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死亡.奇蹟.預言》一書看業果

2024/03/22閱讀時間約 34 分鐘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

日常師父開示於台北學苑

raw-image


造業的過程中,心對境時,環境和人是不能或少的,給我們強烈感受的是這個心,心的感受從那裡來?從境上面來!果報現起的時候,是從境上面來,造作的時候,也不離開這個境,而「境」是從個別的共業所形成。如果我們漸漸去思惟,雖不能把理論思惟得非常透徹,但的確可讓我們產生強大的信心,在這個信心當中漸漸觀察的話,相信對每一個人的佛法認識、及心靈的淨化提升,絕對有很大幫助。


  很高興來參加行持班的第一堂課,我帶來一份最好的《廣論》輔助教材──《死亡.奇蹟.預言》,為什麼要藉重這本書呢?原則上,我們學了佛,特別是學了《菩提道次第廣論》以後,清楚的了解佛法是什麼?為什麼要學?如何學?它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理論了解以後,並要實際去做。做的過程當中,層次分明,而且能夠很認真的靠著三寶加持、同行善知識的互相策勵觀摩,曉得錯對,錯、錯到那裡?如何懺悔?對、對到如何?繼續增長!諸如此類。在這過程當中,它有很多條件,現在對我們最重要的,特別是行持班,在理論了解以後要真正去做。


  根據我們所了解的理論,一切是「業」決定,業是無始以來積累的。轉化過程當中必須要什麼條件?如果我們沒有真實的認識,雖然了解一點理路,要想去轉變以前的業,很難!非常難!放眼世界,大家都希望透過種種方法想要改善環境,因為沒有把握正確的因,結果呢?吞下去的是魚餌!眼前好像改了一點點,結果每況愈下,甚至到萬劫不復之地。這當然不是我們學佛的人要走的路線。我們希望向上提升,但非常辛苦,雖然不是每位同學都如此,我想極大部份同學都有這種感覺,而我自己就是這樣,要想提升一點,非常的難,但是既然曉得這是唯一的路,只好朝這方面去走。關鍵在那裡?如果我們了解的理論不夠深到真正全面影響我們的力量,也就是──「勝解」還沒產生,就沒有力量推動我們去轉變以前的業。我們很難得,居然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抽一點時間,長年累月咬緊牙關,把《廣論》這麼難通的文字弄通,但是理路雖然信得過,然而現實生活當中卻好像派不上用場。


  扭轉習氣要努力  須有助伴走上去

   最近由於很多同學的努力,以及三寶的加持,使得法人事業成果呈現,可是我們反推前去,每個人剛開始學的時候,是不是都遇到相同的問題?道次第是不能停的,要一步步走上去了解這個理路,但是想把所學道理來改變我們現在的習性,卻幾乎做不到。不過,我們所有的行為──「業」,一定會感得將來的果報,如果我們想要改善我們的客觀環境,必須不要隨順著我們的習氣走,要照著《廣論》上的道理走。如果境界現起時,還是照著世俗習氣走,一定是每況愈下,雖然不會像世間做壞事那些人那麼糟,但實在是五十步與一百步之比。只要習性擋不住,乃至於無法扭轉過來,就始終還在生死輪迴裡流轉。


  假定我們產生勝解以後,會了解到非得咬緊牙關──忍,忍住以後,才能轉得過來,這個大家都很清楚,都有經驗。比如小孩子吃糖鬧牙痛,叫他不要吃糖,小孩子做不到;但是叫我們牙痛不要吃糖,我們做得到,因為我們不但有勝解,而且有經驗。現在我們佛法上的經驗沒有,勝解也沒有,所謂經驗是實際上自己體會到的。但是我們雖然沒有體會到,如果看到別人的經驗,而且他的經驗可以完全說服我,我們就可以做得到。

刋𤪦𤪦別人的經驗,佛法上叫「喻」。「宗」是我應該這樣做,「因」是其原因。如果善根夠的人,宗、因兩個力量就夠了,如果善根不夠,還需要「喻」來輔助。因此學了《廣論》,見解夠了以後,要照著理論去行持,如果沒有喻,我自己也做不到,我想極大部分的同學也是一樣,所以喻提供我們認識理論,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力量,決定願意照著去做。

  行持,一定是照著見解去實踐,如果能產生勝解,對我們的行持一定有影響力量。剛開始我們不能做得很好,但是沒關係,只要我們一路做下去,而且「喻」加進來,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所以透過介紹《死亡.奇蹟.預言》這本書來加強勝解,做起來會比較容易。依我個人的經驗,當我很認真去想這本書或其他書上所講的喻,對到境界的時候,擋住習氣的機會就增加,成功的機會就很大。反之,儘管說了一大堆道理,一定還是隨順著習氣走。

  這本書的故事發生在美國,主角白克雷提及他被雷擊中後,奇蹟式的康復,跟醫生談瀕死經驗的問題。醫生說:「親愛的,你應該找你的牧師談談。他找牧師談,又被回絕:「親愛的,你應該找你的醫生談談。」醫師與牧師的想法是:「你的腦筋有問題」,所以不願意回答。各位想想,假定是你遇到了瀕死經驗這類事情,確信這個事實,可是人家都不接受你,你會不會覺得很痛苦?進一步來說,假定你看到的是事實的真相,拿這個真相來對比,發現我們現在的生活確實是錯誤的,然後想盡辦法把它扭過來,但是扭不過來,人家反而覺得你神經病,你會不會更痛苦?

  再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地方,每年春天當地人都會發瘋,起先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有一個腦筋很靈敏的人,想辦法找出原因,找了半天,終於在揣摩當中想像:「可能是經過冬天以後,樹林裡積了瘴氣,春天下過雨,雨水流下來,人們喝了那個水才會發瘋。」但是他不能肯定,第二年春天雨季之前,他預先儲存一些清水,後來因為他沒有喝樹林裡沖下來有瘴氣的水,所以沒發瘋。但是其他人都發瘋了,瘋的人覺得大家都沒發瘋,反而是這個清醒的人瘋了,就把他關到瘋人院。過了一陣子,雨水越來越多,把瘴氣洗乾淨後,那些人清醒了,發現村子裡頭腦筋最好的人不見了,到處找,最後在瘋人院把他找到,問他為什麼在這裡?他說:「是你們把我關起來的。」


  這兩個故事比較一下,對我們是很大的策勵:如果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可以挺一段時間,縱使眾人皆迷我獨醒,我也不怕。但是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是不是都在受環境影響?雖然有心向上,但是如果環境不允許的話,我們有沒有力量去改善?沒有!我們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我們修學佛法,在堅持一步一步向上提升的時候,覺得每走一步都非常辛苦。假定在一個和樂增上的團體裡,雖然辛苦,卻可以走得上去;若換成一般的環境就會很難,若換成惡劣的環境,就絕對走不上去,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平常看這本書,我們不會注意這個問題,如果仔細去看,假定清楚明白成佛是我們唯一的路,可是周圍的人不允許你這樣走的時候,你會發生什麼樣的困境?作者白克雷先生自述,他如果沒碰見雷蒙博士的話,大概也會瘋掉,他已經難受到無法忍受的地步了。平常我們不大容易看得見,為什麼明明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卻不能被社會所容納?大家好好考慮,平常我們很重視和樂的團體,大家互相增上,這本書上是不是給我們很強大的激勵?

  這本書要怎麼去讀?我建議大家把它當作《廣論》的參考資料,如果願意終身閱讀,也可以把註解直接註在上頭。歡喜的話,可以準備一本筆記本,很多你的東西可以記在上面,遇到問題時,到裡頭去找。我讀這本書,體會兩個很有趣的特點:第一,從頭到尾都是佛經。第二,從頭到尾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指導原則,而且處處碰得上。

  

回顧生命如鏡臺 歷歷在目感受深

   我們來看書裡的過程,先看事實。他被雷打中,十二頁第八行:「結果事情就發生了。接下來我聽到的聲音,就像一列以光速飛馳的載貨火車般駛進我的耳朵。電流引起的衝擊貫穿了全身,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就像是浸泡在電解溶液裡一樣,鞋上的釘子和地板的釘子熔在一起。」我們想想看,如果懂得電焊的道理,大概可以體會到一點,「在我全身被電擊的力量拋入空中的時候,鞋子還牢牢地釘在地上。」那是多麼強大的力量!十三頁,他的靈魂已經離體了,「我的鞋子還冒著煙,手中的電話筒早就熔掉了。」啓這是何等強大的電擊,這種情況我們受得了嗎?身體會變成什麼樣子?


  十五頁第一行:「電流流過我的全身,我覺得全身上下,沒有一處不像是要由內向外爆裂開來似的。」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在談「業」之前,不妨停下來想,我們常說:「無常說不定什麼時候到」,好像在欣賞無常,很難真正體會到無常,無常很難給我們一種很強烈的感覺。但是看見白克雷的喻,再認真去想的話,無常的感覺就很容易生起,不一定要等到烏雲滿天,打雷的時候才會生起。有沒有可能突然地震,屋子塌下來?有沒有可能一架飛機從機場跑道過來,一下子掉到我們屋上?有可能!我並不強烈建議各位從這方面去思惟,但如果你們有因緣,如果信得過的話,不妨很冷靜的去想一想,說不定花一點時間,可以從這裡感受到無常的現象,它不再是一個理論。很多《廣論》上講的道理當你有感受以後,才了解它的力量有多強大。這時候你會體會到:啊!讀《廣論》應該要這樣讀。到那時做善行記錄,你就會很認真。

  白克雷死了以後,神識(或者說靈魂)跑掉了。二十一頁倒數第四行:「光靈捲繞著我。他這麼做時,我開始重新經歷我的一生。我看到,而且感受到發生過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情。」看過《來生》這本書的人都知道,當我們死的時候,一生所做過的事情,會全部冒起來,就好像看電影一樣,非常清楚的重新回顧。短短的好像幾秒鐘,實際上不是的,本來時空是我們名言安立的,勉強的說,它會一剎那全部現起,時間上好像沒有前後。但是他所回顧的許多例子,內心的反應好像比當初做的時候還要強烈,為什麼? 

  舉個實際上的例子,民間有一本《玉曆寶鈔》,流傳很久了,書上說人死了以後要去奈何橋,要喝孟婆湯,喝完以後,你前世的事情忘掉了,然後去照業鏡臺,一生造的業都現起來。這個《玉曆寶鈔》怎麼來的呢?是有很多人死了以後又回來,他的經驗報告,所以普遍流傳在民間。現在我要講的,就是當我們對這件事情很明確的認識以後,會感覺到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業,所有的東西都是業感得的果報,這是一個總相。

  下面講別相:「就好像水壩決堤一樣,所有儲存在腦海中的記憶不斷的流出。回顧這段生命,老實說,並不令人覺得愉快。因為從開始到結束,我一直都面對著一個難堪的事實:就是我是個不快樂的人,很自我中心,而且行為卑劣。」他當時做的時候完全沒有感覺到,而且還覺得做得得心應手,以為神不知鬼不覺,自己做得這麼好。仔細回想:總的來看,我們生活在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接受的教育,我們做人的方式是不是都這樣?但在回顧的時候,真是糟糕。這還不是重點,重點在下面。他做的一件件小事情,像故事一樣,再回過頭來清楚的回顧,這過程就像業鏡臺一樣,我們可以拿來反照我們自己。

  二十二頁:「當時我覺得很好玩,可是現在重新經歷這件事,卻換成我在他的身體裡面,切身體驗我當時對他所造成的痛苦。」這一段,我們很可能看過就算了,但是仔細想想,我們一生當中,並不想有意傷害別人,但希望自己過得愉快,白克雷當初是否也無意傷害別人,只是開開別人的玩笑,自己覺得痛快,但是臨終的時候,所有被傷害的感覺全部現起。現在想想,開人家玩笑我們不見得非常痛快,當時可能是無所謂的去做,但是回憶的時候這個痛苦非常強大,如果我們真正了解了這些,還願不願意再去開人家玩笑?我想開人家玩笑的機率就大大減少!我們也較會代人著想。平常代人著想好像很難,如果看見了這樣的結果,是不是容易一點?做善行記錄是不是也容易一點?這些都是非常實在的例子。

  再看下一段:他一次又一次的跟人家吵架,十二年當中跟人家打了六千次。平常很少看見這種人,我們實際跟人家拳打腳踢的情況可能很少,但是心裡交戰是不是經常有?仔細去看,很多!平常我們常常因為一點無關緊要的小事情,內心跟人家嘀咕,其實依佛法來看,絕對不需要的,但偏偏我們沒有了解佛法,所以沒有人能避免。實際上這種事情也發生在我身上,但你們不可以為「師父都這樣!那我當然也這樣。」而應這麼想:「師父能夠走上來,我也應該跟著走上來。」我們彼此共同提升,這其中真正重要的是「意樂」。

  繼續下去:「我也感受到了我所帶給父母的悲傷。以前的我,就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沒人管得住;更糟糕的是我還以此為傲呢!雖然他們對我吼,甚至對我下禁足令,但都無效。我以實際的行動讓他們明白,所有的管教對我都不痛不癢。好幾次,他們懇求我,但是我給他們的只有挫折和失望;我甚至還向朋友誇口我有多麼傷自己父母親的心。現在,在回顧生命的過程裡,我終於體會到他們因為生了一個這麼頑劣的孩子,內心所感受的痛苦。」白克雷說得很簡單,實際上前面說當他回顧的時候,是異地而處,感受自己就是父母,兒子不聽他的話,所以絕端痛苦。在座各位做過子女,有很多人也做了父母,如果你全心全意為孩子,孩子偏偏不聽你的,你會一輩子內心中像被蟲咬一樣,不但希望統統落空,而且得到這樣的果報,內心當中何等痛苦?

  重重影響無邊際  連鎖反應遍法界


   我們再更深一層談業果問題,二十七頁:「回顧生命中的這個階段時,我卻為自己感到羞恥,現在我才真正的體會到,在一生當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的肉體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的同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我在這段生命回顧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深度,實在令人驚訝。」再看下去,我們多少會被這一段文字所感動:「我不只能夠感受到事件發生時,我與另一個人的感覺,我也可以感受到他們所影響的下一個人的感覺。我處於這一串連鎖反應的情感中,體會著彼此對對方所造成的影響有多深。」這段話,也許平常就平鋪直敘的看過去了,其實其中大有學問。最簡單的來說,當初我只是傷害別人,乃至於我根本不曉得我在傷害別人,我完全無意傷害,或者只是好玩;或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但傷害卻造成了。現在我們了解了佛法,想想看,自己是否也這樣?在很多情況之下,我們不是有意傷人,但是別人卻被傷害了,而且,我們會覺得天公地道,理直氣壯。


  舉一個比較強烈的例子,(實際上我也沒有做到,我深深警策自己,什麼時候我能做到!)比方說房子裡的蟑螂、蚊蟲很困擾我們,總覺得這是「我的」地方,它們來騷擾,我們有一百二十分的理由把它趕出去。是!這房子是你買的,但你有沒有跟蟑螂買?好像沒有!蟑螂是不是也覺得你侵佔了牠的地盤?居然還要把牠置之死地,牠會很憤怒、覺得完全無助!假定我們回顧的時候,發現當初無意傷害別人,到時候居然感受到那個痛苦,那是什麼樣的境界?現在我們不必去想蟑螂,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人是不是也會這樣?仔細去看,整個世界都在這種狀態中。政治舞台上特別明顯,經濟圈子中大家明爭暗鬥,現在這個時代如果你不會競爭算那門子好漢?最了不起的人都應該要這樣才對,所以打倒別人是一種光榮。世界給我們的就是這樣的觀念。

  接下來還有輾轉的影響,白克雷受傷以後,是不是還有周圍的人也會受傷?會!然後影響層面層層下去。現在很不幸,回顧的時候,不但有淺的回憶,深度的回憶也會出現,重重無盡的影響都會出現,如果你幸運的話,會看得見這個內涵。我曾經介紹華嚴六相十玄的概念,要了解是非常難的,十玄門中告訴我們很多重重無盡的影響,因為是緣起之法,緣起會輾轉影響。比方今天我傷害了你一下,你心裡很難過,回去的時候,也許你父母正在等你,當看到兒子、女兒臉色難看,問你一下,你完全無意傷父母,但因為你心裡難過,會不會一句話頂回去?自己完全不知道傷了對方。也許是父母對子女;也許是夫妻之間,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這種情形?想想看,自己身上要承擔多少壓力、多少罪業?而且這只是從平面、個人身上去發展,進一步會不會影響整個法界?也許整個宇宙的毀滅也是這樣來的!實際上《華嚴》上的十玄境界在這裡找到最明顯的例子。如果慢慢去看,你會看見很多內涵,佛經真了不起啊!

  我們前面從無常談起,無常隨時可以來。死了以後到那裡去?業決定!如果兩者連在一塊兒來看的話,會不會給我們一個強烈的策勵作用?《廣論》上說,死了會墮落,但是看了《前世今生》一書,死了不見得會墮落,很多人再來做人,好像滿好!雖然書上提到女主角凱薩琳轉生八十六世,但是真正找出來的只有二十幾世,其他世到那裡去了?不知道!以我的解釋,不在「人道」中。什麼根據?細的我完全不知道,粗的可以簡單說一下,《前世今生》的故事中,所以找到前生,都是因為有一個問題,直截了當找那個問題的形成從何時開始,於是就找到前世去了,如果這一點肯定了,我們大致可以說:凱薩琳不出現的很多世都不在人道當中。什麼原因呢?因為三界當中升沈的樞紐是人,只有人才有力量造強有力的業去升沈轉化。造成未來的轉變因素,都在人道中,人具有幾種很特別的力量:思惟、勇健、梵行。《死亡.奇蹟.預言》後面也談到,人類是最了不起的冒險家,只有人能夠跟上帝一樣創造這個世界,你可以創造天堂,也可以創造地獄。小的來說,你的病根在那裡創造的?大的(共業)是創造天堂地獄,通常情況是在人當中創造的,而動物都是習慣性的行為,一個業,很多世就習慣性的輾轉,如果這樣去看,就會知道為什麼找出來只有二十幾世。這還是單方向的,如果從重重影響深遠的角度去看,《前世今生》書上沒提供的,《死亡.奇蹟.預言》都提供了。

  當我們了解了無常以後,會警覺好可怕!可怕的心生起來以後,激勵我們向上的力量就會強大。臨終回憶的時候,好像短短的幾分鐘,實際上一剎那就過去了,但是感果的時候卻是一生啊!造任何一個惡業,然後一生受苦,好可怕!也許當時只是開人家玩笑,或做任何一件壞事,除了死的時候現起境界以外,一生就被死死的拖著,想到這個,大家就會考慮:啊!不能再做了!那時候勝解自然就生起來了。《廣論》精進度上說:「欲為勤依」,欲就是勝解,多觀察業果,才會生起勝解!這本書上面是不是提供這個訊息?造了業,死的時候全部兌現,絲毫不能隱瞞,一絲一毫都是自己的業決定的。平常我們想扭轉,很難!當我們對著這本書思惟的時候,扭轉就比較容易,甚至很容易,所以正反兩方面去看,就會產生這種效應,這時候去做善行,會做得很高興,很有價值。刋

  如果很認真去看這本書,可以讀上好幾個月。同樣這幾個例子,也可以引申《廣論》上另外的面去談。《廣論》上說首先要去除器過,器過不拿掉,要深入是不可能的。這本書跟「器過」有什麼關係?平常我們對眼前所有的事情,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或常識去判斷,而超越我們常識、經驗,或超越我們共同認識的事,就不大容易接受。拿「器三過」來說,或者不願意接受;或者以自己的概念來衡量;或者雖然接受,但不會注意,漏掉了。前面我們先看了這個故事的經過,一般人看完這本書不會有什麼效應,最多當做故事看,或者以為白克雷杜撰故事的本事真大,或者多少有些懷疑。這說明我們要想真正學佛,要把器過拿掉,非常難,我們總是陷在自己的圈子裡。

  這本書告訴我們,世間的事情,以我們的觀點是不可能觀察到的,那個電流流過來,釘子都熔掉了,電話也熔掉了,打在白克雷身上,而他居然還會活過來,根據我們的常識,他會到那裡去?回過頭看我們自己,會不會都是拿我們的經驗去衡準別人?但願各位除了行持以外,可以在行持過程中,從各種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去討論,把佛法的原理,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妨找些這種喻觀察,慢慢深入研究,會發現事實上跟我們生活百分之百配合,然後對比得出來佛陀告訴我們的看法跟世間的看法,我們平常都用世間錯誤的觀念否定掉正確的看法,當我們做了這個思考對比的話,會肯定我們所學的,這本書就提供這個消息。

  業果不虛真實諦  輾轉相續落輪迴


   當初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大家都笑白克雷先生,他很痛苦;後來他變成雷蒙博士的好助手,結果聽見到處都有類似的情況,才發現自己跟平常人一模一樣,沒發瘋,只是有特別的遭遇,可是這個遭遇是千真萬確的,所以很有自信,雖然跟一般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他照自己的模式走。我們現在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透過行持,這樣不斷努力下去,也會把善法從小的地方慢慢推展開去。


  我們可以看這本書來溫習《廣論》。首先從觀察業果開始,前面談到白克雷回顧生命的時候,會感受到他過去所做的一切,事無大小全部現起,而且會重重無盡的推衍下去。二十八頁第二行:「我平常對動物並不是那麼友善的。我看見自己用皮帶抽打著一條狗,因為我看到那隻狗咬壞了客廳的地毯,所以無法控制怒火。我沒有用比較緩和的方式教牠守規矩,卻一把解下皮帶狠狠地往牠身上抽了過去。再次經歷這件事,使我體會到狗對我的愛。」很有意思,在人都沒有辦法體會到,但是回顧的時候,他會體會到,不要小看它!這裡面深入去看,有很多不同的意義在。

  「同時我也能夠分辨出牠並不是有意那麼做,我感受到了牠的抱歉與痛苦。後來,在回想到這次經驗時,我了解那些打動物或是殘酷對待動物的人,他們都將會在回顧生命的過程時,親自體驗到身為動物的感覺。」一般情況來說,要是花了很多錢、很重視的地毯被狗咬破,我們當然會有各式各樣的理由懲罰牠,但到回顧的時候,那樣的感覺還會回來。如果拿這樣的情況,回顧我們一生很多行為的時候,將會產生什麼效應?還有,那狗儘管被打,可是牠對主人忠心耿耿;很有趣的,打完了以後,那狗會抱歉,這是很奇怪的行為。此外,這狗被打了很痛苦,但有沒有可能轉過頭來,憤怒的回報他?像這種地方,如果善巧思惟的話,對我們是有一些幫助的。

  第八行:「我也發現到,有時候真正算數的,並不在於你做了多少,而是你做的理由。」《廣論》上面講:重點在「意樂」不在「事」,這裡講:不在於你做了多少,事情的多少倒反而是次要的,而是你做的理由--動機。下面說:「在回顧生命的過程中,我就深深感受到,毫無理由的就找別人互毆,就遠比別人上門挑釁時才大打出手的痛苦更大。而為了好玩去傷害他人,這種痛苦的感受尤其深刻。但為了你所相信的事而去傷害別人,則較不會讓人感到那麼難過。」這裡所說的,跟《廣論》上所學的會不會有衝突、矛盾?表面上看起來衝突,可是信念上直覺好像沒有衝突,理由何在?

  譬如說,人家傷害我,我為了保護自己,以世間來說,是可以原諒的,而且好像是應該的;也就是說,法理是如此。實際上在業感果的時候,情況也是如此。如果我無緣無故找人玩,(這動機很重要),動機雖然沒有要傷害別人,我只是好玩,便莫名其妙傷害別人,當然不像有意傷害人這麼重。可是,這無緣無故要去找人玩的習性本身如何積累起來的?這個習性的業,通常要長期才能形成,在積成習性後非常難改,而且非常強有力,所以從這裡去看,平常我們的習性往往支配我們一生,深遠去看,無量劫都被這習性支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完全不會感覺到,叫我們改變這習性,就好像登天一樣難,但這裡有它很多特別的原因。下面舉一個實際例子來說明。

  在回顧做軍事情報工作的那幾年的感覺愈形明顯,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多層面去思惟觀察「業」,二十九頁倒數第四行:「有一次,我們被送去負責『終結』一位北越的陸軍上校」。前面已經說過,為了你所相信的事情去傷害別人,回顧時的感覺就沒有那麼難過。我們看這例子:他為了他的國家,為了他所相信的理由,被派去殺北越陸軍上校,結果一槍把那上校打死了。三十頁第八行:「但在我回顧生命時,我卻是從北越陸軍上校的觀點,體驗了這次事件。」這次不是打死別人,而是體驗被打死的人的感覺,但是很奇妙,「我並沒感受到應有的痛苦」。

  他前面的經驗中,如果弄死別人的話,他會感覺到很痛苦,他想像當中,上校是他弄死的,所以上校死的痛苦,應該在他身上發生,但是沒有,為什麼?因為,真正的主謀不是他,他並沒有真正殺怨敵的動機。《廣論》上告訴我們,業感果,必須是增長業,增長業有幾個例外,如果是被人差遣去做的,這業是不增長的,所以這件事,他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工具,並沒有真正殺人的意樂,可是他確實殺了人。

  下面:「相反的,我是體驗到他在頭被炸開時的迷惑」。奇怪,頭炸開了不會感覺痛苦,而是感到迷惑!還有「與靈魂離開身體時的悲哀,以及他沒有辦法再回家的感覺。然後就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就是他家人的悲傷,他們痛苦地接受了一家之主死亡的事實。」面談過,連鎖反應會重重無盡,現在我們來檢查一件事情,實際上,他雖然沒有主謀,可是他的確是執行的劊子手。《廣論》談過引業、滿業,引業──他是什麼動機?我們不要死死的一定說引業是這樣,滿業是那樣,但是我們依稀彷彿的體驗,把動機以及我們去加行時所採取的方法等,這整個的關鍵當中,當時在造業的因地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將來當業造完以後,一定對我們有影響的力量,不但回顧當時可以整個的感受到,將來受報時也是百分之一百承受這些,在承受的時候,又再造業,(這是他的等流當中的造作等流),然後再來,永遠這樣的輪迴,生死的循環就是這樣。

  還有,雖然他不是主謀,可是是個從犯,或者說別業、共業。這共業、別業之間是輾轉相關的,所以,不管用什麼角度去看,平常我們只看到一部分,實際上,這一部份要交叉起來,它是重重無盡而重疊的。《華嚴》十玄重重無盡、互入互攝的境界如果仔細去看,在這個例子上都可以找得到,非常實在。我之所以特別說明這一點,有一個原因,且不談不信佛法的人,佛弟子當中也有兩類,一類認為,反正我們相信就好了,其他不管。實際上,這樣學佛並不是正規的,但是佛對此並不排拒,因為剛開始必須如此。另一類認為,應該對理念認識清楚。

  談到華嚴這種境界時,常常有許多人用一句話來否定:「這些都是理想境界,宗教情操,那有這樣!」「古人對宗教的境界推崇,把它捧到天上,實際上是害了佛教。」這一類的文詞,真是害人無比。因為事實就是如此,不要等到你成為聖者的時候,你會發現法爾如此。白克雷這樣一個人,在回憶的時候,這個重重無盡的相攝相入的境界都出現,這和佛法告訴我們的完全相同,現在佛弟子如果認為這些都只是宗教情操、是想像出來的,而否定它,實在是末法的可悲。

  起心動念莫輕忽  觀察思惟生定解 

  這個故事後面有很多明確的證據,告訴我們華嚴十玄當中,真實的狀態就是這樣。同時,這也是互入互攝當中自然的現象:當時我殺他,現在回憶的時候,他全部的境界會讓我感受到,這是不是互攝互入的境界?而且,任何一件事情的影響量是輾轉無窮的,不過愈向下這種感受比較淡。譬如:家庭中一家之主被殺了,跟他最親密的人最痛苦,感覺最強烈;其次親密的人多少會有影響,但相對的比較淡;至於其他的人,並不是沒有影響,雖然表面上沒有,但是形成一個整體的共業網,也就是外面的大環境。這個共業網我們好像看不見,但是把我們困在這裡一動都不能動的,就是這個力量。

  在造業的過程中,我們很清楚,心對境時,環境和人,兩者是不能或少的,給我們強烈感受的是這個心,心的感受從那裡來?從境上面來的。一方面,果報現起的時候,是從境上面來的;一方面,造作的時候,也不離開這個境,而「境」是從個別的共業所形成,像前面談到的這些,如果我們漸漸去思惟,雖不是把理論思惟得非常透徹,但的確讓我們產生強大的信心,在這個信心當中漸漸觀察的話,相信讓我們每一個人對佛法的認識,及心靈的淨化提升,絕對有很大幫助的。如果體會了這一點再更深入去想,大乘的意義對我們就不一樣了。

  前面說,不管你做事情的多少,而在乎你的動機,我們平常做任何一件事情,無所謂動機不動機,真實的動機,就是「我」,現在學了佛法,我們不斷去學習,做任何事情都為了要利益一切眾生,真正要利益眾生只有佛法。所以要常常存著一個念頭:「我要把佛法扶持起來,要利益一切眾生。」這樣不斷練習,將來這個念頭會愈來愈強烈,然後從這個業上面,慢慢推展開去。

  理論上了解以後,看見這個事實,如果我們認真去思惟、觀察,會不會產生這種力量?我想是會的。世間為了蠅頭小利大家打破頭,現在只要你坐在這裡,不管閉上眼睛或睜開眼睛,想一想就可以產生這麼多利益,而且現在我們有幸,宿生種的善根使我們把握住這麼嚴密的論證(理論跟證據),這是多麼的好!

  三十頁,倒數第二行:「我以這種方式,再次經歷了所有被我殺死的人的遭遇。我看見自己製造殺孽,並且一一體會它的恐怖結果。」「我在東南亞的期間,曾經看見因一些毫無理由或錯誤的理由而被殺害的婦女和小孩。」這是人;「被摧毀的整個村莊,」這是境;「我雖然並沒有捲入這場殺戮,但是現在我卻得再次經歷這些事──而且都不是以執行者的觀點,而是以受害者的角度。」這是他的共業,他雖然沒有參加,但是他同樣感受到。這一段話對我們到底產生什麼效應?現在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學了佛以後,覺得我們沒有與之造下共業,實際上,如果你感覺這個時代「進步」了,然後你有很欣賞這些世間東西的那種心情;或者你根本不必去想,就直覺到這個時代給你的方便,那你是不是也是這個大環境共業中的一份?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們慢慢認真思惟、觀察的地方。好書不厭百回讀,不管用什麼角度,多去觀察思惟,都會提醒我們對這個概念強有力的認識跟提升。

  三十一頁第三行:「例如,有一次我被送到越南邊界的一個國家,去暗殺一位我們的政府官員。」這是他們自己那方面的人,為什麼要殺他?因為他不贊同『美國觀點』。在《廣論》剛開始,<具弟子相>當中,第一個要「正住」,要避免黨同伐異,可是我們又說應該要有一個團隊,這下麻煩來了,有團隊你就非得黨同伐異不可,可是這又會產生很大的流弊,那是不是又不要團隊了?我想並不難,問題就是檢查我們內心的意樂,假定今天做這件事,動機只是隨順自己的習氣,為了自己的利益,那麼不管你找多少藉口,產生的效應就是這本書上面提供的例子。另外,我學了佛以後,也許你的行動跟他類似,或者比他更惡劣,可是我覺得是謀求真實的利益使得「法」要留在世間,以便利益這些人。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緣起之法,還須實際上不離開這個世間去做,所以事相上,很可能跟這些人一模一樣,但產生的後果一不一樣?因為你的動機是利人,當業回顧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感覺歡喜?你看到善樂的那一面,雖然當時你沒有感受到,但回報會呈現在這裡,這是為什麼我們平常學佛過程中要小心,我們需要有團隊,可是弄不好的話,將來成為一個政治團體。

  我想大家儘管有時會羨慕高高在上的大官,看了以上的例子,現在誰都害怕,一旦做了大官,一個判斷下去,要殺多少人?大官自己坐在家裡很太平,但是前線被殺的那些人的痛苦,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執行殺人的人沒有這個感受,下決斷的人卻會感受到,雖然事情好像不是自己去做的,但是稍微一個不小心,昧著良心,下錯一個判斷,有多少人要受害?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一些人去殺人放火不下地獄,下命令的人反會遭到無窮無盡的痛苦。現在我們找到很明確的對比例證,給我們很好的警惕。

  下面說:「我們的目的,是要在他住的鄉村小旅館內除掉他。這個行動如同宣佈一項非口述的宣言,那就是: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離美國政府所能及的範圍。」最後,白克雷沒有辦法殺他,就把整個旅館炸掉,然後他說:「我面帶微笑的告訴我的指揮官說,所有的人都該死。


    三十一頁最後一行:「當我在瀕死時,再一次的看到了這事件。可是這一回,所有人的情感與訊息都潮湧而至。」這是五十幾個人,假定那個判斷牽涉到五千個人、五萬個人的生命,回顧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我覺得非常恐怖,這種感覺,就是這些人意識到生命將要結束時,心裡的絕望與無助;我更感受到了他們的家人在接到所愛的人慘死的消息時的那種痛苦。」前面是講那個上校,現在是一堆人。瀕死時,這些在我們的腦筋中都會全部呈現出來,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如果是《廣論》中所說的「下士」就到此為止,然後中士、上士,我們可以一一去想,乃至於華嚴境界互攝互入的無限境界也都在這裡。一個人也會進到你的身體當中,會攝入。兩個人、很多人……,數目多少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如果我們願意去想那個事情的話,那是大中顯小,小中顯大,是無量放到一個芥子當中,芥子不會顯小,這裡出現很多有趣的東西,不過它的基礎始終在「業」上面層層上升,我們只要記得一件事情,就是--只要我們做了以後,它就無頭無尾永遠的循環。當想到這一點,前面我們害怕造惡業是下士;進一步我們害怕如果不跳出輪迴的話,永遠困死在這個圈子,那是中士。眼前我們只想到這個地方大概就可以了。


  三十二頁倒數第三行,光靈說:「我們全都是人性大鏈環裡的一個環節。你做的一切都會影響到其他的環節。」前面已經講過,「許多這樣的例子都來到心中,但是其中有一個特別突出。我看到自己在中美洲的一個國家卸運武器,他們曾經在我國的支持下,打了一場對抗蘇聯的戰爭。我的工作只是從飛機上運送這批武器,到對我們有利的軍事區域去,運送任務完成之後,我就回到飛機上並離開。但是在我回顧的過程中,離開卻不是如此容易,在武器被送交到戰爭區的時候,我是和這些武器在一起的。它們被用來從事殺戮行動時,我則伴隨著這些槍枝,看到有的被用來殺害無辜的人,當然有些被殺害的人則並不是完全無罪。」只要這些槍枝在殺人,他的感受一直在。

  諸位有沒有聽說「事在無作從用無作」?這裡就是!我們對「業」不認識的話,很輕易就忽視掉自己的行為,了解了以後,我想我們會謹慎一點。《廣論》上面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某地建造寺廟,有人只是捐了一塊石頭(事在無作的例子),死後他就感得生在天宮的果報,只要那個石頭還在,這個天宮的果報就不會消失。在座可能也聽過或看過三藩市溫沙堡來福槍(從用無作的例子)的錄影帶,諾貝爾也是如此,晚年很後悔,把賺來的錢創立諾貝爾獎金。了解這一點,我們實在應該要很謹慎!

學習筆記:

事在無作例子:捐寺廟石頭。("事在"即所捐的"石頭還在那裏","無作"指供養完後,行為上已經沒有作了,但果報還繼續因事情的存在而受報,個人理解這因屬於別業部分,不確定是否理解錯誤)

從用無作例子:發明來福槍的事情。("從用"即所發明的"來福槍"後續在使用中所帶來的影響角度,"無作"指發明者發明出來後,這個槍後續的使用部分都不是他所作的,但與使用者會有共業果報承受的關係,個人理解這屬於共業部分,不確定)

世間事例:如某某出借汽車給無照駕駛的朋友,朋友開車撞人,車主會負連帶責任。


  下面,三十三頁第七行,他總結說,「親眼目睹這場戰爭因我所造成的結果,是件可怕的事。從前面對業的回顧之後,我們是不是應該從業的回顧當中好好地檢查、思惟?(師父的叮嚀)


1會員
17內容數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 無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只會計算學到了什麼——昇華內心,服務他人。 我們最在意的是內心的收穫,所謂欲平天下者,先平自心。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