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教育設計思考|疫情海嘯侵襲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 by Walkerssk from Pixabay
這次全球大流行病,新冠疫情一波又一波襲來…
台灣這波 Omicron 疫情,許多人艱苦了,尤其是有兒童和嬰幼兒的家庭…
我心心念念的,始終是下一代的孩子們…
這段日子以來,聽聞了許多孩童和嬰幼兒確診染疫的辛酸慘痛經驗及心路歷程,也只有小孩會讓我感到揪心、不捨。
但已沒有時間陷入耽溺於悲傷、憤怒的負面情緒漩渦中了,疫情局面情勢變化急速未知,還有一段長路。
收拾心情,觀察趨勢,盤整資源,遙視遠方,遠眺未來,為後疫情時代做準備,彌補已經崩解碎裂的正規學校教育,修復下一代孩子們的學習。
大自然的反撲與疫情天災,同等公平無差別不斷重擊了城市地區和偏鄉地方,但同時卻加劇了人世間的不公平,疫情此刻的醫療照護資源與機會,同樣重要的還有教育學習機會和資源。
許多社會問題原先就已經存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疫情就像照妖鏡,只是讓問題浮出檯面、現出原形,包括教育方面……

🚀

從今年(2022)下半年開始陸續進行3項有意思、有意義及有價值的社會創新計畫,這3計畫是整合一體的,這也是個未來10年計畫:

"語言學習元宇宙"

"偏鄉教育設計思考"

"偏鄉教育數位游牧"

3計畫的簡介及詳情,請追蹤下列兩個平台管道,持續關注這有意思、有意義及有價值的社會創新計畫,並分享出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3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n8QoDzGJY也好,就當我杞人憂天。 因為,我在三年前,就有慈惠醫院日間部大停課的經驗了。 最近的新冠肺炎再度進入流行期,有的星星兒就有和我類似,容易焦慮不安。 而在打新冠疫苗,也只是降低嚴重程度。 只是,星星兒比較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近日和「語言治療師」朋友談到,這幾年疫情下出生的寶寶,因為社交活動變少,面對多數人都是戴著口罩,所以在語言學習上顯得延緩的比例也相對變多了,這也是「口罩寶寶」年代的現象之一。這個話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也深感「環境」及「教育」帶給人的微妙影響性。 每個嬰兒都是天生的語言家,而「環境」(及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n8QoDzGJY也好,就當我杞人憂天。 因為,我在三年前,就有慈惠醫院日間部大停課的經驗了。 最近的新冠肺炎再度進入流行期,有的星星兒就有和我類似,容易焦慮不安。 而在打新冠疫苗,也只是降低嚴重程度。 只是,星星兒比較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近日和「語言治療師」朋友談到,這幾年疫情下出生的寶寶,因為社交活動變少,面對多數人都是戴著口罩,所以在語言學習上顯得延緩的比例也相對變多了,這也是「口罩寶寶」年代的現象之一。這個話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也深感「環境」及「教育」帶給人的微妙影響性。 每個嬰兒都是天生的語言家,而「環境」(及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