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真實元素如何轉化為虛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們前面提到,靈感就在你的生活與生命經驗中。

你發生過的事,你週邊的人事物,包括你的家族故事,都蘊藏創作可取用的素材。有些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也可能是極其特殊,能讓人對號入座的人物與事件。


如果你的靈感來源是後者,而你又非常想寫,請記得務必思考對他人的影響,以及是否需要轉化。擅長童年回憶與家族書寫的江鵝說,創作時的出發點很重要。如若你揭露的東西會讓你不安,那個不安之後會反噬你。她認為唯一可接受的情形是,你想寫的東西跟自己有關,而你體內需要整理爬梳的力道大於那個不安,那種狀況下,創作者只能投降。


只用真實事件中觸動你的部分

如果你想寫關於親近朋友、家人的隱私,甚至醜聞,你應該在書寫過程中,與親友聊一聊,再考慮改寫的幅度與發表的時間。可是我們看到太多例子是作者將個人生命經驗或親朋提煉改造成文學作品時,忘了還有其他家人也牽涉其中,而,並不是所有人對於自己的生命故事被披露都無所謂。該如何取得平衡?江鵝認為,這端視創作者是否將「別人的生命放在自己的創作前面」。


你首先得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想寫入某個真實的人事物,當中是什麼觸發了你。有沒有可能只保留最關鍵的特質,隱去特定的生理特徵、年齡、性別等個人資訊?


《天才:麥斯威爾・柏金斯與他的作家們,聯手撐起文學夢想的時代》這本書描寫了挖掘費茲傑羅、海明威、范達因和湯瑪斯・沃爾夫的天才編輯麥斯威爾・柏金斯的一生。其中有件事特別引發我好奇,作家沃爾夫與某位有夫之婦從相愛到相殺,他在小說中寫到兩人的交往。甚至連沃爾夫去世,有夫之婦還千方百計想阻止柏金斯出版這本小說。


台灣文壇這樣的例子也很多,不管是寫到自己家族秘密,或者朋友的人生故事,如果沒有相當程度的改寫,都可能引發當事人的痛苦,以及隱私權的爭議。改寫甚至考慮後刪除的目的,不只為了保護當事人,也在於小說畢竟不是報導文學,小說是透過好看的故事傳遞創作者想表達的觀點。重點不在於事件多獵奇,而是你如何從特殊事件中提煉出具有普世價值的觀點。

從事件提煉出普世價值

我想起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電影《悄悄告訴她》講的是一個男護理師強暴自己照護的昏迷患者,導致該患者懷孕的故事。我在多年後才知道,阿莫多瓦是看到一則紐約男護理師強暴患者並使其懷孕的新聞,才開始醞釀這個故事。


單從事件看起來,這個故事很可怕。(大部分新聞事件中的加害者看起來都很像怪物)但是阿莫多瓦想用自己的觀點,將故事重講一遍,他試著同理男看護,想理解他為何要做這件事,他講出了一個比真實還曲折離奇的故事,呈現了他對人性的觀點。可想而知,他作品中的男護理師可能已經距離真實事件那一個很遙遠了。


為什麼要同理怪物​​?阿莫多瓦說,他在職業生涯中學習到一件事,如果對人物沒有同理心,就無法寫這個角色。愈是獵奇可怕的事件,一旦了解當中的曲折乃至皺摺,可怕的人可能很可憐,可憐的人可能很可惡。


用娛樂來表達真實

我遇過一些小說家做了大量田調與採訪後,反而被真實素材困住,因為研究越多越覺得手上的資訊可貴,捨不得割捨。可是如果這些真實那麼重要,讀者去看新聞就好了,為什麼要讀你的小說?你從這個真實事件中看到什麼?提煉出什麼獨特觀點,再透過轉化與改寫,呈現你的感受與觀點。這才是你身為創作者的貢獻。


擅長轉化真實元素到小說的張國立,提到正在寫一部靈感來自於多年前採訪雛妓的作品。當時由於牽涉到官商勾結,見識到種種黑暗面而感到挫折,作為記者,他無能為力。多年後,他依然耿耿於懷:那些女孩後來怎麼了?那些官員在想什麼?那個寫了真相而無法刊登的記者,若持續待在第一線,會發生什麼事情?


一開始只是因為無法將此事放下,但時空一拉開,再回頭寫那個故事,便發現自己好奇的點很多,故事牽涉的人事物也多,故事構思起來,越來越複雜,小說中的人物與事件與真實差距越來越大。問他怎麼做到的,他說:「要用娛樂來表達真實。」



真實事件的田調與採訪

儘管帶入真實事件有許多要考慮之處,不像百分百虛構的小說那麼自由。但如果某個真實事件真真切切打動了你,就像阿莫多瓦那樣,你可以先問自己,那個擊中你的點是什麼。只要擊中你的點很真實,你都可以試著透過採訪、研究多了解真實事件,看自己是否有所相應,得到什麼體悟。


好比你想寫一部炒房的小說,那就試著接觸房地產業者。特定職業的人物有特定說話的方式,與職業相關的術語。當你資料調查做得越細,甚至問過不同的人之後,通常會發現到彼此之間有不相合之處,可能是你採訪到的人說法與媒體報導差很多,你可以打個問號,想想受採訪者是什麼樣的人,他是基於什麼原因或觀察到什麼講出那些話?他可靠嗎?還有別的人可以採訪與確認資訊嗎?這些都是你可以往下追查的。


不要害羞,聯繫時就說你正在寫一部作品或一本書,想多了解某事。問對方是否能提供,或對方是否知道還會哪些人可以幫忙回答。台灣人大多很樂於協助,再說,不管你得到的資訊多還是少,都比沒有來得好。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應該隨著寫作過程,多做幾次田調。第一次採訪通常是初步的人物與場景理解。接著你開始發展大綱與內文,接下來的採訪就是請對方確認特定事件、人物細節是否有錯誤。


如果可以的話,盡可能去你想要描寫的主角生活場景待上幾個小時。如果是特定的職業,看是否可能透過朋友幫忙,不著痕跡接近你想描繪的人物,在他不知情的狀況下,觀察、記錄他怎麼應對,有哪些來往的人,以及他們說話的方式與穿著。如果你想描寫的人物知道你要描寫他,很可能會掩藏起原本自然的一面,你就看不到他們真實的模樣了!動動腦,以對方不察覺你意圖為前提,潛伏在你想要描寫的人與場景中。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作者柯映安想描寫媒體生態,希望能跟隨記者去採訪。沒想到主管直接讓作者坐進他們的辦公室整整一天,讓她觀察整個辦公室內的生態,與一切工作細節:大家幾點進辦公室、講電話的聲調同事間會聊天嗎?辦公室氣氛緊繃嗎?後來我們看到他的作品中種種熟悉又有力的描寫,為劇情增加了說服力。


最後還是要再次提醒,你採訪到了大量資訊,田調了很多豐富的事實,但那些都是為你所用,不是用來束縛你的。千萬不要因為得到寶貴的素材,捨不得編輯剪裁,反而讓作品塞滿「對讀者而言」不重要的細節,或者讓自己在書寫時受制於「事實」。取材的重點之一也包括揀選素材。


今天的練習:

檢視一下你目前的幾個人物設定,你對於他們經常出入的場景與職業身份是否有充足把握?


條列出你想做哪一些職業或特殊經歷的田調。你身邊有有認識的人能幫助你或回答你想知道的資訊嗎?如果沒有的話,或許可以借助社群之力,試著採訪到與你筆下人物設定相關的人。


「寫給沒有編輯陪伴的創作者」是我的一個寫作計畫,在卸下近二十年的編輯正職工作後,想替不一定有編輯的創作者提供一些經驗,希望讓更多創作者獲益。你可以由此進入完整的目錄。
若你想要找我討論,可以在方格子搜尋「林比比鳥」進到我的討論區,或於本篇文章留言,與我分享你看完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希文樂見-avatar-img
2024/07/19
這篇真的太實用了!內心真正很想寫的主題礙於不想揭露太多隱私,反而不敢寫。
林比比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21
希文樂見 我曾有過一次經驗,文章引用朋友講過的職場鬼故事。我隱去公司的名字與關鍵詞(怕對朋友造成困擾),寫完後摘出來給他看。內心也有點擔心他會否希望我不要用這例子。沒想到他將我改掉的某個關鍵字又修回來,最後還轉貼!原來他也很希望這鬼故事能被人知道... 採訪江鵝時,她也說書出之後,她有點忐忑。沒想到每個家人都很高興自己在書裡嘎了一角😆 😆 😆有時候我們會想比較多,但我覺得「這想比較多」是好事。不過還是試著在想比較多的狀況下寫寫看吧!!
avatar-img
編輯導航中
110會員
69內容數
這是我第一次針對非特定作者,以編輯角度出發而寫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會針對最普遍與最重要的概念提出說明與練習。儘管這些文章無法照顧到所有創作者的需求。但如果只有某篇文章某句話能帶給你啟發或安慰,對我來說,那就值得了。
編輯導航中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如果你想體驗有編輯協助,且為 (1)已完成稿子但不知怎麼修改的作者 (2)有特定目標如參加文學獎比賽,希望作品能透過較嚴格建議或客觀視角,進行修改;想跳出固定敘事模式,聽聽客觀意見;投稿給出版社未獲回應想聽到非制式的答案等。 (3)作品屬於推理、懸疑、寫實、犯罪、靈異宮廟等分類。
Thumbnail
2025/04/17
如果你想體驗有編輯協助,且為 (1)已完成稿子但不知怎麼修改的作者 (2)有特定目標如參加文學獎比賽,希望作品能透過較嚴格建議或客觀視角,進行修改;想跳出固定敘事模式,聽聽客觀意見;投稿給出版社未獲回應想聽到非制式的答案等。 (3)作品屬於推理、懸疑、寫實、犯罪、靈異宮廟等分類。
Thumbnail
2025/04/17
以一個血統純正的獎項來說,推理小說的核心是謎團與解謎,謎團的設計與解謎的過程缺一不可,特別是解謎過程反而容易檢視出謎團設置是否有漏洞。從每屆都公開的複選與決選評審過程,敘事、設謎與解謎、意外性,合理性等都會被一一討論。
Thumbnail
2025/04/17
以一個血統純正的獎項來說,推理小說的核心是謎團與解謎,謎團的設計與解謎的過程缺一不可,特別是解謎過程反而容易檢視出謎團設置是否有漏洞。從每屆都公開的複選與決選評審過程,敘事、設謎與解謎、意外性,合理性等都會被一一討論。
Thumbnail
2025/04/17
我對於觀察規則有興趣,理解了規則,可以提醒自己少點得失心,或認清自己不適合下場。最重要的是,比賽是一時的,創作卻可以陪你一輩子。
Thumbnail
2025/04/17
我對於觀察規則有興趣,理解了規則,可以提醒自己少點得失心,或認清自己不適合下場。最重要的是,比賽是一時的,創作卻可以陪你一輩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某位寫作者在一些討論情境,很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的觀點去表達「那有什麼好糾結的?」這種熟悉的語調,讓我想到很久以前,玩具被搶了或者自己被打了,卻要被大人糾正「那有什麼好哭的」這般童年過往。我現在知道,這些大人之所以會如此輕描淡寫地看待孩子的情緒,單純就是他們再也無法同理小孩子的心境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某位寫作者在一些討論情境,很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的觀點去表達「那有什麼好糾結的?」這種熟悉的語調,讓我想到很久以前,玩具被搶了或者自己被打了,卻要被大人糾正「那有什麼好哭的」這般童年過往。我現在知道,這些大人之所以會如此輕描淡寫地看待孩子的情緒,單純就是他們再也無法同理小孩子的心境
Thumbnail
一個人能參與到自己毫不知情的某些事之中,正是人生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阿嘉莎‧克莉絲汀自傳》 許多人曾懷抱著在海外名校留學,或是在海外百大企業工作的夢想,但是我們隨著時間流逝屈服於現實,源於貧富差距擴大、政治上的不穩定、家庭或家人的羈絆,讓我們很難勇敢拋下一切,追求心中的目標。
Thumbnail
一個人能參與到自己毫不知情的某些事之中,正是人生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阿嘉莎‧克莉絲汀自傳》 許多人曾懷抱著在海外名校留學,或是在海外百大企業工作的夢想,但是我們隨著時間流逝屈服於現實,源於貧富差距擴大、政治上的不穩定、家庭或家人的羈絆,讓我們很難勇敢拋下一切,追求心中的目標。
Thumbnail
有人寫作是為了工作;有些人寫作為了記錄回憶、分享,而我寫作是為了──
Thumbnail
有人寫作是為了工作;有些人寫作為了記錄回憶、分享,而我寫作是為了──
Thumbnail
我想寫故事、寫小說,但無奈都沒有靈感,怎麼辦? 以我的經驗,要有靈感要先需有兩種能力:觀察力、情緒渲染力
Thumbnail
我想寫故事、寫小說,但無奈都沒有靈感,怎麼辦? 以我的經驗,要有靈感要先需有兩種能力:觀察力、情緒渲染力
Thumbnail
《長篇小說的技藝》中提及六種尋找靈感的方式:進退兩難、不合常理、尋找關聯、搜索記憶、移植、報復。我豁然開朗為何自己總是無法把眼光與思考從他身上移開。
Thumbnail
《長篇小說的技藝》中提及六種尋找靈感的方式:進退兩難、不合常理、尋找關聯、搜索記憶、移植、報復。我豁然開朗為何自己總是無法把眼光與思考從他身上移開。
Thumbnail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屬於什麼樣的寫作風格?畫圖從過去到現在都被說會療癒人心,我不禁利用這主題來回憶寫作在我人生階段有什麼經歷呢?
Thumbnail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屬於什麼樣的寫作風格?畫圖從過去到現在都被說會療癒人心,我不禁利用這主題來回憶寫作在我人生階段有什麼經歷呢?
Thumbnail
「寫作」到底需不需有才華?我覺得是要的。但才華是什麼呢?可以學習嗎?我倒是很肯定電影裡寫作班的導師說的:要從「生活」開始找到你要說的故事,用心感受生活是靈感的一部分!
Thumbnail
「寫作」到底需不需有才華?我覺得是要的。但才華是什麼呢?可以學習嗎?我倒是很肯定電影裡寫作班的導師說的:要從「生活」開始找到你要說的故事,用心感受生活是靈感的一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