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你眼中是屁孩還是轉大人的半成品?為什麼青少年孩子他知道道理但常常做不到?為什麼小時候都算聽話,怎麼到了青春期覺得很難跟他們對話?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這孩子到底發生什麼事?
我服務接觸青少年族群已經有18年,從自己還是青少年的時候在補習班家教學弟妹,就一直在看著跟自己差不多年紀的弟弟妹妹,到現在是二寶爸(寫這篇文章時還同時揹著二寶哄睡站著打字XD),還是在跟青少年相處。也許是自己也走過青春期的風暴期,也在那時陪著看著小弟小妹走過。知道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自己在想什麼?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大歷程。根據美國發展心理學家與心理分析學者艾利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把人的一生分為8個不同階段。
青春期(12-19y)此時的重要任務:【自我認同VS角色混淆】。根據艾瑞克森的分析,若發展順利,就能擁有自我認同而得到歸屬感與安全感,能健康地與人互動,長大成人後也能平靜安穩地處理事情,有能力為將來做準備,也就是順利轉大人!
我回想自己進入青春期,也經歷「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很想搞清楚知道自己是誰?我能/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是有價值的嗎?有能力的嗎?我以後要幹嘛?我現在學這些以後能/要幹嘛?我有人愛嗎?我受歡迎嗎?等等腦中超多問號的……這種種思考的混亂與焦慮中。
青少年需要找出解答、確認自己的角色,讓自己走出迷失,邁向穩定、成熟。如果這個階段沒有順利完成這個任務,他可能一直到大學、成人階段,都處於這種迷失的危機中。看起來這是一種成人中年危機的青少版,我稱之為【青少年危機】。簡單來說,這迷霧的歷程走得過就順利破關轉大人,走不順利就像長不大的大屁孩。
外表看起來轉大人,只是身體長大變大隻。但是大腦心理的真實變化,卻是毛毛蟲變蝴蝶的巨變!毛毛蟲變蝴蝶必須要經過蛹的階段,但是要脫蛹蛻變卻是要耗費很大的體力掙脫,並不是每一隻毛毛蟲都能成功破蛹蛻變蝴蝶。就如我們所認識的大人,也不是都成功轉大人在經濟/心理/人際/自我生活管理都全然獨立。
看到這邊,我真的希望我們每個大人,也許你是家長/老師/輔導們,能有個心理建設,我們眼前的這位
青少年,真的是未進化完全的大人!蛹跟蝴蝶就是不一樣啊!他現在是【
半成品】
。在他的大腦裡正經歷一場大大風暴!我希望可以替青少年這麼說:我也不希望自己這麼難搞!但我自己都搞不定自己,我也希望我趕快長大啊!〈推薦閱讀:青春期的腦內風暴〉 希望我們能用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青少年。往後我們可以更多討論這個部分,讓我們更多搞清楚青少年的大腦正在發生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