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不依作家全集看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為一個十來年前就購買與閱讀歐陸哲學的對岸簡中譯本,到英譯本對照,到現在網路上對一百年前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有德文全文兼搜尋,十分方便。google translator的句子流暢程度也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許多喊得出來名字的,對岸幾乎依照全集編修、一冊一冊幾乎出齊了。
一個有點古怪的篇名,事情是這樣子:
前兩年為了研究兼興趣,買了叔本華的《附錄與遺補》(Parerga and Paralipomena, 1851)一、二冊——這玩意就是大家熟悉的志文版《人生的智慧》云云足繁不及備載的真正前身原頭。但沒人在意文章的脈絡被切得亂七八糟,就像聽精選集而不依專輯依曲目次序那樣,渾身不對勁嗎?
後來從英文維基德知,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竟然增寫有第二部!台灣竟然完全不知道沒人提。哦是啦,這些19世紀的傢伙,因出版市場形成,總幻想自己是暢銷作家,很愛像輕小說一樣(1)(2)這樣出版;結果才得知書根本賣不出去,只賣了兩百多本,堆積倉庫,只好繼續靠妖黑格爾哭哭哈哈哈。眾所皆知,叔本華直到過世前,寫了這兩部《附》,才忽然大受歡迎,被重編成各種很像7-11風格的人生致理小冊本。
哦離題了總之。才剛用德文把《意》第二部的小節看完,對岸譯者韋啟昌馬上說譯好了即將出版。找了一下台灣簡體書網站,都還沒上架;但已經出版了,便告知新書訊息給實體簡體人文書商FB。哦結果,「這不是已經出過很多了嗎?」沒人知道《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還有「二」這東西。
前週終於去拿到書了,快900塊台幣貴死,精裝達七百多頁,字又排得密,真是話多。問了一下老闆,是不是怕賣不掉、所以不敢多進貨和FB宣傳。暗示說是。
嗯回到本廢文標題:為什麼台灣人不依作家出版次序來讀書呢?
市場因素也是,繁體市場沒財力到把各種翻譯全集都出齊,暫且不論。
不是非得要把全部從頭到尾都看過,但起碼要知道你感興趣或碰巧拿在手上的東西,它是何時何地怎麼出現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對一般人而言,看《超譯尼采》或各種選編小冊子之類,打發時間看能否提取一句有用的智慧,也就夠了沒錯。對研究者而言,身在21世紀的良好經濟頂大,人人都有英法德日兩年水平,也不是那麼罕見;直接用原文全集並與全世界接軌,當然是最好的。
不過我的觀察是,有心學習者往往不得門而入,最後英法德日也沒好、中文也不好,並且也沒能進門掌握到任一文藝思想家的時代脈絡、生平生活圈及與同時代互動及其發展而來的思路。
再補靠妖一下。最近在找19世紀上半葉的愛情X階級八點檔文學家巴爾扎克,找了一下繁體出版紀錄....幾乎都沒有,自己找線上法文全集去對還比較快囧。然後得知,對岸先後出過24冊版和30冊版全集。
再補靠妖一下。日本明治大正時代文學,叫得出名字的(三島太宰之流)以及稍微研究者才知道的(尾崎紅葉),台灣有出,進入公共版權後近年也重譯出了;但依刷次,流入二手市場的觀察,銷量其實普普通通。逼得書商降格調,還要在原作書名後面括好一個「XXX稱讚本世紀最偉大的XXX」之類,深怕你不知道他是誰,增加被關鍵字搜到的機率。
哦嗯,單靠書名,台灣讀者真的還不會知道他是誰哪位。台灣出版似乎很仰賴行銷,最好是直接詮釋意思給繁忙現代人知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64內容數
在愈來愈講太PEACE人話的世代,繼續造反性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薇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若你是局外的一般人,應當更加理解任何社群、議題的複雜情況,在社會運動媒介化的過程;而非僅是簡單地表態支持/反對的選邊站。並且,持續思緒這群體/議題和你個人生命經驗的關係,那些介於全然接納—全然反感之間的真實感受往往也很複雜、難以描述,但有益於進一步有效對話。
議題是公眾討論的,不是一小群特定律師、專業證照者及「研究者」;我(或任何人)也並不代表任何社群意見整體,而是都只在社群流動的一小部份。
先前研究幾原邦彥《少女革命》推到寺山修司再推到J.A.Seazer,詩歌風格再推到這個傢伙:澀澤龍彥(1928-1978)。才發現原來押見修造早就提到過了:
結果哩,最小化的結果,啊就換證真的只能幫助到外觀條件超好、萬事皆備只欠換證的啊。當然是真的這種人啦,個案小E那種。啊其它哩?一下說保障所有跨,結果只有益於一點點。 結論是主事大概是游移在這兩端之間,看階段、輿論壓力、論話對象(跟法官說話還是跟你們這些不懂理的叼民說話),見人說人見鬼說鬼話而定。
離11月20日前後,大概又會出現建制派跨團向媒體散佈許多似是而非新聞,要不斷澄清,請小心辨識。 文中提到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已經施行免術換證。 跨性別權益,實在不宜只徒看「有否法律保障/證件」的進步落後劃分,而是需瞭解實際社會脈絡——尤其是在地域族群語言及當代發展複雜差異的"亞洲"。 參考:
再則,「與能力無關」的另一個意思是,如果你的就職給薪福利比別人失敗不是因為你的性別,那就純粹是你這個人「好吃懶做自己不努力」。這是個人主義能力至上主義。那麼,那些因為各種實際因素、能力就是相對不行的LGBT者,要去哪裡呢?
若你是局外的一般人,應當更加理解任何社群、議題的複雜情況,在社會運動媒介化的過程;而非僅是簡單地表態支持/反對的選邊站。並且,持續思緒這群體/議題和你個人生命經驗的關係,那些介於全然接納—全然反感之間的真實感受往往也很複雜、難以描述,但有益於進一步有效對話。
議題是公眾討論的,不是一小群特定律師、專業證照者及「研究者」;我(或任何人)也並不代表任何社群意見整體,而是都只在社群流動的一小部份。
先前研究幾原邦彥《少女革命》推到寺山修司再推到J.A.Seazer,詩歌風格再推到這個傢伙:澀澤龍彥(1928-1978)。才發現原來押見修造早就提到過了:
結果哩,最小化的結果,啊就換證真的只能幫助到外觀條件超好、萬事皆備只欠換證的啊。當然是真的這種人啦,個案小E那種。啊其它哩?一下說保障所有跨,結果只有益於一點點。 結論是主事大概是游移在這兩端之間,看階段、輿論壓力、論話對象(跟法官說話還是跟你們這些不懂理的叼民說話),見人說人見鬼說鬼話而定。
離11月20日前後,大概又會出現建制派跨團向媒體散佈許多似是而非新聞,要不斷澄清,請小心辨識。 文中提到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已經施行免術換證。 跨性別權益,實在不宜只徒看「有否法律保障/證件」的進步落後劃分,而是需瞭解實際社會脈絡——尤其是在地域族群語言及當代發展複雜差異的"亞洲"。 參考:
再則,「與能力無關」的另一個意思是,如果你的就職給薪福利比別人失敗不是因為你的性別,那就純粹是你這個人「好吃懶做自己不努力」。這是個人主義能力至上主義。那麼,那些因為各種實際因素、能力就是相對不行的LGBT者,要去哪裡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台灣衛城出版過很多很好的學術翻譯書。出學術翻譯書基本上是為社會做功德,因為翻譯和編輯校對的成本很高,要做出一個好的華文譯本其實不容易,但版權是有年限的,一般五年,五年後又要花錢再續,所以出越多要續約的錢越多,但再版不一定有銷量,但如果不續之前付出的翻譯勞動和成本都付諸東流。 近期讀了台灣衛城的《自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最近讀了九歌出版的新書《論重複》,印象中上一次買書是好幾年前了,大概也是為了讀書會買的。難得畢業之後還有機會參加哲學讀書會,況且書也不貴,很快就下訂取貨了。結果,這是一本翻譯差強人意的書,非常生氣,覺得曾經認真對待這本譯作的自己被當成傻子耍,同時也非常沮喪,對於台灣出版業。
上午,整理家裡書庫的時候,隨手找出了三本書:《現代性的地平線:哈貝馬斯訪談錄》、《後現代性與公正遊戲:利奧塔訪談錄》、《一種瘋狂守護著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依照我可靠的記憶,這三本書是當年我在台北的明目書店購得,也是顯邦兄主持明目書店書友最為熱衷搶書的時期。的確,與現今中國已大量出版的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布得布説私密達》第7集 這一集原本我是想在看完哲學家叔本華的書之後,如果有感興趣的地方就可以跟大家分享。 但我還沒看,先看了《無用之用》,我大概看了三分之一,作者主要蒐集了很多大師對「有用和無用」的看法,不過目前我的感覺是去揪出或批判資本
Thumbnail
坊間有一本在茶界小有名氣的人搞出來的所謂「華語世界第一本中譯本」,還說版本改易多次,他是用的初刊本。 我們拿來對照日文原本後,大有發現! 結論:日本原版初刊有好幾篇在這中譯本失蹤,而且篇目次序也不同。原書講硯台與書道的,消失了;繪畫篇也被混淆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台灣衛城出版過很多很好的學術翻譯書。出學術翻譯書基本上是為社會做功德,因為翻譯和編輯校對的成本很高,要做出一個好的華文譯本其實不容易,但版權是有年限的,一般五年,五年後又要花錢再續,所以出越多要續約的錢越多,但再版不一定有銷量,但如果不續之前付出的翻譯勞動和成本都付諸東流。 近期讀了台灣衛城的《自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最近讀了九歌出版的新書《論重複》,印象中上一次買書是好幾年前了,大概也是為了讀書會買的。難得畢業之後還有機會參加哲學讀書會,況且書也不貴,很快就下訂取貨了。結果,這是一本翻譯差強人意的書,非常生氣,覺得曾經認真對待這本譯作的自己被當成傻子耍,同時也非常沮喪,對於台灣出版業。
上午,整理家裡書庫的時候,隨手找出了三本書:《現代性的地平線:哈貝馬斯訪談錄》、《後現代性與公正遊戲:利奧塔訪談錄》、《一種瘋狂守護著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依照我可靠的記憶,這三本書是當年我在台北的明目書店購得,也是顯邦兄主持明目書店書友最為熱衷搶書的時期。的確,與現今中國已大量出版的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布得布説私密達》第7集 這一集原本我是想在看完哲學家叔本華的書之後,如果有感興趣的地方就可以跟大家分享。 但我還沒看,先看了《無用之用》,我大概看了三分之一,作者主要蒐集了很多大師對「有用和無用」的看法,不過目前我的感覺是去揪出或批判資本
Thumbnail
坊間有一本在茶界小有名氣的人搞出來的所謂「華語世界第一本中譯本」,還說版本改易多次,他是用的初刊本。 我們拿來對照日文原本後,大有發現! 結論:日本原版初刊有好幾篇在這中譯本失蹤,而且篇目次序也不同。原書講硯台與書道的,消失了;繪畫篇也被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