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介《龍在雪域》

2024/01/05閱讀時間約 35 分鐘
-- 兼駁夏格巴《藏區政治史》
全書漢譯本共655頁,約有五十一萬餘字,可說是大部頭著作,作者茨仁夏加,1959年生於西藏拉薩,藏族,其父為一所藏語學校校長(據此書封面裡所載,但據其他資料1959年之前拉薩並無所謂藏語學校),但不幸英年早逝,1967年由其母攜其離開拉薩,前往印度,1973年赴英國留學,獲英國倫敦亞非學院社會人類學與南亞史學士,2004年獲藏學博士學位。目前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國家級講座教授,除本書外,尚著有《雪山下的火焰》,編有《雪獅之歌:現代西藏新創作》、《看見拉薩:英國人眼中的西藏首都》。
譯者謝惟敏,台灣花蓮人,台灣大學史學士,多倫多大學史學碩士,現在英國從事翻譯工作,除譯本書外,另譯有《遮蔽的圖伯特》。本書譯筆相當流暢。(該書於2011年台北左岸文化出版)
本書原名為: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cus─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Since 1947,漢譯《龍在雪域》頗為傳神,在卷首附有九幅地圖,在正文之前有《前言》,在《前言》中提到作者撰著此書所用到的史料,作者稱:「第一手史料方面,我使用了不同檔案館裡的藏文與英文材料……」(見頁16),但是沒有用到中華民國政府的中文檔案或相關人士的文獻,如英國撤離印度後(也是本書敘事的起點),中華民國首任駐印度大使陶希聖,曾撰數篇有關西藏的文章,不知作者是不識中文無法閱讀,或是刻意避免運用,如是前者,應屬可愿,如是後者,則凸顯作者刻意排除中華民國於藏事之外,則是相當不智的作為。《前言》另一部分為「藏文名字與名詞的翻譯」,是相當好而且相當重要,對於許多藏人名字與名詞提供了比對上的方便,彌足珍貴。全書共分十五章,每章之下各有若干小標題,書末附有各章注釋,茲將十五章標題引錄如下:
第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
    西藏與其鄰居
    驅逐國民黨官員與共產黨在中國的勝利
    西藏準備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藏尋求國際支持
    西藏與中共協商
第二章 中共入侵
    中共籠絡西藏
    人民解放軍進攻
    中共對西藏強加條件
第三章 西藏向聯合國請願以及《十七條協議》
    聯合國的問題
    聯合國展延西藏案的辯論
    西藏與中國的談判
    美國步入西藏議題
    藏人討論《十七條協議》
第四章 恓惶的共存
    兩位總理
    人民的反對
    札什倫布一派
    印中貿易協定
    達賴喇嘛與毛澤東晤面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
第五章 嫌隙
    康與安多的起義
    西藏中部地區反對聲浪日高
    達賴喇嘛造訪印度
    周恩來力勸達賴喇嘛返回西藏
第六章 起義
    「四水六嶺」的創立
    美國的秘密支援
    安撫中共與鎮壓康巴反抗活動
第七章 達賴喇嘛遠走印度
    起義的導火線
    包圍夏宮
    最後爭取達賴喇嘛的企圖
    達賴喇嘛出逃
第八章 國際的反應與西藏在聯合國
    尼赫魯與西藏
    對西藏的支持
    聯合國的辯論
第九章 改革與鎮壓
    打倒反動分子
    班禪仁波切
    七萬言書
第十章 喜馬拉雅之戰
    帝國的遺緒
    藏人的抵抗
    印度與中國交鋒
第十一章 西藏向社會主義過渡
     整肅班禪仁波切
     西藏自治區域成立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
     破「四舊」
     打倒當權派
     兩大派
     尼木的叛亂
第十三章 來日再革命
     政治系統的重建
     林彪事件與新任黨委書記
     中美大和解
     批林批孔、聯繫批判達賴、班禪
     毛之死
     自由化的第一階段
     北京─達蘭薩拉對話
     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第十四章 一條通往新西藏的路
     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北京對達賴喇嘛的政策轉趨強硬
     新的黨委書記
     中印邊界爭議再起
     西藏議題的國際化
     西藏戒嚴
     北京─達賴喇嘛對話破局
第十五章 跋語
     西方的批評
     區域團結
     經濟
     班禪仁波切爭議
     結論
本書首章敘述1947年八月十五日,印度脫離英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雖然剛剛擺脫殖民地身份,拋去被剝削、被奴役的角色,可是立即「從英國處繼承了它過去在西藏所取得的政治影響力以及特權」(見頁23),這裡作者用字遣詞相當技巧,避開了英國如何在西藏獲得「政治影響力以及特權」,不提1904年英國以槍炮刺刀血洗拉薩、十三世達賴喇嘛北逃外蒙古,企圖進入俄境尋求俄羅斯保護的往事,或許作者以得到英國獎學金留英的關係,對英帝國的侵略行為刻意不提,對印度甫脫下被殖民的枷鎖,立刻披上帝國主義的外衣,竟毫譴責之意,或許有一些藏人流亡印度,不敢得罪印度,果而如此,本書在立論之初,已經有了寧願隱瞞史實,也不敢得罪英、印的立場,因此閱讀本書必得從根本處了解作者的意識形態,否則很容易被作者所誤導。在本章《驅逐國民黨官員與共產黨在中國的勝利》小節裡,從標題《驅逐國民黨官員》一句,可以看作者刻意抹殺中華民國,此一事件,就是中文史料上所指的「驅漢事件」,而作者概括的「國民黨官員」稱之,按當時被迫離開西藏的漢人有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官員、有拉薩小學教職員、有醫生、有商人,豈可以「國民黨官員」一語稱之,或許只依據英、印方面的資料,其實當時中華民國駐印度大使陶希聖,在事件發生後,曾接待被迫離藏的漢人官員、教職員、醫生及商人,事後並曾就此─「驅漢事件」撰就專文,以《揭開中印間有關西藏的幕》為名,於1950年九月二十二日在台北發表(按「驅漢事件」發生於1949年七月)刊載於1950年十月出版之《自由中國》半月刊第三卷第七期,羅氏在文中提到:「印度雖然痛罵英國帝國主義對印度的侵略,卻是認為英國帝國主義處心積慮之所得,是印度不可分割的遺產。」可惜作者沒有用這一段話,很像印度繼承英國在西藏的政治影響力與特權是理所當然之事,如果後來的西藏流亡政府、達賴喇嘛一再宣稱西藏是一個國家是真的,那豈能容許英國或印度在西藏享有特權。
「驅漢事件」是由原先英國駐拉薩代表理查森(Hugh Richrdson)後成為印度駐拉薩首任代表提出(見頁33),作者稱主要與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連繫的達拉‧朋措札西也說「驅漢事件」是理查森所提出,這個達拉、朋措札西,是達賴喇嘛的姐夫,曾於1966年五月首次來台,名字譯為塔克拉、彭措札西,曾就讀於南京中央政治學校(今政治大學前身)附設之邊疆班,所以通曉漢語,以之作與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聯絡人員相當合適,而且也是首次見諸文獻的史料,頗為珍貴。在本章《西藏準備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節中,提到西藏地方政府內部進行改組,設了外交、國防、軍餉與供應三部每位「夏卜拜」(即噶倫)負責一個部門(見頁36),這三個人分別為魯康瓦(漢人史料多作魯康娃)、索康、旺欽格勒(台北方面作蘇康旺欽格勒,此人於1970年曾來台定居,與宇托‧札西頓珠出任《噶倫辦事處》主任)及饒噶廈,作者對「夏卜拜」等藏語專有名詞在注釋中作出詳細說明(見頁560),對讀者提供了莫大的助益,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在《西藏尋求國際支持》一節中,作者參考《英國外交部檔案》提到西藏於1947年向印度提出「將先前受英國蠶食的西藏領土歸還」的要求,作者肯把這一段寫出來,比達賴喇嘛只敢向中國大陸要求所謂「大西藏」,對被英、印侵占原屬西藏的土地,連提也不敢提,可見作者良知未泯。
中共贏得內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西藏恪於現實情勢,不得不與中共進行協商,西藏想派夏格巴為西藏代表團團長與中共在香港進行協商,但香港總葛量洪認為夏格巴「聰明又狡滑」(見頁56)而予拒絕,葛量洪的看法相當正確,夏格巴其人不但狡滑,更善於扭曲史實,篡改史實,其所撰《藏區政治史》就馮空捏造許多似是而非的論調,企圖誤導西方社會進行支持藏獨,若干年輕一代西方尤其美國的所謂藏學家,頗有受其影響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0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揭開喇嘛教的神秘面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7會員
45內容數
康熙、吳三桂、五世達賴與準噶爾部酋長噶爾丹這四個活躍在十七、八世紀的人物,對中國近代史有著巨大的影響。這四個人的關係錯綜複雜,彼此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或鬥智或訴諸兵戎。本系列將就此四人事跡酌為敘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