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錯跟規則有關,而規則跟目標有關,目標跟方向有關,而方向通常是自己的事情。」——《一隅有花 Gentle Plants Calendar》
又到每年新的一批助人者考核的時刻,每當這時,我總會很興奮的報名當專業個案,用自己的故事去讓夥伴們練習。「你大概是整個機構,最熱愛這件事情的人吧!」負責的行政這樣笑我。
而之所以會想當專業個案,除了我真的很愛講話(?)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跟我自己在受訓期間發生的一段經驗有關。
那年,我在努力了近九個月,接近受訓尾聲、進行最終考核時,遇到了兩個風格非常不同的專業個案。所謂專業個案的意思是,由已經通過受訓的助人者來扮演求助的人,好讓新手助人者有機會透過模擬演練,減少實際上線接案時的手忙腳亂。
我的第一個專業個案非常喜歡我,在我才剛開始助人,對自己還不是很有自信時,當時他對我的欣賞與回饋,給了我很多力量。在我陪伴他兩次談話後,他這麼對我說:「你的同理很精準到位,也協助釐清我的狀況,我覺得你一定沒問題,等通過考核後,歡迎你跟我一起值班。」
對於那時每次要陪伴人談話,都還是有很多焦慮、也老是覺得自己做不好的我來說,這些話就像定心丸一般,讓我稍微對自己有些信心了。可沒想到,才安心沒多久,下個專業個案立刻把我打回自我懷疑的地獄中⋯
「老實說,我很後悔我今天來當個案。」
我想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個案回饋我的第一句話。後面想當然爾,接了一連串無情的批評,細節說了些什麼,我已經記不得了,但這還不是最讓我難受的,更讓我難過的是督導的反應。由於我們每一次的演練,督導都會從旁觀察到尾,這次當然也不例外。有別於前幾次演練完,督導對我的肯定,這次聽完個案的回饋,督導也有點失望地問我:「你今天怎麼了?」
當下我充滿困惑,我覺得自己在這兩次演練的表現,其實差異不大,但一個個案給我滿滿地欣賞與支持,另一個個案卻無情批評,甚至說不出任何我做得好的地方。這樣的落差,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消化這些資訊,又陷入深深地自我懷疑,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走上助人這條路。
「我原先是想助人,但如果不小心害到人該怎麼辦?」
「是不是我根本不適合走這條路?是我太高估自己了⋯⋯」
每天我都被這些懷疑的聲音困擾著,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繼續走下去。直到有一次跟明德談話,他溫柔地提醒我:「如果這些聲音會影響你,那你可以想想,靠近怎麼樣的聲音會是你喜歡的?也要記得回頭去看,從受訓以來被你陪伴過的那些人,他們的反應與回饋,我想多數人是喜歡你的陪伴的,不是嗎?」
這是敘事治療重組會員的運用,意思是,我們心中可以自行決定,想要靠近哪些聲音多一些、而哪些聲音暫時不符合我現在的需要,先請他離開。就像是一個內在俱樂部,身為主人的我,完全有邀請會員的權利。由於這全在我們內在發生,與外界事實或真實關係無關,也因此我不需要經過他人同意,只要透過內在對話,就可以調整改變。
經由明德的提醒,我又拿回我人生的主導權,我決定相信更多人的聲音,不因少數人的不喜歡,而抹滅掉自己長時間的投入與努力。最後,我整理寫下關於這段經驗的心路歷程與學習,並交給督導做最終決定後,我就放下了。我知道,不管結果如何,我都已經盡全力了,就算最後沒通過考核,我也沒有任何遺憾。
移動到兩年後的現在,我不但通過訓練,也親手接住了許多墜落的靈魂。我投注非常多時間與精力、用許多的努力和淚水,證明自己真的可以走在助人這條路上。
也正因為我知道,在新手助人前期會有多辛苦,外界的回應反饋不說,更多是需要克服自己對自己的質疑與不相信。因此,之所以選擇每年都報名當專業個案,是想給這些助人者一些支持的力量。不管此刻的他們,做得好不好,光有這顆願意服務他人、貢獻社會的心意,就值得好好被珍惜與善待。
「那些新手很有福氣,碰到你當個案,一定會獲得滿滿的支持與力量。」督導昨天這麼回應我,我覺得好被理解。
語言是有力量的,一句溫暖又支持的話語,足以讓身處黑暗中的人,看到一絲希望;而一句無情批評的語言,也足以讓有自信的人,墜落自我懷疑的深淵。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你所傳遞的語言,又會帶給他人什麼影響?
至少就我自己來說,大多數的時刻,我選擇傳遞善意與溫暖。而我也相信,被溫柔對待的人們,有機會會再把這份愛傳遞出去,光是這樣想著自己的貢獻與價值,我就覺得很幸福。因此,想幫助他人?那就從好好說話開始~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好好說話,善待自己與身邊的人並活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