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忘了我?沒關係,我記得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失智症的快樂之歌】
「她連兒子、孫子都忘了,每次去探望她都覺得很傷心。」
最近跟在香港的表妹聊天得知,她的阿嬤得了失智症一年多了。看著自己熟悉的家人,慢慢消失,除了生活上照顧的重擔日益增加外,看著熟識的親人慢慢把自己變成一個陌生人,也是一種難以接受的失去。失去記憶,也算是另一種失去一個人。
最近聊到失智這話題時,意外讓我找到了2個影片,打破了我對失智症負面的固有認知。

▍ 死亡很可怕嗎? ▍

第一部是《爺爺的死亡排練》(Dick Johnson Is Dead) ,是一部在2020上架在Netflix的影片。這影片是的2位主角,克絲汀強生(Kirsten Johnson),一名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另一名主角迪克強生(Dick Johnson)的女兒。迪克原本是一名精神科,他太太因得了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種)而意外去世。幾年後,歷史重演在迪克身上,對於這一家人,代表著要再一次面對因失智症失去家人的痛。但身為紀錄片導演的女兒,決定為為父親拍攝一連串的「死亡練習」。
這一整部影片有著各種很真實死亡現場,同時穿插著很奇幻的天堂場境。對2位主角而言,拍攝的過程甚至比記錄片本身更有意義,透過一遍遍的殺死父親,讓父女2人好好的練習說再見。
自《爺爺的死亡排練》,在天堂的奇幻畫面 (https://variety.com/2020/film/reviews/dick-johnson-is-dead-film-review-sundance-1203480037/)
迪克本是個很可愛的人,他熱愛生命,但同時也愛著家人,不忍人讓女兒背負重大的照顧重擔。影片中有一幕的父女對談,克絲汀問父親如果惡化到非常嚴重、完全無法溝通的程度時,他是否會不想再活。他說不會,因為他太熱愛生命了。接著他又笑著補充:「但我准許你替我安樂死。」
我熱愛生命,但我准許你替我安樂死
克絲汀再追問著,「到什麼程度可以准許我幫你?」迪克遲疑了一下,再回答,「這...你想做之前先告訴我一聲。」面上掛著的是全然接受了失智後,心平氣和和微笑。
失智症跟死亡的關係是無可否認的。我們怕失智、怕死亡,因此怕談到相關話題。但多在還能溝通時,跟家人多討論,反而好像死亡變得沒那麼可怕了。

▍ 記錄,是面對失智的最強工具 ▍

我印象最深是片尾的一場告別式中,迪克的朋友說的一句,
「但我知道只要我的記憶還在,我就會記得他。」
記得之前有去一位長輩家聊天,她拿出她已過世的媽媽失智時的一些著色畫。聽著她口中雖然說著照顧的那9年有多辛苦,但臉上還是掛著懷念的笑容。這些畫雖然不是什麼名師大作,但這些是她媽媽活著在她記憶中的珍寶。
如果失智是一場慢性死亡的過程,那活在身邊的家人朋友的記憶中,這也算是另一種的活著。也許我們不是紀錄片導演,但我們還是能在日常中以不同的形式去做記錄,這是面對失智的最強工具。而第二個影片,也是透過記錄,讓我看到了他們是如何和失智症共存的。

▍ 不再執著過去,就能創造未來 ▍

郝雲娟,是台灣一位93歲超級名模的故事。她原本是家中的女強人。但自從得失智症後,就鬱鬱寡歡,一度還有輕生的念頭。但她的孫女美恩是一名攝影師,透過把阿嬤打造成超級高齡潮模,讓阿嬤重新找到人生的價值和樂趣。
超級名模—郝雲娟阿嬤 (https://www.crew.com.tw/yunjuan-hao-silver-model/)
我們醫學上已知失智症是不可逆轉的,像郝雲娟阿嬤的情況,在她投入成模特兒幾年後,她的認知功能反而有在進步。我認為這並非不可能的,雖然死亡的腦細胞不會重生,但神經迴路可以重塑。郝阿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你把她放在那邊,她就壞了
聽著她講到阿嬤過往的失落、自卑,跟現在自信、有情緒的互動,完全不一樣。我才發現,面對失去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當你不再執著在過去已經失去的,你就能創造未來無限的可能。
--
失智,對我來說感覺好像遙不可及,但其實這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的。如果現實是無法改變時,也許換個角度去面對,會創造出不一樣的快樂。失智,就好比硬碟損壞資料重新歸零。沒關係,重新記錄新的資訊就好了。
**爺爺的死亡排練| Official Trailer**
**郝雲娟,一位93歲台灣超級名模的故事**
每一個人,都是從不同的故事所組成。 每一位長輩,就像一本豐富的經典故事,精彩、又充滿啟發性。 收集故事,並以「一個人生故事,啟發一個人的人生」為目標。 也許下一篇被啟發的,就是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寧心有話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月初某天,我伸手進背包想拿手機,當下有一瞬間,世界好像慢動作一樣,看著我的硬碟從背包中,慢慢的滑出,朝地面直線下落…咻———「啪」,伴隨著清脆的一聲降落到地上。原來我把硬碟放在手機旁,手機跟著我手出來,硬碟卻沒那麼幸運了。​ 其實,人生就像硬碟。​ ▍資料寫入:人生點點滴滴的累積​ ▍
上週末,我受早前進行研究時認識的長輩所邀,跟他們一起踏上了前往台東的藍皮火車之旅。到達台東後,因為距離回程火車還有3個小時左右,我跟同行友人決定租車到附近走走。於是跟邀請我來的阿嬤說了一下: 「我們想租車去走走…」( 下一句正想問我們幾點在哪邊會合 )​ ——————​ ——————​
1月初某天,我伸手進背包想拿手機,當下有一瞬間,世界好像慢動作一樣,看著我的硬碟從背包中,慢慢的滑出,朝地面直線下落…咻———「啪」,伴隨著清脆的一聲降落到地上。原來我把硬碟放在手機旁,手機跟著我手出來,硬碟卻沒那麼幸運了。​ 其實,人生就像硬碟。​ ▍資料寫入:人生點點滴滴的累積​ ▍
上週末,我受早前進行研究時認識的長輩所邀,跟他們一起踏上了前往台東的藍皮火車之旅。到達台東後,因為距離回程火車還有3個小時左右,我跟同行友人決定租車到附近走走。於是跟邀請我來的阿嬤說了一下: 「我們想租車去走走…」( 下一句正想問我們幾點在哪邊會合 )​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都認為平時多動腦,在晚年的時候較不會得到失智症。其實這項推論可能只是我們勉勵他人與自己的一種說法,因為日本腦科學專家恩蔵絢子的母親原本在生活上就頗為活躍,不料卻在六十五歲的時候確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整個人性格驟變,連原本熱衷的合唱團也不參與,而恩蔵絢子雖然心理上飽受衝擊,在生活各個
Thumbnail
這本書寫的是鄭秋豫老師的真實生活,讓讀者能非常直觀的理解,照顧一個失智症的家人,會有怎樣的生活歷程。 讀來很沉重,卻又能讀到什麼是「愛」,夫妻間和父母子女間的愛。
Thumbnail
這本書能讓你更了解阿茲海默症, 而且會讓你對失智的一些看法改觀。 不管是你有家人得到失智症, 或者是單純想了解失智症家屬如何和家人攜手面對病情惡化, 都適合讀這本書。 我看到亞馬遜書店日文版有讀者評論留言說他從事護理工作, 同樣需要每天照顧失智症患者, 這本書讓他更能尊重與支持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Thumbnail
他們全家是基督徒,篤信「死後復活」的教義。狄克爺爺笑瞇瞇的說:「所以,她殺死我好多次,但是我不斷又復活,這是喜劇!」
Thumbnail
今天回診。 一進去,醫師就說,我有事要跟你說。 反正沒好事…… 原來是這樣, 這次切下來的半邊甲狀腺,裡面也有癌細胞, 但旁邊的淋巴則沒事。 「還好有切。」醫師說。 還好啦,因為上次開刀就已經證實罹癌了嘛, 所以也不算意外。 只是本來超音波、穿刺看來都是良性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兩年前跟一群人一起工作10天,其中組長個性直接又急燥,他有自己做事原則,希望全員都順著他的旨意走,在場就是磨擦不斷,大家會刻意遠離他。(除了我) 兩年後我又再次遇到他,只是這次我是學員,角色不同,當初一起工作情節慢慢的回憶起來,他的經驗豐富且極為寶貴,尤其對於菜鳥的我更是滋養。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都認為平時多動腦,在晚年的時候較不會得到失智症。其實這項推論可能只是我們勉勵他人與自己的一種說法,因為日本腦科學專家恩蔵絢子的母親原本在生活上就頗為活躍,不料卻在六十五歲的時候確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整個人性格驟變,連原本熱衷的合唱團也不參與,而恩蔵絢子雖然心理上飽受衝擊,在生活各個
Thumbnail
這本書寫的是鄭秋豫老師的真實生活,讓讀者能非常直觀的理解,照顧一個失智症的家人,會有怎樣的生活歷程。 讀來很沉重,卻又能讀到什麼是「愛」,夫妻間和父母子女間的愛。
Thumbnail
這本書能讓你更了解阿茲海默症, 而且會讓你對失智的一些看法改觀。 不管是你有家人得到失智症, 或者是單純想了解失智症家屬如何和家人攜手面對病情惡化, 都適合讀這本書。 我看到亞馬遜書店日文版有讀者評論留言說他從事護理工作, 同樣需要每天照顧失智症患者, 這本書讓他更能尊重與支持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Thumbnail
他們全家是基督徒,篤信「死後復活」的教義。狄克爺爺笑瞇瞇的說:「所以,她殺死我好多次,但是我不斷又復活,這是喜劇!」
Thumbnail
今天回診。 一進去,醫師就說,我有事要跟你說。 反正沒好事…… 原來是這樣, 這次切下來的半邊甲狀腺,裡面也有癌細胞, 但旁邊的淋巴則沒事。 「還好有切。」醫師說。 還好啦,因為上次開刀就已經證實罹癌了嘛, 所以也不算意外。 只是本來超音波、穿刺看來都是良性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兩年前跟一群人一起工作10天,其中組長個性直接又急燥,他有自己做事原則,希望全員都順著他的旨意走,在場就是磨擦不斷,大家會刻意遠離他。(除了我) 兩年後我又再次遇到他,只是這次我是學員,角色不同,當初一起工作情節慢慢的回憶起來,他的經驗豐富且極為寶貴,尤其對於菜鳥的我更是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