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回歸主日學,今天正巧遇上棕樹主日。以傳統的棕樹主日經文為準備,也就是馬太福音21:1-11. Amy-Jill Levine對受難週所寫的小書,很可以做為啟發。同時我也參考了非裔黑人神學家Wilda C Gafney的 A women’s Lectionary for the Whole Church。完全以講道等級在準備,然後一直在想,兒童在這則敘述中,要放在哪個位置?
於是,今天誤打誤撞遇挑了一本有關猶太裔美國畫家Ben Shahn的繪本。其實我一開始只是為了要找該書繪者Evan Turk的作品,因為被他的多變畫風吸引,想說來搜刮一下臺南圖書館有沒有他的作品,結果先讀了這本 The People’s Painter: How Ben Shahn Fought for Justice with Art. 從這位「人民的畫家」小時候出發,透過小小Ben的生平,看看他從小是怎麼樣抗議不公正,以及他的移民身份,讓他早早就體會到到,什麼是被欺負、困苦的生活。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估狗找Ben Shahn是誰。
僅管如此,他有筆,有畫畫的才能。我很喜歡Cynthia Levinson用了 “margin”來串起Ben Shahn畢生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懷。在這一頁中,Levinson的文字說,因為紙很昂貴,無多餘紙可做畫的小Ben,就在他的希伯來聖經故事書裡(這裡算是有個小bug....不應該是”Bible”, 而是Tanak,因為他不是基督徒啊),會在頁面的空白處/邊緣(margins)塗鴉。Margins也和長大後的Ben畫畫的內容很有關,他都畫那些被不公義對待的人們,比如說採棉花的黑人們、貧窮的家庭、在礦坑工作的童工……就是在社會上不太被人看見的、在「邊緣」階級的人們。繪本最後,也描述了老年的Ben,很鼓勵年輕畫家畫畫——特別是在空白處/邊緣(Especially in the marg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