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歐洲長期小國林立的原因

    相較於中國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除了幾個特殊時期,大部分時間都維持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官僚統治方式,歐洲自從西羅馬帝國覆亡後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大一統的環境,那是什麼因素造就兩者間的差異呢?

    羅馬帝國靠地中海航運維繫

    羅馬帝國最初由台伯河下游平原的部落開始,經過幾百年的擴張,到了共和時代晚期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區,之後逐步征服高盧與不列顛南部等地,控制近東、巴勒斯坦、北非與萊茵河以西的歐洲,而這幾個地區之間,就是地中海橫亙其間,因此地中海的航運對帝國的交通往來便極為重要。
    比起中國依靠內河航運維持帝國,這種依靠內海航運的交通方式較為靈活(航道與港口較不受限制),但相對的穩定性也比較低,同時也因為水域範圍龐大也造成帝國維持航線暢通的成本大幅上升,在帝國強盛期尚不成問題,但當帝國財力、物力與人力等綜合國力衰退到一個臨界點,整個帝國結構就會從交通運輸開始迅速的土崩瓦解。
    從西元二世紀開始,羅馬帝國經歷了享樂主義、少子化與多次的瘟疫,造成人口大量的損失,間接導致帝國兵源不足、財政困難,也弱化帝國的控制力,當帝國無法給予地方上實質的支援時,地方豪族與仕紳為了自保紛紛開始自行招兵買馬,逐漸與帝國中央漸行漸遠。
    在四世紀以後匈奴與日耳曼蠻族接連入侵西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又是另外一個故事),此時帝國已無力協助地方對抗外侮,甚至羅馬城也數度被這些入侵者洗劫,從不列顛與高盧開始,各地的莊園紛紛擁兵自保,不用等到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在這之前的一百年帝國早就名存實亡了。

    中世紀及其之後的歐洲世界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整個西北歐與南歐(巴爾幹半島除外)進入四分五裂的封建體系,雖然貴族有高低等級之分,但也僅限於繳稅與戰時徵召,平時各個貴族在自己的領地裡都具有高度的統治權。換句話說,一個領地就相當於一個國家,不同貴族轄下的領地制度都大不相同,領地之間幾乎只靠著以教宗為中心的教會體系相互維繫。
    直到百年戰爭後,先是英國與法國逐漸往以王權為中心的民族國家發展,而後隨著熱兵器的發展令傳統貴族喪失軍事功能,進一步鞏固王權。之後各個歐洲王國也一樣有一統歐洲大陸的想法,而且拿破崙與希特勒真的都付諸實踐,但都維持不久,很快又回到小國林立的狀態。
    那為什麼中國做得到,歐洲卻是困難重重呢?

    關鍵原因仍然出在河流上

    歐洲河流分布圖
    歐洲河流分布圖
    如同前篇探討中國長期維持大一統的文章,在鐵路出現以前,雖然有馬車之類的交通工具,但基本上是以載人與少量物資為主,真正重物資如糧食與木材很多時候仍仰賴水運,而且在古代河流也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河流可說是古代疆土領域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詳細說明請參考上面文章)
    從上圖可以看到相較於中國,歐洲的河川多且短,連帶影響不同區域間的互依程度,要知道共同意識的形成有賴於長時間的物資往來與利益互賴,歐洲大陸上的河流流域又多又小,互依範圍也就小,長期而言便不易產生共同體意識,自然就難以維持大一統的局面。
    而歐洲這種小國林立的局面雖然在古代並不利於長時間和平,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促成歐洲國家普遍往外發展,同時也間接促成資本主義與科技產業的發展,從而令歐洲在近現代領先全世界。(相對而言中國的大一統確保了和平,但也因此缺乏提升自我的動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