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來慚愧,最近這些日子,工作的空檔都在做學校的作業。工作將近一年,兼讀PgD深造文憑也快一年。雖說不上得心應手,但工作和學業都算過得去。在兩者之間,我感覺到自己偏向願意做研究。即使在命題與訪談方面的能力未得成熟,在文本與史料的批判和分識已略有見解。終究我不好對人的工作。不論事業與學業,我都偏內向的方面走,而事業發展必因此遇上阻滯。既然如此,不妨放手一試,走走研究的路。
已經不是近況,應說近年,我的更新漸少,路向也東歪西拐。正如我本人,不斷尋覓生路,也不斷碰壁。這是我人生寫照,一直嘗試,寧願走冤枉路,也不想回過頭後悔。追蹤我的老朋友或者記得,我曾經想過修讀新聞傳播,後來選擇了比較賺錢的建築工程,又毅然重修,成功走向日本研究那個老夢想,如今工作卻又回到傳媒關係。以前我也許會說這又是個循環,現在我卻覺得這樣的循環已不太一樣。
我不懂新聞學,但我認識到新聞操守;我不是記者,但需要時拿起筆,我能寫出穩妥的文章交給編輯。即使在各自的崗位有各自的專業,但不在崗位都可以從旁偷師。不要妄自菲薄,同時要謙卑受教。
回到學業上,從日研走到媒體文化,如同抱着歷史知識走進當代,揉合古今。真正感受到在社會受用的知識,不是書本和理論,而是如何實踐這些史例和理論分析。過往進行文學研究,考究作者寫作手法與分析意圖時,總要搜集作者的生平與該時期的社會歷史。社會與文化幾乎形影不離。這也是我選擇修讀媒體文化的原因。現代社會離不開媒體,而社會也與文化息息相關。只是研究這段路是難行的,也必須說,是貧窮的。在權衡過、取捨過後,只要足夠的存款,我就要去申請研究院入學。這也是我現在忙爆,幾乎沒有更新的其中一個原因。希望能夠如願考進,然後跟您們分享喜訊。
總覺得我們是共同成長的小群體,留在這裡的都是一同成長的夥伴。我不是甚麼熱門作家,也不是評論人,一路走來跌跌碰碰,但有你們同在。謝謝你們讀過我的文字,也度過了許多高低。今天是華語區推崇的520我愛你節日。希望可以在此把我的愛傳達到你們心中。日後也會有起跌,但我們都會爬起來,嘗試新事物,幫助身邊的人,同時讓自己攀向更高的目標。
謝謝您,一起加油。
#林暮雪 @evsn.h (Instagram)
_
以後故事創作會專注放在另一個帳號 子棱 @tsunekh (Instagram)
喜歡我的創作 不妨追蹤支持
感謝體諒我的不定時更新
avatar-img
47會員
30內容數
在世界一隅,與世界同行。本專題主要觀察世界動向,不時更新各地議題。結合資訊及短評的文章,傳遞消息、激發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van Ch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就是社群。而媒體則是另一回事。媒體是聲音,是發文和分享,也是留言。
看到徵文題目後,第一個念頭是「團圓?」然後再想「歡樂?」年初一是團圓的時光嗎?在成年以後的日子,我印象中的年初一都是休息的日子。一家人同一屋檐,算是團圓吧。
年廿八洗邋遢是為了我這種deadline fighter而設。今年才知道年廿八大掃除是為了有充分的時間完成,尤其在沒有年三十的年份。歲晚我依然在掙扎,但至少我把折磨自己個半月的Drive My Car看完了......
新一年, 虎年,人們常說本命年會活得很苦,要過得去就不得不保持正面。保持正面很難,不如看這世界的側面。2021的最後回顧,慶幸年尾做了很多新嘗試,稍微離開了固有圈子。 新年快樂!よいお年を。
已經不算是初來乍到,但也未算是老格友。忽發奇想,想要寫一下自我介紹,但發覺自己筆名有些尷尬,要面對面說出口嗎?實在難以啟齒。幸好方格子給我這種「內向仔」喘息的空間……
昨夜社交媒體忽然下線,傍晚的帖文流量驟降,除此以外一切如常。 近來的夜晚,習慣放下電話,進入朋友的Discord伺服器,沈浸於電玩、網絡文章之中。白天對人的工作對我這種微內向仔而言心理壓力很大,晚上只想躲在大屏幕後,跟熟悉的人圍爐取暖......
這就是社群。而媒體則是另一回事。媒體是聲音,是發文和分享,也是留言。
看到徵文題目後,第一個念頭是「團圓?」然後再想「歡樂?」年初一是團圓的時光嗎?在成年以後的日子,我印象中的年初一都是休息的日子。一家人同一屋檐,算是團圓吧。
年廿八洗邋遢是為了我這種deadline fighter而設。今年才知道年廿八大掃除是為了有充分的時間完成,尤其在沒有年三十的年份。歲晚我依然在掙扎,但至少我把折磨自己個半月的Drive My Car看完了......
新一年, 虎年,人們常說本命年會活得很苦,要過得去就不得不保持正面。保持正面很難,不如看這世界的側面。2021的最後回顧,慶幸年尾做了很多新嘗試,稍微離開了固有圈子。 新年快樂!よいお年を。
已經不算是初來乍到,但也未算是老格友。忽發奇想,想要寫一下自我介紹,但發覺自己筆名有些尷尬,要面對面說出口嗎?實在難以啟齒。幸好方格子給我這種「內向仔」喘息的空間……
昨夜社交媒體忽然下線,傍晚的帖文流量驟降,除此以外一切如常。 近來的夜晚,習慣放下電話,進入朋友的Discord伺服器,沈浸於電玩、網絡文章之中。白天對人的工作對我這種微內向仔而言心理壓力很大,晚上只想躲在大屏幕後,跟熟悉的人圍爐取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2019年從日本的研究所畢業回台灣工作開始,做了三份日文業務的工作發現自己好像不喜歡業務這個身份,日報週報月報季報年報,無止盡的報告消耗很多自己對生活的熱情。而在這幾年的上班生涯因為通勤時間太長,在捷運上看YOUTUBE上的韓文教學頻道而考過韓檢中高級,也因轉換心情撿起許久已荒廢的英文也把多益考到了
Thumbnail
我的學習路程向來以「不務正業」著稱。錄取物理系,而後轉到電機系,再轉到傳播,研究所再換成社會學(原本其實想考哲學研究所)。這些荒腔走板的路程,其實都在引導我走向更屬於我的學涯。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想辦法聯絡上了以前的大學同學,幸運的找到了目前在台積電任職的前同學,問了一圈後我發現,原來以前的同學們現在的出路都挺好的,可能只有我一個人不務正業吧。
開始說之前,先介紹自己,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就讀設計相關科系,目前讀到二年級。 然後我讀的此科系,卻不是我心中喜歡或是有在關注這個領域很久的東西,所以我大一一開始在學時,因為理解程度差和經驗過少的關係,所以讓我讀得很辛苦又很痛苦,甚至最近又因自己在乎的事情太多,導致心理和精神的狀況變得不好,睡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新聞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新聞事實的敏銳度,還需要非常強大的心理素質,他說,許多人進入新聞業後都會感到沮喪和無力,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和付出的行業。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2019年從日本的研究所畢業回台灣工作開始,做了三份日文業務的工作發現自己好像不喜歡業務這個身份,日報週報月報季報年報,無止盡的報告消耗很多自己對生活的熱情。而在這幾年的上班生涯因為通勤時間太長,在捷運上看YOUTUBE上的韓文教學頻道而考過韓檢中高級,也因轉換心情撿起許久已荒廢的英文也把多益考到了
Thumbnail
我的學習路程向來以「不務正業」著稱。錄取物理系,而後轉到電機系,再轉到傳播,研究所再換成社會學(原本其實想考哲學研究所)。這些荒腔走板的路程,其實都在引導我走向更屬於我的學涯。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想辦法聯絡上了以前的大學同學,幸運的找到了目前在台積電任職的前同學,問了一圈後我發現,原來以前的同學們現在的出路都挺好的,可能只有我一個人不務正業吧。
開始說之前,先介紹自己,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就讀設計相關科系,目前讀到二年級。 然後我讀的此科系,卻不是我心中喜歡或是有在關注這個領域很久的東西,所以我大一一開始在學時,因為理解程度差和經驗過少的關係,所以讓我讀得很辛苦又很痛苦,甚至最近又因自己在乎的事情太多,導致心理和精神的狀況變得不好,睡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新聞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新聞事實的敏銳度,還需要非常強大的心理素質,他說,許多人進入新聞業後都會感到沮喪和無力,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和付出的行業。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