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歷史上的武侯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稱讚諸葛孔明的詩句,相信大家都琅琅上口。 單就這句詩,我們就可以知道:八陣圖絕對不是明代人寫小說吹出來的東西。 三國志孔明傳(不是遊戲啦)的正文就提到了: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咸得其要云。」 其實光從這裡就能看出,八陣圖並不是諸葛亮「發明」的東西。 這八陣圖是什麼呢?三國志沒說。 是一張圖?是八個陣勢? 還是三國演義跟金庸小說所說的亂石陣? 事實上,三國演義描述的八陣圖,是源自於晉書的描述: 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 當時的文武官員都看不懂這三小,只有桓溫一人評論,「此常山蛇勢也。」 魚復是什麼地方?就是永安。 所以三國演義完全是按照這段史料,去推演出諸葛亮設下八陣圖,斷了陸遜對劉備的追擊。 這樣就結束了? 晉書還有另一段,八陣圖應用篇。 主角的名字叫馬隆,跟卡爾沒有關係。 馬隆大約出生於魏明帝曹叡年間。 馬隆年輕時就有智有勇,崇尚名節。 高平陵之變的時候,王允的姪子王凌……這時候是可跟司馬懿分庭抗禮的地方督帥。 和他的外甥,兗州刺史令狐公子覺得不爽。 因為他們錯失了把握政權的良機,整碗被司馬家端去。 緊接著就發動了淮南三叛的第一叛。 當然是被剿滅啦,不過司馬家也因此下令誅殺王凌跟令狐公子的三族。 兗州人都怕被牽連,沒有人敢幫令狐家收屍。 那個,其實叛變還沒發動,令狐公子就病死了,所以這時候除了開棺戮咱們令狐兄弟的屍首。 曝屍的應該還有他的爸爸老婆兒子這些。 這時候,在兗州擔任小武官的馬隆就自稱是令狐公子當年的門客,出面幫令狐家收屍,並且守喪三年。 司馬師倒是沒有把馬隆也抓起來殺掉,反而要兗州重用這個忠義之士。 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司馬家也是略懂略懂。 所以馬隆就成了司馬政權下的武官。 晉預備滅吳時,朝廷向各地征求良將美才,馬隆就做為兗州代表應召了。 然而,曾經在東漢末年,跟馬超很要好,長期困擾曹操的羌人,這時候又造反了。 羌人反亂,讓西晉失去了對雍涼的控制。 司馬炎很是頭痛。 想來想去,能平定西涼的,也只有馬家人啊。 於是司馬炎就找來了馬隆,一日之內募集三千五百兵,兵貴神速,馬將軍立刻出發了。 (騙你的,是馬隆自薦來著的) 三千五百人要平定西涼,別說馬隆膽子大,司馬炎的腦子怕也是進水了? 其實大概就是派個先遣軍去拖延一下的意思。 可馬將軍藝高人膽大,沒有人知道,他竟熟習古兵法【八陣圖】,而且運用比諸葛孔明更加巧妙。 孔明當時是設陣防守東吳。 小馬哥則是要去西涼翻山越嶺打游擊。 八陣圖怎麼玩?搬石頭去西涼砸人嗎? 馬隆命令士兵打造了扁箱車跟鹿角車,來做為活動用的八陣圖壁壘! 在狹小山路對敵時,上扁箱車,布陣。 這可能有點難想像畫面,但鹿角大家就應該熟悉點。 三國時代常用的路障嘛……小馬哥把它們也裝上了輪子。 在廣闊地區野戰時,鹿角車展開,又是一個八陣圖。 諸葛亮要是有想到「攜帶式八陣圖」這個點子……北伐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啊。 事實上,我個人認為,馬隆應該跟蜀漢臣子……搞不好就是陳壽,有所接觸。 某方面來說,這個「攜帶式八陣圖」,非常有木牛流馬結合八陣圖的撒尿牛丸風格。 馬隆的戰術,也告訴了我們八陣圖的真正用法:戰國之趙,長城戰法是也。 沒錯,八陣圖的重點就在於,設置掩護,開始射擊! 不然讓人家迷路就能打贏仗逆? 為什麼馬隆只領三千人就出戰?因為他只要神射手。 那種幾萬幾十萬大軍裡頭,真正能用的特殊兵種,騎兵啦弓兵啦,大概就十分之一二,其他全是陸軍步兵在湊數。 這個基本軍事常識,當過兵都能理解。 而馬隆更機歪的是,人家木牛流馬裝啥?糧草。 他的扁箱車裡頭,準備了磁石。 羌人裝備了鐵甲鐵刀,想說戰力暴升。 哪知道走進八陣圖裡頭,哎呀身體怎麼變沉重了? 哎呀刀劍都不聽指揮了。 馬隆軍自己是披犀牛甲的,沒影響。 (貼心提示,這玩意頂多增加一點疲勞度,不至於到牽引的效果,請勿在家模仿) 於是幾場戰役下來,羌人慢慢覺得,妖術,肯定是妖術。 幹,這又一個神威天馬將軍吧? 不打了不打了,以後看到姓馬的來投降就對了啦。 然而,馬隆這支根本奇幻的神箭八陣部隊,晝伏夜出,斷絕所有對外聯繫。 連西晉朝廷都在想,糟糕這個大概全軍覆沒了,咱們大軍是該怎麼行動才好。 司馬炎焦急的晚上都睡不著,馬隆的使者就突然來回報: 「西涼,拿下了。」 司馬炎當真是又驚又喜,看著戰報,更是拍案叫絕,鼓掌大笑。 好啦,看完馬隆的超科學電磁砲……不是,是使用科學知識,打那些未開化民族一個措手不及的八陣圖戰法。 是不是對於解析出古代八陣圖的諸葛亮,又多了一分敬佩呢? 為什麼三國演義會說出一個超神怪的八陣圖? 因為馬隆就是給了國家一個這麼不科學的戰報:三千五百定西涼。 為什麼杜甫說諸葛亮:「名成八陣圖」? 因為原本陳壽做諸葛亮集跟三國志,向司馬炎推薦諸葛亮此人此事時,司馬炎肯定不重視。 而馬隆一戰功成,吃果子還不拜樹頭嗎? 如果沒有陳壽的努力。 沒有天才馬隆的實踐。 我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在三國時代,有這麼一個學究天人的大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最多人熟知的三國時代,也是最困難的時代。 這邊僅收錄部分東吳與蜀漢的相關文章,無時間序。 曹魏則跟隨「正統歷史」,請參閱【魏晉風雲】專題。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