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際移民日暨翻譯與全球化課程介紹】

每年 12 月 18 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移民日」(International Migrants Day),旨在揭示人口遷徙的困難與挑戰。在全球化時代,人口流動越來越普及。據聯合國統計,2020 年全球共有 2 億 8100 萬人跨國遷移,這個數字相當於全球人口的 3.6%。伴隨著更頻繁的族群互動,多元文化和翻譯的議題也跟著浮上檯面。
針對這些議題,這學期師大翻譯所就開設了一門「翻譯與全球化」,由李根芳老師授課。人口的移動也是全球化重要的一環,基於種種理由,人們主動或被動地離開家園,成為難民或移民,語言、文化、宗教、族群等差異,在在可能形成溝通的障礙,因此更加需要文化翻譯的中介與溝通,以消弭紛爭、增進了解。無論我們扮演的是「主」或「客」的角色,都應該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翻譯者」,尊重差異,跨越阻礙溝通的藩籬,讓世界更加和平美好。這也是根芳老師開設這門課的一個小小心願。
🌏「翻譯與全球化」共有十個同學選修,許多修課成員曾在國外長住一段時間,因此課堂上能聽到在美國、菲律賓、德國、泰國、捷克、西班牙、日本、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經驗分享,每次上課都能學到不同文化的觀點。
不只同學的背景多元,每週的討論主題更是包羅萬象,有飲食、好萊塢、世界文學、族裔移動等文化相關議題,也有機器翻譯、在地化產業等實務技術類議題。根芳老師曾說,在研究所階段,重要的不見得是找出標準答案,而是透過討論,更深入了解一個議題的多重面向。從目前的指定閱讀和討論中,大家普遍有以下幾點體悟:
一、使用科技要謹慎。多位作者合寫的 “Understanding the Societal Impact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Medical and Legal Use Cases” 一文提到,在醫療或法律等嚴肅的場域,若沒有專人好好把關機器翻譯,可能會對患者或被告造成無可挽回的嚴重後果。而在 Ramesh Srinivasan 的 Whose Global Village? Rethinking How Technology Shapes Our World 一書,作者提醒,社交媒體平臺看似能串連全世界,但其實這些平臺都由美國的科技公司把持。如何讓科技真正服侍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可能得仰賴各地的使用者積極參與、共同思考。
修課的同學都非常喜歡這門課,從中獲益良多。碩一的 Joseph 同學表示,這門課將其他翻譯課會碰到的實務問題放在「全球化」這個更大的框架底下討論,很有意義。碩二的 Taylor 同學則認為,透過這門課能接觸到其他跨領域的學科知識,每週閱讀的文本都能刺激思考,很有挑戰性也很充實。
不管接不接受,我們早已置身全球化之中。身為譯者,我們更應該對跨文化互動具備一定的敏銳度,時時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最後,師大翻譯所要向所有跨國遷移者致敬,謝謝你們讓文化更豐富,國際移民日快樂!
註:本文為 2021 年 12 月 17 日臺師大翻譯所臉書粉絲專頁貼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