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戰爭下的大旱悲歌|NOWA看電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說:超過6億美元全球票房的經典電影
民國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大旱。一千多萬人流離失所,三百萬人餓死。這個大難時代的故事,家財兵搶、賣身換糧、路倒狗食、絕處求生 ... 在長期飢餓狀態下,道德、信仰、尊嚴、親情、國族,你以為會是怎樣的糾葛?
這是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的背景,取材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籌備近二十年才拍攝完成的作品。觀影期間我深深為當時顛沛流離百姓所遭遇的情景難受著,數度因激動落淚而暫停播放。
自古以來河南地區歷經多次災荒變故,廣大的農民不時遭逢天災人禍無情的考驗,即便進入20世紀,在1942那年更是逃不過災難,不一樣的是在同一時間世界各地同時陷入變動的時代。飢餓狀態下的苟且求生,抑或彈藥無情來個痛快;前者是活著就有希望的信念,後者是給個解脫無掛無礙,到底那個選擇好呢?!
影片由口述者的口白揭幕,大地主面對飢荒選擇與大家一起出走家園,從避難的身分轉變為逃荒的角色,這一路上故事情節的轉換,與當時中央政府對日作戰的政策擬定,從中還可見一路跟隨逃荒難民兼傳福音的牧師、美國《時代周刊》新聞記者的深入災區採訪報導;交叉敘事多重觀點的安排手法,讓故事情節盡可能觀照天災的苦難和大時代的人禍。
▲圖說:即便是地主大戶人家,戰爭來臨也只能為求生而逃
片中帶到大後方中央官員歌舞昇平的繁華景象,而前線大軍集結廣徵糧食、酷寒地凍難民西逃的畫面,再對照因糧食嚴重匱乏河南省主席分別向前線司令官請求減免徵糧,到重慶面見委員長陳情解決缺糧的情節。左支右絀的現實情況,無計可施的憂心無奈,地方父母官縱始有心也只能徒呼負負只求盡力。
這一大批難民在路上不僅面對的難題不僅如此,日軍戰機臨空無情炸射,彈如雨下的間歇片刻,軍民一家愛國護民的信念,禁不起現實考驗,混雜在隊伍行間撤守的軍人趁機掠奪百姓的家產,前方戰事吃緊時百姓縮衣節食支援,對照此景又奈如何 ? 經歷這番軍人失職的道德潰敗,地主東家自此失車失糧身家俱無,淪為難民身分也只能跟隨大家徒步前行。
▲圖說:雖然隊伍中有大批民眾,但日方認為只要有軍人就該投彈
▲圖說:槍口雖然一樣朝外,但這時候對的卻是逃荒的百姓,這車還是你搶他的耶
一心想在逃荒時彰顯上帝偉大的牧師,在親眼目睹戰爭殘酷,屍首遍野的現場,跪地抬頭望天尋找天父的身影,祈求悲憫伸出援手結束這一場浩劫,但魔鬼的動作總是比較快,這一切所為讓牧師也懷疑了信念,離隊向另一長老牧師尋問上帝的意旨。人類幾次戰爭中,宗教扮演的力量縱能短暫撫慰心靈,但也會被質疑為何關鍵時刻只見魔鬼。
▲圖說:沿途倒屍,野狗食人,這張照片終逼使中央官員採取手段
美國記者為了一探傳聞河南大旱難民無援的消息,孤單一人深入伴隨逃荒行列並貼身記錄,因此親身體會沿途倒屍、野狗吃人的慘酷現況,也遭逢日軍空襲毫無抵抗力的難民,以親身經驗撰寫新聞並當面呈報中央大員,在憂心國際輿論撻伐情況下,中央終於同意撥方軍糧稍解燃眉之急,但車水杯薪又本位主義的考量下,這批難民又再度遭遇人性的挑戰。
影片中清冷的色調顯像當時避難逃荒中呼天不應的氛圍,服裝和美術對難民的造型做足了功課,演員演活了天寒地凍無食可進的無奈絕望。
▲圖說:沒有糧食就吃樹皮,但嫂子產後需要營養,那就焚書食貓吧
此片於2012在大陸播映之後,引起不少人的關注與討論縱觀全片可以替為何國民黨打贏了抗日,卻在擁有重兵的情況下仍兵敗如山倒退守台灣,找到一個解釋。雖說這是改編小說題材,但多少也點出當時中央抗日的主軸,重前線輕後方,也讓以農民為後盾的共產黨有很好的轉機。
▲圖說:昨天才成親今天就賣妻,這樣換來糧食大家也就都有活路可走
民國史的記錄因中華民族的災難造成選擇性角度的擷取,帶給我這一代人片面的真實,那些以為就是如此發展的事件,需要自己尋找真相建立觀點,儘管不可能全盤了解,但能還原當時發展的經過,就不失對解讀歷史的關注和負責。這部片更加讓我更想了解在這個時代洪流下所發生的悲劇,到底還有哪些被隱藏不受重視,或說需要真實關注面對的!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avatar-img
22.7K會員
439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WA 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年有幸受朋友邀約出席《2012金馬影展》神秘場,電影開場前很幸運的看到李安導演本人特別撥冗抽空蒞臨談話,整場觀眾不僅能親眼目睹大導演的風采,還同時能夠搶先觀賞這部影片都開心不已。
那年有幸受朋友邀約出席《2012金馬影展》神秘場,電影開場前很幸運的看到李安導演本人特別撥冗抽空蒞臨談話,整場觀眾不僅能親眼目睹大導演的風采,還同時能夠搶先觀賞這部影片都開心不已。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牟常在、二馬、大寶頭和潘子分屬不同軍隊, 撤退時,孫軍長下令炸橋,泥水沙土滾滾而來,大夥奔逃保命時, 四人與所屬部隊衝散了,邊嚷叫邊跑在一起, 跑進樹林,聽潘子的判斷往北走,就能與其他部隊會合。 歇息喘氣吃泡泥水的乾糧止饑餓時, 牟常在發現有個以布條遮臉的孩兒鬼沿路跟著他們。 又累又餓的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從前從前,有一座總是被雲霧繚繞的山,山腳下有一座貧窮的小村莊。 村裡的莊稼收成不差,但淹水的頻率實在太高了,幾乎每年的收成都有一半要泡水,能賣出去的量自然少了。這種情況雖不致餓死,然而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卻是不能了。 漸漸的,村民們摸出淹水的時機——下大雨的時候反而不會淹水,可是只
Thumbnail
最近在追一部時代劇《一把青》,劇中一分隊隊長郭軫帶隊,因為衝動跟進,被日軍設下的陷阱給欺騙,他旗下的所有飛機全軍覆沒,其中一員當時被日軍擊落,但沒有死,但因為身陷座艙無法逃生,但是機身已開始著火,而在旁虎視眈眈地日軍徘徊在這名隊員的飛機旁,為了讓這個隊員最後好死...
Thumbnail
大飢荒長期以來一直是熱門話題。然而,討論中卻忽略了飢荒中缺少流民這一點。根據東西歷史記錄,飢荒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流民。本文懷疑共產黨當年是否控制了飢民的逃生路線,並派解放軍控制飢民。該時期的流民都去了哪裡?而餓死人數如此之多,為何當時的人們會害怕維護秩序的公安?這些疑問都值得深入討論。
或許,我因過勞而導致感冒,今天未能如往常做深度閱讀了,於是,心想不如改由觀看日本電影,因為影片中保留著1960年代的社會面貌,我將此視為對日本戰後史縮影的閱讀。   這部影片是一部諷刺意味濃厚的喜劇作品,由今村昌平導演。故事以駐日美軍基地所在的橫須賀市(橫須賀軍港)為背景,透過一個被派去養豬的暴
很多人爲了證明中國人奴性重,經常說大饑荒餓死幾千萬農民,爲什麽不造反?事實是整個大陸發生了大量搶糧事件以及推翻共匪的革命事件,請看共匪自己的記錄: 大饑荒時期,共黨眼睜睜的看著人餓死,絕不開倉放糧。因此,中國大陸發生了大量搶糧事件以及推翻共黨的革命事件。在2014年第8期《炎黃春秋》雜志上發表的洪
Thumbnail
「五年前,我們在最困苦無助的時候,被國家拋棄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柏楊的同名戰爭小說,講述了泰北孤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後的命運。李彌將軍的第八軍原駐守在雲南,但在中共軍隊的追擊下,最終逃至緬甸。在緬甸,他們建立了中國的軍事指揮部,並屢次抵禦緬甸軍隊的攻擊。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牟常在、二馬、大寶頭和潘子分屬不同軍隊, 撤退時,孫軍長下令炸橋,泥水沙土滾滾而來,大夥奔逃保命時, 四人與所屬部隊衝散了,邊嚷叫邊跑在一起, 跑進樹林,聽潘子的判斷往北走,就能與其他部隊會合。 歇息喘氣吃泡泥水的乾糧止饑餓時, 牟常在發現有個以布條遮臉的孩兒鬼沿路跟著他們。 又累又餓的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從前從前,有一座總是被雲霧繚繞的山,山腳下有一座貧窮的小村莊。 村裡的莊稼收成不差,但淹水的頻率實在太高了,幾乎每年的收成都有一半要泡水,能賣出去的量自然少了。這種情況雖不致餓死,然而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卻是不能了。 漸漸的,村民們摸出淹水的時機——下大雨的時候反而不會淹水,可是只
Thumbnail
最近在追一部時代劇《一把青》,劇中一分隊隊長郭軫帶隊,因為衝動跟進,被日軍設下的陷阱給欺騙,他旗下的所有飛機全軍覆沒,其中一員當時被日軍擊落,但沒有死,但因為身陷座艙無法逃生,但是機身已開始著火,而在旁虎視眈眈地日軍徘徊在這名隊員的飛機旁,為了讓這個隊員最後好死...
Thumbnail
大飢荒長期以來一直是熱門話題。然而,討論中卻忽略了飢荒中缺少流民這一點。根據東西歷史記錄,飢荒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流民。本文懷疑共產黨當年是否控制了飢民的逃生路線,並派解放軍控制飢民。該時期的流民都去了哪裡?而餓死人數如此之多,為何當時的人們會害怕維護秩序的公安?這些疑問都值得深入討論。
或許,我因過勞而導致感冒,今天未能如往常做深度閱讀了,於是,心想不如改由觀看日本電影,因為影片中保留著1960年代的社會面貌,我將此視為對日本戰後史縮影的閱讀。   這部影片是一部諷刺意味濃厚的喜劇作品,由今村昌平導演。故事以駐日美軍基地所在的橫須賀市(橫須賀軍港)為背景,透過一個被派去養豬的暴
很多人爲了證明中國人奴性重,經常說大饑荒餓死幾千萬農民,爲什麽不造反?事實是整個大陸發生了大量搶糧事件以及推翻共匪的革命事件,請看共匪自己的記錄: 大饑荒時期,共黨眼睜睜的看著人餓死,絕不開倉放糧。因此,中國大陸發生了大量搶糧事件以及推翻共黨的革命事件。在2014年第8期《炎黃春秋》雜志上發表的洪
Thumbnail
「五年前,我們在最困苦無助的時候,被國家拋棄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柏楊的同名戰爭小說,講述了泰北孤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後的命運。李彌將軍的第八軍原駐守在雲南,但在中共軍隊的追擊下,最終逃至緬甸。在緬甸,他們建立了中國的軍事指揮部,並屢次抵禦緬甸軍隊的攻擊。