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七百八十七萬英格蘭人在吃憂鬱症藥物

2021/11/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七個人就有一人在吃抗憂鬱藥物!歐洲許多國家服用憂鬱症藥物的比例是台灣的好幾倍,英國本來就名列前茅,這兩年吃藥度日的人又更高。因為吃藥的人實在太多了,最近英國NHS提醒家庭醫師,如果是輕度的憂鬱症,要盡量多鼓勵病人接受「非藥物治療」,如運動、認知行為治療、禪修、冥想、諮商、心理治療。
英國的憂鬱症藥物,大多數是由「家庭醫師」開立,只有嚴重的、複雜的、難處理的病人才會轉給精神科醫師。英國的家庭醫師並不會因為多開藥或鼓勵病人回診得到好處,所以,那麼多英國人愛吃憂鬱症藥物,也就表示醫師、病人對藥物的高度認同。
英國NHS的建議沒錯,對輕度憂鬱症病人來說,非藥物治療可能會有比藥物還好的綜效。不過,英國人不太有台灣常見的「西藥傷身」想法,多數人不會覺得「藥物不是好東西能少吃就少吃」。英國人對精神疾患已經不太有「恥辱感」,有身心狀況會樂於就醫,然後「吃藥」比較簡單、藥效又快,所以他們就不會積極想轉「非藥物治療」。
畢竟,「非藥物治療」要花比較多時間,自己也要有許多努力,有時還要轉到另一個離家比較遠的地方就醫,所以現在要透過家庭醫師大力推銷,才會有較多英國病人選擇「先不要吃藥」。
在台灣,在精神科看診的人如果讓親朋好友知道,大概會跳出一打人跟你叨念精神藥物有多不好、最好不要常吃,然後藥物吃吃停停,時常自己中斷。有不少病人自行停藥好幾個月後狀況越來越糟糕,才又回診請醫師繼續開藥。
英國媒體提到,以前的概念是「一定嚴重程度的精神疾病」才需要服藥,但現在遇到負面事件引起情緒起伏就會來討藥吃,個人的感受問題也用藥物來解決了。不過對英國人來說,有服藥經驗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就是心情不好胡思亂想,吃藥會讓我比較好受,小事一樁,幹嘛還要叫我花時間去心理治療?」
的確,在台灣,比較少人知道的是,憂鬱症藥物的最重點:提高大腦血清素(serotonin)濃度,在許多人會快速減少不必要的胡思亂想,也可以減輕負面事件帶來的刺激。反正這世界就是這樣運作,大環境一時間也很難改變,一直反覆想只是讓自己更痛苦,不如就吃個藥,讓自己不要一直想、可以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
往日的封城讓英國人吃了更多抗憂鬱藥物。有些事情的確不順遂,許多人的工作、求學、人際關係都被干擾,但又能怎樣呢?請醫師開個藥,減少大腦帶著強迫性的執念,看看劇、上網玩個遊戲、跟網友打屁聊天,然後好好睡個覺。明天的太陽依舊昇起,藉助藥物又度過一天。
當你情緒波動很大、會胡思亂想影響睡眠、甚至工作無法專注時,藥物有時是個輔助。不要想得太可怕,但也不要把藥物想得太厲害,有時藥物就是協助你度過一關又一關,主要還是靠自己。英國NHS的建議很好,只是,對許多英國人來說,他們可能真的就只是要短期的慰藉吧。有些事情不要一直想,過一陣子漸漸淡忘,然後就彷彿沒有了這件事情。在這時代,許多人並沒有什麼奢求,能在小小的生活圈裡跟伴侶或家人度過一些平靜的日子,就是能讓人浮現微笑的美好人生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392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