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新冠疫苗出問題,有什麼方法可以幫你?/范國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雖然疫苗在新冠疫情期間,對於保障大眾健康、防止疫情擴散功不可沒,但也因為需求緊急,導致試驗不如平時完備、甚至有疑似不良反應致死的狀況發生。本文就從法律科普的觀點,來解釋緊急授權的前因後果,以及萬一需要時大家可以如何爭取權利。

疫情肆虐至今已經有一段時間。除了大家慶幸大致上仍可以正常生活之外,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1年7月21日,因疫苗不良反應而致死者計有481例;按年齡分布,其中65歲以上、50至64歲和18至49歲者依序為427、41以及12例*1。
不過在繼續討論之前,必須先釐清預防接種的「不良事件」及「不良反應」:
  • 「不良事件」:在預防接種之後,所發生任何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然而該事件與預防接種「未必有因果關係」。
  • 「不良反應」:接種疫苗後所發生之有害、且與接種疫苗具有「合理因果關係」的反應。
簡單來說,「不良反應」的重點在於與接種疫苗之間的因果關係*2。本文會先從「疫苗取得緊急使用授權」、或「依通常程序取得藥證」之間的差異來討論。

正常的藥證許可程序

一般而言,新藥取得藥證之管道,依藥事法第39條第1項規定:
製造或輸入藥品,應將其成分、原料藥來源、規格、性能和製法之主要內容,檢驗規格與方法及有關資料或證件,連同原文和中文標籤、原文和中文仿單及樣品,並繳納費用,申請衛福部查驗登記,經核准發給藥品許可證後,始得製造或輸入。
而在經衛福部查驗登記及核發許可證前,皆需以四期臨床試驗為原則;若藥物在第三期臨床過程中證實有療效,就可以可申請新藥上市許可。
具體而言,通過的步驟是以下列的程序為原則*3:
  • 一期的人體藥理研究(安全性);
  • 二期的治療探索(兼具安全性的療效);
  • 三期的治療確認(證實療效及安全性);
  • 四期的治療使用(藥品上市後的追蹤)。

不得已的「緊急授權」

但在疫情持續延燒之下,為了對自產疫苗、或是外國疫苗在境內的緊急使用授權,衛福部根據同法第48條之2的規定,以專案核准特定藥物之製造或輸入;至於該專案核准的申請條件、審查程序、核准基準等有關事實,則由衛福部另外訂定,不受同法第39條及40條之限制*4。
換言之,緊急使用授權的目的,在於讓境內外的新藥得以儘速上市(例如台灣是以二期期中的數據,通過高端疫苗的EUA;而國外則以三期期中數據通過EUA)。
由於為了保護大眾而通過的緊急授權,在完備性上有可能與正常程序有所差異,因此,以下將就兩者在藥害(上述的「不良反應」)救濟上進行說明。

出了問題怎麼辦?

關於受種者的疫害補償請求權。不管是獲得緊急使用授權、或是經一般程序核准上市的新藥,都必須依傳染病防制法第30條的規定,由衛生福利部在疫苗受檢驗及格時,向藥商徵收一定金額,充作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
至於徵收的金額、繳交期限、免徵範圍,以及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的資格、給付種類、金額、審議方式、程序以及其他應遵行事項的辦法,則由衛福部另訂《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以下簡稱「徵收及審議辦法」)來執行。
所以,如果有人因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而受害,從受害者本人知道有受害事實當天起,就可以依法請求救濟補償。
但如果兩年間不行使該請求權,請求權就會自動消滅;即使受害人不知道有上述情事,請求權也會在受害發生日之後五年消滅。

審查程序

如果接種者認為自己受害,因此決定申請救濟,則可以到接種地的衛生局填寫申請書、並提出受害資料。衛生局接到個案之後,會進行調查整理,再委託「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以下簡稱「生策會」)進行審議準備工作。
生策會準備工作完成之後,衛福部就會召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會議」。如果審議結果同意受害人符合救濟條件,就會以書面通知本人,將領據資料提供給接種地的衛生局,並由後者撥付救濟金。
如果審議結果是「不符合救濟條件」,因此不予給付,個案就到此結束*5。在台灣接種新冠疫苗之後,如果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將會比照常規疫苗接種的受害救濟機制,最高給付金額為新台幣600萬元*6。

一些細節

依前述徵收及審議辦法規定,受害者是指「本人因預防接種由衛福部核發許可證或以專案核准進口之疫苗而受害的人」*7。
所以不管是疫苗製造商、或是核准專案進口商,都必須在衛福部核准上市許可後次日起的30天內,按每一劑疫苗徵收新台幣1.5元的數字,繳納徵收金至「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以下稱「基金」)。
如果基金總額未達新臺幣1億5,000元、或是超過4億元時,衛福部就可以依基金收支運用情形來調整金額*8。而如果有下列四類人士申請受害救濟成功,就會以基金提供給付*9:
  1. 由疑似受害人的法定繼承人申請的死亡給付;
  2. 疑似受害人申請的障礙給付;
  3. 疑似受害人申請的嚴重疾病給付;
  4. 因疑似受害人之其他不良反應申請的給付。
不過,案件都必須經過審議小組就「預防接種與受害情形是否具有關聯性」進行綜合研判(包括受害人接種前後之病史、家族病史、過去接種類似疫苗後之反應、藥物使用、毒素暴露、生物學上之贊同性及其他相關因素)之後,作出專業的醫療判斷*10。

獲得救濟的關鍵

決定你是否能獲得疫害救濟的關鍵,就在於「疫害結果」與「接種原因」之間是否具備「相關性」。也就是說,如果符合這幾個狀況,就可能無法獲得救濟*11:
  1. 發生死亡、障礙、嚴重疾病或其他不良反應與預防接種確定無關;
  2. 常見、輕微之可預期預防接種不良反應;
  3. 轉化症或其他因心理因素所致之障礙;
  4. 非因預防接種目的使用疫苗致生損害。
然而,如果狀況經過認定,與預防接種之關聯性介於「相關和無法確定之間」,給付金額範圍則如下表所示*12:
第18條附表修正規定

主張受害的困難

最後,關於相關性的判斷,除了前述的判斷基準外,還可能有實務上行之有年的「疫學上的因果關係」。
所謂「疫學上的因果關係」,依晚近最高法院的判決,是指:
利用統計方法,以「合理之蓋然性」為基礎,即使不能證明被告之行為確實造成原告目前損害,但在統計上,被告之行為所增加之危險已達「醫學上合理確定性」,即推定因果關係之存在,主要為適用於公害事件之特殊性。」
但法院認為,由於上訴人未就其「罹患病症」與「接種流感疫苗」是否有疫學上因果關係存在,並提出相關統計數字以證明「醫學上合理確定性」存在,因此認為上訴人未盡相關舉證責任而不得請求救濟*13。
由此可見,要受害人舉證(提出受害資料),來證明彼此間的相關性或因果關係,是非常困難的。

結語

在通常情況下,受害者可以因為「正當使用合法藥物所生藥害」,來依法請求救濟。有學者認為,這相當於一種「無過失責任」,因此救濟金額一來不可能設有上限,二來也不可能是完全的補償*14。
此外,若有事實足以認定,在某些狀況下,藥害應由受害人、藥物製造業者或輸入業者、醫師或其他人共同負責,就不可以申請藥害救濟*15。也就是說,國家僅在無法彌補、或難以求得損害賠償時,才承擔救濟責任。
然而,時值COVID-19疫情盛行全球,所以在緊急狀況下,除了盡量減輕受害人的舉證負擔之外,更需對獲得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的製造商、或是經過核准輸入者於予以免責(但目前政府尚未推出相關製造商免責的規定)。
同時,設置新冠疫害專屬的救濟基金(或許可以特別撥公款挹注)、並由國家承擔最終的補償責任,或許可以作為為政府讓新冠疫害救濟機制更完善的發展方向。
編按:本文由法律專業人士執筆,但為增加易讀性,經過編輯潤飾編修。編修部分可能並非法律專業用語,本站版本也不構成法律專業依據或建議。如果讀者有進一步瞭解的需要,請向律師洽詢。

*1 參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簡報,「COVID-19疫苗安全性監測」,資料整理日:2021年07月27日。
*2 林詠青,焦點特寫,「COVID-19 疫苗系列專欄:什麼是預防接種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應?」,2021年5月25日,頁146。
*3 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介紹」, 2021年07月28日。
*4 參見藥事法第48條之2。
*6 參見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新冠疫苗副作用25國設補償機制,台最高給付600萬」,2021年02月25日。
*7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2條。
*8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3、4條。
*9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5條。
*10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3條。
*11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7條。
*13 參見最高法院 102 年台上字第 31 號民事判決。
*14 參見〈吳景欽/疫苗副作用製造者要負賠償責任嗎〉,ETtoday新聞雲。
*15 參見藥害救濟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常會看到科技大企業會併購上百家新創小公司的消息。但這樣的併購究竟有什麼意義、對企業的競爭力有什麼幫助、對整體市場會有什麼影響?DAO的出現,是否會讓監管更加困難?
先前在日本出現的「你期待今天的工作嗎?」這句看似無害的廣告詞,在當地的網路上引起了一波「炎上」的反對聲浪,甚至迫使廣告下架、企業主道歉。這同樣的一句話,在台灣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兩地的上班族對工作和轉職的心態又有什麼不同?
在數位媒體時代,相對於「內容」的份量與價值,「載具」成本對出版者來說相對不高、對消費者而言更低;但在載具世代交替的同時,許多人就可能會產生「價值焦慮」。若想解除這種焦慮,就得學會重新看待知識內容與載具的價值。
Mark Zuckerberg將「Facebook」改名為「Meta」,想改變的究竟是這家公司、還是VR這個舊名詞?「metaverse」又是什麼?有任何單一企業可以為我們定義這個未來嗎?
從歷年總掛牌數、新掛牌數、間接數據的變化,來分析台灣機車產業在輕型與重型、油車與電車、國內與國際之前的板塊移動,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近年來,ARM架構的晶片已經逐漸普及,從IoT系統、Raspberry Pi玩家自組電腦、一直到強大的Apple M1系列處理器,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微軟這個PC產業的強者,未來打算如何把Windows系統也搬到ARM上。
我們常會看到科技大企業會併購上百家新創小公司的消息。但這樣的併購究竟有什麼意義、對企業的競爭力有什麼幫助、對整體市場會有什麼影響?DAO的出現,是否會讓監管更加困難?
先前在日本出現的「你期待今天的工作嗎?」這句看似無害的廣告詞,在當地的網路上引起了一波「炎上」的反對聲浪,甚至迫使廣告下架、企業主道歉。這同樣的一句話,在台灣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兩地的上班族對工作和轉職的心態又有什麼不同?
在數位媒體時代,相對於「內容」的份量與價值,「載具」成本對出版者來說相對不高、對消費者而言更低;但在載具世代交替的同時,許多人就可能會產生「價值焦慮」。若想解除這種焦慮,就得學會重新看待知識內容與載具的價值。
Mark Zuckerberg將「Facebook」改名為「Meta」,想改變的究竟是這家公司、還是VR這個舊名詞?「metaverse」又是什麼?有任何單一企業可以為我們定義這個未來嗎?
從歷年總掛牌數、新掛牌數、間接數據的變化,來分析台灣機車產業在輕型與重型、油車與電車、國內與國際之前的板塊移動,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近年來,ARM架構的晶片已經逐漸普及,從IoT系統、Raspberry Pi玩家自組電腦、一直到強大的Apple M1系列處理器,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微軟這個PC產業的強者,未來打算如何把Windows系統也搬到ARM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一、真的可以保障消費者的醫療品質安全? 法案通過後,第十一條與第二十八條明定: 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最高可處2000萬罰鍰。 兩千萬聽起來似乎很霸氣, 但如果是其他狀況,比如: 醫療機構執行未進行或未完成人體試驗的再生醫療, 最高罰兩百萬(第二十八條第二項); 醫療機構執行未經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薛醫師整理了帶狀皰疹疫苗常見問題,包括得過帶狀皰疹是否還需要施打疫苗、施打疫苗的時機等。內容還包括了新一代疫苗和舊款疫苗的差異。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65歲民眾可以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囉!」曹玉婷醫師指出,「為了長者提升保護力,避免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而導致嚴重併發症,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已從71歲放寬至65歲,並納入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 ,大家一定要趕緊帶家中長輩到醫療院所接種!」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一、真的可以保障消費者的醫療品質安全? 法案通過後,第十一條與第二十八條明定: 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最高可處2000萬罰鍰。 兩千萬聽起來似乎很霸氣, 但如果是其他狀況,比如: 醫療機構執行未進行或未完成人體試驗的再生醫療, 最高罰兩百萬(第二十八條第二項); 醫療機構執行未經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薛醫師整理了帶狀皰疹疫苗常見問題,包括得過帶狀皰疹是否還需要施打疫苗、施打疫苗的時機等。內容還包括了新一代疫苗和舊款疫苗的差異。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65歲民眾可以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囉!」曹玉婷醫師指出,「為了長者提升保護力,避免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而導致嚴重併發症,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已從71歲放寬至65歲,並納入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 ,大家一定要趕緊帶家中長輩到醫療院所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