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論學習與思考

    前言:事物的開始來自於學習,而學習則離不開思考。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想在哪個領域有所成就,或是任何的娛樂等等都需要有學習的能力。
    學習的過程需有以下的架構 1-底層規律:複雜的系統來自於簡單的觀念。例如烹飪,人在學會用火後,經過無數年的研發,造就今日無數種食品的誕生。但除了少數的料理外,基本離不開將食物變熟的動作,所以當學會讓食物變熟之後,先不論味道,大部分的食物都可以吃下肚子。而讓食物變熟則是烹飪的底層規律,花少數的時間卻能讓人延伸及處理該領域的許多事情。 2-反省:每當學習告一個段落,所獲得的不是知識,而是一些資訊。要轉化成知識必須經過反省,像是一件事的優缺點在哪、所學的知識可以跟哪些已知的知識連結等等。經過反省強化這些資訊,讓大腦認知到所學的東西很重要,才會印象深刻,並在日後需要這些資訊時想起它們。 3-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學習的過程是需要專注,但有時會遇到想破頭都想不到問題的答案。人在專注時會有隧道視野,但所面對的問題可能是需要多個知識點才能解決,因此暫時的離開可以讓大腦去尋找其他所需要的知識點,後面再回來原本的問題就會有靈光一現的感受。 4-圖像化、比喻:每個人都有忘記自己學了什麼東西,或是在關鍵時刻總是想不起那些已經學過的東西。這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需要將新舊知識連結,知識就像一棟建築物,舊的知識是地基,而新的知識則要建立在地基上。而連結知識常用的方法像是比喻,新的東西像是哪些我們已知的東西,經過連結讓大腦覺得這些新東西有意義,才容易將其儲存在長期記憶中,最好在思考時會有事物的畫面產生,圖像化對學習的效果更好。 5-學、教、寫:學習新的知識後,如果一直沒有用到,久了就會忘記。因此學習過後最好可以去教導其他人,將知識說出來可比單純的理解它更困難,而且當面對別人的提問可以發現自己當初學習的盲點。而寫下自己的所學則可以將這些破碎的知識系統化,可以寫寫日記或周記等方法進一步強化。
    黃金思維圈,突破慣性即是突破極限,當人到達一定的專業時容易思維僵化,以下兩個方向可以讓自己保持靈活的思考: 1-為什麼:每次上完課總是覺得好像沒學會什麼,但又問不出哪裡不會。來一句為什麼讓人茅舍頓開,可以發現原來哪裡出了問題。 2-系統性思考:當一件事情發生時,表面上好像是某個人或事的問題。但產生這問題背後是有個系統的運作出了問題而導致的。深究背後潛在的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