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不在那裏」:《馴羊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讀完整本《馴羊記》,才發現體裁上的難以定義並不只僅是作者貪心塞填的成果,先是自然景觀紛陳雜設、然後是解釋自然的科學人文素材、敘事聲音移轉飄動──歷史文件的虛構本就是一次提醒,唯有你走到了那個地方(無論是身體或心理),你才可以掌握你自身對於該地的詮釋權,此間並非其他二手影像素材、旅行報章或他人講座得以填補的空隙,旅行,意味著站在一個以你為中心、同時瞬息生變的封閉體驗,人曾經擁有召喚另一段時空間的能力,只是在凡俗生活裡我們未必想起自己原來的面貌。
《馴羊記》/徐振輔著/時報出版
  《馴羊記》序章以敘事者「我」的角度出發,描述自己曾寫過一篇關於雪豹的小說給朋友看,卻獲得「你寫雪豹,問題是你沒有看過雪豹啊」的反饋,那次之後,「我」便有些心懷愧歉,終於申請到保育NGO的研究站,展開為期七十二天追逐雪豹的旅程。然雪豹僅是開頭楔子,往後篇章遂遁隱到紛雜敘事佈景之後,見到與否是潛藏的鬆散主線,讀者並未感受到目睹雪豹的急迫和超越性意義,換言之,雪豹如同其自身的神秘,它更像是整本《馴羊記》所緊密繫著的核心隱喻:若我們得以輕易取用描述這世界的種種二手素材,自己親自描繪一幅世界還有意義嗎?若我們還願意這樣做,理由又是什麼?
  這其實是關於現代旅行長年以來的論題,特別是《馴羊記》所聚焦的青藏高原,於現代神話裡又黏附了諸多充滿遐思的概念:藏傳佛教的神祕感悟、壯闊自然的珍貴體驗、反抗壓迫歷史的前緣,似乎來到此處,人便得以轉瞬擴張,放進夢想、潛逃、找尋自我、蛻變新生等諸多原先不屬於自己的諸多詞彙。正因為西藏是個鮮明的旅行目標,似乎誰都可以說上兩句,那些原因都導向了靈魂無可言說的突破,神秘浪漫而且充滿意義,西藏遂成為推廣靈性的直銷中心。誠如作者於書中所言,「在那個易於管理、操控的抽象烏托邦,感覺自己正取回命運的主導權……隨後沾沾自喜地將再平凡不過的經驗賦予禪機詮釋,藉此提取一點點浪漫想像……試想一個這類旅行者的分享會,聽眾並非心動於異域風光,而是著迷於反抗者姿態的典範。它所能達到的最大效果,就是讓職場上唯命是從的上班族受到感召,心血翻騰,隔天遞出辭呈,因為失去一切而心滿意足。」
  他可能也察覺到,為什麼於現實中的自己感到迷茫、毫無方向時會被西藏所吸引、來到這塊意義過度飽和的高原?又為什麼會花上諸多筆墨書寫該地,以至於創作出這本《馴羊記》,他是否真如他所調侃的上班族那樣,僅是被擁擠浪潮趕赴西藏的講者之一?
  他所提出的解套方案是,從共黨歷史、藏族風土、自然科學以至於文學虛構等眾多角度切入,用全方位的雜文式細緻剖析西藏,取代隸屬於個人好美喔好感動喔的情緒衍流。全篇約略可以分出三條主線,最先是敘事者「我」於求學階段逃逸至西藏的公路旅行,處處綴點著青春頹唐,猶豫解離多過於熱情,類自傳性質的過程用了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識去解釋他所見到、所思考到的人文地貌,裏頭也不乏一些流行文化:班雅明的故事、《複眼人》、時間地景(Time Landscape)、《白日夢冒險王》,以至於篇末所談的冰芯紀錄(ice core)、人類所創造出的孤寂世(Eremocene)……通篇讀來有種樸實憂鬱的散文質地,前者意味著其所言皆有所本,透過世界諸多的輔助資源去理解西藏,卻又不免在當中涉入名為自我的濾鏡、用一些漂亮文字所談的冷調性欲說還休。
  第二條則是杜撰出的歷史文獻,以日人宇田川慧海入藏的《馴羊記》為軸線,延伸出口述桑吉仁波切的《爐邊史‧吉祥寶瓶》,歷經重複套娃式的迷障之後,講述中國共產黨於各種方面壓迫藏族的歷史,包括土改隨之而來的征戰、焚燒經書,連帶文工團所編寫上映的《文成公主》亦帶有文化殖民的一層陰影。連帶扣合老藏戲師最終被黨國的影像收編,模糊到僅剩一句讚賞的騙術。此篇密度甚高,雜揉了關於西藏自然與文化上過往的血淚,這是一塊遭到人暴力翻掘、被紅潮思想狠狠耙過的土地,相較於公路紀事是用較大尺度的自然之之於人類的比對,這裡將人類縮略到某一群特定的人所聚合的群體,軟一點的稱之為文化,嚴肅一點說是政治,我們目睹了一群人可以對某一塊界域有著怎麼樣的建設與破壞。
  最後第三條是敘事者「我」閒逛沖賽康市場時遇到一位商人,秘密把他拉到個小房間,看了一張雪豹毛皮,據說是小時候為了醫救父親,和哥哥到山裡打來賣錢。「我」據此寫了一篇小說,重新想像那對兄弟上山跋涉、最終打到雪豹與商人斡旋、歸鄉的段落。當小說中出現小說,虛構中的虛構是後設的提醒,也是對於形式的再三提問,作者企圖在此展現,他不僅要透過非虛構方式記錄無可異動、固著於史冊相本的西藏過往,更渴望透過文學的想像,撐開那些尚可填入文字的孔隙,包括前段虛構歷史亦然,他擺明了當提醒,人對於你所目睹的土地是有主動性的,你並非僅是自然領域中被水流推動、被板塊所乘載的客體,在有限度的前提之下,人有能力將自我的經驗反饋於自然地景,盡管那止於腦海裡的擘畫。
  回過頭來看,從自然之於人類的科學解釋、一群人的政治文化之於土地的歷史人文改造互動,以至於獨獨一人面對所見所聞的文學式感發,是否就能夠妥善回答了篇前預設的問題?假若所補綴的都是他人在不同時空所遺留下的材料,大可以選擇任何想書寫的地點,用引人注目的概念糖衣包裝,所有都能寫反倒是種無趣的流水工業。那到底還剩下什麼有趣的?旅程最後,敘事者聊到傳佛教的某些概念,緣起緣滅,任何關係都只是當下各種狀態多方角力嵌合的結果。那些大於自己的學識經驗易於打包整理,但屬於一己之私的無法略過的感官經歷、在特定時空狀態下無法遏止的思緒漲湧,有時比各種艱難學科更令人退卻、抗拒或迷人,寫或不寫,似乎也只能歸因於此,有某些特定的焦慮,有某些東西無法透過他人的口舌筆墨消化,所以爬梳了龐雜資料,在眾多知識科別之中,還是僅能透過文學表達一些什麼。
-
  敬佩有之,卻始終無法著迷於他耗費大量心神、對於西藏鉅細靡遺的剖析和建構,對我來說隨機、貌似可以任意嫁接的行文模式,可能對作者來說是獨特而無法取代的重要地點,因為無法解釋箇中神秘,只能用緣這種很雞肋的結論來概括。至少對於寫作,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回答,致敬《大地之下》裏頭的致敬:當馬洛里說因為「它在那裡」的時候,寫作者殊途同歸的回答是:「因為它不在那裡」,如同那從來無法親眼目睹的野生雪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59內容數
關於文學、歷史、哲學、社科的種種思考,試圖從堆疊的文字中找到需要被思考的問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給個問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察覺到他再也無法拍出突破性的作品,早年追逐理想典型的人像也逐漸遙遠,他越發相信,「攝影是一個人整體生命狀態的反應」,轉換攝影捕抓的主客關係,「攝影到最後並不是你用相機獵捕到了什麼,而是你忽然被什麼攫住了」
劉梓潔的《自由遊戲》筆法深刻幽默兼有,寫活了茉莉這個難以簡單評斷的角色,藉由周遭多變的視角和聲音,刻劃出她的喜悅和哀傷,透過形式上的分割章節,探究自由於文本內外的本質到底為何。
懼怕、逃離、深愛、憶惜,差不多就是人一生持續循環的四個季節,終究,也會在這廣袤大地上枯萎凋零,將我們借來的還回去。
人為何會想攀登高山?或者說,山為何如此令人著迷、吸引人不斷群聚攀登?
  《當神成為機械人》的標題耐人尋味:神為何會與機械人有所關係?人們是依據何種概念的延伸將兩者繫連?
女性,是眾人看見西蒙‧波娃的第一個面向。因為是女性,所以父親稱讚她聰穎的方式是說「她以男人的方式思考」;因為是女性,所以《紐約客》介紹她時所寫下的文句是「你所見過最漂亮的存在主義者」:也因為是女性,關於她的敘述都圍繞著沙特(Jean-Paul Sartre)旋轉,沙特的伴侶、沙特身旁的另一個人。
他察覺到他再也無法拍出突破性的作品,早年追逐理想典型的人像也逐漸遙遠,他越發相信,「攝影是一個人整體生命狀態的反應」,轉換攝影捕抓的主客關係,「攝影到最後並不是你用相機獵捕到了什麼,而是你忽然被什麼攫住了」
劉梓潔的《自由遊戲》筆法深刻幽默兼有,寫活了茉莉這個難以簡單評斷的角色,藉由周遭多變的視角和聲音,刻劃出她的喜悅和哀傷,透過形式上的分割章節,探究自由於文本內外的本質到底為何。
懼怕、逃離、深愛、憶惜,差不多就是人一生持續循環的四個季節,終究,也會在這廣袤大地上枯萎凋零,將我們借來的還回去。
人為何會想攀登高山?或者說,山為何如此令人著迷、吸引人不斷群聚攀登?
  《當神成為機械人》的標題耐人尋味:神為何會與機械人有所關係?人們是依據何種概念的延伸將兩者繫連?
女性,是眾人看見西蒙‧波娃的第一個面向。因為是女性,所以父親稱讚她聰穎的方式是說「她以男人的方式思考」;因為是女性,所以《紐約客》介紹她時所寫下的文句是「你所見過最漂亮的存在主義者」:也因為是女性,關於她的敘述都圍繞著沙特(Jean-Paul Sartre)旋轉,沙特的伴侶、沙特身旁的另一個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文/張慕瑾(記者、書店店員,閒時寫字讀書。) 萬物有序,這個序該如何運行下去,從古至今都是順應自然法則,以維繫生靈間的平衡;但當平𧗾被強行打破,我們又該信奉哪套法則?由已故藏族導演萬瑪才旦所執導編劇的《雪豹》把命題搬上大銀幕,讓觀眾置身於遠離煩囂的雪地中,從現實與超現實交錯的故事中一探究竟。
西藏是個甚麼樣的地方?如此令我神往 是一個冷到發抖,卻要小心不被曬傷的地方。 是一個你能看見陡峭山坡上氂牛整群移動,能聽到嘹亮的呼喊,卻看不到人在何處的場景上。 是一個雪山、草原、綠水並存的風光。 是一個冰川、岩塊、荒涼崎嶇的高山曠野。 一天奔馳500公里,只為了看一個4700公尺高原上的
    這幾天突然很懷念西藏。     我去過西藏4趟,每一次都走不同的方向,第一次是成都直飛拉薩,第二次從成都開車9天上拉薩,第三次從尼泊爾翻過喜馬拉雅山到珠穆朗瑪峰,第四次飛林芝。     我之所以會到西藏那麼多次,是因為第一趟去就被那裡的大山大水,雄偉壯闊所震懾,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令人心曠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02/11/2022 雪山驚魂記   原說過再也不在雪季登山了。 但圈谷的雪況,是個強大的吸引力。 最終我違背了自己說的話, 出爾反爾的又去了。 也許是如此,有了這次的雪山驚魂記。   但其實只是有驚嚇,而沒危險。 畢竟就帶了個六爪冰爪也爬不上主峰。 驚嚇的則是, 到登山口足
Thumbnail
游牧十年就跟寓言故事一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到,會有屬於各自心境上的收穫。這不是本只講述青旅瘋狂夜晚的書;也不是一直述說旅行陰暗面的鬼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只是剛好作者的人生都走在旅途的路上。而這篇書評,也不只是書評,而是關於旅行的文章。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因為高中的讀書會活動,全班一起讀同一本書再分成小組討論,對當時的我來說這是一本精彩的「冒險故事」,並被那句「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熱血沸騰。
Thumbnail
詳介《龍在雪域》兼駁夏格巴《藏區政治史》之謬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文/張慕瑾(記者、書店店員,閒時寫字讀書。) 萬物有序,這個序該如何運行下去,從古至今都是順應自然法則,以維繫生靈間的平衡;但當平𧗾被強行打破,我們又該信奉哪套法則?由已故藏族導演萬瑪才旦所執導編劇的《雪豹》把命題搬上大銀幕,讓觀眾置身於遠離煩囂的雪地中,從現實與超現實交錯的故事中一探究竟。
西藏是個甚麼樣的地方?如此令我神往 是一個冷到發抖,卻要小心不被曬傷的地方。 是一個你能看見陡峭山坡上氂牛整群移動,能聽到嘹亮的呼喊,卻看不到人在何處的場景上。 是一個雪山、草原、綠水並存的風光。 是一個冰川、岩塊、荒涼崎嶇的高山曠野。 一天奔馳500公里,只為了看一個4700公尺高原上的
    這幾天突然很懷念西藏。     我去過西藏4趟,每一次都走不同的方向,第一次是成都直飛拉薩,第二次從成都開車9天上拉薩,第三次從尼泊爾翻過喜馬拉雅山到珠穆朗瑪峰,第四次飛林芝。     我之所以會到西藏那麼多次,是因為第一趟去就被那裡的大山大水,雄偉壯闊所震懾,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令人心曠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02/11/2022 雪山驚魂記   原說過再也不在雪季登山了。 但圈谷的雪況,是個強大的吸引力。 最終我違背了自己說的話, 出爾反爾的又去了。 也許是如此,有了這次的雪山驚魂記。   但其實只是有驚嚇,而沒危險。 畢竟就帶了個六爪冰爪也爬不上主峰。 驚嚇的則是, 到登山口足
Thumbnail
游牧十年就跟寓言故事一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到,會有屬於各自心境上的收穫。這不是本只講述青旅瘋狂夜晚的書;也不是一直述說旅行陰暗面的鬼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只是剛好作者的人生都走在旅途的路上。而這篇書評,也不只是書評,而是關於旅行的文章。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因為高中的讀書會活動,全班一起讀同一本書再分成小組討論,對當時的我來說這是一本精彩的「冒險故事」,並被那句「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熱血沸騰。
Thumbnail
詳介《龍在雪域》兼駁夏格巴《藏區政治史》之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