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追尋文學夢的一家人--《願未央》、《我記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有幸看了兩部「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願未央》和《我記得》,前者是由朱天文執導,紀錄小說家朱西甯、日本文學翻譯名家劉慕沙夫婦,後者是由林俊穎執導,紀錄知名作家朱天文與朱天心姊妹,兩部都很好看,會令人從頭到尾睜大眼睛,時而感動時而發笑,絕無文學紀錄片常給人的艱深晦澀之感。
《願未央》開頭即展示朱西甯劉慕沙像小學生一樣並肩寫作的書桌,結尾則在霍夫曼〈船歌〉聲中並排陳列兩人的著作年表,首尾呼應,共負一軛的夫妻之情、創作不懈的意志,都使人感動不已。其中朱天文提到兒女對父母常存在「理解的時差」,父母盛年時的成就,年輕的子女不懂得欣賞那是何等艱難; 等子女到中年略諳世事後,父母已呈衰頹樣貌。於是天文、天心、天衣三姐妹捧讀父母的書信,時而驚異、時而讚嘆、時而感傷,洋溢著因「遲到的理解」所帶來的悵惘悔恨之情,看著看著也讓人眼眶濡濕。
《我記得》則敘述主線集中於朱天心,因為她確實是發動朱家各種文學、社會行動的火車頭,比如:成立三三集刊、籌組社會民主黨、倡議動物保護……等等,朱天文則在稍後才著墨,這樣的敘事順序,引領觀眾如同從光影分明的陽台進入到幽深的堂奧,也清晰地呈現兩姊妹一外向一內向,一熱一冷的個性。天心的老公作家唐諾則自嘲是球隊經理,安靜打雜、引領全家人維持寫作的紀律; 侯孝賢導演則像絢麗的窗景,我非常喜歡朱天文自述為侯導編劇時所進入的審美境界,一邊搭配著侯導的諸多電影畫面,那一段拍得非常美而激動人心。胡蘭成則是既像思想神祈又像鬼魅般的重要存在,無論她們年輕時的膜拜到其後創作上的反叛,都難以完全脫離。
朱天心自述生在文學家庭的心情:「父母雖然該盡的責任都有盡,但你知道他們是心懷遠意的,總在追尋更高遠的文學志業。」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心情描述,而朱家為了維持文學理想的純淨,不注重物質追求,住在四十六年的老屋裡,傢俱器用都非常簡陋,在現在這個五光十色充滿各種使創作者分心事物的時代,簡直像一則傳奇。全家人既是創作者,又是家人,彼此陪伴又互相激盪,共同追尋文學夢想,是很令人羨慕的家庭形式。附帶一提,我曾讀過朱天心女兒謝海盟的《行雲紀》,也看到其中很深厚的文化根柢,文化跟財富一樣,果然一代一代累積下來,就非常可觀。
總而言之,這兩部紀錄片因為傳主家庭本身就充滿各種傳奇故事,他們的作品我又讀過許多,文學與影像的互文補充,看起來非常過癮。即使沒看過他們作品的觀眾,應該也很容易進入,因為拍得非常平易日常,又讓人從平凡中看到他們的不平凡,非常推薦大家進電影院一看!
avatar-img
15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子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傲慢與偏見》的教學,究竟能給學生帶來什麼愛情啟示,我歸納起來是這樣的: 一、第一印象未必準確,要了解一個人,必須多方打聽,而非只憑外在或從單一資訊來源來認識。 二、出身與經濟條件並不能成為擇偶的單一標準,沒有愛情的婚姻必定不幸福。 三、必須多溝通、坦誠以對,感情才能有好的進展。
      《更好的生活》十周年增訂新版最近入手,欣喜也感傷。        因為作者之一的吳岱穎學長在六月時已於睡夢中驟逝,大家都難以置信,那時又在疫情最如火如荼的時候,南北之間也阻隔重重。當時我就找出舊版《更好的生活》重新翻閱,試圖從散文中再重溫岱穎學長的聲腔語調、思想見解。        
      今年我們學校的暑期輔導課因疫情採線上教學,但是「同步」或「非同步」的形式都可以。我選擇非同步的預錄影片方式,於是就展開了清晨當youtuber的生涯。
     疫情停課時,請小孩做家事、協助作菜當然也不錯,只是最後大人都要在旁收拾(笑),而中式菜餚因為都要水裡來火裡去的,小孩在旁也危險。後來我想到「烘焙」,基本上不脫離「攪拌」和「揉捏」,送進烤箱就不必擔心小孩燙到,對小孩來說,是既安全又有趣的活動。
     《傲慢與偏見》的教學,究竟能給學生帶來什麼愛情啟示,我歸納起來是這樣的: 一、第一印象未必準確,要了解一個人,必須多方打聽,而非只憑外在或從單一資訊來源來認識。 二、出身與經濟條件並不能成為擇偶的單一標準,沒有愛情的婚姻必定不幸福。 三、必須多溝通、坦誠以對,感情才能有好的進展。
      《更好的生活》十周年增訂新版最近入手,欣喜也感傷。        因為作者之一的吳岱穎學長在六月時已於睡夢中驟逝,大家都難以置信,那時又在疫情最如火如荼的時候,南北之間也阻隔重重。當時我就找出舊版《更好的生活》重新翻閱,試圖從散文中再重溫岱穎學長的聲腔語調、思想見解。        
      今年我們學校的暑期輔導課因疫情採線上教學,但是「同步」或「非同步」的形式都可以。我選擇非同步的預錄影片方式,於是就展開了清晨當youtuber的生涯。
     疫情停課時,請小孩做家事、協助作菜當然也不錯,只是最後大人都要在旁收拾(笑),而中式菜餚因為都要水裡來火裡去的,小孩在旁也危險。後來我想到「烘焙」,基本上不脫離「攪拌」和「揉捏」,送進烤箱就不必擔心小孩燙到,對小孩來說,是既安全又有趣的活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改編自舍目斯小說《情人》,是我期待已久的兩位演員李現、周雨彤主演。年少性格桀驁,自幼與奶奶相依的遺體整容師陳麥冬,在高鐵上重逢高中同學莊潔,是在大城市打拼的金牌醫材銷售,看似豪放輕浮,其實是掩飾身體殘缺的自卑。兩人在低谷的高中時期相識,重逢後的成年之愛更是傳達給觀眾,要相惜於當下,別禁錮自己的愛。
Thumbnail
有鑑於帳號的文章主題過於分散,似乎還是有必要建立架構和統一風格。接下來,我將系統性地整理幾位文學作家和作品分析,就從比較簡單易讀的開始。第一篇將為台灣文壇早期的著名作家朱西甯。 為什麼是朱西甯?除了對浪漫年代的深深迷戀,能順便聊聊朱家和鄉土文學也是原因之一。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回首三十歲的歲月,你想到了什麼? 是曾經相戀又離去的愛人背影,還是撲鼻而來讓人宛若置身天堂的氣味,還是那執拗堅不認輸的性格? 翻開《三十女子微物誌》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獻給吳清海」的字句,私以為是一本作者吳緯婷獻給父親的情書。雖說書名看似描寫三十代女子的微物情懷,我想也是身為女兒藉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由朱天文親自執導的《願未央》,紀錄了三姐妹朱天文(1956-)、朱天心(1958-)朱天衣(1960-)回憶其父母朱西甯(1927-1998)與劉慕沙(1935-2017)從相識、相戀到成家的故事。而由林俊穎執導的《我記得》,則描述師城胡蘭成,至今仍從事創作的朱天文與朱天心的故事。
Thumbnail
致朱文雄: 稱呼你為朱爺爺,一方面有鑑於老家的鄰居,跟外公外婆的關係不錯,二方面尊重你是長輩,這兩方面建基於我對於過去身世種種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的稱呼。 14歲那年,老爸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下,告訴我: 「我是蘇慶儀跟朱文雄相愛下生出來的。」 那天我知道了,原來我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當下的感覺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改編自舍目斯小說《情人》,是我期待已久的兩位演員李現、周雨彤主演。年少性格桀驁,自幼與奶奶相依的遺體整容師陳麥冬,在高鐵上重逢高中同學莊潔,是在大城市打拼的金牌醫材銷售,看似豪放輕浮,其實是掩飾身體殘缺的自卑。兩人在低谷的高中時期相識,重逢後的成年之愛更是傳達給觀眾,要相惜於當下,別禁錮自己的愛。
Thumbnail
有鑑於帳號的文章主題過於分散,似乎還是有必要建立架構和統一風格。接下來,我將系統性地整理幾位文學作家和作品分析,就從比較簡單易讀的開始。第一篇將為台灣文壇早期的著名作家朱西甯。 為什麼是朱西甯?除了對浪漫年代的深深迷戀,能順便聊聊朱家和鄉土文學也是原因之一。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回首三十歲的歲月,你想到了什麼? 是曾經相戀又離去的愛人背影,還是撲鼻而來讓人宛若置身天堂的氣味,還是那執拗堅不認輸的性格? 翻開《三十女子微物誌》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獻給吳清海」的字句,私以為是一本作者吳緯婷獻給父親的情書。雖說書名看似描寫三十代女子的微物情懷,我想也是身為女兒藉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由朱天文親自執導的《願未央》,紀錄了三姐妹朱天文(1956-)、朱天心(1958-)朱天衣(1960-)回憶其父母朱西甯(1927-1998)與劉慕沙(1935-2017)從相識、相戀到成家的故事。而由林俊穎執導的《我記得》,則描述師城胡蘭成,至今仍從事創作的朱天文與朱天心的故事。
Thumbnail
致朱文雄: 稱呼你為朱爺爺,一方面有鑑於老家的鄰居,跟外公外婆的關係不錯,二方面尊重你是長輩,這兩方面建基於我對於過去身世種種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的稱呼。 14歲那年,老爸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下,告訴我: 「我是蘇慶儀跟朱文雄相愛下生出來的。」 那天我知道了,原來我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當下的感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