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哪一年,通常到,通年底的時刻,都會出現「年度回顧」。而在而每一年的年初就會出現「新年新希望」。然而你真的檢視過,去年到底完成了多少年度目標呢?或是有達成60%呢?甚至會不會達成率更低呢?
每一年的年初公司都會舉辦年度目標設定的活動,已經連續舉辦超過五年以上了。在活動中,每個人都細細思考著今年的目標該如何設定,然而有其中一個同事似乎早早就完成目標設定,在活動場地中四處串門子。
正當晃到我的座位附近時,我就聽聞到其他同事問:「你怎麼這麼快就完成目標設定了呢?」在四處串門子的同事回答:「我只要把2021改成2022就完成啦」
聽到這句話的我,不禁開始省思這個回答的背後的原因,兩個年度的目標都相同,是指什麼?「生活沒有改變所以不用改變目標」「去年的目標沒達成今年繼續沿用」
意識到這個疑問之後,我換了一個想法,我不打算重新設定新目標,而是再次思考「為什麼沒有達成去年的目標」以及「什麼才是我真心想達成的目標」
我翻出去年的「年度目標的心智圖」,仔細翻閱每一個當初設定的目標,真的設定的非常好,從家庭到工作都列出許多具體目標以及實作的方法。然而到年底回顧時,然而到年底回顧時,才發現自己早就忘了當初的目標,依然有點渾渾噩噩過了一年。
更誇張的是,我猛然再回想前兩年的情況,每次到年底的回顧都似曾相似啊!我不禁在心裡問自己為什麼?以及我該怎麼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呢?
專注在怦然心跳的目標
如果去年度已經有目標設定,而且今年會沿用的話。第一步就是「瘦身」,也就是先砍到些確定不會做的事情,聚焦在「想做的事情」。
不想做的事情就算列為目標,依然會是個「不想做的事情」。既然如此,在做目標設定的時候第一步就是「先砍掉不會做的目標」,而決定取捨的標準,就可以善用類似「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當中提到的「怦然心動感」作為標準。
而我對於怦然心動的感覺類似一種,當看著某個目標就會出現「畫面感」,會讓我不自覺得「產生動力」,甚至有些目標會引發出「成就感」。就像我的其中一個目標是陪伴孩子閱讀,光是想像孩子坐在我的腳上,用著童言童語問著許多為什麼,然後專注在故事的內容的眼神,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
太高估自己的目標值
在執行目標時,你是否也會有這種情況, 還沒執行前總以為會在時限內甚至提早完成,但事與願違的是,常常都要在最後一刻拼死拼活的,才做出一個半成品交卷,甚至還會拖超過時限。
這就是所謂的「規劃謬誤:是指人們在估計未來任務的完成時間時低估任務完成時間的一種現象」, 加上「完美主義」就會讓目標變成一堵無法跨越的高牆。
在「完成」這本書中提到兩個非常好的做法可以解決「規劃謬誤」, 起初先憑自己的感覺以及經驗規劃預計完成目標的時間,之後將這個目標做兩件事
經過這兩個處理之後,會讓目標的達成率更高,而且可以避免接下來這樣的情況。
避免自我責備的惡性循環
當發現進度落後,這時候你內心的想法是什麼呢?
許多人似乎都有完美主義, 我也不例外的常常讓完美主義作祟。 在去年年中,我曾經檢視年度目標,發現完成率大概不到20%。 當下的我感到非常的沮喪,還不斷地責備自己「為什麼不努力一些、為什麼達成率這麼低、為什麼自己也這麼的糟糕......」,在這樣「自我責備」的譴責之下,我並沒有更加努力去達成目標,反而是更加不知所措, 無法達成目標的恐懼,讓我遲遲無法行動。
在靠近去年年底時,我才突然意識到因為自我責備的心態,讓目標落後更多。 卻在某個時刻,我突然把跳脫自我責備的惡性循環, 因為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進度落後了,然後該怎麼做?」
而這個問題關鍵在於「體認自己的脆弱」,也就是我接受現況,並且接納過去的自己。自責就像是種現在的自己則被過去的自己,現在與過去呈現一種對立的情況,但接納過去自己的不完美,卻能將現在與過去握手談和。
從最小的一步開始
「設計你的小習慣」這本書中提到任何習慣的建立,都可以先從「最小最容易的開始」, 因為這可以大幅的減低「初始所需要的動力」。 就像車子在行進當中,消耗能量最大的一段都是從「靜止到開始」。同樣的,我們開啟一個目標的行動,最難的也就是一開始,那就做出一個「最容易的開始行動」
這個思維拯救我好幾次, 每當我看成目標,心裡開始擔心是否能夠達成,當恐懼開始蔓延在我心裡的時候,我總是會跟自己說「先做完成目標所需的最簡單的事情吧」,當我的心思開始聚焦在「最容易的開始行動」,就會突然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再那麼的困難及遙遠。
記錄做過的數據
數據代表著事實,無論我們喜不喜歡,數據都能真實的反應
因為我的工作屬於業務性質,這個行業著重於拜訪客戶的數量,每當一週結束時,我就會翻開這一個禮拜的行程表,檢視自己拜訪客戶的數量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標。
如果這個禮拜達標自己的目標, 無論是否有反映在實際的業績成長上,我會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贊許。 同樣的,如果拜訪量沒有達標,數據也能夠提醒改省思這週的表現。
所以盡可能的在你的工作上找到能夠「數據化的紀錄方式」,這樣的方式只能夠追蹤自己的表現。
如果生活中有其他更大的變化,比如說工作的轉換、組織家庭、生兒育女等等,年度目標才有較大的改變, 這些的情況下的確會更放心是在「新的年度目標」,否則大多數年度目標並不會有太大變化
一般來說在年度目標都是會有很多新的期許,但我發現其實大多數的目標都沒有太大的異動, 所以與其思考新的目標,不如把心思放在「為何去年目標沒有達成?」更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