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診室陪病的那幾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小聽長輩說,台灣有句流傳已久的俗話:「先生緣,主人福」。我不知道其他人聽了這句話的感覺是什麼,但這句話讓我長期對醫療體系有些許畏懼及不確定感。是否每次就醫都是搏一個「機緣」?我的家人就醫會遇上「有緣」的醫生嗎?直到經歷這次的急診室陪病過程,才對醫病之間的「緣」有些新的理解與心得。
父親在十一月底進了急診,待了六天才出院。在醫院裡,我一個人也不認識,能做的就只有把父親的狀況說明給急診醫師聽,再照著醫師的指示讓父親服藥及配合進行各項檢查,以利找出病因。且因為現在仍處於防疫期間,院內陪病家屬只能有一人,因此,剛開始陪病的時候,看著周遭醫護人員沉默地來去匆匆,我感到孤立無援。直到後來,經過一項項檢查安排,跟許多專業醫護人員討論病情,才發現他們其實都很善良,並樂於解答病患家屬的疑問,這才漸漸覺得安心。
記得父親當時在急診室裡被診斷要留院治療時,已是半夜了。即使是半夜,值班的醫師及護理師仍忙進忙出,醫師一床一床地詢問病人的狀況,再由護理師根據醫囑拿口服藥給病人服用或施打點滴。在這種忙碌的狀況下,如果病患都能好好配合,作業流暢,或許醫護人員可以稍事休息,但真實狀況是,有的病患不想讓護理師打針(或許因為怕痛);有的承受不住身體痛苦而大吼大叫,干擾其他病人休息,護理師屢勸不聽;有的很篤定罹患特定疾病,對醫師診斷一再質疑;有的甚至會自行拔除點滴裝置,讓護理師必須一再重新安裝點滴,疲於奔命。
急診室裡隨時都有病情嚴重的病患被送進去。有的病患甚至已陷入意識不清的狀態,根本無從詢問其病痛狀態及疼痛位置。醫護人員必須隨時保持清醒及精準的判斷能力,才能應付一波又一波的患者。因此,現場看到醫護人員大多動作很快且話少,語氣也很嚴肅,現場的氣氛相當緊繃。
急診室裡,醫護人員面對這麼多的緊急病患,本已承受極大的救治壓力,不配合的病患,往往難得到他們和善的臉色,更極有可能延誤治療的時機,如此一來,醫病之間的「緣分」,也就越來越淡薄了。我跟我的父親是乖寶寶,一切照著醫護人員指示進行,也還算幸運,遇到的醫護人員態度都蠻親切的,真正感受到「先生緣,主人福」的安定感。慢慢地,父親的狀況比先前好上許多。待到第六天,一位主治醫師告訴我們,可以讓父親出院了,我跟父親都鬆了一口氣,雖然還要等切片報告結果,但至少可以回家好好放鬆一下了。
在急診室的病患及陪病者的心情是很脆弱的,對病情的不了解,對未來發展的疑慮,都讓人恐懼。因此,醫護人員的詳細解說及撫慰,對病人的心理安定相當重要。感謝這段期間從白天忙到深夜,仍奮力協助病患的醫護人員對父親的悉心照料,更感謝他們花時間向病患及其家屬清楚解釋病情。我的內心充滿感激。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49內容數
這裏是我收藏書籍讀後感的地方,文章或為長篇大論,或為幾句短評,皆屬肺腑之言,歡迎大家看看,更歡迎發表意見,一同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h-Yu 的書架 的其他內容
經歷過那段閉關防疫歲月後,心情還能一如以往的平靜嗎?
《消失的另一半》談種族、談女性、談變性伴侶、談謊言,也談親情。書中說的雖是美國六零年代到九零年代的故事,然而,其中描述的諸多社會偏見與歧視現象,似乎仍存於當代社會之中。
人被逼急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短短三個月防疫閉關期間,一個廚藝界文盲,竟靠著自行摸索,成為一代名廚(Not Exactly)。
《叫她系主任》首季以短短六集帶出存在於美國校園及職場上的性別、種族、反智、多元假象等現狀,同時尚有餘裕穿插詼諧橋段,是齣兼具反思及幽默的喜劇。
《病者生存》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科普書,作者以數種動植物因應環境改變之反應為例,解釋人類數種遺傳性疾病基因生成的歷史背景。
人為什麼要睡覺?是不是只要有擦保養品,人人都可以「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依然閉月羞花?深夜正是喝咖啡、滑手機、看書、追劇好時機,如此美好時光為什麼要浪費在睡覺上?一天至少要睡幾個小時?為什麼人上了年紀睡眠時間會變短呢?上述問題皆可在《為什麼要睡覺》一書找到答案。
經歷過那段閉關防疫歲月後,心情還能一如以往的平靜嗎?
《消失的另一半》談種族、談女性、談變性伴侶、談謊言,也談親情。書中說的雖是美國六零年代到九零年代的故事,然而,其中描述的諸多社會偏見與歧視現象,似乎仍存於當代社會之中。
人被逼急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短短三個月防疫閉關期間,一個廚藝界文盲,竟靠著自行摸索,成為一代名廚(Not Exactly)。
《叫她系主任》首季以短短六集帶出存在於美國校園及職場上的性別、種族、反智、多元假象等現狀,同時尚有餘裕穿插詼諧橋段,是齣兼具反思及幽默的喜劇。
《病者生存》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科普書,作者以數種動植物因應環境改變之反應為例,解釋人類數種遺傳性疾病基因生成的歷史背景。
人為什麼要睡覺?是不是只要有擦保養品,人人都可以「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依然閉月羞花?深夜正是喝咖啡、滑手機、看書、追劇好時機,如此美好時光為什麼要浪費在睡覺上?一天至少要睡幾個小時?為什麼人上了年紀睡眠時間會變短呢?上述問題皆可在《為什麼要睡覺》一書找到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六年前,我在柏林西南部的一間醫院,苦等了27小時。 羊水破了,在一個微涼的夏夜。 輕聲安撫不知所措的丈夫、打電話通知從台灣遠道來迎接孫女的爸媽,他們就住在兩棟房子距離遠的藝術學生小套房裡。快速沖了澡,全家人拎著生產包坐上計程車。 到醫院報到,一名男性護理師推了病床來,問到"Können sie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先生緣、主人福」,這句話是說病人與良醫之間有深厚的緣份,病人得其醫治,憑藉的是病人本身的福氣,因為有福氣,得以尋覓往昔所結之善緣。廣結善緣平時不覺得重要,等到萬分著急才知道一個小小的好緣就能解救我們於水火之中,若是沒有造那個因,當然就沒有那個緣。 有一位阿石伯,年輕時開鐘錶店,專修瑞士機械錶
上週從未想過會跟急診醫生一起上大夜班 完整看到一整個半夜就醫的循環 因為我們情況嚴重不能離開必須等病房 真的剛好我時間較彈性才有辦法去解決這個臨時的緊急狀況 但應該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有這樣的角色 回想起來我真的覺得這裡是個"因緣俱足"具現化的地方 好事壞事都在這裡真實的發生 可能壞事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我只是在急診小小工作人員,意外發現兩樁甜到爆炸的銀髮族夫妻故事: 先生跌倒腦袋瓜破了大洞,妻女在身旁,陪伴至CT室做檢查,丈夫捧著妻子臉頰輕聲說:「 沒事 !」又以旁人聽不到聲音,說著屬於他們小情話,先生再上台檢查。 我和放射師閃瞎狗眼了…… 下台後,先生笑到:「有妻子有女兒伴在身旁,是我最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20240329 很幸運的,在十一點離開加護病房後,下午兩點便已將父親成功轉至普通病房,而看護也因弟弟的努力奔走,請到了一位相當有經驗的陳姐來幫忙。在與護士將父親一同轉至普通病房後,迎面而來的是大面的窗戶與透進來的陽光。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六年前,我在柏林西南部的一間醫院,苦等了27小時。 羊水破了,在一個微涼的夏夜。 輕聲安撫不知所措的丈夫、打電話通知從台灣遠道來迎接孫女的爸媽,他們就住在兩棟房子距離遠的藝術學生小套房裡。快速沖了澡,全家人拎著生產包坐上計程車。 到醫院報到,一名男性護理師推了病床來,問到"Können sie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先生緣、主人福」,這句話是說病人與良醫之間有深厚的緣份,病人得其醫治,憑藉的是病人本身的福氣,因為有福氣,得以尋覓往昔所結之善緣。廣結善緣平時不覺得重要,等到萬分著急才知道一個小小的好緣就能解救我們於水火之中,若是沒有造那個因,當然就沒有那個緣。 有一位阿石伯,年輕時開鐘錶店,專修瑞士機械錶
上週從未想過會跟急診醫生一起上大夜班 完整看到一整個半夜就醫的循環 因為我們情況嚴重不能離開必須等病房 真的剛好我時間較彈性才有辦法去解決這個臨時的緊急狀況 但應該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有這樣的角色 回想起來我真的覺得這裡是個"因緣俱足"具現化的地方 好事壞事都在這裡真實的發生 可能壞事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我只是在急診小小工作人員,意外發現兩樁甜到爆炸的銀髮族夫妻故事: 先生跌倒腦袋瓜破了大洞,妻女在身旁,陪伴至CT室做檢查,丈夫捧著妻子臉頰輕聲說:「 沒事 !」又以旁人聽不到聲音,說著屬於他們小情話,先生再上台檢查。 我和放射師閃瞎狗眼了…… 下台後,先生笑到:「有妻子有女兒伴在身旁,是我最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20240329 很幸運的,在十一點離開加護病房後,下午兩點便已將父親成功轉至普通病房,而看護也因弟弟的努力奔走,請到了一位相當有經驗的陳姐來幫忙。在與護士將父親一同轉至普通病房後,迎面而來的是大面的窗戶與透進來的陽光。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