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有雷):8年級生的共同印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著梁芳儀(方郁婷 飾)被打手心那段,讓我回想起小學時期也被打手心的過往,再看到同學們在聊孫協志,我才驚覺,原來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已經有能力拍好電影了。她拍的那些過往,就像早期8年級生會經歷的事,打手心、電腦課偷玩電腦、5566、sars。導演也很巧的是出生在1990年。
我從來沒想到,原來8年級生,已經都不年輕了,好像我到現在都還沒辦法反應過來吧。那些小時侯的過往,幾年前都還覺得是最近的事,但看了美國女孩才知道,原來已經是時代印記了。
這些東西,就像台灣新浪潮的電影一樣的存在。以前看新浪潮都沒辦法體會,因為那是以前的人,可沒想到,可能8年級生也快變以前的人了。9年級生也都成年了,他們如果看美國女孩,不曉得會不會有那種,以前我看新浪潮的電影一樣。不提新浪潮好了,就像我看《返校》一樣,已經感覺是在看歷史,而不是真的離自己生活很近的東西。
這是我還蠻訝異的一個時代變遷的迅速。原來8年級慢慢要進入歷史。這是我在之前國片都看不到的一個8年級的印記,因為它也是這個年代的台灣人才拍的出來的。這導演或許只是想講自己的痛苦童年,但沒想到,她童年往事也順便勾起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梁芳儀那有點草苺族的感覺。在美國過太好,一到台灣就受不了,她的適應不良的痛苦,都只是8年級的日常生活而已。沒馬騎、房間小、信佛教、天天被老師打。沒想到被時代統稱抗壓性不足的8年級生,讓我看了美國女孩後,才知道原來還有更低的。奢求爸媽對她好,再回到美國去,但卻體會不到爸媽自己也快顧不了自己了,把爸當提款機這種不體諒。
但在那種文化衝突,美國夢下的失敗者,這種感覺,讓我覺得草苺族的形容,變得有點過份。
反到從她身上看到一種,台灣教育不好的那一面。老師教育小孩,卻常讓小孩恐懼學習,沒辦法從中寓教於樂。看到梁芳儀上台被打,被導演拍的很像上刑場公開處決,沒有任何發言權,被迫剪那西瓜頭、穿制服、用考試分數來定生死大權。這種校園日常,被拍的跟監獄一樣,對一個美國女孩來說,就像被判無期徒刑,永遠也不用回美國,台灣教育會讓你從此忘記自由的味道。
台灣教育的填壓式,把學生當犯人對待,雖然這種諷刺校園教育的電影很多,但我是很開心有人可以單純把打手心這個行為拍的這麼黑暗。把學生叫上台打,真是一件很羞辱人的事。
這種事,或許可以像她爸一樣,套一句我以前也是怎樣怎樣,批評小孩不能吃苦就打發掉,自己也繼續學老師,拿藤條打小孩。學校與家庭都是權威控制,唯有讀書是一切,這種教育的僵化,其造成小孩天天活在恐懼裡。俗不知八年級生在這種教育裡長大,還要被唸草苺族。
沒想到這種讓人習以為常的教育,對一個住美國的人來說,是不能接受。而且在乍看之下,這種教育也真的蠻負面的。小孩從小到大都是被批評居多,不像「美國」都不打小孩的。
而美國女孩,這種文化衝突,反而體現了東方教育的差勁。但這並不是電影的批評,而是現實就是如此的感覺。
看到美國女孩,才有一種原來台灣教育這麼負面的喚醒,不然早就習以為常的8年級生,早就習慣成自然了。但我也不認為美國女孩想批評這種教育,因為最後她還是有點認命孝訓。但這也是很殘酷的地方,每個台灣人都愛的美國夢,可沒想到這麼的難,就算做到了能久留嗎? 而大部份的台灣人還是只能在台認命。但台灣人住台灣,好像也挺正常,就算能到美國住,真能真正不回來的,能有幾個?
這電影很有趣,好像有批評到崇洋媚外的人;但也批評到台灣真的有值得他爛的地方。覺得很好笑,每個國家都會有導演去拍罵自己國家爛的電影,看看自《殺突襲隊 : 集結》,把美國罵的連渣都不剩,導演還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最後不認命行嗎?停止抱怨不得不變成唯一滿足現況的一條路。
就像最後媽媽說的:「媽媽很愛你,你知道嗎」,好像比什麼文化衝突、理念習慣不同還值得重要。
有媽孩子像個寶、沒媽孩子像根草。
這是我最後一篇的金馬影展文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81內容數
犧牲自己的人生時間,跑去別人的人生裡面看,你以為你的人生延長三倍了,但其實沒有,因為每次兩小時的都在犧牲自己的時間。看電影而日損,不日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影可以很簡單的用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來劃分,但其實在這些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之餘,我們還有很多理由可以繼續走下去」   儘管劇情顯得破碎、重點難以聚焦,不過除了這些好看與不好看之餘,是不是還有些東西更重要?對我而言,月老就是一個這「之餘」的東西,非常打動我,但電影來說,很難看。心情有點複雜這樣。
這次的瀑布,讓我意外的覺得,很貼切當代人的生活。但我覺得並不是故事背景是在covid-19的緣顧,而是他對於精神病的同理,那種不敢與人相處、想太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否定、每分每秒都活在恐慌的迂迴裡。這種活在恐慌中的感覺,猶如當代人的寫照,似乎也不用思覺失調,也能感受到被生活壓力追趕的那種恐慌。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有雷,電影很注重劇情轉折,有打算要看的千萬不要往下看。   《黑色童話》的導演,事隔一年又推出新作。同樣是在看似安逸的中産家庭裡,背後卻有暗藏著另人不解的忐忑不安。上次是好好的為什麼要家暴?這次是好好的為什麼要發神經質?好像也是差不多的事情,不過這次重力放在精神病,什麼事
金馬影展電影,不會上映,有雷   電影企圖想捕捉住在巴黎奧林匹克區的4位不同色種的年輕人,在這座城市中的寂寞空虛感。整部電影黑白畫面,開頭就空拍13區的夜間景象,猶如不夜城ㄧ般,到晚上大家都還是很忙碌,一直到鏡頭慢慢地移動到住在高樓中的住戶,模糊帶過每戶窗裡的私生活,直到轉到女主角愛蜜莉(張露西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有雷   諾耶米梅蘭特(燃燒女子的畫像女主角)首度執導電影加主演,如片名,就是談戀愛。一個生活還不錯的法國女演員,愛上一個生活貧困的吉普賽男孩,真愛建立在註定無法相守的跨國戀,看似有些太過單純的肉麻路線,但實際上並沒有這種肉麻以及狗血,而是意外的寫實又滄桑。
最後的決鬥,再次發揮雷利史考特的古裝戲實力,三個故事的敘事方式,不斷讓我想起像《告白》這電影。同一種事件,但可以因為不同人的觀點,而産生出完全不同世界的因果,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就像個平行世界一樣,別以為我們身體上雖然再經歷同一件事,但可以因為一個想法的不同,就千差萬別
「電影可以很簡單的用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來劃分,但其實在這些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之餘,我們還有很多理由可以繼續走下去」   儘管劇情顯得破碎、重點難以聚焦,不過除了這些好看與不好看之餘,是不是還有些東西更重要?對我而言,月老就是一個這「之餘」的東西,非常打動我,但電影來說,很難看。心情有點複雜這樣。
這次的瀑布,讓我意外的覺得,很貼切當代人的生活。但我覺得並不是故事背景是在covid-19的緣顧,而是他對於精神病的同理,那種不敢與人相處、想太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否定、每分每秒都活在恐慌的迂迴裡。這種活在恐慌中的感覺,猶如當代人的寫照,似乎也不用思覺失調,也能感受到被生活壓力追趕的那種恐慌。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有雷,電影很注重劇情轉折,有打算要看的千萬不要往下看。   《黑色童話》的導演,事隔一年又推出新作。同樣是在看似安逸的中産家庭裡,背後卻有暗藏著另人不解的忐忑不安。上次是好好的為什麼要家暴?這次是好好的為什麼要發神經質?好像也是差不多的事情,不過這次重力放在精神病,什麼事
金馬影展電影,不會上映,有雷   電影企圖想捕捉住在巴黎奧林匹克區的4位不同色種的年輕人,在這座城市中的寂寞空虛感。整部電影黑白畫面,開頭就空拍13區的夜間景象,猶如不夜城ㄧ般,到晚上大家都還是很忙碌,一直到鏡頭慢慢地移動到住在高樓中的住戶,模糊帶過每戶窗裡的私生活,直到轉到女主角愛蜜莉(張露西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有雷   諾耶米梅蘭特(燃燒女子的畫像女主角)首度執導電影加主演,如片名,就是談戀愛。一個生活還不錯的法國女演員,愛上一個生活貧困的吉普賽男孩,真愛建立在註定無法相守的跨國戀,看似有些太過單純的肉麻路線,但實際上並沒有這種肉麻以及狗血,而是意外的寫實又滄桑。
最後的決鬥,再次發揮雷利史考特的古裝戲實力,三個故事的敘事方式,不斷讓我想起像《告白》這電影。同一種事件,但可以因為不同人的觀點,而産生出完全不同世界的因果,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就像個平行世界一樣,別以為我們身體上雖然再經歷同一件事,但可以因為一個想法的不同,就千差萬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件事也是發生在我小學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民國82年還是83年的時候,好像有國中生玩碟仙,然後很多人集體中邪的新聞,我媽媽看到新聞後,很嚴肅地跟我說絕對不可以玩,如果班上同學有同學玩,也不要在旁邊看。 有一天林宜嫻跑來跟我說班上有同學想趁午睡的時候請筆仙,那時正是碟仙新聞正熱
Thumbnail
以前很喜歡看一部懷舊喜劇片,片名叫「狗蛋大兵」,片中描寫學校生活的部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剛好走過那個年代。 我媽在我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告訴我千萬不能在學校講到「二八事件」,後來我才知道指的是「二二八事件」,那時學校正在推行「講國語運動」,所以我的台灣國語和台語髒話為我得到了兩塊牌子掛在脖子上,就像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從臺灣體制的國小到美國本地的高中,我想把這份獨特的回憶記錄下來。沒有甚麼實質建議也沒有人生大道理,歡迎你們進入我的小世界。我是璃,現在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就讀拾壹年級。
Thumbnail
還記得1998 年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天生一對」嗎? 某年暑假,荷莉和安妮碰巧都參加了同一個夏令營~這對從未謀面的雙胞胎因緣際會...陰錯陽差的在夏令營碰面了...她們一起與學員、輔導員發生的一些生活趣事...也蹦出了一連串的陳年往事...讓我們跟隨著她們的腳步一同身入其境走進劇中......
Thumbnail
繼上篇,我稍微提到了國小階段的霸凌經歷,接下來要說的是國中。 「國中」可以說是我這生中最不願意去回想的記憶,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想今天可能會很辛苦,但留下紀錄也是我想做的事之一,我不想抹去自己活過的紀錄。 國小五六年級時,我就迷上了Kpop,只因為看到表姊在轉台時偶然轉到當時的78台(Chann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探討青少女成長時期的心態變化, 非常適合母女,尤其是華裔一同觀看, 對於華裔女性成長歷程有很有趣的轉化過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八年前的一次經歷成為學生人生中的轉捩點,讓心理師體會救到生命的滿足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件事也是發生在我小學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民國82年還是83年的時候,好像有國中生玩碟仙,然後很多人集體中邪的新聞,我媽媽看到新聞後,很嚴肅地跟我說絕對不可以玩,如果班上同學有同學玩,也不要在旁邊看。 有一天林宜嫻跑來跟我說班上有同學想趁午睡的時候請筆仙,那時正是碟仙新聞正熱
Thumbnail
以前很喜歡看一部懷舊喜劇片,片名叫「狗蛋大兵」,片中描寫學校生活的部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剛好走過那個年代。 我媽在我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告訴我千萬不能在學校講到「二八事件」,後來我才知道指的是「二二八事件」,那時學校正在推行「講國語運動」,所以我的台灣國語和台語髒話為我得到了兩塊牌子掛在脖子上,就像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從臺灣體制的國小到美國本地的高中,我想把這份獨特的回憶記錄下來。沒有甚麼實質建議也沒有人生大道理,歡迎你們進入我的小世界。我是璃,現在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就讀拾壹年級。
Thumbnail
還記得1998 年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天生一對」嗎? 某年暑假,荷莉和安妮碰巧都參加了同一個夏令營~這對從未謀面的雙胞胎因緣際會...陰錯陽差的在夏令營碰面了...她們一起與學員、輔導員發生的一些生活趣事...也蹦出了一連串的陳年往事...讓我們跟隨著她們的腳步一同身入其境走進劇中......
Thumbnail
繼上篇,我稍微提到了國小階段的霸凌經歷,接下來要說的是國中。 「國中」可以說是我這生中最不願意去回想的記憶,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想今天可能會很辛苦,但留下紀錄也是我想做的事之一,我不想抹去自己活過的紀錄。 國小五六年級時,我就迷上了Kpop,只因為看到表姊在轉台時偶然轉到當時的78台(Chann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探討青少女成長時期的心態變化, 非常適合母女,尤其是華裔一同觀看, 對於華裔女性成長歷程有很有趣的轉化過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八年前的一次經歷成為學生人生中的轉捩點,讓心理師體會救到生命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