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諮商的十萬個為什麼】#4諮商感覺不舒服怎麼辦?

更新於 2023/06/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假裝幸運,不假裝不幸,誠實面對自己。」---《我的出走日記》

諮商是一段貼近自己、照顧自己的旅程。
來談者有機會練習與生命中的美好和不美好共存。
可能因為看見自己正向的改變而感覺滿意,也可能因為觸及負向經驗而感到不舒服,每一種感覺都是重要且寶貴的,包含那些不舒服。
不同的感受疊加組成一個無比真實的自己,勇敢地允許自己如實存在,包含美好和不美好的。
允許感覺浮現,不否定自己的感覺,不拒絕自己的感覺,不斥責自己的感覺,不評價自己的感覺。
「可是我感覺很不舒服」
「這些感覺讓我很不舒服,我不想再待在這些感覺裡」
「我覺得諮商不太適合我,我不想談這些感覺,我只想解決解決問題」
「這些感覺就像在提醒我就是一個這麼容易放棄/忌妒/挫折/自卑/無能/貧窮…….這麼糟糕卑劣的人」
不舒服的負向感覺是探索自己的重要線索,而獨自經驗/無人理解,讓負向的感覺變成孤單的負向感覺,你可以選擇讓你的心理師成為旅程中的同行者,分享你最真實的感受。
相信他也能夠允許你的感覺浮現在諮商室裡,他會認同你的感覺,他會接納你的感覺,他會鼓勵你擁有自己的感覺,他會包容你的感覺,儘管感覺有些傷人。
「可是心理師的反應讓我很受傷」
「我感覺自己很難在心理師面前放鬆,讓他知道我真實的感受」
「心理師說話的方式讓我不太舒服,好像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問題」

你永遠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

諮商關係是一種治療關係,同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自然存在適配性,不一定是諮商不適合你,可能只是這位心理師和你合不來而已,你可以選擇和心理師討論,也可以選擇換一位心理師,或者不再繼續諮商。
記得,結束和開始同樣重要,結束前和你的心理師告別、不要讓未盡情緒留在你的心裡。
不舒服的感覺,其實是心靈的呼喚,輕輕喚著我們停下腳步,細細感受內心潛藏的不安/恐懼/焦慮,這份感受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讀懂自己,
因為這份懂,而能夠沒有那麼孤單的獨自痛苦,我們可以更好地陪伴自己經驗不舒服,比起解決”不舒服”這個問題,光是看見和理解自己的不舒服、十分有價值,強烈的不舒服可能還會引發其他不適,不勉強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太痛苦,請允許自己可以隨時停下,不因無法待在不舒服的感覺裡而譴責自己,停下也是一種自我照顧。
每一種感受都值得被珍惜,包含舒服的,不舒服的。
每一個不舒服都值得被照顧,請給自己一個擁抱吧,抱抱我們的不舒服。
▍更多金曉青心理師介紹:
▍ 若想聊聊,來預約諮商吧:https://forms.gle/gokDkG6RQaHSpqdm8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eud“夢是欲求的滿足”---《夢的解析》 “凡事都有寓意,只要你肯去找”---《愛麗絲夢遊仙境》 你會做夢嗎?你記得自己做過甚麼樣的夢嗎? 許多心理學研究都指出人的夢富涵個人意義,若深入探究,很可能從中找到自己情緒的來源、生命意義的探究、或者個人未曾察覺的各種渴望,是認識自己與處理自身困擾一個
會談室裡重複出現這個問句;同時間,在我腦中也閃過好幾個不同相貌、經歷不同情感的傷害、但都重複相似控訴的她/他們。 原來,無論劇情轉折如何不同、無論會談室外呈現怎樣冷靜自信的人設,面對傷害的痛苦我們都一樣脆弱。
2000元可以拿來幹嘛? 身體的照顧,往往是有形的感受,我們對於看得到、摸得著的事物較容易因能掌握而有安全感,因為可以具體確認它們的存在。就像你花了錢買了包,可以時時看到它;吃下一頓美食,會體驗到它的口感餘韻。 但心靈的照顧,卻常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我要怎麼確定自己的創傷痊癒、又要怎麼知道自己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在接觸諮商前,不免有很多人對諮商抱持著疑問:「這些人為什麼不跟家人或朋友聊聊就好,還要特別花錢找一個心理師談呢?」,另一些人則覺得「心理師收那麼貴,是有比較厲害嗎?」,但更多人則困惑「阿聊天和諮商是有什麼差嗎?」針對一些諮商與普通聊天之間的差異,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它們的不同吧!
我是個同時有著日本認證收納師證照的臨床心理師。在幾年前「整理學」的概念甫在台灣萌芽時,我便曾加入整理師團隊,協助研究購物、整理背後的人性,撰寫相關心理學文章,並開發整理心理相關課程。 我們一起探究整理背後的各種心理意涵吧!
Freud“夢是欲求的滿足”---《夢的解析》 “凡事都有寓意,只要你肯去找”---《愛麗絲夢遊仙境》 你會做夢嗎?你記得自己做過甚麼樣的夢嗎? 許多心理學研究都指出人的夢富涵個人意義,若深入探究,很可能從中找到自己情緒的來源、生命意義的探究、或者個人未曾察覺的各種渴望,是認識自己與處理自身困擾一個
會談室裡重複出現這個問句;同時間,在我腦中也閃過好幾個不同相貌、經歷不同情感的傷害、但都重複相似控訴的她/他們。 原來,無論劇情轉折如何不同、無論會談室外呈現怎樣冷靜自信的人設,面對傷害的痛苦我們都一樣脆弱。
2000元可以拿來幹嘛? 身體的照顧,往往是有形的感受,我們對於看得到、摸得著的事物較容易因能掌握而有安全感,因為可以具體確認它們的存在。就像你花了錢買了包,可以時時看到它;吃下一頓美食,會體驗到它的口感餘韻。 但心靈的照顧,卻常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我要怎麼確定自己的創傷痊癒、又要怎麼知道自己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在接觸諮商前,不免有很多人對諮商抱持著疑問:「這些人為什麼不跟家人或朋友聊聊就好,還要特別花錢找一個心理師談呢?」,另一些人則覺得「心理師收那麼貴,是有比較厲害嗎?」,但更多人則困惑「阿聊天和諮商是有什麼差嗎?」針對一些諮商與普通聊天之間的差異,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它們的不同吧!
我是個同時有著日本認證收納師證照的臨床心理師。在幾年前「整理學」的概念甫在台灣萌芽時,我便曾加入整理師團隊,協助研究購物、整理背後的人性,撰寫相關心理學文章,並開發整理心理相關課程。 我們一起探究整理背後的各種心理意涵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當跟同事說要離職去唸書時,同事的起手式通常是:「蛤~為什麼?這麼突然?」、「你要去哪裡?」 那種感覺就彷彿,你本來以為身邊的同事就像跟你同一班車的乘客一樣,都要前往同一個或是類似的目的地。甚至是在有人提早下車時,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搭錯車?或是忙著檢查自己手上的車票,確認自己還在正確的路途上。 當
忘了從哪邊看到的(八成又是Yalom那兒),治療關係能再區分為移情、合作同盟以及人與人間的關係這三個層次。而多數時候,我們假裝只有前面兩種關係,也就是治療者是全然專業中立的醫者/分析者/導師之類的腳色。 在更嚴苛的情境下,治療者承認與案主間有較對等的人際的關係甚至會被看成是禁忌、失誤或者是
Thumbnail
「嗯……妳這個夢境的重點,不是在遲到這件事,也不在乎妳在上什麼課,而是『找不到』這件事。」
Thumbnail
所以我說,妳把同事工作做得差的事情,跟你原生家庭的問題聯結上了,你原生家庭的問題,是不是你也無能為力、無力改變?
我總是很難對我不清楚或未看清全貌的事務進行評論,我總感到我並具有資格去評判什麼,擔心或許是自己過於主觀,或是我只看到事情的某一面向。 這一週在心理圈鬧得沸沸揚揚的『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不管是心理專業或非心理專業的出來說了一說。 雖然我也是心理師,但老實說我自己的觀點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的立場,我不清
Thumbnail
十月末,我不曉得時間會這麼快的流散,躺在床上不過是眨了一眼,白天瞬地轉黑,一天又過去了。 我已經諮商連續三個學期了,我們從憂鬱情緒聊到愛情難題,一直到最近才算是解開了我心裡無可藥救的病的起源
Thumbnail
  很多個案會問我:「老師,我們這個諮商需要談多久?」每每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會在腦中迅速評估個案的狀況,並根據他的狀況與需求來給予他答案。如果這一題是用一個比較「不」量身訂做、比較一般性(general)的方式且摻雜個人主觀意見來回應的話,我真心想回答:「一輩子」。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當跟同事說要離職去唸書時,同事的起手式通常是:「蛤~為什麼?這麼突然?」、「你要去哪裡?」 那種感覺就彷彿,你本來以為身邊的同事就像跟你同一班車的乘客一樣,都要前往同一個或是類似的目的地。甚至是在有人提早下車時,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搭錯車?或是忙著檢查自己手上的車票,確認自己還在正確的路途上。 當
忘了從哪邊看到的(八成又是Yalom那兒),治療關係能再區分為移情、合作同盟以及人與人間的關係這三個層次。而多數時候,我們假裝只有前面兩種關係,也就是治療者是全然專業中立的醫者/分析者/導師之類的腳色。 在更嚴苛的情境下,治療者承認與案主間有較對等的人際的關係甚至會被看成是禁忌、失誤或者是
Thumbnail
「嗯……妳這個夢境的重點,不是在遲到這件事,也不在乎妳在上什麼課,而是『找不到』這件事。」
Thumbnail
所以我說,妳把同事工作做得差的事情,跟你原生家庭的問題聯結上了,你原生家庭的問題,是不是你也無能為力、無力改變?
我總是很難對我不清楚或未看清全貌的事務進行評論,我總感到我並具有資格去評判什麼,擔心或許是自己過於主觀,或是我只看到事情的某一面向。 這一週在心理圈鬧得沸沸揚揚的『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不管是心理專業或非心理專業的出來說了一說。 雖然我也是心理師,但老實說我自己的觀點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的立場,我不清
Thumbnail
十月末,我不曉得時間會這麼快的流散,躺在床上不過是眨了一眼,白天瞬地轉黑,一天又過去了。 我已經諮商連續三個學期了,我們從憂鬱情緒聊到愛情難題,一直到最近才算是解開了我心裡無可藥救的病的起源
Thumbnail
  很多個案會問我:「老師,我們這個諮商需要談多久?」每每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會在腦中迅速評估個案的狀況,並根據他的狀況與需求來給予他答案。如果這一題是用一個比較「不」量身訂做、比較一般性(general)的方式且摻雜個人主觀意見來回應的話,我真心想回答:「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