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高菴住雲居,普雲圓
①為首座,一材僧為書記,白楊順
②為藏主,通烏頭
③為知客,賢真牧
④為維那,華姪為副寺,用姪
⑤為監寺,皆是有德業者。
用姪尋常廉約,不點常住油。華姪因戲之曰:
『異時做長老,須是鼻孔端正始得,豈可以此為得耶?』用姪不對。
用姪處己雖儉,與人甚豐。接納四來,略無倦色。
高菴一日見之曰:『監寺用心固難得,更須照管常住,勿令疎失。』
用姪曰:
『在某失為小過,在和尚尊賢待士,海納山容,不問細微,誠為大德。』
高菴笑而已。故叢林有用大碗之稱。」
《逸事》
【注釋】
①普雲圓:宋朝南康軍・普雲自圓禪師,四川綿州人,俗姓雍,年十九試經得度。後南下遍叩尊宿,嗣高菴善悟禪師。
②白楊順:宋朝撫州・白楊法順禪師,綿州人,俗姓文。嗣龍門佛眼清遠禪師。禪門中曾記載白楊法順禪師一段很切要的訓示:「染緣易就,道業難成。不了目前,萬緣差別。祗見境風浩浩,凋殘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燒盡菩提之樹。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為眾一似為己,彼此事辦。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師律身清苦,出入唯杖笠獨行。後示寂,闍維收舍利,目睛齒舌數珠,同靈骨塔於寺西。
③通烏頭:宋朝真州・北山法通禪師,嗣長蘆真歇清了禪師。
④賢真牧:宋朝南康軍歸宗・真牧正賢禪師,潼川人,俗姓陳。世為名儒,幼從三聖海澄禪師出家受具戒,後遊成都依大慈秀公習經論,凡典籍過目成誦,義亦頓曉,秀稱為經藏子。出蜀謁諸尊宿,後參扣佛眼禪師。一日入室,佛眼禪師舉「殷勤抱得旃檀樹」,語聲未絕,師頓悟,乃嗣其法。佛眼禪師因手書「真牧」二字授之。紹興己巳(1149),歸宗寺虛席,郡侯以禮請,堅臥不應。寶文李公懋嘗問道於師,同屬官強之,乃就。
⑤用姪:宋朝婺州雙林・德用禪師。婺州(浙江金華縣)人,俗姓戴。初於智者寺試經得度,先後參謁長蘆崇信、保寧圓璣、佛眼清遠等諸師。高菴善悟禪師自廬陵天寧寺遷至雲居山時,師隨侍之,並嗣其法。常與佛果、佛鑒、佛眼等會下之諸師往來,聲譽甚隆。後居於閩中之際山,歷主東禪、西禪二寺及天寧寺、雙林寺。昔於高菴座下任監寺之職時,見重一方,禪林間以「用大碗」譽稱之。生卒年不詳。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高菴善悟和尚當年住持雲居時,普雲自圓禪師任首座,一材僧任書記,白楊法順禪師任藏主,烏頭法通禪師任知客,真牧正賢禪師任維那,曇華師姪任副寺,德用師姪任監寺。高菴禪師所任用的這七位職事,都是很有德行道業的人。
就以德用師姪來說吧,平常處己極為清廉儉約,他個人夜間點燈從來不用常住的油。因此曇華師姪曾對他戲謔說:「日後你做了長老,也要保持品行端正,見地明白才好,怎能以這些表現為自得呢?」德用師姪聽了只是默不作聲。
更難得的是,德用師姪自己雖然很儉約,但待人卻非常寬厚。接納四方來的客僧,從來沒有露出厭倦怠慢的神色。
高菴禪師有一天當面對他說:「你身為監寺,待人處事這樣用心固然難得,但更要照管好常住,不要因疏忽大意而犯了過失。」
德用師姪說:「對我個人來說,若有點疏失畢竟事小,但在和尚尊賢待士方面,卻要體現出海納山容的度量,不問瑣碎小事,這才是大德的風範啊!」
高菴聽了微笑而已。故此叢林中送給他「用大碗」的稱號,也就是表示度量大的意思。」
良因贊曰:
如《大智度論》所說:
「入道慚愧人,持鉢福眾生;云何縱塵欲?沈沒於五情」;
修道人為什麼能夠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呢?
就是因為懷著慚愧心。
因為慚愧,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嚴以律己。
也因為律己以嚴,觀照自己的心尚且不及,
豈會對他人虛妄分別,乃至指指點點。
是否真修行人,不只是看做的功課多少,
學習多少經論,更要看否具足老實、謙虛、厚道、調柔、寂靜的性格。
莫向外看,但看自己是否符合真修行人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