互相支持的社群。演員們以這種表演形式,回應了當時女性的心靈需求,成為當年戲曲舞臺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Thumbnail
記得小的時候,若是在廟口看戲,遇到人潮很多,只好先站著觀賞、再慢慢等其他觀眾離開、椅子空下來,自行「挪椅子」過來看戲,所以俗諺語有句話:「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 一方面是指在廟口演出扮仙或者是正戲,看戲時不一定會有位置可以坐,此時不要灰心氣餒,再站久些,等因緣具足,位置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在你的面
Thumbnail
【近距離的布袋戲】《驚蜇慶典》 邀請的布袋戲團林老師夫婦,是布袋戲團的團長, 很盡心分享也很可愛, 白花花的長鬍子,圓滾滾的身形, 就像個慈祥的老爺爺一樣,雙手演着戲偶的他, 有著歷史傳承的軌跡,台上的布袋戲偶, 竟然有著100多歲的歷史。 孩子看著雙手揮來揮去、飛來飛去、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樵夫,除了平日砍材,興趣就是在公園操弄著他的木偶,木偶是他親自手工打造,笨拙的慢慢刻著五官四肢,老實說其實就是一個個長短不一的長圓型木棍組合而成,臉用黑筆點上了三個黑點代替五官 因為這其貌不揚的長相,常常把公園孩子惹的捧腹大笑,但又或者是那笨拙的動作,因為只有四條線牽引著手腳,
Thumbnail
酬鬼戲是樹仔寮流傳百年的傳統,藉由唱戲的形式來祭祀冤魂,換取村內平順。 身為柒戲歌舞團成員的你們,就在昨天接到了一齣酬鬼戲的邀約。演出的時間非常緊迫,但委託方李團長言辭懇切的邀請下,你們還是答應了。 午夜12點,你們抵達樹仔寮,詭異的怪事連連發生,看來其他劇團會拒演不是沒有原因。秉持著專業的精神,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英雄突破難關,戰勝邪惡的一方,是這街口最受歡迎的故事了。 今天,男孩也興沖沖地跑來,要來看木偶一晃一晃地,翻山越嶺,往敵人的據點進攻。 但是今天,街口沒有熟悉的身影。 男孩沒有死心,他跑遍周遭的巷弄。 在染著黃昏光輝的垃圾桶邊,他發現了,英雄的木偶。 男孩捧起木偶,木偶沒有平常凜然的嗓音,
Thumbnail
1950年代布袋戲園大量演出劍俠戲,按照劇目來看,有些是改編自現有著作,例如:《說唐演義》、《蜀山劍俠》、《十八路反王》、《新封神榜》⋯⋯
Thumbnail
放學學校旁邊的小廟神明正在看戲 小孩也去湊熱鬧 在廟裡泡茶的阿公們看孩子埕裡嘻鬧 非但沒有意見還請他們進去後台瞧瞧 正在操偶的阿姨見到孩子們跑進工作場域 也非但沒有感到干擾還在劇情空檔拿偶給孩子試試 中間阿公還給孩子水果吃 阿姨好厲害熟練到指導小鬼之餘 仍穩住原本的演出 乾冰起 偶
Thumbnail
早年的紹興戲舞臺,女性演員與女性觀眾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繫,也為彼此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文化空間,讓她們在這裡分享情感、交流心情,形成一個互相支持的社群。演員們以這種表演形式,回應了當時女性的心靈需求,成為當年戲曲舞臺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Thumbnail
記得小的時候,若是在廟口看戲,遇到人潮很多,只好先站著觀賞、再慢慢等其他觀眾離開、椅子空下來,自行「挪椅子」過來看戲,所以俗諺語有句話:「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 一方面是指在廟口演出扮仙或者是正戲,看戲時不一定會有位置可以坐,此時不要灰心氣餒,再站久些,等因緣具足,位置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在你的面
Thumbnail
【近距離的布袋戲】《驚蜇慶典》 邀請的布袋戲團林老師夫婦,是布袋戲團的團長, 很盡心分享也很可愛, 白花花的長鬍子,圓滾滾的身形, 就像個慈祥的老爺爺一樣,雙手演着戲偶的他, 有著歷史傳承的軌跡,台上的布袋戲偶, 竟然有著100多歲的歷史。 孩子看著雙手揮來揮去、飛來飛去、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樵夫,除了平日砍材,興趣就是在公園操弄著他的木偶,木偶是他親自手工打造,笨拙的慢慢刻著五官四肢,老實說其實就是一個個長短不一的長圓型木棍組合而成,臉用黑筆點上了三個黑點代替五官 因為這其貌不揚的長相,常常把公園孩子惹的捧腹大笑,但又或者是那笨拙的動作,因為只有四條線牽引著手腳,
Thumbnail
酬鬼戲是樹仔寮流傳百年的傳統,藉由唱戲的形式來祭祀冤魂,換取村內平順。 身為柒戲歌舞團成員的你們,就在昨天接到了一齣酬鬼戲的邀約。演出的時間非常緊迫,但委託方李團長言辭懇切的邀請下,你們還是答應了。 午夜12點,你們抵達樹仔寮,詭異的怪事連連發生,看來其他劇團會拒演不是沒有原因。秉持著專業的精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