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1|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魏晉風雲-謎樣的郭女王】


郭女王是誰?
她,是魏文帝曹丕的正式皇后。

是一個渾身是謎的女人。

根據記載,郭氏生於黃巾之亂起的中平元年春,比曹丕大了四五歲。
而郭女王的籍貫也不是別的地方,正是盧植皇甫嵩與張角大戰的「廣宗」。

小時候,她的父親郭永說她「乃吾女中王也」,所以表字女王。

乍看之下,好像她家有很多女兒,其實有記錄的只有一個姐姐。
另外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

父親郭永當過南郡太守,哥哥郭浮(沒有砍楊過)也當過高唐令。
可是大概郭女王十歲左右,她的父母就過世了。

當時約莫是袁紹在河北與公孫瓚及黑山賊爭霸的期間。
流離失所的郭女王,投靠在「銅鞮侯家」,就這麼過了一十八年,沒有其他畫面。

首先要知道的是,漢代沒有「銅鞮侯」這個侯國。
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可能,就是銅鞮縣侯姓人家。

不過大家總是愛聽八卦,我說個八卦。

銅鞮這個地方,位在沁水上游,三國時代屬并州。
整本《三國志》裡面,除了郭女王故事,沒提過任何一次這個地名。

基本上,廣義三國的人們,跟這裡也都沒什麼關係。

除了司馬孚。
在曹丕當政的黃初年間,司馬孚擔任了河內郡的典農中郎將。

河內郡治,就在沁水中下游了。
現在叫做沁陽市。

而掌管農事的司馬孚,當然就要先管一管這條沁水。
司馬老三(孚字叔達)就沿河檢查,一路到了銅鞮,發現這個上游的水閘,原本是木門來著,爛得也差不多了。
於是就上書朝廷,建築了一座石水門。

這可是大工程,《晉書》記載,司馬孚在這次擔任典農中郎期間,受封為關內侯。
關內侯有食邑而無封國建制,所以其實我們也不知道他的食邑在哪。

《晉書》又說,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孚加封長社侯。
以《三國志注》來找,我們可以看到,司馬師欲廢齊王曹芳時,有「守尚書令太尉長社侯臣孚」

當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理論上司馬孚應該已經是「安平王」了。
不過我們也知道,司馬孚相當不屑司馬昭跟司馬炎的行為。

我的意思是,會不會反而到這個時候,司馬孚只願意以魏文帝封給他的侯爵自居呢?
又或者,當時的文人為了表示對司馬孚的尊敬,不以司馬家所封官職爵位稱之。

有一種未經證實的說法,就是像戰國時代的什麼信陵君,廣武君,指的其實就是第十九等關內侯爵。

銅鞮侯,也許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就是司馬孚的「敬稱」?

若然,那麼郭女王就變成是司馬家送進東宮的暗著了。
「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

東漢很明顯有這個慣例,就是太子未立,東宮先建。
當時曹操沒有決定誰是他的魏公繼承人,但是已經按照皇宮等級建制。

郭女王就被送進去了。

「后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后有謀焉。」
上一回才說到,即使司馬懿跟曹丕很要好,但在這個主要爭儲期間,司馬懿是跟著曹操的各支遠征軍在行動為主。

但陳壽卻明擺著寫,爭儲一事,郭女王出了不少力。

這邊補充一下,陳壽對於曹丕爭儲的側寫。
並不是鬥死曹植。

曹丕在做的,幾乎都是「給爸爸好印象」&「拉攏魏國重臣名士」。

而登上魏公之位的曹操身邊名士大臣……撇開那些大家很熟的軍派大老。
相信多數都是在準備著「曹操篡漢」的黃鼠狼,像董昭這類的人物。

也就是說,曹丕要怎麼拉攏他們?
說簡單也很簡單:顯露出「我必能繼承父志,供叔叔伯伯們萬年富貴」。

當然實際執行起來很困難的,一個弄不好,哪個去跟曹操告狀說:「曹丕咒你死。」就結束了。

曹操死後不到一年,大家就拱著曹丕上架了。
所以我想基本上這個推測不會太離譜。

相對的,郭女王的出謀劃策,大概也是一些如何攻略賈詡之類的進退應對。

其實,曹丕有個相當不錯的人設,很少會被提及。
就是「敬老尊賢」。

他崇拜自己的父親,喜歡年紀比自己大的女性。
更是信任著各式各樣有才華的年長者。

當然,成為皇帝之後,對於「賢者」的標準可能就有些變動了。

別的不說,他曾經深愛的甄姬就看起來沒那麼可愛了。
要命的是,曹丕的媽媽,比較喜歡甄姬,也比較喜歡曹植。

曹丕跟母親的衝突,是各式各樣的。
郭女王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但對卞太后來說,或許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東漢最講究「太后選妃」。

曹丕想要改變傳統,非得先做出一些成績不可。
先前拉攏大臣挺自己,那也是「承襲父蔭」。

接下來想要隨心所欲?絕非一蹴可幾。

方即帝位的曹丕,忙著分封改制,匆匆數月。
過完新年的黃初二年,曹植的觸法,隨即將母子之間的對立拉向高峰。

一開始,事情很單純。
「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
「帝以太后故,貶爵安鄉侯。其年改封鄄城侯。」

單就曹植傳看起來,曹丕還真沒什麼恨意,意思意思貶一下又拉回來了嘛。

不過對於曹植甄姬故事有點了解的人,就會知道。
同年六月,甄姬也被曹丕賜死了。

前一篇說到,曹丕是南征代漢多一撇,實為魏王伐漢。
這場逼宮大戰,甄姬是沒有跟隨的。

但包括郭女王(時為夫人),李貴人,陰貴人都跟著去了。

這表示曹丕在出征時就不喜歡甄姬了嗎?
不見得。

按照當時的禮法傳統,更可能是甄姬已是皇后備選。
而且是卞王太后欽點的。

卞太后,甄姬,曹叡,這時候留在鄴城,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代理元首。
雖然大家都知道,曹丕只是去許都唱大戲的,不是要真刀真槍幹一場的。

可陳壽卻加了筆:「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于鄴。」

鄴城到許昌沒有十萬八千里,也不是隔牆有耳的程度。
而《魏書》則說,當時曹丕其實是派使者回鄴城,跟甄姬說后宮蓋好了,可以搬過來了。

但甄姬卻回信表示,自己不適合擔任皇后,而且又生了病,不去了。
詔令去了三次,甄姬推辭了三回,最後在六月病逝。

我連一點點的曹植甄姬故事都沒看過。
是我就會在這邊設計,甄姬當時懷了曹植的孩子……

八卦嘛聽聽就算了。

但這個輔助史料與三國志完全相悖的情況,做注人裴松之自然有話要說。

老裴認為,所謂的春秋筆法,就是大惡你不能不寫,但是可以用比較隱諱的方式表達。
小惡沒關係,可以不寫。
(又學到一招)

《魏書》這已經不是不寫,根本是顛倒是非的程度。
關於《魏書》裡面稱讚卞、甄諸后言行之善,恐怕都不能當真。

《魏書》寫了什麼?我們只知道裴松之擷取的部分。
包括甄姬年少識字喜書,是古之賢女。
又在東宮賢明以禮自持。

簡單說,裴松之不相信甄姬如此高尚,曹丕還要弄死她。
事出,必有因。

……一邊看這段,我腦內的洛神故事都快要自己補完了。

《魏書》是指王沈、荀顗、阮籍編成的史冊。
維基註釋寫到:「由於是對西晉建國的司馬一族阿諛奉承,可信性很低。」

但其實你會發現在這個事件上,陳壽比較在寫曹丕有爆怒病。
基本上陳壽筆下的曹丕就是爆怒病患者,最終的評價也是:「要是他心眼氣度不是那麼小……」

可是《魏書》卻寫了一個夫婦感情很好的故事。
這跟巴結司馬家有什麼關係?

某方面來說,曹丕是司馬家的引路人。
你說曹丕精神狀況有問題,那就顯示不出司馬懿的有才。

《晉書》基本上也是婊曹操不婊曹丕的。

再者回到前面的八卦……郭女王如果真的是司馬家引進的。
曹丕偏愛郭女王,逼死甄姬。
那郭女王的封后,也不免有那麼點臭臭的。

當然你也可以反著想,從旁掉包想。
不過這裡我就不扯太多。

回到我們自己的設定:曹丕跟他老母槓上了。

黃初三年三月,曹丕封曹叡為平原王。其他曹丕自己的弟弟們,也一併封王。
按照兩漢傳統,就是你各位死了心吧,輪不到你們當太子的。

接著封孫權為荊州牧,坐許昌觀孫劉決戰。

九月。
曹丕又大爆怒了。
「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羣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一週後,立郭女王為后。

當時中郎棧潛上書勸曹丕不要這樣幹,講得可難聽了。
「若因愛登后,使賤人暴貴,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上起也。」

直接就說郭女王是個賤人。
這不是品格啊,是說出身。

順便說一下「銅鞮侯家」的第三種可能性。
有個樂府曲牌名,叫做「白銅鞮」。
在南北朝之後傳唱於民間這樣。
所以跟這個有關的可能性也算低。

加上卞太后也是「倡家」出身,如果郭女王算賤,那大概也只能推測是貴族歌舞團跟民謠歌舞團的差異。

以賤人論來看,「銅鞮侯家」只是姓侯人家的可能性,仍然是最高的。

事實上,郭女王十歲前後就流離失所,什麼兄弟姊妹有誰,絕大部分都是她自己說的。
但都成了冀州魏太子嬪妃,大概在曹丕稱帝前就有人來投靠了。

更別提成為皇后。

一個堂兄郭表,就來充當了郭女王的「國舅」,封為奉車都尉。
說個笑話,卞太后的弟弟卞秉,這時候都沒加官的記錄呢。
要等到曹丕死後,曹叡才封卞秉的兒子為奉車都尉。

曹丕跟他的母親,感情就是這麼的不融洽。

其實說感情並不精準。
政治舞台上,父子兄弟都沒情面講。

皇帝跟太后,也僅僅是政治角力罷了。

而也就在郭女王封后之後,雙方的衝突隨著曹洪案來到最高峰。
要知道,黃初三年十月,孫權即叛。

曹洪案發時,曹真在曹丕的身旁。

而黃初三年前,曹真在鎮西。
孫權叛後,曹真在南征。

所以非常容易判斷:曹洪案爆發於黃初三年十月前後。
也不排除就是因為曹洪一案,曹丕才發布太后外戚不得干政一令的可能性。

陳壽說得一貫輕巧:「始,洪家富而性吝嗇,文帝少時假求不稱,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獄當死。」

而卞太后則是去找了郭女王說:「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勑帝廢后矣。」
曹洪要是死了,我明天就讓曹丕廢了妳這個皇后!

曹洪賓客犯法,在曹操時代就經常發生。
曹操自己不處理,甚至還會幫曹洪說情。

但執法官如楊沛滿寵等一動手,曹操都立刻誇讚重用執法者。
事實上,即使到了曹叡時代,也發生過曹洪乳母犯法,卞太后出來疏通,而曹叡站在執法官司馬芝這邊的案例。

我們要明白的是,曹洪這個人到底是不是貪財好色又輕浮,未必便準。
可曹洪絕對是曹魏亂源之一無誤。

明白了這個部分,再來看曹丕直接要殺曹洪,是不是太超過?
老實說,太超過的絕對不是曹丕,而是卞太后。

但我想不通的是,卞太后為什麼要去嗆郭女王?

曹魏政治版圖勢力圈有夠複雜,但郭女王這一系算是低調。
她也提醒過被加封的堂兄跟姪兒要低調保家。

整個低調到通篇三國志加晉書,根本看不到郭女王這一系的資料。

又猜,也猜煩了。
知道這裡有個謎團就好。

不管是陳壽記,還是其他輔助史料,郭女王的人品那都是相當好的。
符合當時的時代要求,缺點就是出身低賤。

反過來說,那何嘗又不是她的優點呢?

說到底,要是沒有卞太后在那裡囉哩叭嗦……
郭女王配魏明帝,勤儉自持太后配非親生英明皇帝,儼然就是東漢初年盛世的組合套路。

可天終究不從曹丕。

曹丕以為自己會是一個革新者,卻沒有發現,父親留給他的陰影是如此巨大。
想要成為一個真皇帝,曹丕只剩下「戰爭」這條路可行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