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睡覺》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為什麼要睡覺?是不是只要有擦保養品,人人都可以「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依然閉月羞花?深夜正是喝咖啡、滑手機、看書、追劇好時機,如此美好時光為什麼要浪費在睡覺上?一天至少要睡幾個小時?為什麼人上了年紀睡眠時間會變短呢?上述問題皆可在《為什麼要睡覺》一書找到答案。

若想在短時間內得到引言處各項睡眠相關問題的解答,請直奔本書作者的TED TALK影片

《為什麼要睡覺》的作者Matthew Paul Walker是一位專注於睡眠研究的神經科學家,他在此書中以淺顯的文字說明其針對睡眠區段、睡眠品質、睡眠與老化關聯等議題的研究結果,並提供增進睡眠品質的方法。作者指出,自從發明燈泡之後,人類可以擁有二十四小時的白天,導致人類開始脫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型態,自願或非自願地剝奪睡眠時間,進而造成近年來許多因睡眠剝奪導致的病症,例如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發生在越來越多人身上。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睡眠不足對交通安全可能造成的危險程度,竟如同酒駕一般,甚至可能更嚴重,因為睡眠不足的駕駛人可能在開車過程中進入微睡眠(microsleep),呈現無意識狀態,雖然微睡眠至多持續短短數秒,但這短短數秒內,駕駛人對於外界車況毫無反應,就可能對自身或周遭的車輛造成極大危害。這讓我想起,先前台灣新聞曾數度提及許多從事客運司機行業的人有疲勞駕駛問題,此對於台灣交通安全影響甚鉅,實不可輕忽。

另外,《為什麼要睡覺》也提到醫生睡眠不足對於醫療安全的影響。書中提到美國的住院醫師訓練,必須經歷長工時連續值班的磨練,嚴重地剝奪了住院醫師的睡眠;而在台灣,醫師也有過長工時的情形。對住院醫師的睡眠剝奪訓練方式,其實是源自於因研究麻醉藥劑而染上毒癮的知名外科醫生Halsted

Halsted本就認為睡眠是一種時間的浪費,一天當中專注在外科醫學研究的清醒的時間越長越好。再者,他因研究麻醉劑而長期深陷毒癮,時時處在精神亢奮狀態,更理所當然地過著少量甚至無睡眠的日子,無法理解睡眠對一般人的重要性,進而導致他對於新進醫師總是以分配長時間工作量做為磨練。這種不人道的磨練最終演變成對近代住院醫師實行的睡眠剝奪訓練模式,而熬過這段訓練的早期醫師,竟也以為這樣才是煉鐵成鋼的正確途徑。

事實上,長時間的睡眠剝奪對於任何人的身心都會造成極大的創傷,而面對病患的醫護人員,若長期遭受睡眠剝奪,則可能導致他們在治療患者時發生醫療疏失,對患者健康造成危害!

看了《為什麼要睡覺》,才知道夜間小酌對睡眠品質其實有害無益、咖啡因下午少碰為妙,以及長輩並非不需要長時間睡眠,而是因為腦部老化導致睡眠品質下降,進而產生只睡五六個小時就會甦醒的現象。更在看了書中提供的實驗數據,才深刻了解七至九小時的「充足睡眠」對人類而言竟如此重要。此書值得一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h-Yu 的書架
22會員
61內容數
閱讀書籍以科普及文學類書籍為主。
Chih-Yu 的書架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紀錄大學時期選修東坡詞課程的難忘回憶,以及近期將舊課本回收的過程與感受。除了回顧青春歲月與文學之美的記憶,也意識到需要向前邁進,迎接新的學習與體驗。
Thumbnail
2025/03/11
紀錄大學時期選修東坡詞課程的難忘回憶,以及近期將舊課本回收的過程與感受。除了回顧青春歲月與文學之美的記憶,也意識到需要向前邁進,迎接新的學習與體驗。
Thumbnail
2025/03/07
艾倫·狄波頓所著之《我愛身分地位》剖析地位焦慮的成因,並提出紓解之道。文章以愛的欠缺為核心,探討社會文化、功績制度等因素如何加劇焦慮。最終,作者強調培養同理心、坦然接受自我,才能獲得內心平靜。
Thumbnail
2025/03/07
艾倫·狄波頓所著之《我愛身分地位》剖析地位焦慮的成因,並提出紓解之道。文章以愛的欠缺為核心,探討社會文化、功績制度等因素如何加劇焦慮。最終,作者強調培養同理心、坦然接受自我,才能獲得內心平靜。
Thumbnail
2024/12/22
《像這樣的小事》是一本以九零年代愛爾蘭為背景的小說,講述主角比爾費隆在聖誕節前夕目睹的宗教醜聞。儘管字數不多,但書中描繪出的情感和社會氛圍卻極為深刻。此書不僅受到了《紐約時報》的高度評價,還已改編為電影。《像這樣的小事》故事設定的時間點在聖誕節前後,特別適合在聖誕節期間閱讀,值得一看。
Thumbnail
2024/12/22
《像這樣的小事》是一本以九零年代愛爾蘭為背景的小說,講述主角比爾費隆在聖誕節前夕目睹的宗教醜聞。儘管字數不多,但書中描繪出的情感和社會氛圍卻極為深刻。此書不僅受到了《紐約時報》的高度評價,還已改編為電影。《像這樣的小事》故事設定的時間點在聖誕節前後,特別適合在聖誕節期間閱讀,值得一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地當下,不管是為了工作、家庭、娛樂還是其他因素,許多人會選擇犧牲睡眠,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或需要做的事。 但是,長時間缺乏睡眠,會導致引起許多身心靈上的問題。而這本《為什麼要睡覺?》,總結了數十年來的睡眠研究成果,及最新科學突破,替我們揭開睡眠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地當下,不管是為了工作、家庭、娛樂還是其他因素,許多人會選擇犧牲睡眠,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或需要做的事。 但是,長時間缺乏睡眠,會導致引起許多身心靈上的問題。而這本《為什麼要睡覺?》,總結了數十年來的睡眠研究成果,及最新科學突破,替我們揭開睡眠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本書解釋了睡眠的機制及咖啡因、時差、退黑激素如何影響睡眠,也說明睡眠對我們身體健康及工作效率的影響,還有為什麼會做夢?做夢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好處,另外也幫我們解惑睡前小酌能不能幫助睡眠,吃安眠藥能否達到真正的睡眠,並且在最後提供健康睡眠的12項守則供讀者改善睡眠品質。
Thumbnail
本書解釋了睡眠的機制及咖啡因、時差、退黑激素如何影響睡眠,也說明睡眠對我們身體健康及工作效率的影響,還有為什麼會做夢?做夢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好處,另外也幫我們解惑睡前小酌能不能幫助睡眠,吃安眠藥能否達到真正的睡眠,並且在最後提供健康睡眠的12項守則供讀者改善睡眠品質。
Thumbnail
你是否經常因睡眠問題而困擾,例如睡覺打呼、呷個咖啡才有精神做事、白天打哈欠、腰痠背痛,或是出差時難眠等?本篇文章將針對這些困擾提供解決方案。
Thumbnail
你是否經常因睡眠問題而困擾,例如睡覺打呼、呷個咖啡才有精神做事、白天打哈欠、腰痠背痛,或是出差時難眠等?本篇文章將針對這些困擾提供解決方案。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可以增加我們對睡眠真正的認識,本篇文章先短暫的分享對我來說覺得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他有時間會再慢慢分享,因為裡面很多觀念跟一般人所想的不同(我覺得可能是迷思,例如飲酒助眠其實是個迷思),非常推薦給所有人閱讀。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睡眠剝奪」或睡眠時數不足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可以增加我們對睡眠真正的認識,本篇文章先短暫的分享對我來說覺得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他有時間會再慢慢分享,因為裡面很多觀念跟一般人所想的不同(我覺得可能是迷思,例如飲酒助眠其實是個迷思),非常推薦給所有人閱讀。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睡眠剝奪」或睡眠時數不足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健康話題,現代人的日益嚴重睡眠問題,睡眠是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本文談到睡眠的時長,規律與補眠等相關話題。忙碌的現代人很難睡足8小時,但是保住最少每年6小時底線,然後規律的時間上床與起床,最後講述了科學研究的熬夜技巧與午休和補眠。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健康話題,現代人的日益嚴重睡眠問題,睡眠是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本文談到睡眠的時長,規律與補眠等相關話題。忙碌的現代人很難睡足8小時,但是保住最少每年6小時底線,然後規律的時間上床與起床,最後講述了科學研究的熬夜技巧與午休和補眠。
Thumbnail
  前一篇談到Why We Sleep(為什麼要睡眠?),本篇談論How to sleep(如何睡眠?)本書副標題為:「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作者為倫敦大學文化研究教授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或許你會問,如何睡眠還需要談論嗎?不就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日復一日、自
Thumbnail
  前一篇談到Why We Sleep(為什麼要睡眠?),本篇談論How to sleep(如何睡眠?)本書副標題為:「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作者為倫敦大學文化研究教授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或許你會問,如何睡眠還需要談論嗎?不就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日復一日、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