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苻堅大帝篇:秦晉交鋒,傳奇登場】

西元378年,統一北方,滅燕平涼,定蜀伏蠻的大秦朝,派遣七萬兵馬進攻了東晉所持有的襄陽城。 這,只是大秦南征軍的第一軍。 更有從漢中出發,自蜀中東征的四萬大軍。 晉軍萬萬沒想到,戰局會如此演變。 襄陽守軍被逼入中城,秦軍更一口氣攻佔了江陵,長江以北的荊州,瞬間淪陷。 東晉車騎將軍桓沖率援軍前來,卻也只能在江陵對岸,與秦軍對峙僵持。 而志在一統的苻堅,還沒傾盡全力呢。 秦軍從兗州再發七萬人,直指徐州彭城。 同時更分兵攻打淮南晉軍。 如此的軍勢展開,任憑你大秦如何富庶,也難以支撐。 苻堅本欲速戰速決,但晉軍的頑強抵抗,也超乎他所能想像。 朝廷的議論,首先把矛頭指向了包圍襄陽卻久攻不落的第一軍:苻丕。 苻丕是苻堅的庶長子。 興兵之時,本不欲多所殺傷,希望能靠著威嚇與包圍降伏敵軍。 怎料一拖就是大半年。 大秦朝廷起議彈劾,苻堅卻表示,再給他一次機會,將功贖罪吧。 苻堅先是派出使者,告訴苻丕:「明年春天要是沒有捷報,你就自己了結吧。」 苻丕當然很緊張啊,那現在是不是應該召回江陵部隊強攻? 可是這樣,江南的晉軍不又會推進了嗎? 還好有人自告奮勇,再請一個月的攻城期,若不成,願背鍋。 苻丕自是照准。 另一邊,苻堅也沒打算高坐龍椅,等自己的兒子觸發軍令狀。 皇上親自點兵南下,同時又再徵召一批部隊,增援淮南。 379年,二月。 襄陽城陷。 東晉頒布緊急戒嚴令,集中國力應戰。 另闢蹊徑,派兵攻打蜀地。 四月,荊北全面失陷。五月,秦軍入徐。 東晉位於廣陵的江北大督謝玄,點起兵馬救援徐州來了。 然而,彭城被秦軍團團包圍,謝玄想破了頭,也找不到入城的方式。 如果不能與城內互通聲息,讓他們知道援軍已至,那麼即使強行突擊,戰局也隨時可能翻轉。 這時,一名小將田泓請纓,潛水入城。 但仍不幸被捕。 秦將彭超心中一動,打算將計就計,賞給田泓財寶,讓他入城傳遞訊息。 不過要他說的是:「晉軍大敗,不會有援兵了,快快投降吧。」 田泓答應了,大步走入彭城,一拱手,大聲道:「援軍已至!我獨自潛入被擒,請大家再支撐……」 話聲未落,羽箭已經射穿了田泓後心。 彭城守軍怔了半晌,突地發出如雷喊聲。 是悲?是喜? 總之,謝玄知道,田泓已經完成了任務。 「傳令下去,全軍移動,攻打秦軍輜重所在!」 謝玄大張旗鼓的舉動,自是令秦軍生了戒心。 正欲回防,卻遭謝玄奇兵突襲。 原來謝玄使了疑兵之計,先讓敵方分軍,再分頭擊破。 彭城之圍遂解。 但秦將彭超也不是省油的燈,及時撤軍放棄彭城,轉往淮南移動。 很快地,又與平定荊北的秦軍匯流,攻下了盱眙。 東晉首都建康,此時只剩江北廣陵一地可守。 朝廷震動,謝安命弟弟謝石迎戰,更急詔謝玄回防。 謝石這邊連戰連敗,但也總算是撐了十秒,讓謝玄來得及趕回。 東晉全線要嘛不敵秦軍,要嘛頂多打個平手。 就只有謝玄手上的這支部隊,對上秦軍戰無不勝。 在謝玄的努力下,秦軍再次退出淮南。 苻堅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只有這邊節節敗退?嚴懲了兩大主將後,換將屯守。 秦晉交鋒僵持近年,幾個月間,卻因為一個謝玄風雲變色。 謝玄年輕的時候,就在桓溫軍中,對於跟北朝將士作戰的經驗,怕是十分豐富。 而他接掌王坦之的軍職,鎮守江北後,更是用心招募將兵,組成了一支「北府兵」。 北府指的就是江北廣陵這邊。 做為首都建康的最後一道防線,同時也是抗北第一線,經年累月下來,逐漸成為東晉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中心。 誰是北府第一人? 要我說的話,其實就是專門招募收買窮凶惡極之徒,雖撤退但不願入江東的,祖逖。 謝玄北府兵的組成,也頗有祖逖軍的味道在。 「謝玄北鎮廣陵,時苻堅方盛,玄多募勁勇,牢之與東海何謙、瑯邪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及晉陵孫無終等以驍猛應選。」 北府兵挑人什麼標準?這邊我們只能看到「勁勇驍猛」。 而一連串的猛將中,有一個人名沒有出身地……也沒有姓。 就是「牢之」。 牢之姓劉。 劉牢之傳,就是提供我們「北府兵」出處的地方。 事實上,應該說因為這支兵馬的連戰皆捷,才被東晉朝廷稱為「北府兵」。 從謝玄傳看,好像謝玄用兵如神。 其實真正在負責北府兵作戰調度的,就是身為參軍的劉牢之。 「牢之面紫赤色,鬚目驚人,而沈毅多計畫……玄以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 注意到了吧,他是「之」字輩。 跟東晉的僑姓世族,必然有相當程度的關連。 或者說,五斗米教。(國學大師陳寅恪推論,東晉時以「之」為名的,很可能都是五斗米教徒) 劉牢之的表字,還叫做「道堅」呢。 盱眙之戰中,劉牢之傑出的表現,為他掙得了鷹揚將軍、廣陵相的官位。 但整個戰役還沒結束。 隨著北府兵的反擊,原本駐守在長江南岸的東晉車騎桓沖,也決定進取襄陽。 不是開玩笑的,長江流域防務的重要性,晉朝最清楚。 朝廷這邊派了宣城內史胡彬支援,謝玄也遣劉牢之帶兩千北府兵跟上。 看到東晉的戰爭,你會更清楚了解,江東世家的作戰方式。 這個模型,也適用於三國時代的孫家政權。 凡北伐,大家都會出點兵,由各自的族人為將帶領。 吳郡世家則是天龍貴族,跟朝廷為一體。 防守的時候,則是大家守自己的,但是可以互相有限度的支援。 所以西晉滅吳,要同時去制住長江沿岸各大世族守將。 苻堅此次伐晉,用的其實也是同一套戰略。 但江東八歧大蛇就是這樣。 你沒有一次幹掉牠八顆頭,他們很快就會開始調動回復反撲。 就朝廷角度來說,叫做劉牢之支援胡彬。 但胡彬一過長江到江北?就是要接受大督謝玄的指揮。 實質上,劉牢之反而是監軍來著。 不過絕大部分的牛,牽到哪裡都一樣還是牛。 劉牢之跟胡彬先是堵住了敵方主軍去路,僵持不下之際,劉牢之又領了五千精卒,分兵去打人家兩萬人的二軍。 衝上去就先斬了人家主將,又斷敵退路,殺獲萬餘人,盡收其器械。 這時,襄陽也傳來捷報:苻堅撤退了。 劉牢之更趁勝追擊,進入兗州,平定了大半郡縣塢堡。 平民出身的劉牢之,因功封爵,是為武岡縣男,食邑五百戶。 在英雄不怕出身低的三國時代,這算不了什麼。 可在門閥大過天的魏晉百多年下來,劉牢之的功績,已可說是相當不得了了。 而「牢之」,只會越走越高。 北府兵與劉牢之的崛起,不但在秦晉之戰中有著巨大的影響,更開啟了南北朝的大門。 南朝第一帝:劉裕,此時就在北府軍中。 不過一開始不屬於劉牢之,而是晉陵孫無終的手下。 北府兵英勇無敵,百戰百勝,怎麼不乘勝追擊,消滅大秦呢? 因為,當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事情就不一樣了。 對大秦而言,撤退並不是因為東晉軍隊如何強大。 而是這長達兩年的南征戰役,令大秦的本身,產生了一些變故。 原本應該支援襄陽的大秦軍隊,沒有如約前來。 苻堅知道,家裡,失火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接續《新漢演義》,從三國曹魏到東晉滅亡的時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