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如何夜行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本也很適合搭配音樂閱讀的書,繼馬芳的《地下鄉愁藍調》和張鐵志《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之後又一本音樂人談搖滾,這回可是美濃搖滾,圍繞著南臺灣的這個城鎮和全球化、土地改革以及以農養工的政策壓迫。
那年,和友人一道鐵馬踏至美濃黃蝶季,為的是在美濃國小追著菸樓從1998起算的音樂週年慶。生祥還沒鈴聲響,尤記得那個客語鏗鏘,奏起嗩吶,是在地的聲音,認識母語的力量,認識美濃反水庫的議題,以及愛鄉協進會和重新長出生命力的地土。依舊有中正湖的美濃,粄條、白玉蘿蔔是最令人有記憶點的事物,菸樓在不起眼處,標誌著那個時代過去。
從小鎮長出的人物,進了城後,有的衣錦還鄉、有的落翅而回。讀書成了最素樸的階級流動方式。只是以為逃出了窮困,卻進了紅毛泥建成的牢籠。將殘的地土最後喘息,好似擋住進步的微聲,嚇得細聽的在地人驚覺再不做些什麼將無可挽回。於是菊花還得夜行軍。
雜著土地改革、農地重劃和各種產業轉型的進步巨輪,輾壓著土地養出來的生命。不夠壯成工商的,全截斷土的腿成士,否則概成人腳猴。夾著客語的書寫,帶著生命孕育的故事,襯著搖滾樂,韻律十足。介紹著Bob Dylan,信手拈來,讓人不禁要在網路時代先找個音質湊和的版本聽過,再神遊A版B版時代聽這些音樂的文青感。
民謠的影響力,上溯至漢國。樂府之於統治,再到杜甫作為詩史,精煉的文字逸脫資本主義中的智慧財產權觀念,廣泛閱讀之後的文字掌握力,把情景嵌入字裡行間,工整的為那個絢麗的時代留下了永恆的遺產。
陳情請願到抗爭示威,憤青的風景與壓抑的農夫農婦不同,年齡世代乃至於生長環境的不同,交織成面對不公不義事物的回應方式,立院前唱山歌,我等要的只是原有的生存空間,爭取的權利不在資本主義世界妥協中,是草根的聲音和那輩人為自己的吶喊。運動不總是藍綠,加上各種黃白或者檳榔色,他們只是不願再做犧牲品。
成功而拆夥的故事不只網紅,也在樂團史中不絕如縷。主流和非主流音樂的路線分歧終究是二分法下不得不然的抉擇。回鄉那是有鄉得歸的困頓,郎不歸鄉則是笑話左岸的殘體字。鄉可近卻經常情怯,而漂泊流浪的日子在能那時留下的,是厲害的音樂和文化故事。
書中張冠李戴的錯誤是誤把大潤發當作臺法合資,但那是競爭對手家樂福。從萬客隆、喜互惠到全聯、好市多,這個量販通路脈絡下,生活的轉變恰如房價物價飛天,薪水則是帳上進而實則退。政治場上的打滾和實戰,相應和的是漸漸世故社會化,只是作者還知道別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
附錄最後,讓耳邊彷彿響起日久他鄉是故鄉的旋律,那些並不偉大的人,勞苦的在這土地上生活著,物質生活的排序終究是離土離家的,安生立命除了賭一把之外,或許夾縫中仍有一縫天。
推薦給也喜歡交工喜歡生祥的朋友,作者紀錄了美濃的近現代發展與搖滾樂的滲入。也推薦給關心地方創生議題的朋友,散文集結成書有時編排不盡理想,但這書算是好讀。也衷心推薦給高雄鄉親,曾經落腳高雄,到過美濃數次,覺得這書值得一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505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斷手指買書群組推的書,想說難得母校跟出版社合作出版翻譯書,捧個場買個一本,閱讀體驗其實比想像中的好,很流暢的看完二戰期間灣生的戰爭經驗,也看見一部分日本人對這場戰役的想法,一個高等教育學生的觀點。
身為半個(?)臺中人,中學時代都在臺中,想說應該對這些街頭飲食有些印象,加上在職碩又回臺中進修,感覺應該很熟,但其實沒有,書中提到的食物、店家大概只有一半是知道的。看書的時間又正好是每天下班後,不免覺得五臟廟敲鑼打鼓,書中有些插圖大約能夠望梅止渴(才怪。
支那真的是個神奇的國家,作為堅定的臺獨份子,用挺獵奇的心情看這本書,但翻著翻著就沉重起來。是貧窮限制了想像,而真的也沒有窮到連人權、生命都保不住的窮法,這些光怪陸離,都在作者的筆下,從記者報導的觀點,切開名之為教育的壓迫遮羞布。
精選了50個關鍵字,圍繞著地方政治生態。就像顏市、苗栗國、花蓮國這些彷彿獨立、司法所不及之處,究竟為何每次選舉總是違反理性政治決策的選出一些背景特殊的人,而這些人似乎遊走法律邊緣,司法又拿這些人特別沒轍。
阿共說要打來已經很久,去年要搭動車來臺灣真是唱得比說的好聽(才怪。每天看那些親中的人群魔亂舞,作為堅定臺獨份子,除了覺得這些人根本外患罪嫌疑犯之外,確實沒有真的想過如果阿共打來怎辦。只是曾經勇敢得回答過,如果要提槍上戰場對上阿共,那是當仁不讓。
在他而言,有生之年情或許終難平復,在我們其他人,則幸得有他以身相代,擔起煎熬、痛苦,方得有一絲機會喘息、反思思。我們家人在此只能寄望他所承受的苦難與犧牲終能有助於洗滌人心,讓他魂牽夢縈的家鄉臺灣可以生活得更自由而免於恐懼。
斷手指買書群組推的書,想說難得母校跟出版社合作出版翻譯書,捧個場買個一本,閱讀體驗其實比想像中的好,很流暢的看完二戰期間灣生的戰爭經驗,也看見一部分日本人對這場戰役的想法,一個高等教育學生的觀點。
身為半個(?)臺中人,中學時代都在臺中,想說應該對這些街頭飲食有些印象,加上在職碩又回臺中進修,感覺應該很熟,但其實沒有,書中提到的食物、店家大概只有一半是知道的。看書的時間又正好是每天下班後,不免覺得五臟廟敲鑼打鼓,書中有些插圖大約能夠望梅止渴(才怪。
支那真的是個神奇的國家,作為堅定的臺獨份子,用挺獵奇的心情看這本書,但翻著翻著就沉重起來。是貧窮限制了想像,而真的也沒有窮到連人權、生命都保不住的窮法,這些光怪陸離,都在作者的筆下,從記者報導的觀點,切開名之為教育的壓迫遮羞布。
精選了50個關鍵字,圍繞著地方政治生態。就像顏市、苗栗國、花蓮國這些彷彿獨立、司法所不及之處,究竟為何每次選舉總是違反理性政治決策的選出一些背景特殊的人,而這些人似乎遊走法律邊緣,司法又拿這些人特別沒轍。
阿共說要打來已經很久,去年要搭動車來臺灣真是唱得比說的好聽(才怪。每天看那些親中的人群魔亂舞,作為堅定臺獨份子,除了覺得這些人根本外患罪嫌疑犯之外,確實沒有真的想過如果阿共打來怎辦。只是曾經勇敢得回答過,如果要提槍上戰場對上阿共,那是當仁不讓。
在他而言,有生之年情或許終難平復,在我們其他人,則幸得有他以身相代,擔起煎熬、痛苦,方得有一絲機會喘息、反思思。我們家人在此只能寄望他所承受的苦難與犧牲終能有助於洗滌人心,讓他魂牽夢縈的家鄉臺灣可以生活得更自由而免於恐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菊花與劍* 〔武士刀〕又稱〔日本刀〕,是在日本誕生的一種武器;以其優美造型著稱,故許多名刀被當作藝術珍品蒐藏。據起源探討,它應是將中國單鋒直式的*〔唐刀〕,經過改良而出的。日本刀依照形狀、尺寸與用途,分為太刀、打刀、脇差、短刀(日本武道則稱〔居合道〕)。 真正好的(精緻的)日本武士刀,一
Thumbnail
本週於柴山木棧道旁發現菊花木開花,介紹說明如下 龍鬚藤又名菊花木、九龍藤、是一種豆科紫荊亞科,木質藤本, 台灣低海拔山區環境,可見其生長。 菊花木是因莖橫斷面有菊花狀花紋造形而得名。 幼株匍匐地表而生,或攀援灌木,纏繞各種樹幹向上盤生,爭取陽光生長。 菊花木的幼枝端會生出數個卷鬚,每一
一直喜歡聽老歌!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園裡的菊花早已凋謝》是蘇聯俄羅斯作家沃羅寧的短篇作品,沃羅寧的作品主要描寫城鄉矛盾與兩代人在精神道德上的衝突。 整個短篇讀下來上不到半小時,但主角被刻畫的非常立體,時代小人物的身影躍然紙上。 「園裡的菊花早已凋謝…..」嘉莉卡從租用鄰居小屋度假的遊客所攜帶的錄音機所播放的歌曲中,聽到了這樣
Thumbnail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唐代詩人李嶠的《風》,全文未出現一個"風"字,而是藉由外物描述風的柔情與強悍,能掃落秋天的樹葉,也能催開春天的花朵,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竹傾斜,這首詩如同一則謎語為其精妙之處,今日筆者分享六首以風為名的歌曲
有一晚逛完街,買了下酒小菜,回到礁溪老爺酒店。 大廳正進行著當日晚上的節目。 那一日是蘭陽當地有名的吟唱人,佐以簡單的樂器,我忘了是什麼樂器,只記得他撥彈著樂器,演唱「春風望露」。 今夜風微微 窗外月當圓  雙人相愛要相見 思君在床邊 沒見君親像野鳥啼  噯唷 引阮心傷悲  害阮等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許多人都有到傳統中藥店「抓藥」的經驗,在中藥店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劑型的中藥,如湯劑、丸劑、散劑、膏劑、錠劑等,每一種劑型都有其獨特的用途和特點。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體質和需要,選擇適合的中藥配方來調理身體,使身體在不同的季節中保持健康和活力。這種依據季節變化調整食補配方的做法
Thumbnail
在不同的季節轉變中,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需要,選擇適合的中藥配方來調理身體,以使身體能夠更好地應對即將到來的季節變化。這種因應季節變化而調整食補配方的做法,既是中藥文化的體現,也是對個人健康的一種負責任的表現。這種經驗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藥文化的深厚底蘊,並體會到中藥調理身體的獨特魅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菊花與劍* 〔武士刀〕又稱〔日本刀〕,是在日本誕生的一種武器;以其優美造型著稱,故許多名刀被當作藝術珍品蒐藏。據起源探討,它應是將中國單鋒直式的*〔唐刀〕,經過改良而出的。日本刀依照形狀、尺寸與用途,分為太刀、打刀、脇差、短刀(日本武道則稱〔居合道〕)。 真正好的(精緻的)日本武士刀,一
Thumbnail
本週於柴山木棧道旁發現菊花木開花,介紹說明如下 龍鬚藤又名菊花木、九龍藤、是一種豆科紫荊亞科,木質藤本, 台灣低海拔山區環境,可見其生長。 菊花木是因莖橫斷面有菊花狀花紋造形而得名。 幼株匍匐地表而生,或攀援灌木,纏繞各種樹幹向上盤生,爭取陽光生長。 菊花木的幼枝端會生出數個卷鬚,每一
一直喜歡聽老歌!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園裡的菊花早已凋謝》是蘇聯俄羅斯作家沃羅寧的短篇作品,沃羅寧的作品主要描寫城鄉矛盾與兩代人在精神道德上的衝突。 整個短篇讀下來上不到半小時,但主角被刻畫的非常立體,時代小人物的身影躍然紙上。 「園裡的菊花早已凋謝…..」嘉莉卡從租用鄰居小屋度假的遊客所攜帶的錄音機所播放的歌曲中,聽到了這樣
Thumbnail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唐代詩人李嶠的《風》,全文未出現一個"風"字,而是藉由外物描述風的柔情與強悍,能掃落秋天的樹葉,也能催開春天的花朵,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竹傾斜,這首詩如同一則謎語為其精妙之處,今日筆者分享六首以風為名的歌曲
有一晚逛完街,買了下酒小菜,回到礁溪老爺酒店。 大廳正進行著當日晚上的節目。 那一日是蘭陽當地有名的吟唱人,佐以簡單的樂器,我忘了是什麼樂器,只記得他撥彈著樂器,演唱「春風望露」。 今夜風微微 窗外月當圓  雙人相愛要相見 思君在床邊 沒見君親像野鳥啼  噯唷 引阮心傷悲  害阮等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許多人都有到傳統中藥店「抓藥」的經驗,在中藥店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劑型的中藥,如湯劑、丸劑、散劑、膏劑、錠劑等,每一種劑型都有其獨特的用途和特點。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體質和需要,選擇適合的中藥配方來調理身體,使身體在不同的季節中保持健康和活力。這種依據季節變化調整食補配方的做法
Thumbnail
在不同的季節轉變中,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需要,選擇適合的中藥配方來調理身體,以使身體能夠更好地應對即將到來的季節變化。這種因應季節變化而調整食補配方的做法,既是中藥文化的體現,也是對個人健康的一種負責任的表現。這種經驗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藥文化的深厚底蘊,並體會到中藥調理身體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