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白晝下的銀河,澎湖西衛手工麵線

澎湖的白晝,也可見銀河。
走進澎湖的西衛里,沿途留心,會發現路上多是販售麵線的小店。這裡的是澎湖手工麵線的大本營,麵線的質地是菊島專有,煮不爛,且口感風味獨特。
好的麵線,源自特殊的地理氣候。澎湖無高山,難以攔截水氣及產生地形雨或午後熱對流,所以向來少雨而日照充足。尤其西衛濱海,海風強盛,又鄰近馬公港,因此清代來自福建的移民遷居時,身懷手工製麵技術的匠人們便陸續紮根西衛。那個年代生活刻苦,離島尤甚,大家都只能善用自身所長盡力生活,而在太陽下揮甩著麵線的手工活,也就成為澎湖專屬的風景。
那天遇到的才哥,便是西衛麵線老舖的第6代傳人。
一早約莫10點,走進「漁夫才哥手作麵線」的後巷,不到1分鐘的穿梭,便見到一棟藏在小社區中的古厝,門外的廣場上,才哥正與員工將一串串的麵線從工作間中取出來曬,地上則立著一座座相似古早曬衣架的木架,而纏在桿子上的麵條,便逐一被插上架,準備接受日光浴與海風吹拂。
「凌晨3點就要起來做了,大概10點多拿出來曬。」才哥一邊說著製麵的工法,一邊將掛上木架的麵條慢慢拉長。拉麵線的時候不是一次拉長拉滿,因為每天的溫度與的濕度都不同,拉之前要憑經驗去感受麵條的質地,抓出適當的勁道,才不會發力過猛把麵拉斷。
而當掌握到今天的麵條個性後,才哥便倏地發力一甩!嘿~!
一瞬間千絲萬縷的麵條彈向空中,飄散卻又綿密地綴成一道白練,就像一江在空中飛舞的銀河,而後續幾下的拉、甩、扯,更接連抖出好幾道波浪,不僅散發出視覺的美,更傳達出手工所蘊含的力,才哥的身子在過程中也不斷彎腰再挺起,像是在向麵線鞠躬,表達一份對食材的敬意。
拉完麵線後,將麵線掛上木架,才哥與員工來回巡視曬麵廠,「要確認乾濕度,看什麼時候可以再拉一次。」方才巧勁連施的匠人,此刻卻散發出一份疼惜自家小孩的溫柔,不時用手輕縷著成串綿延的麵線,而垂掛在空中微微飄動的雪白線條宛如琴弦,讓他變得更像一個撫著琵琶的樂師。
製作麵線的苦力活,在他的雙手中彷彿幻化為另一種藝術。
接近正午時分,麵線的水份蒸發得差不多,才哥便將麵線逐串扯斷成適合的長度,折成8字形準備做二次曝曬。而我特地在離開前帶了一包成品回台灣,後來分給同事吃,頗獲好評!
麵線在傳統觀念中意味著「長壽」,但現今的麵線師傅為求效率,大多採用機器製作麵線,製麵的手工技巧反而似大限將至,不知道這門技藝在機械化的趨勢中,能否繼續尋得門徒傳承,讓它如其意涵般繼續保留到長長久久?

※ 歡迎追蹤IG:Jed08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