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活隨筆】近期的自我發現2022-03-30

(但近期時效很短,可能就這幾小時而已)
前陣子有些焦慮,焦慮的原因,源自對原先嚮往的事物,出現不想挑戰,逃避的心情,當這情緒出現時,我沒有去釐清,反倒開始假想,若背棄這個渴望,可以有哪些選擇,並嘗試說服自己接受那選擇,必須承擔的過程、結果等等,最後,發現壓根說服不了自己,於是回過頭,沉靜下來時,又覺得原先渴望的事物,是如此值得我挑戰啊。
這焦慮,持續一週左右,導致我做事效率下降,甚至因為自我辯證的過程,消耗些許能量,猶如病急亂投醫,鼓起勇氣,嘗試一些,我現在覺得很好笑的事物。(簡單來說,就是先前狀態的我,質疑起自己『繼續讀書』這件事的價值,是不是該先工作之類的…我於是嘗試寫信給,我在大學時期,擔任助理時,因接待對方,而有一面之緣的媒體工作者,希望對方引介我,可接案執行的寫手工作。信件無回音,反倒在信寄出後,我去對方臉書粉專留言互動時,得到互動的回應(但對方其實也沒義務,回應我信件的詢問)。
抱持著「好事會繼續發生在路上」的信念,轉而投入今天要做的報告,但由於製作這份報告時,我採取的作法是「文本精讀法」對文本中,出現的缺漏(不是文字上的缺漏,而是內容中,對於事件的陳述,過於簡要,而省略細節,出現跳躍式的敘述等)我不想在簡報中,做我的詮釋與補足,於是就如實呈現專書的內容,並加以註記、摘要他文字中的意旨,覺得可以將提出的有疑處,跟大家做討論。
陰錯陽差下,不論是老師的介入、補充,或是我自己對於這段歷史的理解,跟簡報列點、呈現的內容,一度讓我自己講不下去。書是看得透徹,但似乎就毫無更多力氣,去做所謂超越書寫者的詮釋,啊哈,但我因為書看得很透徹,所以在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時,即便節奏已經變調,但內心卻蠻開心的,並非因被批評,而引起憤怒之類的情緒。
原因在於,起初想要「如實」呈現作者文意的想法,因而限制我想要「突破」,甚至質疑他的念頭,我將自己的想法說清楚之後,老師也理解,我採取行動,背後的考量與標準為何時,我反倒鬆一口氣。我也發現,我之所以不敢做自己呈現的詮釋與註解,在於:除了想如實呈現文本外,是因為「不敢過度批評」的心情(也可能我自己的課題,就是認為過度批評,會讓對方難堪,那我再做詮釋與補足時,似乎就意味著對方的思考不夠周詳)而我所認知的「導讀」似乎就是去呈現對方角度之下的詮釋,這樣的呈現,或許會有些無趣,但可以因而理解這個人思考的方式。
報告完後,雖然我在精神上,覺得失血過多,猶如電玩人物必須被藥師治癒的狀態,但也因這樣說清楚自己的想法,覺得現在的自己,比大學時期,更善於表達,我那相對來說『想很多』的個性時,就覺得我真是進步太多了。
(永遠忘不了,大一時,我在課堂報告時,講到榮格作夢的細節時,我突然當機,結果開始覺得呼吸困難,在講台上跟老師說,我覺得很難呼吸的畫面XDDDDD但估計除了我,別人也不記得)
課後,不知為何,我的動力,又自內在油然而生。老師在課中,在在表示她對打斷我一事,感到抱歉,但我卻覺得這樣的打斷,更讓我看見,自己的其他可能性,因為這樣,我似乎又對原先渴望的事物與理想,重燃熱情,人生的對手,永遠是自己,這麼想著,又不覺得自己報告做得不夠好,反倒看見「學問是活動的」。因為討論,學問得以如活水,流動在思考的境域中,進而讓人做出行動上的改變,或許是我這次報告,最主要的收穫:打破自己,並重新塑造下一個版本的我;人生,始終是學習中的狀態,不論身處何處
2022-03-30寫於知本宿舍
▲前幾天拍的大坡池:總得有些波瀾啊,一切都是流動般,活著的狀態哪。
▲前幾天拍的大坡池:總得有些波瀾啊,一切都是流動般,活著的狀態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