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我們的青少年同在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如果要給青少年的自己一句話,你會對當年的自己說什麼呢?
raw-image

  去年12月份的【輔導知能】課程主題為「如何與我們的青少年同在?」,邀請到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的臨床心理師—張馥璟,與我們分享在工作現場實際遇到的青少年現況,可以如何一同去面對他們於青春期發展遇到的困境。心理師從青少年的四大面向「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切入主題,搭配發展理論,讓我們更能理解青少年行為的背後原因。

有關青少年的年齡定義,隨著社會發展改變也有所延長,可以從10歲到24歲。

  而以發展理論來說,人類的大腦發展也非一步到位,大腦邊緣系統在青少年前期開始急遽變化,它支援著行為、情緒以及長期記憶,因此青少年的情緒容易起伏,也是社交敏感時期,心理師形容為「引擎」開始啟動的時期(性能很好、油門很輕、容易爆衝),此時受同儕影響大,喜歡追求刺激、也容易成癮。

  青少年中期前額葉變得有組織,開始能執行高階思考能力,可以解釋為發展出更好的「煞車」系統。資訊在大腦的傳輸能力變得更快也更遠,因此大腦執行功能例如:做決定、解決問題和事先規劃的能力也會增強。

  直到青少年後期,大腦各系統間的連結程度提高,自我管理的機制也成熟,雖然可能尚欠缺社會經驗,但已有了成人的理性思考能力,懂得考慮長遠的後果。

  如果將青少年比喻為一台性能很好的跑車,何時踩油門、何時需要適時的踩剎車,以及油門與剎車之間的輕重緩急,也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學習項目。

raw-image
瞭解了在生理上發展所受的影響之後,也就能更同理的進入青少年的心理世界。

  青少年是發展自我認同的重要時期,在衝突與矛盾的價值觀中去思考「我是誰?」,包括來自家庭從小給予的觀念,與自己的價值觀產生了歧異、同儕的評價帶來很大的影響力、開始面對社會期待自己要成為什麼樣子

  此時容易有認知偏誤,可能過度樂觀,也可能容易焦慮不安、產生想像的觀眾不斷的審查批評自己,以努力符合外界期待。

  想了解青少年,也必須往前回溯了解兒童時期的家庭教育,那往往也影響著青少年時期的發展。心理師分享了工作現場所遇過的案例,每個人的成長背景都不一樣,也許家庭存在著關係衝突,例如常處於冷戰或吵架的情況,而孩子也可能是受虐兒或目睹兒。又或者家庭有著各種原因,所以處於脆弱甚至失能的狀態,導致對孩子的支持度不足,可能是貧窮、犯罪、失業、未成年、有身心障礙兒需照顧等多重問題。

raw-image

  根據調查,青少年所面臨的的壓力來源,往往父母的期待甚至更勝學校課業本身所帶來的壓力,而這些壓力是因為父母無意間、不自覺的比較:手足之間的比較、同儕之間的比較、甚至與親朋好友之間的比較等,如:「我們家哥哥在念台大外文系,弟弟也在念大學。」(這樣的言詞,無形之間容易讓弟弟覺得……難道我念的大學這麼不堪、不能說嗎?) 等等言語行為都默默地在孩子內心種下了壓力的種子。

  心理師提醒,當我們想「導正」青少年的行為時,不用求立即改變,需要慢慢來、跟著孩子的步調走,且記住不要用「教導」的態度,而是建議可以使用聊天的方式,以開放的心胸、耐住性子,先聽聽孩子是怎麼想的。

  在現今社會變遷加快、與手機網路共存的時代下,青少年面對未來的徬徨、加上網路匿名去責任化的文化,讓孩子感受到的壓力是隨時隨地的,這些都是時下青少年身心發展所需面臨的困境。

  我們也要理解,在生理上孩子的發展需要時間,如果加上童年時期的失落,以及對情緒的認識和覺察不足,都容易讓孩子有防衛心,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心理師說:「青春期就像兒童教育的期末考,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疏忽、敷衍的情緒會以難以招架的方式一一浮現。」

  此時我們可以學習站在孩子旁邊一起走,找出可以和孩子好好談話的時間和空間,並且保持開放的心態。因為所有行為背後都有意義,如此才能一步步靠近孩子的心、了解孩子下判斷與決定的歷程。聽聽孩子怎麼說!


▲推薦延伸閱讀:
《都是溫柔的孩子》
《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 卻又難以承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orldPeace的沙龍
20會員
241內容數
關懷危機與家境貧困的孩子,透過愛心早餐與營養食品服務、偏鄉圓夢、助學計畫、閱讀與寫作服務,守護兒童的心靈。
@WorldPea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該計畫由和平會資助 1 學年的《好讀》周報,提供給各縣市國中小學申請,期望透過讀報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與生活經驗,深化思考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能力。以下是摘自今年初多所受助學校的回響。
Thumbnail
2025/04/21
該計畫由和平會資助 1 學年的《好讀》周報,提供給各縣市國中小學申請,期望透過讀報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與生活經驗,深化思考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能力。以下是摘自今年初多所受助學校的回響。
Thumbnail
2025/04/14
籌募暑假餐費與營養食物箱,為服務的家境辛苦孩子準備暑假豐富營養的食品,讓孩子不擔心放假會挨餓。
Thumbnail
2025/04/14
籌募暑假餐費與營養食物箱,為服務的家境辛苦孩子準備暑假豐富營養的食品,讓孩子不擔心放假會挨餓。
Thumbnail
2025/03/27
世界和平會與九歌兒童劇團合作,以成語故事「杯弓蛇影」改編的兒童劇,透過捐款贈券的方式,邀請六歲以上親子及師生共賞,所得款項將全數捐助於「搶救受飢兒」專案,幫助貧童獲得穩定的愛心餐食。
Thumbnail
2025/03/27
世界和平會與九歌兒童劇團合作,以成語故事「杯弓蛇影」改編的兒童劇,透過捐款贈券的方式,邀請六歲以上親子及師生共賞,所得款項將全數捐助於「搶救受飢兒」專案,幫助貧童獲得穩定的愛心餐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讀得懂青少年的心嗎?不知道你是否會覺得青春期的孩子們有很大的轉變,而那個「大」轉變,甚至會讓你覺得他們根本不像過去的他們。然而我想告訴你一個事實,其實,就連青少年自己也處於「不認識自己」的狀態! 青春期的階段任務 為什麼會這麼說?根據Erik Homburger Erikson的「心理社會
Thumbnail
你讀得懂青少年的心嗎?不知道你是否會覺得青春期的孩子們有很大的轉變,而那個「大」轉變,甚至會讓你覺得他們根本不像過去的他們。然而我想告訴你一個事實,其實,就連青少年自己也處於「不認識自己」的狀態! 青春期的階段任務 為什麼會這麼說?根據Erik Homburger Erikson的「心理社會
Thumbnail
這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常常是父母來詢問我的第一個問題,青少年的孩子常常做出令大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從這本青春期的腦內風暴,我們可以更多看到一些解答,讓我們爸媽可以釋懷。我自己也從這本書大有收穫,聽看看這位也同有2位青少年孩子母親的腦科學專家,提出極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Thumbnail
這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常常是父母來詢問我的第一個問題,青少年的孩子常常做出令大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從這本青春期的腦內風暴,我們可以更多看到一些解答,讓我們爸媽可以釋懷。我自己也從這本書大有收穫,聽看看這位也同有2位青少年孩子母親的腦科學專家,提出極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Thumbnail
青少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期,開始接受社會期待的目光,並且開始建立自我認同。因此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展往往影響到成年後的性格,所以更應該加強對青少年情緒的關注。 身為家長其實也能幫助青少年管理情緒,可以試著在青少年有情緒的時候,幫助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有助於建立對自我的認同。
Thumbnail
青少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期,開始接受社會期待的目光,並且開始建立自我認同。因此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展往往影響到成年後的性格,所以更應該加強對青少年情緒的關注。 身為家長其實也能幫助青少年管理情緒,可以試著在青少年有情緒的時候,幫助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有助於建立對自我的認同。
Thumbnail
青春期是一個重要又極具挑戰的階段,孩子在這個邁向成熟的過程經歷中,他(她)的身心、行為舉止和三觀…,有可能會決定他(她)將成為什麼模樣的大人…
Thumbnail
青春期是一個重要又極具挑戰的階段,孩子在這個邁向成熟的過程經歷中,他(她)的身心、行為舉止和三觀…,有可能會決定他(她)將成為什麼模樣的大人…
Thumbnail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
Thumbnail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
Thumbnail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其實不少青少年期孩子,他們也覺得自己很難搞,這樣不順眼、那樣也不順心,他們有自己說不出口的挫折;在這階段,他們渴求獨立、自主,也在乎父母想法,但又表現出他們不在乎父母,因為不想被說爸媽寶..........
Thumbnail
其實不少青少年期孩子,他們也覺得自己很難搞,這樣不順眼、那樣也不順心,他們有自己說不出口的挫折;在這階段,他們渴求獨立、自主,也在乎父母想法,但又表現出他們不在乎父母,因為不想被說爸媽寶..........
Thumbnail
青少年在你眼中是屁孩還是轉大人的半成品?為什麼青少年孩子他知道道理但常常做不到?為什麼小時候都算聽話,怎麼到了青春期覺得很難跟他們對話?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Thumbnail
青少年在你眼中是屁孩還是轉大人的半成品?為什麼青少年孩子他知道道理但常常做不到?為什麼小時候都算聽話,怎麼到了青春期覺得很難跟他們對話?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