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閱讀|原來讀懂一本書,不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曾有過疑問:
「我真的有讀懂這本書在說什麼嗎?」
也許有人跟我有類似的情況,在專業本科或是興趣領域的需要,不斷地要輸入新知,常需要自己再多查看書籍與資料來充實自我。我在重拾閱讀的過程中想到了三個問題:
  1. 浩瀚書海,可是時間有限,如何選擇一本書?
  2. 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又如何挖掘書中的價值
  3. 常言道,學習以後要「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又該如何來做到這件事?
幸運地,在參加「化輸入為輸出」這門課認識了這本《讀懂一本書》,透過刻意練習「高效閱讀」學到的技巧,來改善自己看書的模式。也想與大家分享從這本書學到的三個觀念。
每本好書都自帶使命,選書的原則與標準。
書海茫茫,如何選擇使命契合的書來閱讀呢?作者認為「科學性與建設性是選書最重要的兩個原則」。
科學是可證偽的、開放的、是會進步的,這是有邏輯的一個原則!
若讀完一本書以後對你有幫助,帶給你新的生活意義、有動力讓你去嘗試改變一些事情,那這本書對你就有所謂的建設性。
坊間同質性的書會有很多,透過上述的原則,可以篩選出那些真正有助於解決問題或訓練思維的好書,例如育兒書,有的書在討論一些育兒會遇到的問題,且提出建設性的育兒方針,有的提供生理科學知識,降低育兒不必要的焦慮。
作者也分享了他的選書秘訣,我從中歸納出三個概念:
  1. 口碑與品質
    從出版機構的名聲以及翻譯/印刷的品質可窺之一二。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對內容嚴格把關,會用心翻譯/校對,重視設計排版印刷,讀者能從中感受到這本書被重視的程度,也決定這本書的價值。
  2. 好書間的連結
    如果有很多書都參考到某本書,那本書應該很有價值吧?如果一些好書的作者都提到某本書,我們是否可以思考為什麼那本書常被提到呢?反過來說,一本書不好,應該不會被大量參考也不會常被提及吧!所以從那些好書作者提到的書以及參考書目,有機會認識更多好書。
  3. 解決問題
    要買下一本書前,可以問問自己書中討論的是真問題還是假議題,自己是否遇到類似的問題要處理?有沒有提出解決的建議,對我有幫助嗎?解決過程論證是嚴謹的嗎?如果這本書在講述你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提出了不錯的建議方法,且有盡可能嚴謹的論證,或許這本書的使命就是幫助你解決問題,值得你一看。
教你解構一本書,將書讀薄。
以前看書就是從頭到尾看過一遍,成就是又看「完」一本書了,感覺看進了很多東西,卻好像沒抓到什麼重點…原來沒有思考提煉,難怪總覺得書不好懂。
要取捨?什麼才是精華?作者認為再厚再複雜的書,都有自己的脈絡和重點。作者用幾個問題來分析:這本書在談什麼問題?寫作者的背景如何?提出了什麼解決方法?…
一個名詞出現在我腦海中:「5W1H」。有六個英文單字其實各位很可能都學過,但我好像從來沒有運用在讀書上,更沒想過用這個邏輯來解構一本書。我的理解與練習是:
  • Why(為什麼讀這本書),
    Q:我想知道一個說書人是怎麼讀書的;
  • What(這本書在談什麼事情或問題),
    Q:分享如何讀書、吸收內化,再分享出來;
  • Where(哪些場合可以用到)
  • When(何時可以用上),
    Q:當我需要閱讀專業知識或興趣領域的新知時,或許能幫助我掌握重點、簡單扼要地跟別人分享;
  • Who(誰會用到書中經驗或概念),
    Q:對閱讀有興趣,或想化輸入為輸出的你;
  • How(如何運用),
    Q:如上,我正在運用一些書中的方式與你分享這本書的美妙!
會讀書,更要會「講書」
這個觀念對我來說非常衝擊,因為我從來沒想過要把一本書「講」出來。
作者舉了旅遊模式的例子:觀光式VS.沉浸式。觀光式就是跟著旅行團幾天內帶你走過景點行程,我們或許可以知道這個地方著名的景點,卻可能對這裡的風土民情印象不深;沉浸式就是在這個地方住上一段時日,走過大小街坊巷弄,品嘗當地民眾口中巷口那家在地美食…這兩種模式一定會對這個地方有天壤之別的認識。
看完這個比喻很有共鳴,我以前看書就像觀光客,走馬看花居多,記下一些「金句」掉書袋還可以,但遇到懂行的「當地人」很容易破功。
作者還提到「講書是沉浸式學習」,這讓我想起自己對於有興趣的事情常常會廢寢忘食地去摸索,得到一些小成果就非常喜悅,因為我當下是「主動」去探究,「享受」過程,且「分享」得到的成果。
如果我們以講書為目的,為了講給別人聽懂,就會比平常用心且專注去挖掘書的意義、梳理挖掘的成果、再用自己的語言去說出來。沉浸於此,開始去思考書內容的架構/大綱/想傳達的理念以及篩選書中的資訊,認識這本書自帶的使命,以便讓我好好「講」一本書,分享給更多人!
最後我非常推薦這本書,分享給那些「看完書,感覺好像什麼都知道了,又好像什麼都沒留下印象」的朋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享受閱讀的美好體驗,知識共享,共同成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6會員
176內容數
歡迎來到「肥龍的生活沙龍」,這裡主要分享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生活」,偶爾分享「閱讀心得」以及「字言字語」等雜談想法。若是剛好我的文字讓你有所共鳴,很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