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睡覺》讀後感

2021/07/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為什麼要睡覺?是不是只要有擦保養品,人人都可以「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依然閉月羞花?深夜正是喝咖啡、滑手機、看書、追劇好時機,如此美好時光為什麼要浪費在睡覺上?一天至少要睡幾個小時?為什麼人上了年紀睡眠時間會變短呢?上述問題皆可在《為什麼要睡覺》一書找到答案。
若想在短時間內得到引言處各項睡眠相關問題的解答,請直奔本書作者的TED TALK影片
《為什麼要睡覺》的作者Matthew Paul Walker是一位專注於睡眠研究的神經科學家,他在此書中以淺顯的文字說明其針對睡眠區段、睡眠品質、睡眠與老化關聯等議題的研究結果,並提供增進睡眠品質的方法。作者指出,自從發明燈泡之後,人類可以擁有二十四小時的白天,導致人類開始脫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型態,自願或非自願地剝奪睡眠時間,進而造成近年來許多因睡眠剝奪導致的病症,例如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發生在越來越多人身上。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睡眠不足對交通安全可能造成的危險程度,竟如同酒駕一般,甚至可能更嚴重,因為睡眠不足的駕駛人可能在開車過程中進入微睡眠(microsleep),呈現無意識狀態,雖然微睡眠至多持續短短數秒,但這短短數秒內,駕駛人對於外界車況毫無反應,就可能對自身或周遭的車輛造成極大危害。這讓我想起,先前台灣新聞曾數度提及許多從事客運司機行業的人有疲勞駕駛問題,此對於台灣交通安全影響甚鉅,實不可輕忽。
另外,《為什麼要睡覺》也提到醫生睡眠不足對於醫療安全的影響。書中提到美國的住院醫師訓練,必須經歷長工時連續值班的磨練,嚴重地剝奪了住院醫師的睡眠;而在台灣,醫師也有過長工時的情形。對住院醫師的睡眠剝奪訓練方式,其實是源自於因研究麻醉藥劑而染上毒癮的知名外科醫生Halsted
Halsted本就認為睡眠是一種時間的浪費,一天當中專注在外科醫學研究的清醒的時間越長越好。再者,他因研究麻醉劑而長期深陷毒癮,時時處在精神亢奮狀態,更理所當然地過著少量甚至無睡眠的日子,無法理解睡眠對一般人的重要性,進而導致他對於新進醫師總是以分配長時間工作量做為磨練。這種不人道的磨練最終演變成對近代住院醫師實行的睡眠剝奪訓練模式,而熬過這段訓練的早期醫師,竟也以為這樣才是煉鐵成鋼的正確途徑。
事實上,長時間的睡眠剝奪對於任何人的身心都會造成極大的創傷,而面對病患的醫護人員,若長期遭受睡眠剝奪,則可能導致他們在治療患者時發生醫療疏失,對患者健康造成危害!
看了《為什麼要睡覺》,才知道夜間小酌對睡眠品質其實有害無益、咖啡因下午少碰為妙,以及長輩並非不需要長時間睡眠,而是因為腦部老化導致睡眠品質下降,進而產生只睡五六個小時就會甦醒的現象。更在看了書中提供的實驗數據,才深刻了解七至九小時的「充足睡眠」對人類而言竟如此重要。此書值得一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39內容數
筆者是喜愛文字的理工宅,喜愛閱讀,也喜愛將閱讀心得化做文字與大家分享。 這裡有不定期發表的書評/讀後感,歡迎加入沙龍一起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