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願未央》:在稿紙糊成的朱家,劉家少女未竟的文學夢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林月先
《願未央》(Unfulfilled Dreams)意指一場跨越時空而「未竟的文學夢」。早熟的文學青年在國共內戰下棄筆從戎,以軍人身份落腳台灣,與本地醫家千金相戀相許,搭起台灣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學朱家」,持續文學不凡的追尋。該片屬於「他們在島嶼寫作」作家紀錄片的第三系列,由小說家朱天文初執導筒,紀錄她已不在世的父母:小說家朱西甯,與翻譯家劉慕沙。
朱西甯以《鐵漿》留名,既反共懷鄉又現代超前;劉慕沙則是及早引介日本文學的重要譯者,影響所及包括當代文青所熟悉的大江健三郎系列。然而,這場《願未央》,其實只有文學少女的願未央。導演圓滿召喚出少將父親的文學夢,卻留下也曾為文學少女的母親。
*母系未竟:被定格的文學少女
紀錄片掛名朱西甯、劉慕沙雙傳主,但篇幅比例明顯不均。除了兩人那場著名的、不見容於當時社會的本外省跨年齡之戀,大部分集中探討朱西甯的文學成就,以及追溯江蘇朱家的中國根源。翻譯家劉慕沙為何不太會寫複雜的漢字、流暢的日文如何養成?她嗜讀與翻譯些什麼作品、如何構築這個「稿紙糊成的家」?最後一幕拉出兩人落落長的著作年表,彷彿每一年並肩糊稿,但卻也像那兩條平行線一般,毫無交集。
照片中的劉慕沙是眼角曬出白皺紋的網球好手,情書中的她則是與超齡男友心靈相通的文學少女,翻一面,又是不耐世俗小姐規範,赤腳高歌、為愛私奔的豪放女子。不過,慕沙的多面性也就到此為止了。文學少女成婚後,版面迅速縮小。當朱天文不斷讚嘆父親下班後,還能擠出時間廢數稿、寫巨作時,似乎忘了柴米油鹽、掌廚宴客之外的母親也同樣令人驚奇──她究竟如何在一家五口中整出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才能以翻譯收入,購得那些彼時月薪也無法輕易支付的家電?
小說家季季曾在回憶錄《行走的樹》中,將朱家比喻為文藝界的「餐廳俱樂部」,各路文友來自去如,吃飯、喝茶、聊天、吵架。在她的記憶中,劉慕沙便不是備受朱西甯疼愛的傻太太(朱天文眼中的傻母親),而是撐起整個文學沙龍「鼎食期」的女主人,供給文學青年的「售後服務」自成功夫:
那時的眷村房子沒門鈴、沒電話。文友想來就來,在客廳紗門拍幾下,就聽到慕沙中氣十足的聲音:「來啦,來啦。」──那聲音彷彿在唱歌。天熱時她說:「快進來快進來,外邊太陽大。」天冷時她說:「快進來快進來,外邊風大。」⋯⋯走進客廳坐下,慕沙馬上端來茉莉香片。如果中午剛過,她笑瞇瞇問道:「還沒吃吧?我去給你下碗麵。」如果客人說吃過了,她就接著說:「晚上留下來吃飯吧?」
留在朱家吃飯,無需客氣無需推辭。在那個貧乏的年代,許多人去朱家就是為了好好吃一頓。沒有成家的,去享受熱呼呼的家常菜;成了家的,也覺得慕沙的菜比自家的好吃。大鍋飯,大盤菜,大碗湯,人氣加熱氣上桌:客家小炒,糖醋里肌,乾煎帶魚,百頁燒肉,粉皮拌黃瓜……,無一不盤底朝天。
季季來自雲林永定,比劉慕沙小約十歲,比朱天文長約十歲,對於盛年時期的慕沙記憶自然比女兒深刻。然而不知何故,季季的訪談片段並未剪入《願未央》的最終版本。讓人意外或又不太意外的是,這是一部由女性小說家、編劇家、導演、主角所拍出與演出的男性敘事紀錄片,母親的缺席(只剩純愛的文學少女),是其顯而易見的未竟之處。
*台灣未竟:白色恐怖與大火炬的時代
在台灣第一代省籍通婚中,朱家應是少數完滿的幸福之家。剛來台的外省族群男女比例失衡,跨越省籍隔閡的婚姻主要由性別結構所驅動,而少基於文化與心意的結合。而季季那一段同樣跨省籍、跨年齡的婚姻,雖然曾受到朱家的祝福(朱西甯以新郎同鄉的身分做了證婚人),卻是一場被時代扭曲的極端悲劇:季季的前夫楊蔚密告陳映真、吳耀忠等人閱讀左翼書刊,導致台灣文學史上規模最大的政治迫害案件「民主台灣聯盟案」。
《願未央》將母親置於偉大男人的背後,反而無法觸及文學朱家的幸福謎底。留在片中的受訪者,包括張大春、楊照、蘇偉貞等人多作好言好夢,而幾封私信撿來剪去,也只剪出我們所熟悉的情懷。白色恐怖的暗影,彷彿不曾深入白色純潔的文學朱家,唯有朱天文的小舅、劉家四公子劉家正,留下了一條線索。他提及劉家阿公原是懷抱祖國情懷的船醫,終戰後甚至馬上將「富士」診所改名「重光」,因為長子被關押綠島才開始「痛恨外省人」。換言之,文學少女的叛逃不只是性別的,亦是政治的。
劉家長公子劉家東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在促轉會的「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中可以找到他的名字。他因「閱讀《青年修養與意識鍛鍊》、《大眾哲學》等反動書刊」被警察從新竹中學給帶走,以《懲治叛亂條例》之名被起訴時也才 20 歲。那一年,劉慕沙 18 歲或在竹女打著網球,朱西甯 26 歲則剛在陳紀瀅的「重光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反共小說《大火炬之歌》。
劉家小舅的回憶在《願未央》中只是意外的岔題,受訪者想講,訪談者不想談,因此也無這些交錯與後續。「我們將不停地探索,而一切探索的終點,將是抵達我們出發之處,並且初次認識這地方。」在痛恨與恐懼若干年後,成為神父的劉家小舅坐在苗栗銅鑼老宅中引用並思考著 T. S. 艾略特,導演卻將之剪輯到朱家「抵達祖國」的尋根之旅的開始,則又是另一層記憶的暴力。
劉家是台灣近代史的縮影,被朱家精神捨棄而成為本片所無法抵達之處。《願未央》所建立的文學朱家沿著父系開枝散葉,開出以朱天心、朱天文為主角的下集《我記得》,卻似又不甚記得。
從「作家紀錄片」的標準來看,《願未央》或為一部標準之作,追溯朱西甯的文學足跡並確認其大師地位。然它又不同於前幾部島嶼寫作系列,而由子女親自執導,因此也可視為一類與內在自我對話的「家庭紀錄片」或「私紀錄片」。寫下《荒人手記》、編出《悲情城市》的朱天文為何會創造出如此孺慕巨大父系的夢呢?這或是朱天文作為創作者的個人侷限,亦為藝術之願未央。
全文劇照提供:目宿媒體
林月先,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合著有《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台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研究助理、文字工作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澤與安達都為了對方、壓抑自己真正的想法,這份體貼在不知不覺間傷害了彼此;看他們兩人在一進一退、或雙雙退開的過程中神傷,又意外地讓人感受到「愛」最真實、赤裸,以及不那麼美好的樣貌。這一點點的缺陷,完整了兩人如華爾滋般的戀曲,在前進與退後之中,找到適合兩人的節奏和步調。
《咒》的文本內涵考據了恐怖片經典《七夜怪談》、《厄夜叢林》,提取其關鍵嚇人元素加以轉化為臺灣本土版本。美術部分參照1964年《怪談》,打造出臺灣影史絕無僅有的邪教村落,這都揭示出導演對經典的致敬與尊重。整體而言,從類型、劇情、級別、預算配比到洗腦咒語與手勢,看得出《咒》是層層緊密思慮下的創作產物。
人性的希望在於不斷奔向、擁抱新的「變鈦」、新的可能,迪古何諾的電影裡令人著迷的類型混搭、多變風格、繁雜主題亦可作如是觀。 文首提到的獲獎詞中,有關完美與不完美的辯證在這裡得到了解答:生命不是為了完美而創造,而是因為不懈的創造才完美,電影亦然。
如今已不是文學能夠那樣搖撼社會的時代了,在某些意義上書寫當然還是擁有深刻影響力,但絕非洛陽紙貴式的全面騷動。文字不再是人們思考、感受、表達和取樂的主要媒介,人們使用的工具變得多元,社會氣氛開放,但文學回到書桌上,倒也多少討還其純粹本色。兩部紀錄片,兩世人一眨眼,猛然看下來不由得感到幾許蒼涼。
或許,這正是肯尼斯布萊納選擇童趣視角的根本原因:做為導演,他所訴求的不僅是鄉愁,更是之於人性的肯定。就算暴動歷歷在目,社區鄰里的溫暖,依然在輾轉不寐的夜,輕輕擁抱著他,緩緩哄他入睡。無論過去與未來,一則則童話故事,全非謊言,而是一封封謳歌人性之美的情書。獻給故人,也獻給遊子,更獻給迷惘的人。
《平行母親》裡的女性角色,明顯已經不如早期《我造了什麼孽》或《我的母親》的喧鬧與悲憤,縱然遭遇欺壓,至此已能過得坦蕩,像雅妮絲兼顧孩子與事業、特蕾莎找到人生新目標、安娜從喪子之痛中撥開陰霾,他們不需要再是男人的僕人與附屬品,悠悠道出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與提升。
黑澤與安達都為了對方、壓抑自己真正的想法,這份體貼在不知不覺間傷害了彼此;看他們兩人在一進一退、或雙雙退開的過程中神傷,又意外地讓人感受到「愛」最真實、赤裸,以及不那麼美好的樣貌。這一點點的缺陷,完整了兩人如華爾滋般的戀曲,在前進與退後之中,找到適合兩人的節奏和步調。
《咒》的文本內涵考據了恐怖片經典《七夜怪談》、《厄夜叢林》,提取其關鍵嚇人元素加以轉化為臺灣本土版本。美術部分參照1964年《怪談》,打造出臺灣影史絕無僅有的邪教村落,這都揭示出導演對經典的致敬與尊重。整體而言,從類型、劇情、級別、預算配比到洗腦咒語與手勢,看得出《咒》是層層緊密思慮下的創作產物。
人性的希望在於不斷奔向、擁抱新的「變鈦」、新的可能,迪古何諾的電影裡令人著迷的類型混搭、多變風格、繁雜主題亦可作如是觀。 文首提到的獲獎詞中,有關完美與不完美的辯證在這裡得到了解答:生命不是為了完美而創造,而是因為不懈的創造才完美,電影亦然。
如今已不是文學能夠那樣搖撼社會的時代了,在某些意義上書寫當然還是擁有深刻影響力,但絕非洛陽紙貴式的全面騷動。文字不再是人們思考、感受、表達和取樂的主要媒介,人們使用的工具變得多元,社會氣氛開放,但文學回到書桌上,倒也多少討還其純粹本色。兩部紀錄片,兩世人一眨眼,猛然看下來不由得感到幾許蒼涼。
或許,這正是肯尼斯布萊納選擇童趣視角的根本原因:做為導演,他所訴求的不僅是鄉愁,更是之於人性的肯定。就算暴動歷歷在目,社區鄰里的溫暖,依然在輾轉不寐的夜,輕輕擁抱著他,緩緩哄他入睡。無論過去與未來,一則則童話故事,全非謊言,而是一封封謳歌人性之美的情書。獻給故人,也獻給遊子,更獻給迷惘的人。
《平行母親》裡的女性角色,明顯已經不如早期《我造了什麼孽》或《我的母親》的喧鬧與悲憤,縱然遭遇欺壓,至此已能過得坦蕩,像雅妮絲兼顧孩子與事業、特蕾莎找到人生新目標、安娜從喪子之痛中撥開陰霾,他們不需要再是男人的僕人與附屬品,悠悠道出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與提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千禧曼波》是一眾人的反反覆覆,是爭相模仿那一抹天橋上的回眸身影,是逃離不了世間,遂無法迎來清淨,亦無法繼續常保單純。電影行至結尾,我忽然確信,這個夜晚,父親曾經前來為我祝禱,他帶來的不只是生日快樂,而是讓我再次明白自己是配角,方能捨得,做為一個善良,平凡,快樂,單純的人,就算是配角也罷。
Thumbnail
遠方戰爭槍聲大作,咫尺生活和勞動則震耳欲聾。Aki Kaurismäki 有意讓遠方戰火與眼前生計兩者並行。儘管戰爭痛苦、失業痛苦,但《落葉》提醒我們生活並不只有這些,還有卡拉 OK 裡的好音樂跟別人秉著善意送的新外套,以及兩個人牽著小狗一起散步,走過滿地落葉的秋天午後。
Thumbnail
〈創世紀 2:11-12〉原文描述:「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對照文中隨手可拾的貴金珠寶,電影裡,魯道夫帶子女到河邊玩耍,不經意地在這條「人間比遜河」中淘洗出受難者的骸骨。金子、珍珠、紅瑪瑙,在這變成了無名亡者們遺留的財產、骨骼、牙齒,悄聲地流經故事當中。
Thumbnail
在宮﨑駿所有作品裡,我最愛的是《魔法公主》,這件事再過一百年也不會變。我愛它在宏大又緊湊的敘事裡,多面向地探討生命之難,在描繪讓人動容的絕美同時,不輕妄地論斷善惡。這是宮﨑駿最兇殘的一部作品,但故事裡沒有反派。這是他理想主義的宣示,又不能說沒有天真。
Thumbnail
活在這個總是潑得你滿身泥濘的世界,在破夢與抵達須彌之前,活著依舊不會太好。社會與階級仍有著牢不可破的邊界,而在無可避免的創傷背後、故事真正的核心,是沒有解方的生命真理,是死生之間純粹的、永恆的人類存在狀態。是相信,也是破。
Thumbnail
為何童話有機會被流傳?正是因為它輕易地將人二分成「善/惡」的二元,而能夠被當成小時候道德塑造的教材。在童話故事中,善與惡的權力關係是失衡的,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一個反派能戰勝英雄,於是《善惡魔法學院》就是為了維持故事角色中的善惡平衡而存在——當天使會剷除異端、當女巫會犧牲自我,我們該如何理解善惡?
Thumbnail
綜觀以上「美學、精神、情感」的啟示以及「電影院體驗」的兩大面向,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無疑能成為日前引起非議的言論的最佳辯證,以此部作品來印證導演對於電影始終如一的堅持,同時在科技日益推進造成觀影習慣改變、以及「系列大作」日漸推擠著藝術電影生存空間的困境之中,仍能保護著自身對於電影藝術的信仰。
Thumbnail
相信很多全職媽媽,或是為了母職而找簡單工作、放棄自我實現的母親,都理解這種一事無成的悲傷。雖然大家都把養兒育女多麼偉大掛在嘴上,但這更像是「應該做的事」、「大家都在做的事」,而不是某種特別的成就。柏娜蒂分不出自己跟其他媽媽的差異,但她明明該是與眾不同的。
Thumbnail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為人父後的溫柔,也是他終於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了活在世界裡的自己。獻給曾經年少卻已不再的人們,以及那些仍在未知中初嘗情感的人們。即使,我仍經常懷念新海誠早期的作品,以及他與天門還有柏大輔的配樂,就像我有時也會想念那個聽《秒速五公分》片尾曲一整晚的自己一樣。
Thumbnail
在這社會上,究竟有多少女性必須為了一個位置,將自己的腿張開?很多時候當你指出這件事,就會有更多批評的聲浪說你這是「女性主義過盛」與「女權主義者」,他們說現在這個社會是平等的社會了,如果有這些事,肯定是你情我願,怎麼會是被逼迫的呢?而且說到底,你也得到了些什麼,不是嗎?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千禧曼波》是一眾人的反反覆覆,是爭相模仿那一抹天橋上的回眸身影,是逃離不了世間,遂無法迎來清淨,亦無法繼續常保單純。電影行至結尾,我忽然確信,這個夜晚,父親曾經前來為我祝禱,他帶來的不只是生日快樂,而是讓我再次明白自己是配角,方能捨得,做為一個善良,平凡,快樂,單純的人,就算是配角也罷。
Thumbnail
遠方戰爭槍聲大作,咫尺生活和勞動則震耳欲聾。Aki Kaurismäki 有意讓遠方戰火與眼前生計兩者並行。儘管戰爭痛苦、失業痛苦,但《落葉》提醒我們生活並不只有這些,還有卡拉 OK 裡的好音樂跟別人秉著善意送的新外套,以及兩個人牽著小狗一起散步,走過滿地落葉的秋天午後。
Thumbnail
〈創世紀 2:11-12〉原文描述:「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對照文中隨手可拾的貴金珠寶,電影裡,魯道夫帶子女到河邊玩耍,不經意地在這條「人間比遜河」中淘洗出受難者的骸骨。金子、珍珠、紅瑪瑙,在這變成了無名亡者們遺留的財產、骨骼、牙齒,悄聲地流經故事當中。
Thumbnail
在宮﨑駿所有作品裡,我最愛的是《魔法公主》,這件事再過一百年也不會變。我愛它在宏大又緊湊的敘事裡,多面向地探討生命之難,在描繪讓人動容的絕美同時,不輕妄地論斷善惡。這是宮﨑駿最兇殘的一部作品,但故事裡沒有反派。這是他理想主義的宣示,又不能說沒有天真。
Thumbnail
活在這個總是潑得你滿身泥濘的世界,在破夢與抵達須彌之前,活著依舊不會太好。社會與階級仍有著牢不可破的邊界,而在無可避免的創傷背後、故事真正的核心,是沒有解方的生命真理,是死生之間純粹的、永恆的人類存在狀態。是相信,也是破。
Thumbnail
為何童話有機會被流傳?正是因為它輕易地將人二分成「善/惡」的二元,而能夠被當成小時候道德塑造的教材。在童話故事中,善與惡的權力關係是失衡的,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一個反派能戰勝英雄,於是《善惡魔法學院》就是為了維持故事角色中的善惡平衡而存在——當天使會剷除異端、當女巫會犧牲自我,我們該如何理解善惡?
Thumbnail
綜觀以上「美學、精神、情感」的啟示以及「電影院體驗」的兩大面向,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無疑能成為日前引起非議的言論的最佳辯證,以此部作品來印證導演對於電影始終如一的堅持,同時在科技日益推進造成觀影習慣改變、以及「系列大作」日漸推擠著藝術電影生存空間的困境之中,仍能保護著自身對於電影藝術的信仰。
Thumbnail
相信很多全職媽媽,或是為了母職而找簡單工作、放棄自我實現的母親,都理解這種一事無成的悲傷。雖然大家都把養兒育女多麼偉大掛在嘴上,但這更像是「應該做的事」、「大家都在做的事」,而不是某種特別的成就。柏娜蒂分不出自己跟其他媽媽的差異,但她明明該是與眾不同的。
Thumbnail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為人父後的溫柔,也是他終於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了活在世界裡的自己。獻給曾經年少卻已不再的人們,以及那些仍在未知中初嘗情感的人們。即使,我仍經常懷念新海誠早期的作品,以及他與天門還有柏大輔的配樂,就像我有時也會想念那個聽《秒速五公分》片尾曲一整晚的自己一樣。
Thumbnail
在這社會上,究竟有多少女性必須為了一個位置,將自己的腿張開?很多時候當你指出這件事,就會有更多批評的聲浪說你這是「女性主義過盛」與「女權主義者」,他們說現在這個社會是平等的社會了,如果有這些事,肯定是你情我願,怎麼會是被逼迫的呢?而且說到底,你也得到了些什麼,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