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別哭】:把孩子交給沒有扶養能力的媽媽,真的會是好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同陪伴小赫的雅英(右)與英彩(左)

一同陪伴小赫的雅英(右)與英彩(左)

不論未婚或已婚,家庭因經濟壓力無法照顧嬰兒長大成人,而選擇將孩子以合法或非法途徑送走的例子,就算在先進國家還是大有人在,然而孩子即使有機會好好長大成人,卻仍可能在社會過程中持續面對異樣的眼光,也難以生存。《孩子不哭》以在育幼院長大的李雅英,因未申報所得稅被剝奪補助金、又被打工辭退作為開端,從一開始就突顯制度面上法律保障的不足。

故事就此展開,雅英因緣際會下成為單親媽媽英彩的嬰兒-小赫的保母,雅英的細心照料一方面讓英彩感到放心,卻也發現自己作為母親能力的不足,以及酒店小姐為母會蒙受的異樣眼光。當英彩的疏失導致小赫受傷,自尊與傷心讓雅英成了她的出氣筒,辭退她之餘甚至選擇將小赫賣給好人家。

但英彩看似狠心,卻已經比現實中的許多未婚媽媽撐得久了許多。就像買賣嬰兒的大嬸所說的,把小赫帶回英彩身邊,對她們兩個真的是好事嗎?無論已婚未婚,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媽媽,送走孩子的原因比起不願更多時候是力不從心,《孩子不哭》設定英彩為陪酒小姐,更加深了未婚媽媽處境的艱難,面對的除了經濟壓力、與孩子的疏離,還有自己身分在未來可能成為孩子出身的原罪。賣掉嬰兒、嫁禍保母勒索,種種令人髮指的行為令人氣憤,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英彩故作沒事,眼睛裡的游移與偶爾無法克制的眼淚讓觀眾的厭棄裡永遠都帶著同情。

此時雅英與朋友們的孤兒身分成了對照組,無法養育就把孩子送走,真的就會讓他們有美好的未來嗎

?孤兒從來到育幼院起就被貼上了標籤,想好好長大卻始終得帶著身分的烙印,飽受嘲笑揶揄,法律制度表面友善卻總是設置門檻將

他們拒於門外,她對一起長大的哥哥說著「我們好好過日子吧」,不要再過成天借錢被毆的混沌日子,可是在現實給他選擇之前就被迫離開人世,法律的框架此時成了最殘酷的兇手,遑論找出真相,他們甚至不能幫一起長大的朋友們辦葬禮,儘管他們只有彼此,卻永遠都不被制度視為家人。

雅英的壓抑與無奈,朋友們的怒吼都一再質問著:當被父母拋棄的那刻竟也意味著為社會所遺棄,自以為給予孩子的光明前程,真的會是好事嗎?

英彩與雅英的生活不斷交互詰問,責怪著對方為何如此,卻又不斷地拉住彼此,對於小赫,她們找到了一起扶養的共通答案,可現實裡沒有人知道,或是說根本沒有所謂正解。「有很多人都在比你更辛苦的生活著,不要裝作自己是最可憐的」雅英的話成了英彩的當頭棒喝,對現實中的其他媽媽卻不見得公平,選擇只是結果,當然希望天無絕人之路,可若終究走投無路,背後藏著的也許仍是百般無奈。

整體而言對於棄養與孤兒的議題無論正反皆有論述,對話現實的令人氣憤卻也心疼,鏡頭隨著角色腳步不穩地晃動,也完整呈現出角色內心鎮日的焦慮不安。唯李雅英的角色到後期不知道是角色設定本來就如此壓抑,還是金香起選擇這樣詮釋,總覺得有一口氣卡著,不上不下的,可以爆發時永遠都如平常那樣壓抑無奈,真正宣洩時卻又是雷聲大雨點小,導致後段張力不足,重要片段之間的插曲不斷重複同樣的心理波動,劇情卻沒有相應的進展,坦白說很多情緒的高點都因為李雅英的情緒反應太過反常而瞬間消散,觀眾的情感也一再被打斷,覺得片長應該可再縮減,後半的轉折與行動也可以更精煉的呈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閣樓電影節的沙龍
0會員
40內容數
2021/08/29
改編自百老匯著名劇作家2008年自編自演、橫掃東尼獎(音樂劇界奧斯卡)的音樂劇《In the Heights》,講述聚居在紐約曼哈頓上城華盛頓高低的拉丁裔移民,懷抱著各自小小的夢想,在生活中尋找自己的使命、走出迷惘,在家鄉與身處的土地之間找到平衡,逐漸產生歸屬感的故事。 加勒比海的沙灘映入眼簾,男人
Thumbnail
2021/08/29
改編自百老匯著名劇作家2008年自編自演、橫掃東尼獎(音樂劇界奧斯卡)的音樂劇《In the Heights》,講述聚居在紐約曼哈頓上城華盛頓高低的拉丁裔移民,懷抱著各自小小的夢想,在生活中尋找自己的使命、走出迷惘,在家鄉與身處的土地之間找到平衡,逐漸產生歸屬感的故事。 加勒比海的沙灘映入眼簾,男人
Thumbnail
2021/08/29
《人性爆走課》為越南新銳導演陳清輝歷時八年籌備的首部長片作品,改編自其短片作品《16:30》。以極為特殊的傾斜角度呈現畫面,大幅震動如紀錄片搬的手持鏡頭,直指越南社會漸趨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並呈現出底層人民因渴望致富,而將希望寄託於地下彩券,瘋狂執迷於下注的亂象。過於赤裸的真相一度遭到越南政府刁難,
Thumbnail
2021/08/29
《人性爆走課》為越南新銳導演陳清輝歷時八年籌備的首部長片作品,改編自其短片作品《16:30》。以極為特殊的傾斜角度呈現畫面,大幅震動如紀錄片搬的手持鏡頭,直指越南社會漸趨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並呈現出底層人民因渴望致富,而將希望寄託於地下彩券,瘋狂執迷於下注的亂象。過於赤裸的真相一度遭到越南政府刁難,
Thumbnail
2021/08/29
《私法拘留》為菲律賓名導布里蘭特‧曼多薩2016年的長片作品,當年闖進坎城影展競賽片入圍,女主角賈桂琳‧荷西更勇奪當年的最佳女主角獎。電影以手持鏡頭拍攝,劇烈的荒動感與不時的失焦讓整部片都籠罩著巨大的不安,卻也充滿紀錄片的寫實感。劇情以雜貨店老闆娘羅莎因販毒被捕,卻在警局遭到鉅額勒索的事件,直指菲律
Thumbnail
2021/08/29
《私法拘留》為菲律賓名導布里蘭特‧曼多薩2016年的長片作品,當年闖進坎城影展競賽片入圍,女主角賈桂琳‧荷西更勇奪當年的最佳女主角獎。電影以手持鏡頭拍攝,劇烈的荒動感與不時的失焦讓整部片都籠罩著巨大的不安,卻也充滿紀錄片的寫實感。劇情以雜貨店老闆娘羅莎因販毒被捕,卻在警局遭到鉅額勒索的事件,直指菲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個故事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在「非常律師禹英禑」戲劇中,最令我震撼的畫面是,不知道對方是自己女兒的太守美,和英禑在泰山律師事務所中的一段對話。 接著,太守美從英禑的口中得知,原來面前的人,就是被自己遺棄,20多年來未曾謀面的女兒。 在社交障礙、表達困難的外表下,仍保有細緻的觀察力與敏銳的情感!
Thumbnail
每個故事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在「非常律師禹英禑」戲劇中,最令我震撼的畫面是,不知道對方是自己女兒的太守美,和英禑在泰山律師事務所中的一段對話。 接著,太守美從英禑的口中得知,原來面前的人,就是被自己遺棄,20多年來未曾謀面的女兒。 在社交障礙、表達困難的外表下,仍保有細緻的觀察力與敏銳的情感!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著女兒帶孫女出門,去保母家,我心情平靜,沒有什麼,因為情緒已經在之前都發完了,女兒應該也是。今天星期一,第2次去,上週五,7月1日開始,那天我不在,女兒去接她的時候,說情形還不錯,沒有哭著找媽媽,看來是比較放心了。 我看嬰兒,覺得 「可憐」 「無助的」 虐嬰的新聞 對媽媽職涯的影響 註: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著女兒帶孫女出門,去保母家,我心情平靜,沒有什麼,因為情緒已經在之前都發完了,女兒應該也是。今天星期一,第2次去,上週五,7月1日開始,那天我不在,女兒去接她的時候,說情形還不錯,沒有哭著找媽媽,看來是比較放心了。 我看嬰兒,覺得 「可憐」 「無助的」 虐嬰的新聞 對媽媽職涯的影響 註:
Thumbnail
要不是有這個嬰兒的誕生,要不是有這個非典型家庭的組成,這樣的對話與理解永遠不可能發生;他們也永遠不會知道,原來被遺棄的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Thumbnail
要不是有這個嬰兒的誕生,要不是有這個非典型家庭的組成,這樣的對話與理解永遠不可能發生;他們也永遠不會知道,原來被遺棄的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Thumbnail
突然發現,養了快10年的 小孩,其實是別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被別人養了快10年,你會怎麼做? 1、繼續養,過著往常的生活。 2、繼續養,甚至不惜打官司把跟自己有血緣的小孩拿回來。 3、和另外一邊的父母說好,孩子彼此週末交換住。 4、彼此兩家人不見面,當作沒這回事。 你的選擇會是哪一個?
Thumbnail
突然發現,養了快10年的 小孩,其實是別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被別人養了快10年,你會怎麼做? 1、繼續養,過著往常的生活。 2、繼續養,甚至不惜打官司把跟自己有血緣的小孩拿回來。 3、和另外一邊的父母說好,孩子彼此週末交換住。 4、彼此兩家人不見面,當作沒這回事。 你的選擇會是哪一個?
Thumbnail
這社會似乎有個既定的框架和時程表, 到了什麼年紀應該做什麼, 什麼年紀不應該做什麼, 太多的應該不應該, 反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這社會似乎有個既定的框架和時程表, 到了什麼年紀應該做什麼, 什麼年紀不應該做什麼, 太多的應該不應該, 反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對子女而言,有屬於子女、學生的壓力,但其實每個家長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與不安。
Thumbnail
對子女而言,有屬於子女、學生的壓力,但其實每個家長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與不安。
Thumbnail
一同陪伴小赫的雅英(右)與英彩(左) 不論未婚或已婚,家庭因經濟壓力無法照顧嬰兒長大成人,而選擇將孩子以合法或非法途徑送走的例子,就算在先進國家還是大有人在,然而孩子即使有機會好好長大成人,卻仍可能在社會過程中持續面對異樣的眼光,也難以生存。《孩子不哭》以在育幼院長大的李雅英,因未申報所得稅被剝奪補
Thumbnail
一同陪伴小赫的雅英(右)與英彩(左) 不論未婚或已婚,家庭因經濟壓力無法照顧嬰兒長大成人,而選擇將孩子以合法或非法途徑送走的例子,就算在先進國家還是大有人在,然而孩子即使有機會好好長大成人,卻仍可能在社會過程中持續面對異樣的眼光,也難以生存。《孩子不哭》以在育幼院長大的李雅英,因未申報所得稅被剝奪補
Thumbnail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Thumbnail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文善對女性讀者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她針對女性寫的作品總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女性目光,比如《店長,我有戀愛煩惱》和本作《輝夜姫計畫》,無論封面、題材,到內容走向,無不吸引女性讀者買單——至少我就是乖乖掏錢買回家的那個......
Thumbnail
  文善對女性讀者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她針對女性寫的作品總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女性目光,比如《店長,我有戀愛煩惱》和本作《輝夜姫計畫》,無論封面、題材,到內容走向,無不吸引女性讀者買單——至少我就是乖乖掏錢買回家的那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