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如何避免因為幫助別人而傷害到自己

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經驗:明明你是出於好意幫助某些人,之後卻感受到他們的冷淡、迴避、不愉快、背後說閒話、或甚至敵意攻擊、暗中破壞。為什麼會這樣?如果當初不要幫助他們是不是比較好?
沒錯,心理學家在好幾十年前就已經透過反覆實驗推論,幫助人可以讓自己的心情愉快、有益健康,但接受幫助的人,卻常因此覺得自己不如人,感覺挫折、自我貶抑、憂鬱、負面思考。這些負向的心理能量,有時就會在日後伺機反撲,反而造成助人者的心理創傷。
什麼狀況下的助人行為容易引發造成受助者自尊受損、內心反彈?以下列出最常提到的幾項:
一、受助者原本擅長、引以為傲的,如果你協助他,會容易引起負面感覺。比如擅長廚藝的人,你去指點他做菜;擅長音樂的人,你去教他彈琴;擅長經營管理的人,你去協助他管理公司。就算你真的幫上忙,他心裡恐怕也不是滋味。
二、你跟受助者是同類型、同位階、類似專長,外界看起來你們是「差不多」的。這時,你去幫助他,就容易產生「整個被比下去」的感覺,可能會很不自在。
三、相同種族、族群、社經背景,也容易因為自然引發的比較之心傷害自尊。比如美國黑人單親媽媽尋求社會福利補助時,如果負責面談的社工也是黑人單親媽媽,就容易引發負面感覺。
四、同學、同事學業或工作上的幫助,容易呈現出助人者知識、能力上的優越,對受助者帶來威脅感。
五、當助人者擁有傲人的社會資源或財富、權勢時,會比較容易造成受助者能力不足的負面感受。若助人者資源較少,就比較不會讓受助者感受到低下、自卑,此時助人者必須付出相對高的代價來協助受助者,就比較能讓人感受到這是真正關心與照顧。
六、符合上述設定,但迫於情勢,不得不向心裡會介意的人請求協助時,屈辱感也會比較強。
七、還有個有趣的點是,漂亮、英俊、外表吸引人的助人者,會帶給受助者比較高的威脅感。這跟第五點類似。
要如何化解幫助人帶來的負面情緒?以下三點非常重要:
一、如果你們是真正的朋友,就比較不會因為接受幫助導致負面情緒。並不是你幫助別人,你們就是朋友了。這裡說的朋友,是可以互相傾吐心事、把許多秘密都講出來。或許,幫助人可以是成為朋友的契機,這需要一些經營。
二、如果你幫助他,他也能幫助你,在互助的情境下,就不會傷害自尊心。真正的朋友或事業夥伴,平常你幫我、我幫你,就不會產生疙瘩。
三、如果你們無法成為朋友,也很難互助,嗯,那就設計個場景,讓你也需要他的協助,讓他能有所貢獻,或暴露個自身弱點,讓他能有覺得心理優越的地方。
認真說起來,這些經由心理學家反覆驗證的人類心理常態,在國中階段擁有邏輯思考能力後,就應該要讓青少年知道、討論,可以減少人生許多不必要的衝突與挫折。以上這十點都是整理自心理學期刊與心理學家的專文,值得你分享給家人與好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