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心理師在諮商室裡,有幾趴的自己(下)

    『對當事人有感受的不是心理師,是吳哲宇』

    自己就是最重要的工具

    在心理師的訓練過程中,我喜歡被督導問「面對當事人,你有什麼感覺」,透過自己的感受,去描繪當事人的樣子,去描繪與當事人的關係,將自己的感受納入評估的過程,這過程也讓我們有機會去談談自己,感受眼前的當事人,更有機會釐清自己的感受對諮商關係的影響。
    同樣的,當事人在諮商中也會感受到心理師是什麼樣的人,心理師的人際關係和應對都會在諮商裡出現,想躲都躲不掉。儘管我們理智上再怎麼不表現,努力只扮演好心理師,這狀態本身也是「自己」的一個面向。總而言之「自己」佔了很大的成分。

    既然怎麼樣都是自己了那到底有什麼差別?

    對我來說,諮商室中有幾趴的自己是指「我對自己及諮商關係的感受有多誠實」,不會對當事人有太過頭的防衛,能允許真實,允許自己和當事人在諮商中出現的感受,進而能發揮心理師的角色。
    諮商圈有句老話「心理師有時在當事人面前示範成為一個人,成為他自己」,心理師在諮商中當然擁有各種情緒,有開心、焦慮、憤怒、痛苦,也會有脆弱的,我相信有越多趴數的誠實,會讓我們比較有空間跟自己的痛苦共處,跟當事人同在。在我的諮商中,有幾次感覺到圓哥的緊張和慌張,而他也承認時,那都讓我感覺他很真實的在這裡。

    兩角色的理想狀態

    我認為「自己」和「心理師」的理想狀態是能互相趨近,這代表我們能真心認同,且相信心理治療的概念、理論及價值觀,並在自己的生活裡實踐,親身去體驗和經歷,因此我們的人格也可能隨時間有所改變及成長。
    說了很多,這過程對心理師是爆難的修煉,要怎麼覺察和安頓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艱難,是很長很長的路,是一輩子的事,也是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的。
    議題很大,也許只說了一小部分,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之後再繼續談吧!
    #諮商#心理師吳哲宇#心理師 #成為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用不可思議難以形容的國文程度 寫寫文章 分享心情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