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之道讀書心得4—兩種創意的來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神奇之道13章中,提到約瑟(註一)運用神奇之道的例子,我在這篇文章中抓到三個領悟點,試著分別去描述它。
重點一:小說創意的組織方式
重點二:對焦未來事件產生的創造性張力
重點三:知性會自發性的使用神奇之道,只要你容許
(一)小說創意的組織方式
約瑟半夢半醒間產生的小說靈感圖解
這個事件是發生在約瑟(註一)午睡時,他在半夢半醒間產生一個靈感,描寫一個母親在購物中心,看到一個和自己兒子一模一樣的年輕男人,感到震驚並追尋原因,還同時回想到在出生醫院的畫面,之後偵查發現那天在醫院發生一連串混亂事件,導致有好幾對父母養育的並不是自己的小孩。
在圖中,藍色部分的情節,來自一周前看到的文章,和傳統心理學解讀創意的方式一致---創意來自過去經驗的重新組合
比較特別的是紅色部分,如果沒有之後在晚報上看到相似的新聞,這個「母親在路上遇到與自己兒子相似的年輕男人」的創意,就可能被解讀為偶然,不過在賽斯書的系統裡面,紅色的部分是一種預知。是對未來事件的反應約瑟在產生這個小說點子時,晚報還在郵箱裡面。

原文節錄

人們可能藉由無意識地將未來事件轉譯成畫或電影,而對它反應。
小說點子是來自過去與未來的事件……你的心智直覺的組織那所有資料,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將它放在一起。
也就是說創意的來源有兩個:過去的事件未來的事件,這兩種事件藉由知性重新組合,以圖畫或故事靈感的方式顯現。
小說靈感來源圖解
(二)對焦未來產生的創造性張力
對未來的反應(預知)是可以對現實事件產生作用的
中間有一段寫到三胞胎從分離到相距過程,在心靈層面產生的創造性張力
原文節錄
那三胞胎是在是在他們的過去,現在才追上他們的未來事件反應,他們過去任何片刻的每個行為,都是在他們未來分離這件事和未來重聚這件事之間的一個張力的結果。….那可能性的活力放大了原始的張力
引導雙胞胎相聚的創造性張力圖解
這一段賽斯說的不多,我的理解是:這幾個三胞胎雖然意識層面,並不知道自己有失散的兄弟,但這個隱藏的資訊,產生了一種張力(很像小說中常描寫的似乎少了甚麼之類的感覺?),他們無意識的因此行動反應(如:結交共同朋友),產生了一股創造性張力,讓他們有較大可能性走到重聚的未來,當然也只是較大可能,並非必然。
雖然若用目前普世價值觀來說,會說再相會是偶然,奇蹟,但是個人比較喜歡這說法,他給了眼睛看不到卻存在的層面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個比喻和前面提到的瞄準目標,自然會產生張力引導你往那方向前進的說法一致,只是他的運作是無意識的
(三)知性會自發性的使用神奇之道,只要你容許
這個點呼應了之前「神奇之道一種生活方式」的觀點,主要是在講怎麼讓知性自然而然的使用神奇之道,以約瑟的例子來說,是在半夢半醒間,放鬆的狀態知性自動產生對過去未來的重新組合。
原文節錄:
知性是個重要的組織者,縱使它並沒有覺察到它最佳想法由之浮出的神奇活動層面
知性暫時脫出了侷限信念的束縛,自然地利用(且選擇)神奇之道去答覆…
不去管他的話,知性常常會就以這種方式解決問題—當它被容許去這樣
個人解讀:
知性雖然覺察不到神奇之道的層面,但他會自然的選擇使用,只要你沒有用信念去侷限它。換言之,只要你沒有在一開始就覺得,這不可能,不合理,這樣做會受傷,不切實際……之類的,它在搜尋最佳解決策略時,會自動囊括神奇之道的層面。
這個說法很類似心理學中發現的,在放鬆時候(如睡覺,洗澡,散步等)容易產生靈感的發散模式,重新組合腦中資訊產生靈感,迥異於讀書時的專注模式。科學普遍建議,在學習卡住的時候,可以切換成發散模式幫助提升效率。
做法多半是一致的,就是要放鬆,不限制自己,不過賽斯給了一個更寬廣的解釋。容許這個說法,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包含價值觀上的不自我設限,而不只是一種學習技巧。
個人是覺得,這一章雖是從約瑟的創意經驗出發,但賽斯說的更多的,是提醒我們,藉由容許,讓知性可以暫時脫出信念的侷限,<自由的>選擇神奇之道。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一再迷失的點。
註一: 賽斯書講述者(靈媒)珍 羅伯茲的丈夫羅勃 柏茲,也是賽斯書的紀錄整理者。約瑟是賽斯對他的稱呼。賽斯藉由珍寫書,形容自己是「不再聚焦物質的能量人格元素」。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斷斷續續的學了幾年電腦繪圖和傳統繪圖....對如何練習繪圖有各大概的基本觀念.....試著想給自己派繪圖作業....增進自己想要的技能.....用這個部落格做為思緒整理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雲衣小築 的其他內容
 剛因為賽斯基金會接觸到賽斯書的時候,老師一直強調要改變信念,還聽說、看到很多,因為學習賽斯,癌症好轉的案例,當時就很天真的覺得,只要試著專心去相信,久了就能心想事成。 但接觸久了就發現實際運作比想像複雜很多,至少「我了解的版本」是很複雜的。但另一個角度來看,它其實也是很簡單的。  賽斯在「與賽斯對
 神奇之道讀書心得—當拼命努力無法立即解決問題時怎麼辦? 在上一篇文章中,意識到傳統理性之道產生的問題,後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發現很多類似的例子,當我們聚焦想解決某件事情的時候,如果這件事情一時之間無法獲得解決(這很常見),真的就很容易出現災難性的想像,並且「另加斤兩」擴散想像更多不幸可能性。
理性之道與神奇之道 這篇文主要想談談談我目前對賽斯書的解讀,神奇之道和理性之道是貫穿全書的兩個重要詞彙,用一個簡單的圖解顯示如下: 理性之道與神奇之道圖解   我是覺得……賽斯的知性這詞蠻類似精神分析學派裡面的表意識,是我們能知覺到,每天用來做選擇,組織生活的那個部分,而其他只能運用直覺(內在感
我們的自我意識其實很像大雜膾,在成長過程中,累積一大堆由外界接收而來的信念,就像你能賺錢後,房間內越來越多的東西一樣,有的是用得上的,有的是用不上的,甚至是有害的,平時沒去檢視時,只覺得房間越來越擁擠,越來越有壓力,但你只要用心去感覺,就會覺察到,有很多是不太可能用得上的,甚至是丟掉更好的,留下的也
現在這時代,「做自己」這語彙雖然已經大量的在勵志書籍上被引用,但在日常生活互動中,很多時候,這個人「很自我」,仍然是常見的貶義詞,代表著自私、剛愎自用、過度自我感覺良好、不顧周圍人感受之類的意義。 在心理學中,「自我」是人格結構的一部分,是人為了適應外界環境、滿足自身需求建構而成的主觀意識,在精神分
之前讀到Rogers用Q分類測驗作為測量自我概念的工具,就一直想玩玩看,可惜沒那個機會,不知道這種卡片哪裡可以拿到,就模仿(簡化)這種作法,試著簡單的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寫出第一版的真實我和理想我。如下表: 第一印象版 寫出來自己嚇一下,左邊怎麼看都像是工具人…….太討好了…..而且剛好是我不擅長的
 剛因為賽斯基金會接觸到賽斯書的時候,老師一直強調要改變信念,還聽說、看到很多,因為學習賽斯,癌症好轉的案例,當時就很天真的覺得,只要試著專心去相信,久了就能心想事成。 但接觸久了就發現實際運作比想像複雜很多,至少「我了解的版本」是很複雜的。但另一個角度來看,它其實也是很簡單的。  賽斯在「與賽斯對
 神奇之道讀書心得—當拼命努力無法立即解決問題時怎麼辦? 在上一篇文章中,意識到傳統理性之道產生的問題,後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發現很多類似的例子,當我們聚焦想解決某件事情的時候,如果這件事情一時之間無法獲得解決(這很常見),真的就很容易出現災難性的想像,並且「另加斤兩」擴散想像更多不幸可能性。
理性之道與神奇之道 這篇文主要想談談談我目前對賽斯書的解讀,神奇之道和理性之道是貫穿全書的兩個重要詞彙,用一個簡單的圖解顯示如下: 理性之道與神奇之道圖解   我是覺得……賽斯的知性這詞蠻類似精神分析學派裡面的表意識,是我們能知覺到,每天用來做選擇,組織生活的那個部分,而其他只能運用直覺(內在感
我們的自我意識其實很像大雜膾,在成長過程中,累積一大堆由外界接收而來的信念,就像你能賺錢後,房間內越來越多的東西一樣,有的是用得上的,有的是用不上的,甚至是有害的,平時沒去檢視時,只覺得房間越來越擁擠,越來越有壓力,但你只要用心去感覺,就會覺察到,有很多是不太可能用得上的,甚至是丟掉更好的,留下的也
現在這時代,「做自己」這語彙雖然已經大量的在勵志書籍上被引用,但在日常生活互動中,很多時候,這個人「很自我」,仍然是常見的貶義詞,代表著自私、剛愎自用、過度自我感覺良好、不顧周圍人感受之類的意義。 在心理學中,「自我」是人格結構的一部分,是人為了適應外界環境、滿足自身需求建構而成的主觀意識,在精神分
之前讀到Rogers用Q分類測驗作為測量自我概念的工具,就一直想玩玩看,可惜沒那個機會,不知道這種卡片哪裡可以拿到,就模仿(簡化)這種作法,試著簡單的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寫出第一版的真實我和理想我。如下表: 第一印象版 寫出來自己嚇一下,左邊怎麼看都像是工具人…….太討好了…..而且剛好是我不擅長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情緒與事件的巧合,可能是無意識的「同步」波動。
Thumbnail
前情提要: 郝哥數年前與外籍太太曾經來找我超渡兩人之間無緣的孩子,爾後妻子卻被一位偶然結識的「法師阿伯」吿知嬰靈纏身並未被超渡,同時主動請纓欲為其超渡。 於是郝哥帶著妻小來向老玄詢問,怎知現場竟真有一位與先前嬰靈長相一樣的「嬰靈」跟著,並聲稱:自己就是那孩子⋯。 —————— 「祂說,祂就是
Thumbnail
你發生過的事,你週邊的人事物,包括你的家族故事,都蘊藏創作可取用的素材。有些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也可能是極其特殊,能讓人對號入座的人物與事件。如果你的靈感來源是後者,而你又非常想寫,請記得務必思考對他人的影響,以及是否需要轉化。
Thumbnail
記憶是不可靠的,好多年以前D就知道,長大到開始懂得分辨大人是否說謊的年紀時,D也漸漸明白母親兒時告訴他的很多家族故事,並不全然代表事實。D記得有的故事精彩絕倫,像是要唬小孩的床邊故事,而有的故事母親每次說到都會掉淚,故事裡有些道理他至今仍奉為圭臬,有些故事成為他懂事之
Thumbnail
求子,其實不是一個家庭的故事,而是二至三位夫婦的求子事件揉在一起的故事,故,可以獨立閱讀亦可連載劇情。 一直苦於無法生育的尚先生及佟小姐,他們一直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但奈何命運捉弄人,既上次迎請嬰靈孩子回去之後,雖然過程相處融洽卻跟這孩子始終有緣無分,最終只能選擇讓嬰靈投胎並祝福他,我始終覺得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四個小飛兒又走出文字去了原生世界,他們四個坐在月弧的角邊,已經是晚上九點多,車水馬龍夜生活開始的時刻。他們不斷吸收原生精華,讀到了無量的可能,他們知道了要做出了市場調查了,好作未來新世界的打算,編排靈性密碼要如何寫下?他們的調查有了結果,心裡非常高興。 他們創造靈性是以將分裂的可能進行,以下的靈性
  拉爾篤定拍桌:「肯定是祖傳秘方來著!童采就生了一個孩子,當然會全部傳授給他啊!」童采在蒂安十歲時病逝了,為生下S級胎兒,被掏空了身軀的童采,成日睡睡醒醒,纏綿病榻數年。   「就覺得…」約翰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可是他說不上來。
Thumbnail
因緣就是這樣,緣起緣滅,時間到了總有另外的安排,這個安排正是另一場因緣的起點,當時間到了又再往下一場因緣履行任務,如此循環不止。因緣是客觀的存在,身而為人,總是因為主觀的感受而放不開、想不開,心中無盡的痛苦憤恨與悲傷。 有一對夫妻無法生育,跟親戚抱來一名小男嬰扶養,小男嬰聰慧活潑人見人愛,更是
Thumbnail
一個小小的想法與信念都有可能影響自己的一生,如正念冥想與吸引力法則,可以幫助人在思考及判斷上更清晰明確。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生活哲學和心得感受,並提到如何面對困境時改變心態,希望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量子,影響心態的小小想法。
情緒與事件的巧合,可能是無意識的「同步」波動。
Thumbnail
前情提要: 郝哥數年前與外籍太太曾經來找我超渡兩人之間無緣的孩子,爾後妻子卻被一位偶然結識的「法師阿伯」吿知嬰靈纏身並未被超渡,同時主動請纓欲為其超渡。 於是郝哥帶著妻小來向老玄詢問,怎知現場竟真有一位與先前嬰靈長相一樣的「嬰靈」跟著,並聲稱:自己就是那孩子⋯。 —————— 「祂說,祂就是
Thumbnail
你發生過的事,你週邊的人事物,包括你的家族故事,都蘊藏創作可取用的素材。有些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也可能是極其特殊,能讓人對號入座的人物與事件。如果你的靈感來源是後者,而你又非常想寫,請記得務必思考對他人的影響,以及是否需要轉化。
Thumbnail
記憶是不可靠的,好多年以前D就知道,長大到開始懂得分辨大人是否說謊的年紀時,D也漸漸明白母親兒時告訴他的很多家族故事,並不全然代表事實。D記得有的故事精彩絕倫,像是要唬小孩的床邊故事,而有的故事母親每次說到都會掉淚,故事裡有些道理他至今仍奉為圭臬,有些故事成為他懂事之
Thumbnail
求子,其實不是一個家庭的故事,而是二至三位夫婦的求子事件揉在一起的故事,故,可以獨立閱讀亦可連載劇情。 一直苦於無法生育的尚先生及佟小姐,他們一直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但奈何命運捉弄人,既上次迎請嬰靈孩子回去之後,雖然過程相處融洽卻跟這孩子始終有緣無分,最終只能選擇讓嬰靈投胎並祝福他,我始終覺得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四個小飛兒又走出文字去了原生世界,他們四個坐在月弧的角邊,已經是晚上九點多,車水馬龍夜生活開始的時刻。他們不斷吸收原生精華,讀到了無量的可能,他們知道了要做出了市場調查了,好作未來新世界的打算,編排靈性密碼要如何寫下?他們的調查有了結果,心裡非常高興。 他們創造靈性是以將分裂的可能進行,以下的靈性
  拉爾篤定拍桌:「肯定是祖傳秘方來著!童采就生了一個孩子,當然會全部傳授給他啊!」童采在蒂安十歲時病逝了,為生下S級胎兒,被掏空了身軀的童采,成日睡睡醒醒,纏綿病榻數年。   「就覺得…」約翰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可是他說不上來。
Thumbnail
因緣就是這樣,緣起緣滅,時間到了總有另外的安排,這個安排正是另一場因緣的起點,當時間到了又再往下一場因緣履行任務,如此循環不止。因緣是客觀的存在,身而為人,總是因為主觀的感受而放不開、想不開,心中無盡的痛苦憤恨與悲傷。 有一對夫妻無法生育,跟親戚抱來一名小男嬰扶養,小男嬰聰慧活潑人見人愛,更是
Thumbnail
一個小小的想法與信念都有可能影響自己的一生,如正念冥想與吸引力法則,可以幫助人在思考及判斷上更清晰明確。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生活哲學和心得感受,並提到如何面對困境時改變心態,希望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量子,影響心態的小小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