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什麼時候成了無聊的大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的能力不一定跟年紀成正比,但是自尊卻會隨年月增長。」這是我在某系列講座上常說的,雖然刺耳,但相信這句話很難反駁。前幾篇寫道進入40歲後,我們人生中很多東西都會跟國家財務一樣硬直化。
賺很多錢但卻被貸款、孝親費、保險、投資等固定支出壓的死死的。看似很多時間,但卻要用來進修、陪家人、去一些躲不掉的應酬,看似很多能力跟人脈都已經水到渠成,但卻礙於風險承受度、沒勇氣反抗週遭的雜音,而沒辦法對很多新事物踏出第一步。
就這樣我們成了無聊的大人。
同溫層與每個人的倖存者偏誤
到了一定的年紀後,我們大家都活在同溫層。因為知道跟怎樣的人在一起可以輕鬆愉快,因此我們的交友方式有了SOP,甚至社交圈完全停滯。因為知道怎麼做事可以輕鬆愉快,因此我們選擇了自己最喜歡也最不容易被嫌的方式,那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但一定是最適合我們每個個人的方式。因為知道自己怎麼活可以在快樂與不快樂間,用最省力的方式取得平衡,所以我們的人生觀跟生活哲學就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寫,是讓哲學去遷就生活方式,而不是透過生活來實踐哲學。
最後是賺錢。
在資本主義社會裏錢真的太重要了。重要到你做任何事只要是為了賺錢,只要可以解釋將來怎麼增加收入,就能解釋的每個人都心服口服。而什麼時候該拿賺錢出來當擋箭牌,迴避討厭的問題,相信社會人士們也都深諳其道。
寓於不愉快跟負面情緒的成長契機
同溫層待久了,會讓人受不了批評,做事習慣固定了,想換個方法也可能會導致犯錯而招來失敗。我們活到了中年,大家總算都找到最容易活下去、又最不會受到批評的生活方式,但殊不知人類的成長就停滯於此。
在生活中,要是感受到負面情緒時,就是反思與學習的大好機會,無論在學問上,心靈上或是工作上。但對多數已經習慣用固定模式活在同溫層的大人來說,循著既有規則做事,對外上彬彬有禮,跟熟人們關起門來又對社會酸言酸語已經成為常態。
我也會這樣,因為酸言酸語的瞬間除了發洩自己的懷才不遇,似乎也顯得自己高人一等。就算我理性上知道自己在社會底層,但為了心靈衛生,跟朋友們關起門來酸幾句還是必須的。
但酸完以後,面對那些不快感,反過來檢討自己的行動跟心理狀態是更重要的功課。
結語
前陣子讀書會,印象中有人說某本書教大家讀書讀資料時怎麼畫重點,讀書的重點除了畫在「我覺得這句寫得真好真精闢」以外,更重要的是畫在「這句是在寫三洨,作者到底懂不懂」那句。因為自己下意識會反對的意見或是言論,大多都是思考的盲點。
同溫層待著固然舒服,但待久了可能就會讓人在各方面停滯。
寫到這,我想說自己也沒多高級啦!就是個社會底層的酸民。昨天跟朋友有點小爭執,突然就想到那些造成爭執的不快感,大概就源自我內心的盲點吧!各位大叔大嬸們偶爾也要看看同溫層外的世界,不然哪天突然溫差太大適應不了,心臟可能會承受不住,大家共勉之。
avatar-img
25.5K會員
221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台灣的階級崩壞已經回不去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
不管是出國留學,遊學之類的只要有機會中期或是長期待在國外,體驗不同台灣的風土民情,相信都是有其價值,只是那個「價值」不一定能量化成世界共通的單位。
台灣的階級崩壞已經回不去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
不管是出國留學,遊學之類的只要有機會中期或是長期待在國外,體驗不同台灣的風土民情,相信都是有其價值,只是那個「價值」不一定能量化成世界共通的單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工作的日常之一就是要聽公司老人碎念,我跟其他同事年紀差了20歲以上,明顯感受到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常常聽到的劇情就是當年有多辛苦,然後跟我說如果不努力就會OOXX,還說以後的日子會很挑戰...等,可以強烈感受那種被恐懼驅動的生存模式 我能體會當年他們的心情,但把同樣的思維移殖到跟後輩的討論,滿容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工作的日常之一就是要聽公司老人碎念,我跟其他同事年紀差了20歲以上,明顯感受到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常常聽到的劇情就是當年有多辛苦,然後跟我說如果不努力就會OOXX,還說以後的日子會很挑戰...等,可以強烈感受那種被恐懼驅動的生存模式 我能體會當年他們的心情,但把同樣的思維移殖到跟後輩的討論,滿容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