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2021 裴芳詩【長橋】假裝勇敢就成了我克服恐懼的秘招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原以為自己是旁觀者,閱讀著作者對其家人及家庭的「再認識」,沒想到卻勾起我對台灣幾十年前過往的聯想,親情近疏或戰爭下的苦撐,頗有相似之處,也不奇怪。
我在60年代出生,也聽過長輩們說成長及戰亂下生存故事,沒有如作者,有毅力完成此家族的記述,終能出書,先給個讚。
【長橋 The Best We Could Do】是尖端出版的圖文書,內容是作者裴芳詩,又寫又畫,整理出她的家族富貧翻生,從越戰陰影的越南,歷經陸海磨難,來到美國適應新生活,給孩子們過好日子的心路歷程。
書裡的越美歲月橫跨三代輩份,是真實的人生,非虛構情節。作者稱為「自曝」,寫書過程更鑽研歷史地理,我能理解下筆時的感觸,辛酸,心痛,可能有種從未想像過,眼前的親人竟然曾經的險中求生......
作者(美國加州)裴芳詩自序中說明,「為了在研究所交出一份口述史的報告而訪問了家人...一頭栽進口述史的領域...本意是想瞭解,為何我的家族會在70代末期從越南逃到美國重新開始。圖像文學的呈現方式或許能破解這道難題,也因此我開始學習畫漫畫」。
幸好,作者堅持幾年的努力後成書,不得不說,這本圖文書【長橋 The Best We Could Do】畫得真好,能看出她為了文字配圖,抓到人心想透視的角度,不只激起如我年紀的讀者,有些共同的記憶,甚至繪上了簡易地圖,年代標示,景象具體,很容易讓人身入其境.....
「這下子,家庭是我所創造的產物—而非我生來所參與的產物。」
【長橋 The Best We Could Do】這本書,從作者自己生小孩,母親從加州飛來幫她打氣的當時,疼痛,拉開所有記憶的布幕。而最終章又拉回自己親子的相處,來對應父母、甚至祖父母時代對孩子的傷害或給予而有所領悟。
時代顯然不同了,而古今尚可融入親情的感同身受,卻仍需要溫暖的傳承。
作者「倒帶」,先畫出自己的一路走來。年輕的作者有當畫家的志向,和男友同居時,父母已經沒有意見了,因為兩位姊姊的愛情稀釋了妹妹帶來的衝擊。
「⋯而在我心中,他們也永遠是個象徵—象徵一道鴻溝的兩側,充滿著意義和憎怨。」直到帶著兒子遷居加州(父母住的地方),漸漸領悟到「貼近」和「親近」不是同一件事。
這在口述史編寫裡相當重要,夠「親近」,緩緩道來的真情夠真實。
作者12歲時外祖父母也移民來美國,「透過我母親孝敬她父母的方式,我學會了奉茶、送禮—卻絲毫沒學到有關親近父母之道。」,而父親總自稱「沒爹沒娘」,「我20幾歲的時候才得知,我爺爺其實活著」,於是除了父親,作者與母親和姊妹、弟弟回越南一趟。
「返美不久後,我開始記錄家族史,我想,如果我能搭建一座橋,連結過去和現在⋯⋯必定也能將父母視為確實存在的兩個人,並學著如何愛他們更深。......我們住得如此近,彼此卻像遠在天邊。」
【長橋 The Best We Could Do】的背景,穿越戰亂(越戰1955-1975),從父親和母親的口中,知道他們的成長,避難,相遇,結婚,生子,飄洋過海........
從自己有深刻印象的童年開始描述,作者仍記得父母分居前,一家人在一起日子,是如何積極的想融入美國的生活,有歡樂也有恐懼。「我父母早已在另一個時空裡定型,回不去了⋯⋯也因此,家成了挫折感的圈養欄,躲了一群趕不走的妖魔鬼怪。」他們的學歷不低,會說法語和一點英文,卻只能找最底層的工作養活孩子。
「我只要稍微假裝勇敢,別人就會覺得我很了不起。從此以後,假裝勇敢就成了我克服恐懼的秘招。」
我讀著作者寫的父母的童年,是有點驚訝的,如果不是戰亂頻傳,都能算得上出身富貴。而此階段的繪圖甚是吸引我,感覺超越文字的魅力,那些漁村情境放在二戰前後的台灣,並不違和。
父親家族的故事,充滿意外又讓人心疼。有聰明的紳士(曾祖父)和有錢的寡婦(曾祖母)撐腰,而「老百姓困在兩軍之間,只能懂得臨機應變,在縫隙中求生存」。
日子久了,下一代(祖父母)就得不挨餓變通,貧賤夫妻難過,1945年,飢荒最慘時,「有天夜裡,我爸(5歲)看到— 他爸毒打他媽,然後趕她走。我爸從此再也沒見過他母親。」
回到雷洞村,回到曾祖母的庇蔭下,又逢法國人掃村,驚恐的七歲的父親被帶著逃離村子,「這下妳能瞭解了我是如何走過來的。也能知道為什麼後來的我⋯⋯不太正常。」接著14歲,又逃了一回到西貢。
「我們就像是螞蟻,一見到巨人,就得慌張地逃到更遠的地方重新過日子。像我曾祖父母那般苟延殘喘⋯⋯或年幼的我爸,他只渴求著像樣一點的生活。」
印象裡的母親,「她多半穿著工作服、皺著眉頭,並趕著為一家六口煮晚餐。她能放鬆的機會不多,她顯得嬌柔,散發著歐蕾的香味。」從越南寄來的舊照片裡,發現母親的美麗,她幾乎是上流家世出身,直到柬埔寨的越南人出事,才回芽莊。母親成績最好,最得寵,上貴族學校,曾經想當醫生。
兩個人相遇相結合,面對失去孩子的痛,和得保護孩子的堅定,讓他們在畏懼中做出選擇。
小時候,作者眼中的父母親,在分居前也不見得稱職的爸爸媽媽。
我只是稍微提一下此書的前幾章重點。怎樣的傷害和際遇,才會讓人抓出機會,就算前途汪洋大海,生死未卜,也得攜家帶眷硬闖未知的新世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才不完全是。
那個,給每個孩子們準備,並嚴格囑咐在緊急狀況必保的檔案夾,說真的,有讓我頓悟重要性。
其餘,你得自己讀。讀者的年齡層,我想可能是這本書爆發觸動級數的控制點。
當然,不是如我輕描淡寫,【長橋 The Best We Could Do】的作者在2001年的越南之旅,興奮地拍照錄影,忠實記錄著家人記憶中的街景,看錄影帶,認真比對歷史事件,讓繪圖變得更有看頭。
其實現在坊間出版類似的書不少,我所謂的「類似」,在於更多沒有經歷過大戰的人,開始想「紀錄」父母或先人們所處的年代事蹟,畢竟難以想像他們如何一路無辜又冒險走來?價值觀,生命觀,每個年齡層都強調「代溝」,每看一本純文字書,字裡行間,是有想拉近「距離」的衝動。
【長橋 The Best We Could Do】不同。圖文,讓你開啟更深刻的想像,比看電影有更多時間,暫停畫面,想一想。我建議,真要細看她的圖,很有心思的畫面設計。
作者下筆畫自己和家人的態度和容貌,驚恐和憧憬,是如何的情緒?埋進比讀者更深層的心疼時,哭了嗎?我突然想知道,我是眼紅了......
對於手機在手就是全世界,媒體還有空間天天介紹美食,即使流行傳染病爆發的近代,打開影片還有人關心的今天來說,那個在砲灰下挨餓,想逃,病痛等同於生死過關活過來長輩們,我們和他們之間,沒有路,就該在代溝上搭一座橋。





​​
新圖上架 隨時更新→歡迎分享點閱. (點數可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655內容數
不想忘記我看過的電視劇/電影/旅遊景區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視界是不是優雅 的其他內容
​ ​ ●2021尖端小說 東山彰良【被愛狠咬一口的掃把星  愛が噛みつく悪い星】總有一天這傷痕會變成你的一部分保護你 話說這書名【被愛狠咬一口的掃把星  愛が噛みつく悪い星】跟我久仰大名的作者,實在連貫不起來。這本不是新寫的小說,卻引發我的好奇心,於是成了第一本我挑選的東山彰良的作品。
​​ ●2021商周小說 瓦萊莉‧貝涵【星期天被遺忘的人Les oubliés du dimanche】每個人的2段人生:暢所欲言和絕口不提 這是一次特別的閱讀經驗。我因為這本小說正「改拍電影中」而起興趣,也依著網路簡介,以為我的理解條理清晰,沒想到在多線發展的故事裡,意外接連起人物關係,我恍然大悟
​​ ●2021春光小說 艾米‧哈蒙【塵埃與灰燼 From Sand And Ash】會害怕,代表妳仍想活著 「妳還在寫告解?」「沒有」她撒謊。「我決定要告解的話就會找神父。」這句話有火藥味,伊娃再次輕描淡寫地說:「我只是記錄一下事情而已。」
​​ ●2021商周出版小說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也許行得通,那我就有辦法愛妳了 【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這大概是目前為止,我讀過把「主角」擬人化到一種極致新境界的小說。 我常常忘記小說中的「克拉拉」不是「人」...
​ ●2021商周出版小說 妙莉葉‧芭貝里【唯一的玫瑰Une rose seule】他至少看懂花的生之怒放 「或許人生只是我們從一棵樹的後方凝望的一幅風景。生命向我們展示的是它的整體,但是我們卻只能斷斷續續地透過不同角度來感知它。憂鬱使人盲目,生命中的一切都能將你壓垮。
​ ●2021寶瓶文化出版 安‧泰勒【麥卡的難題 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我唯一的錯,就錯在太要求完美 「自處」只有自己知道,卻不一定能「懂」自己。 習慣於一成不變的日常,不表示對「些微變化」會急於憤怒或將就適應。
​ ​ ●2021尖端小說 東山彰良【被愛狠咬一口的掃把星  愛が噛みつく悪い星】總有一天這傷痕會變成你的一部分保護你 話說這書名【被愛狠咬一口的掃把星  愛が噛みつく悪い星】跟我久仰大名的作者,實在連貫不起來。這本不是新寫的小說,卻引發我的好奇心,於是成了第一本我挑選的東山彰良的作品。
​​ ●2021商周小說 瓦萊莉‧貝涵【星期天被遺忘的人Les oubliés du dimanche】每個人的2段人生:暢所欲言和絕口不提 這是一次特別的閱讀經驗。我因為這本小說正「改拍電影中」而起興趣,也依著網路簡介,以為我的理解條理清晰,沒想到在多線發展的故事裡,意外接連起人物關係,我恍然大悟
​​ ●2021春光小說 艾米‧哈蒙【塵埃與灰燼 From Sand And Ash】會害怕,代表妳仍想活著 「妳還在寫告解?」「沒有」她撒謊。「我決定要告解的話就會找神父。」這句話有火藥味,伊娃再次輕描淡寫地說:「我只是記錄一下事情而已。」
​​ ●2021商周出版小說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也許行得通,那我就有辦法愛妳了 【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這大概是目前為止,我讀過把「主角」擬人化到一種極致新境界的小說。 我常常忘記小說中的「克拉拉」不是「人」...
​ ●2021商周出版小說 妙莉葉‧芭貝里【唯一的玫瑰Une rose seule】他至少看懂花的生之怒放 「或許人生只是我們從一棵樹的後方凝望的一幅風景。生命向我們展示的是它的整體,但是我們卻只能斷斷續續地透過不同角度來感知它。憂鬱使人盲目,生命中的一切都能將你壓垮。
​ ●2021寶瓶文化出版 安‧泰勒【麥卡的難題 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我唯一的錯,就錯在太要求完美 「自處」只有自己知道,卻不一定能「懂」自己。 習慣於一成不變的日常,不表示對「些微變化」會急於憤怒或將就適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田威寧 散文家田威寧睽違八年,再度直面傷痛的家族書寫。 父親慣性外遇,母親長期痛苦,精神崩潰,離婚,放下還未上學的田威寧和姊姊, 離開臺灣,飛往夏威夷和早移民定居的舅舅阿姨們一起生活。 沒有母親的小姊妹住在眷村爺爺家,父親時常來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文案】 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庭中的江會會,性格軟弱,逆來順受 某天被霸凌的路上碰到一個一米八八的大帥哥,幫她打跑了那群霸凌者,自稱是她未來的兒子 她看著面前的同齡人,默默撥通了精神病院的電話 對方像是徹底賴上她,那天之後甚至轉到她的學校 她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從他的文章中,我好像可以猜想媽媽小時候的樣子,那樣的懷抱夢想卻有現實打壓的無奈,那樣的許許多多的愛卻無法溫柔展現,那是一個什麼樣壓抑卻又快樂的年代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田威寧 散文家田威寧睽違八年,再度直面傷痛的家族書寫。 父親慣性外遇,母親長期痛苦,精神崩潰,離婚,放下還未上學的田威寧和姊姊, 離開臺灣,飛往夏威夷和早移民定居的舅舅阿姨們一起生活。 沒有母親的小姊妹住在眷村爺爺家,父親時常來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文案】 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庭中的江會會,性格軟弱,逆來順受 某天被霸凌的路上碰到一個一米八八的大帥哥,幫她打跑了那群霸凌者,自稱是她未來的兒子 她看著面前的同齡人,默默撥通了精神病院的電話 對方像是徹底賴上她,那天之後甚至轉到她的學校 她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從他的文章中,我好像可以猜想媽媽小時候的樣子,那樣的懷抱夢想卻有現實打壓的無奈,那樣的許許多多的愛卻無法溫柔展現,那是一個什麼樣壓抑卻又快樂的年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