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療癒》建立自己的人生四觀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為何讀這本書?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2018年,那一年正值我在僧伽培養的最後一年,需為四年所學做份畢業製作呈現,我選擇做生命書寫,因為,我一生都在尋求生命終極的目標與方向。這本書裡的病歷表後來成為我畢業製作的『生命故事自我檢視表』的藍本。近來,正值女性生理排卵期的身心變化,處於體驗身心無常變化之中,原定規劃閱讀書籍未依序進行,內心反倒呼喚著我拿起這本《法的療癒》,再度反芻閱讀,似乎正是我所需要的一本指引書。
一直以來,排卵期開始就會有身體上的不適,加上心理上的起伏不定,這次加上隱隱約約的不等腹痛,對生與死開始有些思索。讀這本書的中段時,生理期的腹痛幸得終於能外出看診,得到醫生開的止痛藥才稍作歇息。也許,正值身心上的變化,在閱讀這本書時,感觸更貼近作者,也彷彿身歷作者身旁聽著他娓娓道來對自己的體驗、對佛陀說法的體悟。書中提到的佛典都是佛世時,弟子們生病的情境與關懷對話,這也引起了我對於佛陀如何為生病的弟子說法與給予什麼樣的關懷,使得弟子們安心又能有信心往生。
在閱讀此書同時,我也思索著自己與死亡。雖然年紀尚輕,但自小就一直在探索生命到底怎麼回事已甚多時,看來這課題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書中作者提到:『每完成一個任務或一個計畫,等於跨國一條死亡線,也就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因此我用"Today is the last day of my life".鼓勵自己,如此一來,每一堂課、每一次會議、每一次聚會、每一次交談......,都是一場告別式。』這句話就像被敲進腦中,受到觸動。其實,我一直以為自己還有明天,很多時候對身邊的環境、人事等都理直氣壯、理所當然的期待、要求,甚至是勉強自己,少了份感恩與難得一見的珍惜感。閱讀這本書就如和自己在一起一樣,一起重新探討生命觀、醫療觀、死亡觀、宇宙觀,而且,每天也都在練習這一刻往生之際,我是否捨得?我是否都做好告別?即使對人事物有所情緒,我是否也能做好感恩告別?
這本書說什麼?
雖然本書作者是位佛教徒,也是常年致力於佛教教育及佛學研究工作,咋看此書會被誤解會否是一般艱澀、難懂的佛法道理。其實,真正問題不是佛法道理難懂,而是我們身心與環境時代背景關係,讓我們難以與這些『法』有所連結,猶如現代年輕人與上一輩難以互動、溝通一樣,我們來自不一樣的時代背景與教育價值觀。可是,本書作者卻用自己的病痛及長年熏陶佛陀智慧的親身體驗,以當代皆能明白、理解、易懂的方式書寫所體驗的『病歷表』。
除了學習多元知識、不同領域的專精,我想每個人都免不了老、病、死這三大歷程,無論宗教信仰、哲學理念、心理學生命價值建構、道家太極概念、儒家倫理文化等,都在我們有生之年建構起對待老、病、死的生命態度。在《翻轉人生的禪機》書中作者提到:佛家的立場是站在一種覺知的狀態下,知道自己走在追求主流價值的軌道上,而且重點是知道在這個軌道上,哪些部分是為了自己,哪些部分是為了周遭的人。因此,可說這本書作者帶著這樣的『覺知』去重新看待老、病、死,因為,作者學習佛法、教學佛法幾十年,卻在遇到病苦之際竟找不到一本可以陪伴面對病痛的佛家書籍。
這本書的產出是在作者在2006年1月確診為癌症住院治療後,找到『病相應』經中記錄佛陀探病、指導弟子面對病痛,甚至死亡經過的典籍,繼而作為面對病痛、死亡的陪伴方法與重新建構人生四觀。此書可說是作者遇到病『苦』,到醫院檢查出病『苦』的原因,進而與醫療團隊找出病『苦』的治療方案,最後以『病相應經』為自己療病期間的生理與心理上的安頓,希望能清楚、放鬆面對病、死,以享受當下完成每一次的告別。
為生老病死預建人生四觀
作者在未確診肝癌之前,覺得人生很美好,好玩有趣的東西很多,但在生病之後,慢慢體會到『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只不過是一個因緣的現象作用吧了!先前提到看此書時,我正處於排卵期至生理期期間的憂鬱思緒,而且,我發現在這段期間,女性有很大的自我反省與整理自己的向內觀照。貓在快往生前,都將會離開主人,找一處地方安詳往生,據說是不希望被主人看見自己的往生,增添主人的麻煩。我自己在排卵期至生理期時,會開始不想與人群接觸,開始找一處無人地方,自個兒與此時身心因荷爾蒙變化在一起,整理思緒,同時,也適應不適的身體狀況。很多時候,我們身邊所謂的關懷其實是在擾亂一個人的自我整頓期,反而形成對方的另一種身心負擔的消融。
因此,我在閱讀此書同時,也在重新建構人生四觀。我認為不必等到面臨病苦時才開始建構人生四觀,那時候已經有些來不及了。在平常健康之際,就得依序這樣的人生四觀對待自己的生命與他人共處的態度,如此一來,假使病苦臨死也不至於太多的懊悔。
人生第一觀:生命觀
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將會思索到人生為何?何謂死後世界?或是此生活著意義、價值為何?之所以會有如此困惑,大都因我們認為此生是很『真實不虛』的人生,會擔心自己活不好,往生時帶有恐懼、懊悔之前未能及早珍惜與回饋親友的一些心理遺憾,說得如實一些,就是我們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認知,我們只不過是很多因緣元素組合而成的『我』。我們還是希望可以保留這樣的『我』直到永遠。
在體會生理期腹痛之時,我都會想到過去身邊友人往生的歷程,不斷地在想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我這麼說是因為有些友人往生時,大都年紀和我相當,三十幾歲就得面臨死亡,甚至也曾經關懷過十歲左右的小朋友,是如此坦然、輕鬆地往生。每當我躺著觀想自己就在面臨死亡之際,我自己也就會莫名的緊張、害怕起來。我發現自己還沒夠勇敢去觀想這個身體、心理是眾因緣元素所成的綜合體,當越去如此思索時,也就感到這個身心是『我』。
最後,我將念頭放在念佛菩薩聖號上,也觀想著諸佛菩薩是與我一起而我也將在離開之後,投入佛菩薩懷中,同時,也做想沒有了身體束縛,我將會更自在的投奔諸佛菩薩光明之中。當如此做想,內心的恐懼、緊張逐漸轉為放鬆、從容接納自己也許就一覺不醒之際,自己是能夠平靜以待。因此,在生前建立生命觀、信仰觀非常重要。即使沒有信仰,自己對待人生的一種信念或態度,也都是有所幫助的。
人生第二觀:醫療觀
近來月事頻頻異於『正常』狀況,加上過去有過囊腫病史,再來也久未追踪檢查婦科。趁著一些因緣,最近前往醫院做檢查以安心,二來也可為自己的身心做些什麼樣的醫療對策?做了這些對策,我如何面對自己的身心反應?這些在書中作者也一而再地透過研讀『病相應經』的佛陀與弟子們對話中,摸索出一套《經文病歷表》,為我們設計出若病苦時,如何循著經文脈絡去看到佛法的開導,達到面對疾病、死亡,進而調伏內在深層恐懼與不安,一種法的療癒方案。坊間的醫療大都歸於外在儀器偵測治療身體,但法的療癒則能深入內在的調伏與所能體證的終極方案。
💡 聖嚴法師曾說:生病的時候,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或自己的宗教信仰),如此一來,自己就是沒有事的健康人。
人生第三觀:死亡觀
作者提到:治療過程也可能面臨個人的生死問題,所以還要進一步思考生死觀。生理期期間,自己也會假設如果現在就要面臨死亡之際,我有把握嗎?即使已是追隨佛陀的學習者,但對於死亡仍然存在不知所措,加上在《幸福告別》為何生死離別是份幸福的禮物?有提及自己在十歲左右時對死亡的一種深層恐懼,所以,還是離不開對於死亡的面對心理狀態。
💡 杜正民:每完成一個任務或一個計畫,等於跨國一條死亡線,也就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因此我用"Today is the last day of my life."鼓勵自己,如此一來,每一堂課、每一次會議、每一次聚會、每一次交談......,都是一場告別式。
我將這段話銘記於心,時時刻刻在每一天中提醒自己,這一個人、這一件事、這一分享,都是我最後的告別。既然是告別,我當珍惜與用心於當下,即使有所不完滿之處,我也將盡力去感恩自己、感謝他人,用心念祝福自己,也祝福他人。當死亡來臨之際,我也將不會懊悔過往的不完滿,也不追悔過往的得失,以此來安頓身心,我想這也是對自己死亡的最珍貴的陪伴禮物。
💡 聖嚴法師: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莊嚴的佛事。
人生第四觀:宇宙觀
書中分享宇宙觀是個人面對未來世界的一種想法,這也是我前面提到何謂死後世界?在『病相應經』很多時候無論出家比丘或在家居士都非常關心死後會到哪裡?但佛陀從來不會回答這樣的問題,反而在當下用最適合那個人的根性去引導,回到自己的身心深層的一種自我覺知的操作,令那個人馬上體會所擔憂的盲點是如何由身心延伸起來的。
💡 生命的起點就是死亡的起點;生命的終點也是死亡的終點,兩者無差別。
讀到這段話,內心有如晴天霹靂的震撼。因為我真的很在意這一期生命,也很愛這一期生命,想到如果不在這個世界了,那會怎麼辦呢?雖然我們常在人世間遇到不愉快的人事物時,真的覺得不想再來人間了。我就常在思考這樣的一種想法。其實,這是很矛盾的『自我』。說得如實一些,就是很在意『我』活著時候要順己意,不要麻煩人事來干擾自己的生活,就是有個追求與排斥心理一直作祟著。佛家很清楚就指出,人的生命,沒有最早的源頭和最終的結束。一期一期的生命,就是不斷地在覺知、體驗、放下、回饋。
總結
書寫這篇心得之際,我也已經結束生理期了。每一次的生理期開始與結束,在身心上所體會的世界都很不一樣。生理期間就如在一個暗室裡不斷地收拾、整理內在空間,清除過往堆積在內在的負擔;而生理期後又會開始有著全新出發的能量,蓄勢待發,對未來充滿活力與希望感,有著願意為他人回饋的心量。其實,這時候是需要智慧來照顧這股能量,不然,往往在熱情高盛時遇到挫折,將需要漫長的修復期。
『當正念正智以待時,是則為我隨順之教。』我很喜歡這段偈子,在經典中,『正念』指的是時時將心安放在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上,並非一般坊間所說的正念。依著四種正念觀,與智慧結合,全面而深刻地覺知自己一舉一動的各種覺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都是隨著因緣而生。
因此,《法的療癒》成了陪伴我度過這段生理期轉換的陪伴書,提醒著我生命不能等到病、死才建構人生四觀,平常身心健全時,就該做好準備,就如在銀行存款、投資一樣,以備不時之需。如書中最後的讀經筆記,『面對痛,是最好的修行』,我非常認同,不然平常都覺得每天都還有明天,對每一天、每一刻,都沒有好好做到告別與感恩,在『躺下』之際,真的還會有所罣礙。如何面對、接納自己,才是人生的一大功課!
avatar-img
2會員
7內容數
現今社會步調快速、科技發達、思想文明多元變遷時代,身為現代人,希望透過閱讀,將源遠流長的古老智慧,藉由文字敘述與適應當代詮釋的語言,化為滋養每位生命心靈,能懂、能說、能用的思想與方法。為世界注入一股清涼的閱讀與書寫的溫度,我想將會是這時代所需要的淨化心靈防護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ss 瓦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相信這「翻轉」背後是有其對當時的學習環境所做的思考與檢討,這樣的過程是期許師生之間的教育場景是有助於彼此的,並非一般人所認為的反傳統。寫到這裡,腦裡不斷有個聲音,我們的人生不是一直都在「翻轉」嗎?何以得掛上「翻轉」後才會有的願景?試觀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都做著「翻轉」。
工作不是盲無目的地日復一日的上下班,也不是無奈地如死水般廝守自己的工作執掌,更不是認為自己是微不足道的無名小卒,只要認清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可以如何為公司、團隊提供改善的方案,你就做到一直夢寐以求的生活型態。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我相信這「翻轉」背後是有其對當時的學習環境所做的思考與檢討,這樣的過程是期許師生之間的教育場景是有助於彼此的,並非一般人所認為的反傳統。寫到這裡,腦裡不斷有個聲音,我們的人生不是一直都在「翻轉」嗎?何以得掛上「翻轉」後才會有的願景?試觀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都做著「翻轉」。
工作不是盲無目的地日復一日的上下班,也不是無奈地如死水般廝守自己的工作執掌,更不是認為自己是微不足道的無名小卒,只要認清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可以如何為公司、團隊提供改善的方案,你就做到一直夢寐以求的生活型態。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姐來信: 前些日子,因為婆媳問題導致精神壓力大、期待已久的孩子無故早產死亡、噩夢失眠、失業、身上種種病痛等等,讓我對人生不再抱持任何希望,每天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的過日子。家中長輩擔心我想不開,拿了一本《普門品》鼓勵我念,於是我展開了每天念一遍《普門品》的生活。《普門品》念了一個月後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關於西藏生死書是一本關於藏傳佛教哲學的著作,書中談論生命的意義及如何面對死亡,以藏傳佛教哲學出發介紹了西藏生死觀、業力交織的生命、死亡的幻象等主題,並提供了對臨終者的陪伴建議。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為什麼要為往生者誦經 「誦經助念」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種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靈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修行者在面對病業折磨的過程中所獲得的體悟和感悟。作者分享自己在修行途中的種種磨難和掙扎,並呼籲大家廣結善緣,不要再造惡緣。
Thumbnail
人生在世,身為萬物之靈可以學佛法,就是要時時地感念、時時地懺悔這些事情。有生之年能夠做到的就是要盡量地戒殺護生、斷惡修善,來彌補有心無意造作的深惡重罪,化解無邊的惡緣。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姐來信: 前些日子,因為婆媳問題導致精神壓力大、期待已久的孩子無故早產死亡、噩夢失眠、失業、身上種種病痛等等,讓我對人生不再抱持任何希望,每天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的過日子。家中長輩擔心我想不開,拿了一本《普門品》鼓勵我念,於是我展開了每天念一遍《普門品》的生活。《普門品》念了一個月後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關於西藏生死書是一本關於藏傳佛教哲學的著作,書中談論生命的意義及如何面對死亡,以藏傳佛教哲學出發介紹了西藏生死觀、業力交織的生命、死亡的幻象等主題,並提供了對臨終者的陪伴建議。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為什麼要為往生者誦經 「誦經助念」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種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靈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修行者在面對病業折磨的過程中所獲得的體悟和感悟。作者分享自己在修行途中的種種磨難和掙扎,並呼籲大家廣結善緣,不要再造惡緣。
Thumbnail
人生在世,身為萬物之靈可以學佛法,就是要時時地感念、時時地懺悔這些事情。有生之年能夠做到的就是要盡量地戒殺護生、斷惡修善,來彌補有心無意造作的深惡重罪,化解無邊的惡緣。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